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研究胃癌前病变患者胃蛋白酶原、促胃液素-17及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情况变化。方法试验组患者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间于我院进行治疗的100例胃癌前病变患者,对照组选取来我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健康人员60例,对比两组人群胃蛋白酶原、促胃液素-17及H.pylori感染情况变化。结果试验组PGI(57.45±11.52)、PGII(8.65±1.75)、PGR(5.89±1.26)和促胃液素-17(8.05±1.45)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试验组H.pylori感染率81.00%显著高于对照组感染率4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前病变患者PGI、PGII、PGR和促胃液素-17水平较低,并且H.pylori感染率高,患病与H.pylori感染有一定关系,胃蛋白酶原、促胃液素-17和H.pylori感染率对胃癌前病变临床诊断有重要作用,能够作为胃癌前病变患者筛查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观察瑞巴派特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消化性溃疡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氧化应激指标和胃蛋白酶原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广西壮族自治区胸科医院收治的Hp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n=100),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50例,瑞巴派特四联疗法)、对照组(50例,标准四联疗法)。对比两组疗效、量表评分、血清氧化应激指标、胃蛋白酶原(PG)、不良反应发生率、Hp根除率、复发率。结果:联合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的消化性溃疡愈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胃食管反流性疾病症状频率量表(FSSG)各项评分、临床症状各项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血清丙二醛(MDA)低于对照组,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胃蛋白酶原(PG)Ⅰ、PGⅡ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组间对比无差异(P>0.05)。联合组的Hp根除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瑞巴派特四联疗法治疗Hp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可有效促进溃疡愈合,缓解临床症状,改善机体应激状态和胃蛋白酶原水平,提高Hp根除率,减少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幽门螺杆菌(H.pylori)根除治疗对消化性溃疡患者血清胃泌素水平的影响,为该病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 选择我院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120例H.pylori感染的消化性溃疡患者作为观察组,根据H.pylori分型结果进一步分为HPⅠ型组和HPⅡ型组,观察组患者接受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选择同期入院的40例非幽门螺杆菌感染消化性溃疡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胃镜检查结果、H.pylori清除情况及血清胃泌素、IL10、IL17水平。 结果 HPⅠ型组、HPⅡ型组和对照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2.75%、96.08%、97.50%,χ2=1.384,P=0.051)。HPⅠ型组、HPⅡ型组、对照组患者胃镜检查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1.30%,96.08%,97.50%,χ2=1.384,P=0.051)。HPⅡ型组患者幽门螺杆菌根除率高于HPⅠ型组(98.04% vs 85.51%,χ2=4.129,P=0.042)。HPⅠ型组患者治疗后血清胃泌素、IL10、IL17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结论 不同类型H.pylori感染消化性溃疡患者行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后临床效果无显著差异。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可降低消化性溃疡患者血清胃泌素、IL10、IL17水平。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分析健康体检人群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影响因素,并探讨Hp感染对糖脂代谢和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和胃泌素17(G-17)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Hp检查的117例健康体检者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其Hp感染情况,并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健康体检人群Hp感染的影响因素。将体检者分为Hp阳性组和Hp阴性组,对比两组血糖、血脂指标以及血清PGⅠ、PGⅡ、G-17水平。结果:117例受试体检者中Hp阳性49例,阳性率为41.88%,其中男性感染率为50.85%(30/59),显著高于女性感染率的32.76%(19/58)(x2=10.537,P=0.001)。不同年龄体检者Hp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学历体检者Hp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饮酒、经常喝生水、经常在外就餐、经常吃辛辣食物、有家人Hp感染史是健康体检人群Hp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Hp阳性组的空腹血糖(FPG)、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均高于Hp阴性组,而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则低于Hp阴性组(P<0.05)。Hp阳性组的血清PGⅠ、PGⅡ、G-17水平均高于Hp阴性组(P<0.05)。