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滇池水体理化环境状况时空分布格局研究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在滇池全湖设置了 4 0个采样点 ,从 2 0 0 2年 9月至 2 0 0 3年 8月 ,按每月一次的频度对滇池水体的pH、溶解氧、透明度、总磷、溶解性总磷、溶解性磷、总氮、氨氮、Chla进行了为期一年的监测。结果表明 ,滇池外海水质已属V类及超V类水质 ,重富营养程度 ,只能满足工业和农业供水水质要求。滇池外海水质存在区域性强的特点 ,其污染程度与该地区的工农业分布格局相关 ,西北部水质污染情况最为严重 ,北部次之 ,南部最轻 ;在不同月份水质存在明显差异 ,在汛期 (5— 9月份 )水质污染最为严重 ,冬春季节则较轻。本研究初步揭示了滇池污染的现状及时空分布规律 ,为分区域治理滇池水污染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生命世界》2012,(11):92-93
海菜花(Ottelia acuminate)又名异叶水车前、龙爪菜、海菜,属水鳖科水车前属水生沉水植物。叶柄可随环境和水位深浅变化而变化,叶形多变;花多,花期较长,花瓣上部色泽洁白,下部白中带黄;果实大而且呈三棱状,具有很好的观赏性。海菜花是中国特有的珍稀濒危水生植物,由于它对水质污染非常敏感,一旦水体被污染,海菜花就会死亡。  相似文献   

3.
滇池外海蓝藻水华爆发反演及规律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气象条件和营养盐浓度一直被认为是导致蓝藻水华爆发的两个重要因素。通过滇池外海Chla浓度时空分异性分析,得出晖湾中测点最易爆发蓝藻水华且爆发时间集中在每年6—9月。同时,采用基于缺失数据多重插补的EMB算法将气象条件和蓝藻水华爆发的不完全数据集进行反演,建立了滇池外海2004—2008年4—10月完整的气象、营养盐及蓝藻爆发的基础数据集,解决了表观蓝藻水华爆发研究中观测数据缺失的问题。据此,探讨了滇池外海晖湾中测点Chla、TN和TP与蓝藻水华爆发关系,进而提出了控制滇池外海蓝藻水华的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为弄清滇池外海蓝藻水华暴发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将滇池外海分为北、中、南3个区域,基于2002—2018年期间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反演的水华面积,分析了上述3个区域蓝藻水华的时空变化特征。基于2007—2018年水文、气象和出入流数据,构建了外海三维水动力生态模型(AEM3D),并计算了各区域的水力滞留时间。通过冗余分析(RDA)、随机森林(RF)和斯皮尔曼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了影响以上区域蓝藻水华暴发的主要驱动因子。结果表明:2002—2018年期间,整个滇池外海区域年平均水华面积比(水华面积占该区域总面积比例)呈缓慢下降趋势,空间上由北向南依次递减,整个外海水华暴发面积最大主要发生在秋季。在外海北部区域,其东部水华较西部更为严重,而在中部和南部区域,呈现西部水华较东部更为严重的空间分布模式。通过对各影响因子的统计分析发现,风速、水温和日照时长是上述各区域中蓝藻水华暴发的主要决定性因素。水华暴发期间以西南风为主导风向,且上述区域的水华面积比随风速增加呈下降趋势。在外海各区域,水力滞留时间与水华暴发面积均呈显著正相关,空间上水力滞留时间由北向南逐渐增大,风速和风向是影响蓝...  相似文献   

5.
滇池金线鲃(Sinocyclocheilus grahami)是滇池湖泊生态系统的指示物种和特有种。因水质污染和外来物种入侵等因素的影响,该鱼类自1986年起就从湖体中消失,仅有湖周围的少数龙潭中尚保存有少量滇池金线鲃。至2007年3月初,有两次繁殖试验取得了成功。先后试验了5尾雌鱼和6尾雄鱼,获得鱼卵约1600粒,并实施干法受精。约有1320粒受精,平均受精率为73%。孵化出鱼苗约480尾,平均孵化率为36%。经10天饲养,约有95%以上的鱼苗存活,体长达8-12mm。滇池金线鲃人工繁殖成功的意义有三点:能有效保护该物种免于灭绝;繁殖的鱼苗放归湖泊合适水域,将有助于恢复滇池的土著生物多样性;有助于推动当地水产养殖业从非土著鱼类养殖向土著鱼类养殖的方向转变。  相似文献   

6.
洱海低污染水处理湿地中应用海菜花的可行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湿地因其成本低、效率高、地区适宜性强等特点,成为洱海低污染水处理的优先考虑手段之一。人工湿地的建设及运行不仅仅是技术问题,而是要充分考虑当地的实际,挖掘其资源(植物产品)价值。从技术、环境、生态以及经济角度论证了将乡土经济植物海菜花应用于湿地系统中的可行性,结果表明:1)海菜花人工种植技术较为成熟,能为洱海低污染水处理湿地中海菜花的存活和丰产提供保障;2)洱海气候适宜应用湿地系统,低污染水营养足以保证海菜花生长。而海菜花四季生长旺盛,具有一定的净水能力。就环境可行性来讲,海菜花完全可以应用到洱海低污染水湿地净水系统中去;3)将海菜花应用到洱海低污染水湿地净水系统中,有助于增加洱海的生态景观效益,不仅可以规避外来物种入侵风险,而且有利于濒危物种的恢复,生态可行性较好;4)将海菜花应用到湿地净水系统中,可以充分利用来水中营养盐,变废为宝,同时持续稳定地产生较好地经济效益,为因湿地建设而失地的农民提供生活保障。  相似文献   

