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 毫秒
1.
外泌体(exosome)是直径约30~150 nm的由细胞分泌的一种具有生物学活性的囊泡。有些来自癌细胞的外泌体可以将巨噬细胞(macrophages,Mφ)极化为M2亚型,但前列腺癌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在巨噬细胞极化中的作用仍缺乏研究。本研究采用超滤法提取前列腺癌细胞PC-3M-2B4和PC-3M-IE8条件培养基中的外泌体(PCa-exo)。分别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纳米粒径分析及Western印迹对外泌体形态、颗粒大小和表面的特异性分子标志进行分析鉴定。用PKH67标记外泌体,观察PCa-exo能否被巨噬细胞吸收。免疫荧光分析PCa-exo处理巨噬细胞后,M2型巨噬细胞表面分子标志CD206的表达差异。用q-PCR观察PCa-exo诱导后的巨噬细胞中IL-10、IL-1β等细胞因子的表达。电镜、Western印迹和纳米粒径分析的结果显示,PCa-exo形态多为圆形,直径约为40~150 nm,PCa-exo能被巨噬细胞大量吸收。PCa-exo诱导后,巨噬细胞中CD206荧光表达显著增高,IL-10、IL-1β及IL-12等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与M2/TAM亚型巨噬细胞的表达谱一致。本研究表明,前列腺癌细胞来源的外泌体能诱导巨噬细胞极化为M2表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膜表面修饰改造技术构建工程化外泌体(engineered exosomes,enExos),并以此介导巨噬细胞特异性清除膜表面富含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的肿瘤外泌体。方法:利用表面展示技术获得膜表面展示趋化因子(chemokine 8,CXCL8)的外泌体,同时在其磷脂双分子层上修饰EGFR核酸适配体制备工程化外泌体;纳米颗粒跟踪和纳米粒度电位分析enExos的尺寸、电位;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活力;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enExos与高表达EGFR的肿瘤外泌体的特异性结合;荧光成像技术及流式细胞术分析探究enExos靶向趋化巨噬细胞吞噬高表达EGFR的肿瘤外泌体。结果:成功构建膜表面展示EGFR与CXCL8的工程化外泌体,enExos可以特异性识别并捕获高表达EGFR的肿瘤外泌体,同时利用其趋化因子CXCL8特异性靶向巨噬细胞膜表面趋化因子受体CXCR1/CXCR2,刺激巨噬细胞对肿瘤外泌体的捕获及清除。结论:工程化外泌体促进了特定肿瘤外泌体的清除,为后续深入研究工程化外泌体抑制癌症转移的作用奠定基础,并期望为癌症转移治疗提供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目的:提取并鉴定膀胱癌5637细胞来源外泌体。方法:收集膀胱癌5637细胞培养上清液,采用多步骤离心法提取膀胱癌5637细胞外泌体。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外泌体形态及颗粒直径。Bradford法定量外泌体蛋白含量。蛋白质免疫印迹鉴定外泌体标志蛋白。结果:20 m L 5637细胞培养基可收集约50-80μg外泌体。膀胱癌5637细胞来源外泌体呈典型的茶杯样形态,外泌体颗粒直径大约在30-150 nm。膀胱癌5637细胞外泌体提取物中可检测到标志蛋白CD63、TSG101、Hsp70和Hsp90表达。结论:多步骤离心法可以用于提取膀胱癌5637细胞外泌体,为后续开展膀胱癌5637细胞外泌体作用与机制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摘要:病毒感染和环境污染等使得淋巴瘤的发病率逐年升高,早期诊断和精准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外泌体是一种脂质双层膜结构的微小囊泡,介导了细胞间交流和信息交换。近几年许多研究证实外泌体是淋巴瘤的发生、进展和耐药的重要机制。外泌体内核酸和小分子可用于淋巴瘤的早期诊断和预测患者预后。材料学修饰可显著增强外泌体治疗的靶向性和治疗效能。本文总结了外泌体生物学特性、分离和鉴定方法、与肿瘤相关性、及其在淋巴瘤中的研究进展,为淋巴瘤的预警和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外泌体是直径在30-100 nm左右的囊泡结构。作为一种活细胞分泌的亚细胞成分,外泌体广泛参与细胞之间的交流,并可以作为干细胞的旁分泌因子来发挥生物学效应。研究发现外泌体可以参与皮肤组织修复与再生的各个过程,通过促进皮肤细胞的增殖迁移,促进血管新生,调节免疫反应来促进创伤愈合与皮肤组织再生,为进一步实现无细胞治疗提供了新的实现途径。对于某些慢性创面,例如糖尿病性皮肤溃疡等也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本文就外泌体在皮肤修复与再生中作用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肿瘤细胞分泌的外泌体中是否可以检测到来源于源细胞的融合基因m RNA。方法:培养人非小细胞肺癌NCI-H3122细胞,采用外泌体试剂盒提取细胞上清中的外泌体,并用Western Blot实验验证外泌体是否提取成功。分别提取外泌体以及H3122细胞中的总RNA,将RNA反转录为c DNA,通过PCR反应扩增v1型EML4-ALK融合基因片段,经琼脂糖凝胶电泳确定目的条带后,将两种PCR产物送公司进行基因测序,最后对测序结果进行比对分析。结果:从H3122细胞上清中成功提取了外泌体,并且在外泌体中检测到来源于H3122细胞的m RNA;从H3122细胞外泌体中检测到EML4-ALK融合基因,并发现外泌体中的EML4-ALK融合基因的融合形式为V1,与在H3122细胞中检测到的EML4-ALK融合基因的融合形式完全相同。