结论:饮酒、经常喝生水、经常在外就餐、经常吃辛辣食物、有家人Hp感染史是健康体检人群Hp感染的危险因素,糖脂代谢及血清PGⅠ、PGⅡ、G-17水平变化与Hp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检测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胃泌素-17(G-17)在萎缩性胃炎及胃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医院2015年2月至12月门诊及住院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44例(非萎缩性胃炎组),慢性萎缩性胃炎47例(萎缩性胃炎组),早期胃癌42例(胃癌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各组血清PGⅠ、PGⅡ、G-17的水平,同时计算PGⅠ/PGⅡ的比值(PGR),比较各组指标间的差异,同时绘制各指标筛查萎缩性胃炎及胃癌的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分别评价其诊断价值。结果:胃癌组及萎缩性胃炎组的血清PGⅠ、PGR水平较非萎缩性胃炎组明显下降,且胃癌组下降更明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萎缩性胃炎组血清PGⅡ显著低于非萎缩性胃炎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的血清G-17水平较非萎缩性胃炎组及萎缩性胃炎组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GⅠ筛查萎缩性胃炎的最佳界值为PGⅠ90 ng/m L,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1.5%和51.0%,血清PGR筛查萎缩性胃炎的最佳界值为PGR8,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1.9%和54.0%,血清G-17筛查萎缩性胃炎的最佳界值为G-175 pmol/L,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6.1%和64.0%。血清PGⅠ筛查胃癌的最佳界值为PGⅠ73 ng/m L,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6.0%和74.9%;血清PGR筛查胃癌的最佳界值为PGR3,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0.2%和62.5%;血清G-17筛查胃癌的最佳界值为G-174 pmol/L,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2.5%和61.3%。结论:胃癌及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清PGⅠ、PGR水平下降明显,且胃癌患者的血清G-17异常升高,血清PG联合GS-17测定可用于萎缩性胃炎及胃癌的早期筛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幽门螺杆菌感染并发消化性溃疡的危险因素,并实施预防对策。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消化性溃疡的患者201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消化性溃疡患者201例,Hp感染162例,Hp阳性率80.60%,不同类型的消化性溃疡的Hp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在36-60岁、共食、男性、暴饮暴食、喜爱辛辣食物、吸烟饮酒、个人卫生、家族病史、以往病史,均是消化性溃疡Hp感染的高危因素。进餐习惯、喜欢酸奶、个人卫生均是Hp感染的保护因素,而暴饮暴食、喜爱辛辣食物、年龄、以往病史、吸烟饮酒、家族病史均是Hp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分餐习惯、喜欢酸奶、个人卫生均是Hp感染的保护因素,而暴饮暴食、喜爱辛辣食物、年龄、以往病史、吸烟饮酒、家族病史是Hp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可降低疾病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慢性胃病患者胃蛋白酶原(PG)Ⅰ、PG Ⅱ水平与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慢性胃病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疾病类型分为慢性胃炎组23例、胃溃疡组22例以及胃癌组19例。另取同期于我院接受体检的健康志愿者3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比浊法测定各组血清PG Ⅰ与PG Ⅱ水平,采用快速尿激酶法测定各组HP感染情况,分别对比各组研究对象HP感染发生情况,血清PG Ⅰ、PG Ⅱ、PG Ⅰ/PG Ⅱ水平,HP感染情况与血清PG Ⅰ、PG Ⅱ、PG Ⅰ/PG Ⅱ水平关系。结果:慢性胃炎组、胃溃疡组以及胃癌组患者HP阳性率分别为60.87%、63.64%、78.9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3.33%(P0.05)。慢性胃炎组、胃溃疡组以及胃癌组患者血清PG Ⅰ、PG Ⅰ/PG 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且胃癌组低于慢性胃炎组与胃溃疡组(P0.05),慢性胃炎组和胃溃疡组血清PG Ⅰ、PG Ⅰ/PG 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血清PG Ⅱ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组研究对象HP阳性血清PG Ⅰ、PG Ⅰ/PG Ⅱ水平均低于HP阴性(P0.05),而PG Ⅱ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慢性胃炎组、胃溃疡组、胃癌组HP阳性血清PG Ⅰ水平低于对照组,且胃癌组低于慢性胃炎组、胃溃疡组(P0.05),胃溃疡组、胃癌组HP阳性血清PG Ⅰ/PG Ⅱ水平低于对照组,且胃癌组低于慢性胃炎组(P0.05)。结论:慢性胃病患者PG Ⅰ、PG Ⅱ水平异常降低,HP阳性患者PG Ⅰ、PG Ⅱ水平降低更为明显,随病变的程度增加,血清PG Ⅰ、PG Ⅰ/PG Ⅱ水平也呈现出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分析健康体检人群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影响因素,并进一步探讨健康体检人群Hp感染与胃蛋白酶原(PG)和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3月在我院体检的146例接受Hp筛查的健康体检者,根据碳13尿素呼气试验结果分为Hp阳性组(n=62)和Hp阴性组(n=84)。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健康体检人群Hp感染的影响因素,比较两组血清PGⅠ、PGⅡ、PGⅠ/PGⅡ水平和CAS比例。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Hp阳性组DOB值与血清PGⅠ、PGⅡ、PGⅠ/PGⅡ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的相关性。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与Hp阴性组比较,Hp阳性组年龄更大,家族Hp感染史、吸烟、饮酒、饮食口味辛辣、经常摄入腌制食品、共用餐具比例更高,经常喝茶、经常摄入水果/蔬菜比例更低(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增加、家族Hp感染史、吸烟、饮食口味辛辣、经常摄入腌制食品、共用餐具为健康体检人群Hp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经常喝茶、经常摄入水果/蔬菜为独立保护因素(均P<0.05)。Hp阳性组血清PGⅠ、PGⅡ水平和CAS比例高于Hp阴性组,PGⅠ/PGⅡ低于Hp阴性组(均P<0.05)。Spearman相关系数显示,Hp阳性组DOB值与血清PGⅠ、PGⅡ和CIMT呈正相关,与PGⅠ/PGⅡ呈负相关。结论:年龄增加、家族Hp感染史、吸烟、饮食口味辛辣、经常摄入腌制食品、共用餐具是健康体检人群Hp感染的危险因素,而经常喝茶、经常摄入水果/蔬菜为健康体检人群Hp感染的保护因素,Hp感染与血清PG水平变化和CAS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分析予以早期胃癌患者胃肠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治疗的效果,为此类患者治疗提供参考。方法:于我院诊治的早期胃癌患者中筛选60例为主体,以电脑随机法将患者分成常规组(30例)、实验组(30例)。予以常规组外科切除术治疗,予以实验组胃肠ESD治疗,完成治疗后对比各组临床疗效、手术指标、血清肿瘤标志物、PG水平(PGⅠ、PGⅡ)、随访情况,病例选取时间为2019年11月-2021年11月。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与常规组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CEA、CA199、CA125水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EA、CA199、CA125水平均降低,并且实验组患者降低幅度大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输血率少于或小于常规组患者相应指标(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PGⅠ、PGⅡ、PGⅠ/PGⅡ水平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GⅠ、PGⅠ/PGⅡ水平均升高,PGⅡ水平降低,实验组患者变化幅度大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复发率与常规组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胃肠ESD治疗早期胃癌患者的效果较为理想,可有效改善血清蛋白酶原及肿瘤标志物水平,具有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等优势,同时还可降低并发风险,可在此类疾病治疗中应用并推广。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探讨荆花胃康胶丸联合标准四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Hp)相关十二指肠溃疡(DU)患者血清肽类胃肠激素、胃蛋白酶原和炎症介质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3月~2021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Hp相关DU患者103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标准四联疗法治疗,51例)和联合组(荆花胃康胶丸联合标准四联疗法治疗,52例)。对比两组疗效、Hp清除率、血清肽类胃肠激素[胃泌素(GAS)、胃动素(MTL)、 生长抑素(SS)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胃蛋白酶原[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和炎症介质[白介素-8(IL-8)、白介素-1β(IL-1β)、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统计两组用药安全性。结果:联合组的临床总有效率、Hp清除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IL-8、IL-1β、TGF-β1、PGⅠ、PGⅡ、GAS、MTL水平均下降,且联合组的下降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SS、CGRP均升高,且联合组的升高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对比未见显著差异(P>0.05)。结论:荆花胃康胶丸联合标准四联疗法可通过提高Hp清除率、改善Hp相关DU患者的血清肽类胃肠激素、胃蛋白酶原和炎症介质水平,来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国产与进口奥美拉唑注射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电脑产生的随机数列将2013年4月至2015年5月期间在我院消化科接受治疗的11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59例,对照组给予进口药物洛赛克进行治疗,研究组给予国产药物奥西康进行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7天,比较胃肠道反应、头晕及心悸发生率,平均治疗时间,以及临床治疗效果,另外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成本。结果:研究组患者胃肠道反应、头晕及心悸发生率以及平均治疗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效果经过秩和检验整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总有效率相当(96.61%vs 94.9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国产药的成本低于进口药物。结论:国产奥西康与进口洛赛克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异,均能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其经济性更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消化性溃疡并幽门螺杆菌(H3pylori )感染初治失败患者血浆网膜素-1 (Omentin-1)水平的变化及中西医结合干预 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1 年9 月~2015 年9 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消化性溃疡患者82 例观察组,采用阿莫西林,奥美拉唑、拉 霉素和清幽口服液等中西医结合治疗,并选择20 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ELISA 法检测血浆Omentin-1 水平,分析血浆 Omentin-1 水平与一氧化氮(NO)、白细胞介素-2(IL-2)、内皮素-1(ET-1)、肿瘤坏死因子alpha(TNF-alpha)的关系。