结论:肿瘤细胞分泌的外泌体中可以检测到肿瘤细胞来源的m RNA,并且外泌体中的m RNA可以反映肿瘤细胞m RNA的基因融合情况等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外泌体是活细胞分泌的来源于多囊泡体的膜性囊泡,其主要作用包括携带与运输。雪旺细胞是周围神经再生中非常优秀的种子细胞,但其迁移能力较差,影响修复效果。本文旨在探讨外泌体和雪旺细胞共培养是否可以促进雪旺细胞迁移。方法:本实验通过分离纯化人脐带干细胞外泌体和大鼠坐骨神经雪旺细胞并鉴定,随后将其共培养于Transwell小室观察雪旺细胞迁移率。结果:通过人脐带干细胞超高速离心法得到的外泌体高表达干细胞标志物CD44(92.2±3.6%)、CD73(99.1±0.6%),并且低表达单核细胞表面抗原CD14(0.5±0.06%)以及造血干细胞表面抗原CD34(0.4±0.07%),外泌体鉴定高表达CD81和CD9;雪旺细胞培养鉴定纯度达(92.3±2.7)%;均符合实验要求。通过Transwell小室实验发现外泌体可以明显促进雪旺细胞的迁移,并且具有一定剂量关系。结论:外泌体可以提高雪旺细胞的迁移能力,从而使雪旺细胞在组织工程领域中的应用产生巨大突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肝癌细胞外泌体中差异表达的microRNAs(miRNAs)在肝细胞癌(HCC)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高通量测序筛选肝癌细胞外泌体中差异表达的miRNAs。实时定量PCR验证差异表达分子;检测差异表达的miRNAs在健康人(Health)、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HB)、肝硬化患者(LC)及乙型肝炎病毒阳性的肝细胞癌患者(HCC)血清外泌体中的表达。结果:高通量测序筛选到肝癌细胞外泌体中差异表达的miRNA共88种,其中58种表达上调,30种表达下调。选择其中8种差异表达的miRNAs进行q RT-PCR验证,结果显示,此8种miRNAs在细胞上清外泌体、细胞内、癌与癌旁组织中的表达趋势与测序结果一致。miR-221-3p和miR-224-5p在HCC组外泌体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Health组、CHB组和LC组(P0.01),miR-124-3p和let-7a-5p在HCC组外泌体中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四个组中,miR-21-5p、miR-191-5p、miR-34a-5p和miR-122-5p的表达水平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清外泌体中的miR-221-3p、miR-224-5p、miR-124-3p和let-7a-5p可能成为肝细胞癌的候选标志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ouse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m BMMSC)来源的外泌体(Exosome, Exo)对四氯化碳(Carbon tetrachloride, CCl4)诱导的急性肝衰竭(Acute liver failure, ALF)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全骨髓培养法提取Balb/c小鼠原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利用流式细胞仪进行鉴定,用试剂盒混合细胞上清后提取干细胞分泌的外泌体,透射电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TEM)鉴定外泌体形态,纳米粒径追踪分析仪(Nanoparticle tracking analysis, NTA)鉴定外泌体的粒径,Western Blot鉴定外泌体表面的标志蛋白。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e, CLSM)下观察肝细胞内吞外泌体。小鼠肝脏的免疫荧光切片观察外泌体的肝脏内分布。Balb/c小鼠随机分为健康对照组(Healthy)、CCl4损伤组(CCl4)、CCl4损伤外泌体治疗组(Exo)。观察小鼠7 d内的生存时间。检测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尿酸(UA)的含量,HE染色组织切片观察肝脏病理变化,流式细胞仪和磁珠细胞试剂盒(Cytometric bead array, CBA)检测血清中白介素6(IL-6)、白介素12(IL-12)和γ干扰素的含量(IFN-γ)。结果:成功提取并鉴定了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其外泌体,NTA测得干细胞外泌体的粒径在100 nm左右,电镜下外泌体呈现囊泡状,Western Blot测得外泌体表达CD9和CD63蛋白。CLSM下观察到L02肝细胞内吞外泌体且随时间递增,免疫荧光切片观察到外泌体靶向肝脏且在肝脏组织中均匀分布。动物实验表明相比于CCl4组,Exo组小鼠的生存时间显著延长,血清中ALT、AST、LDH和UA的含量显著降低,肝脏组织切片显示肝脏损伤明显减少,血清中IL-6, IL-12和IFN-γ的含量显著降低。结论: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的外泌体可能通过抑制炎症减轻四氯化碳诱导的急性肝衰竭。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探讨丹参酮IIA(T-IIA)对于缓解大鼠心肌梗死(MI)后左心室重构(LVR)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取SD雄性大鼠80只,通过结扎左前降支(LAD)建立MI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8组,假手术组未结扎LAD,其余各组均结扎LAD;除假手术组和MI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外,其余各组分别给予T-IIA、脂多糖(LPS)和TAK-242治疗。HE和马松(Masson)三色染色评估MI大小、组织病理改变和纤维化程度。末端dUTP镍末端标记(TUNEL)染色观察心肌细胞凋亡情况。采用反转录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和蛋白免疫印迹试验检测Toll样受体4(TLR4)、髓样分化蛋白88(MyD88)和核因子κB(NF-κB)的表达水平。结果:T-IIA能改善MI大鼠心功能,可降低MI大鼠心脏体积,改善心脏形态,减轻MI大鼠的组织病理学改变,并有效减轻MI和心肌纤维化。T-IIA抑制MI大鼠的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且能有效减少MI大鼠梗死边缘区心肌细胞凋亡。结论:T-IIA通过抑制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改善心脏形态、功能和病理组织学变化,有效减轻MI的严重程度,预防LVR。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探讨鸢尾素对心肌梗死后大鼠心房颤动和心房间质纤维化的影响。方法:通过结扎左前降支冠状动脉(LADCA)建立急性心肌梗死(MI)大鼠模型,大鼠每天腹腔注射100 μg/kg的鸢尾素1次,共治疗4周。通过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室舒张末期直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直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缩短分数(LVFS)。应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Masson三色染色评估大鼠心肌形态和纤维化情况。蛋白质印迹分析检测TGF-β1、Smad2、p-Smad2、Smad3、p-Smad3、MMP9、TIMP-1、collagenⅠ、collagenⅢ、NLRP3、Caspase 1和IL-1β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鸢尾素组大鼠的LVEF和LVFS升高,而LVEDD和LVESD降低(P<0.05);房颤诱发率和房颤持续时间显著降低(P<0.05);心肌形态明显改善,纤维化面积显著降低(P<0.05);TGFβ1、p-Smad2/3、collagenⅠ、collagenⅢ和MMP9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TIMP1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NLRP3炎性体、cleaved-caspase-1和IL-1β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鸢尾素可显著改善心肌梗死动物模型的心脏功能,抑制心肌纤维化和房颤形成,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曲美他嗪对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大鼠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及心肌细胞自噬的影响。方法:将51只SD大鼠纳入研究,遵循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及干预组,每组17只。模型组与干预组大鼠均以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近段法完成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大鼠模型的制备,假手术组仅开腹暴露,分离双侧肾动脉间腹主动脉,但不实施缩窄处理,其余步骤和模型组以及干预组一致。造模成功后,模型组与假手术组大鼠分别予以生理盐水灌胃处理,干预组大鼠则予以曲美他嗪灌胃处理。比较各组大鼠心功能,炎症反应,氧化应激以及心肌细胞自噬情况。结果:模型组、干预组左心射血分数(LVEF)均低于假手术组,但干预组高于模型组;模型组、干预组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均高于假手术组,但干预组低于模型组(均P0.05)。模型组、干预组的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高于假手术组,但干预组低于模型组(均P0.05)。模型组、干预组的丙二醛(MDA)水平均高于假手术组,但干预组低于模型组;模型组、干预组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均低于假手术组,但干预组高于模型组(均P0.05)。模型组、干预组的LC3-Ⅱ、Beclin-1蛋白相对表达量均高于假手术组,且干预组高于模型组(均P0.05)。结论:曲美他嗪可有效改善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大鼠心功能,同时减轻炎症反应与氧化应激反应,有效促进心肌细胞自噬因子表达。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黄连素(Berberine,BBR)在小鼠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后心室重构中的作用,并比较BBR预处理(BBR pre-treatment,preBBR)和BBR后处理(BBR post-treatment,postBBR)给药的效果。