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 前后病例组血浆Omentin-1 水平的变化并评价根除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后, H.pylori根除率达 88.6%;有34 例溃疡痊愈,22 例显效,33 例有效,3 例无效,愈合率为68.29% (56 /82),有效率为96.34% (79/82);观察组血浆 Omentin-1 水平为(18.15 ± 3.96) ng/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12 ± 6.03) ng /mL(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NO、IL-2 水 平明显降低(P<0.05),ET-1,TNF-alpha和IL-6 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治疗前相比,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后NO、IL-2 水平明显降低 (P<0.05),ET-1,TNF-琢和IL-6 水平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血浆Omentin-1 与IL-2、NO 呈明显正相关( r = 0.412,P<0.05 和r = 0.382,P<0.05),与IL-6 和TNF-琢呈明显负相关( r =-0.246,P<0.05 和r = -0.258,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升高血浆 Omentin-1 水平,有效提高溃疡愈合率及H.pylori根除率,抑制炎性因子的分泌,增强内源性NO保护作用和机体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埃索美拉唑为基础的四联疗法对消化性溃疡(PU)患者幽门螺杆菌(Hp)根除率、炎性因子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11月间我院接收的117例PU患者,根据数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58)和研究组(n=59),对照组给予以奥美拉唑为基础的四联疗法治疗,研究组给予以埃索美拉唑为基础的四联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Hp根除率、炎性因子、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74.58%(44/59),高于对照组患者的53.45%(31/58)(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白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HP根除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心理情感、社交及任务完成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埃索美拉唑为基础的四联疗法治疗PU,可有效改善炎性因子水平、Hp根除率和生活质量,疗效确切,安全性好,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探讨布拉氏酵母菌联合序贯疗法根除儿童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6月期间佛山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Hp感染患儿100例,均进行胃镜下胃黏膜病变程度评分。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n=50,序贯疗法联合布拉氏酵母菌)和对照组(n=50,序贯疗法),均治疗10 d。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10 d后免疫功能相关指标、炎症因子指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并比较治疗后4周的Hp根除率以及治疗前、治疗后4周的胃黏膜病变程度评分。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Hp根除率高于对照组,胃黏膜病变程度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10 d后,两组CD3+、CD4+、CD4+/CD8+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CD8+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0 d后,两组白细胞介素(IL)-10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序贯疗法联合布拉氏酵母菌用于根除儿童Hp感染治疗,可减轻胃黏膜病变程度,改善患儿的免疫功能和炎症因子水平,提高Hp根除率。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观察胶体果胶铋胶囊联合维酶素片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重庆大学附属涪陵医院于2019年4月~2021年3月期间收治的CAG患者98例,按照双色球法将患者分别对照组(n=49)和实验组(n=49),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分贝接受维酶素片、胶体果胶铋胶囊联合维酶素片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观察两组疗效和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胃泌素-17(G-17)、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情况,记录两组用药安全性。结果:经治疗,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1.43%,低于实验组的93.88%(P<0.05)。治疗结束后,两组PGⅡ较治疗前下降,PGⅠ、G-17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实验组的PGⅠ、PGⅡ、G-17变化更为明显(P<0.05)。治疗结束后,两组炎性因子指标:IL-6、hs-CRP、sIL-2R、TNF-α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实验组的炎性因子指标变化更为明显(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胶体果胶铋胶囊联合维酶素片治疗CAG患者,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可有效调节机体胃黏膜相关和炎症因子水平,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应用价值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