方法:将6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假手术组、单纯MI对照组、MI+preBBR组及MI+postBBR组,每组15只。MI模型采用前降支结扎法制备。MI+preBBR组在MI模型制备前2周开始用BBR(100 mg·kg~(-1)·d~(-1))每天灌胃,持续至MI后28 d;MI+postBBR组在MI模型制备后4 h开始用BBR(100 mg·kg~(-1)·d~(-1))每天灌胃,持续至MI后28 d。记录实验期间小鼠生存情况。MI后28天采用小动物超声测定左心室收缩功能;取心脏组织,测定心脏大小和重量;ELISA方法测定血浆BNP水平;Masson染色评价心肌纤维化程度。结果:与单纯MI对照组相比,MI+preBBR组及MI+postBBR组小鼠生存率提高、心脏收缩功能增强、心脏变小、心脏重量减轻、血浆BNP水平降低、心肌纤维化明显改善。其中,MI+preBBR组上述指标的改善程度优于MI+postBBR组。结论:BBR可抑制MI后心室重构,且BBR预处理效果优于后处理。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探讨早期心脏康复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术后心功能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2018年1月~2018年12月间成功实施PCI的62例老年AMI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31)和对照组(n=31),同时选择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组。对照组按照《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康复程序》给予常规康复训练,研究组结合根据6 min步行试验(6min walking test, 6MWT)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方案,包括院内、院外心脏康复干预、心理干预及随访,为期6个月。比较两组术后心功能、心理状态、终点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康复后6个月,两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 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diameter, 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各心功能指标均较康复前明显提高,且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康复后6个月LVEF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后6个月,两组90项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 list-90, SCL-90)各项目中除敌对、偏执外,其余项目评分均显降低,且研究组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精神病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康复随访期间,研究组终点事件的总发生率9.7%,显著低于对照组25.8%,且6 min步行距离(6 min walking distance, 6MWD亦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结论:早期心脏康复可明显促进老年AMI患者PCI术后心功能恢复,改善心理状态,降低术后不良终点事件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杨梅素对小鼠梗死后心肌重塑和心力衰竭的影响及调控机制。方法: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心肌梗死的模型,将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20只):假手术组、心肌梗死组、心肌梗死+杨梅素组。心肌梗死+杨梅素组给予杨梅素250 mg/kg/d灌胃,假手术组和心肌梗死组给予同体积5%羧甲基纤维素钠灌胃。药物治疗1月后,小鼠心脏超声检测心功能;Masson染色评估胶原容积分数(collagen volume fraction,CVF);电镜检测心肌线粒体损伤;Western blot检测p-Mst1、LC3和p62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心肌梗死组心功能显著降低(P0.05),心肌ANP和BNP mRNA水平显著增高(P0.05),CVF显著增高(P0.05),线粒体明显肿胀,p-Mst1表达和LC3Ⅱ/LC3Ⅰ比率显著增高(P0.05),p62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心肌梗死组相比,心功能显著增加(P0.05),心肌ANP和BNP mRNA水平显著降低(P0.05),CVF显著降低(P0.05),线粒体超微结构有显著改善,p-Mst1、p62表达显著降低(P0.05),LC3Ⅱ/LC3Ⅰ比率显著增高(P0.05)。结论:杨梅素可能通过抑制Mst1减轻小鼠梗死后心肌重塑和心力衰竭。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左心室重构、心肌灌注以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8年2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70例STEMI患者,根据入院时血清Hcy水平分为高水平Hcy组(Hcy>30 μmol/L,41例)和低水平Hcy组(15≤Hcy≤30 μmol/L,29例)。PCI术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检测左室重量指数(LVMI)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复查冠脉造影,评价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Pearson相关或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Hcy水平与LVMI、LVEF、TMPG分级相关性。所有患者PCI术后随访12个月,记录患者随访期间全因死亡和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情况。Cox风险比例回归分析PCI术后STEMI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高水平Hcy组PCI术后6、12个月 LVEF低于低水平Hcy组(P<0.05),LVMI高于低水平Hcy组(P<0.05),高水平Hcy组PCI术后心肌灌注不良发生率高于低水平Hcy组(P<0.05)。Hcy水平与PCI术后6、12个月 LVEF呈负相关(P<0.05),与LVMI呈正相关(P<0.05),与PCI术后TMPG分级呈负相关(P<0.05)。高水平Hcy组随访期间全因死亡和MACE发生率均高于低水平Hcy组(P<0.05)。Cox风险比例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cy、术前Gensini评分是STEMI患者PCI术后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高水平Hcy与STEMI患者PCI术后左心室重构、心肌灌注有关,且Hcy是STEMI患者PCI术后发生全因死亡和MACE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明确血浆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fibroblast activation protein,FAP)含量在心肌梗死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11月至2022年4月入院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的心肌梗死患者15例,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健康者17例以及作为对照组。收集其血浆样本和影像学及其他相关临床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循环血FAP的含量。并用配对t检验等统计学方法对其进行分析。结果:心肌梗死组循环血FAP的浓度为107.3±3.472 ng/mL,低于对照组(117.9±2.533 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肌梗死组与对照组比较,其一般资料除cTnT外(P<0.01)无明显差异。心肌梗死患者循环血FAP水平在PCI术后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ET-磁共振(PET-MR)检测结果显示心肌纤维化活跃程度较PCI术后初期明显降低。结论:心肌梗死患者PCI围手术期的血浆FAP水平与心肌纤维化的活跃程度有关。血浆FAP水平的变化曲线可为心肌梗死患者预后恢复的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20.
摘要 目的:探讨丹参素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的心室重构、心室功能及肢体导联与胸导联心电图参数的影响。方法:选择SD大鼠40只,将其鼠随机模型组、假手术组、硝酸甘油组、丹参注射液组。假手术组大鼠给予只在冠状动脉处穿针,不进行结扎,其余步骤同其余3组,其余3组均进行动物模型构建。假手术组、模型组大鼠均腹腔注射氯化钠注射液,硝酸甘油组腹腔注射硝酸甘油,丹参注射液组腹腔注射丹参注射液。对比4组大鼠的肢体导联与胸导联心电图参数,对比4组大鼠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左心室功能及左心室重构。结果:模型组的Ⅰ、Ⅱ、Ⅲ、aVL、aVF、V1、V2、V5、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聚集指数、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明显较假手术组、硝酸甘油组、丹参注射液组高,硝酸甘油、丹参注射液组以上指标明显较假手术组高,模型组的的左室舒张末期厚度、左室射血分数、左室短轴缩短率明显较假手术组、硝酸甘油组、丹参注射液组低,硝酸甘油、丹参注射液组的左室舒张末期厚度、左室射血分数、左室短轴缩短率明显较假手术组低。模型组的左心室重量指数、左心室截面直径明显较假手术组、硝酸甘油组、丹参注射液组高,硝酸甘油、丹参注射液组的左心室重量指数、左心室截面直径、梗死面积明显较假手术组高(P<0.05),硝酸甘油组与丹参注射液组以上指标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丹参素注射液可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大鼠的心室重构、左心室功能及肢体导联与胸导联心电图参数,可能与其可降低大鼠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