7.
滇池大型无脊椎动物的群落演变与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Wang CM  Xie ZC  Song LR  Xiao BD  Li GB  Li L 《动物学研究》2011,32(2):212-221
该文综合滇池大型无脊椎动物的历史资料,并结合2009—2010年的现场调查数据,对其群落演替进行了研究,并对群落衰退的成因进行了探讨。物种数下降明显,由20世纪80年代的57种降为现在的32种,群落的物种损失率高达44%。其中软体动物损失率高达75%:其次是水生昆虫(39%)。滇池全湖底栖动物密度为1776ind/m2(其中寡毛类1706ind/m2;摇蚊科68ind/m2)。近20年滇池全湖底栖动物的丰度比较发现,寡毛类的密度和生物量呈一种先急剧上升,而后明显下降的过程,而摇蚊科的密度和生物量呈现出减少的趋势。寡毛类中的耐污种相对丰度增加,如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eisteri)成为绝对优势种,其平均相对丰度达到了74.1%。摇蚊科相对丰度减少,以前广泛分布的异腹鳃摇蚊(Einfeldiasp.)基本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羽摇蚊(Chironomus plumosus)、细长摇蚊(Ch.attenuatus)、中国长足摇蚊(Tanypus chinensis)等耐污种;软体动物种类变得单一,许多高原湖泊特有的软体动物均已消失,螺蛳(Margarya melanioides)、牟氏螺蛳(M.mondi)、光肋螺蛳(M.mansugi)在2009年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入了极危物种,滇池圆田螺(Cipangopaludina dianchiensis)也被列入了濒危物种。滇池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显著降低,尤其是草海物种多样性从20世纪50年代的2.70降到现在的0.30。半个多世纪以来总氮、总磷与物种数和多样性呈现显著负相关。底栖动物群落衰退的成因主要是生境破坏、水质恶化、蓝藻爆发、沉水植物消失、种质库匮乏等。  相似文献   

8.
抚仙湖和滇池硅藻生物多样性与生产力关系的时间格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国内对生产力–生物多样性关系(productivity–diversity relationship,PDR)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陆地生态系统和空间尺度,少量关于湖泊系统的研究也主要集中于现代调查,缺乏较长时间尺度上的模式探讨。本文应用沉积物色素记录重建了抚仙湖和滇池初级生产力变化历史,对硅藻群落的主成分分析(PCA)表明两个湖泊的初级生产力都是驱动硅藻群落变化的主要环境梯度。进一步分析硅藻群落α与β多样性响应湖泊生产力水平的模式,发现滇池硅藻群落表现为随着系统生产力的上升物种丰富度减少,β多样性降低,而抚仙湖呈现相反的变化模式。两个湖泊β多样性与生产力平均水平的关系均表现出与α多样性相似的特征,但在与生产力变化幅度的关系上,滇池表现出显著的负相关,而抚仙湖则没有显著的变化。滇池硅藻群落生产力随硅藻多样性的降低显著增加(R2=0.597,P0.01),而在抚仙湖无显著变化,表明了滇池群落多样性的维持对群落生产力的影响较弱,如与营养盐富集的促进作用相比。滇池明显的富营养化过程与强烈的人类扰动带来的环境异质性降低可能对群落多样性–生产力的关系产生了明显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泸沽湖植被考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沪沽湖位于云南西北部和四川西南部的交界处,北纬27°41′,东经100°50′,海拔2685米,最大水深73.2米,透明度达4.5米;这是一个美丽的高山湖泊,湖内有许多小岛和茂密的水生植物,其水生植被因生境条件如土质、水深、水体透明度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我们主要根据优势种和植物的生活型划分了下列群落类型: 1.芦苇群落;2.茭草群落;3.水葱群落;4.香蒲群落;5.狐尾藻群落;6.红线草群落;7.鸭子草群落8.波叶海菜花群落;9.亮叶眼子菜群落;10.丝状绿藻类群落。  相似文献   

10.
滇池金线鲃(Sinocyclocheilus grahami)是滇池湖泊生态系统的指示物种和特有种。因水质污染和外来物种入侵等因素的影响,该鱼类自1986年起就从湖体中消失,仅有湖周围的少数龙潭中尚保存有少量滇池金线鲃。至2007年3月初,有两次繁殖试验取得了成功。先后试验了5尾雌鱼和6尾雄鱼,获得鱼卵约1 600粒,并实施干法受精。约有1 320粒受精,平均受精率为73%。孵化出鱼苗约480尾,平均孵化率为36%。经10天饲养,约有95%以上的鱼苗存活,体长达8—12 mm。滇池金线鲃人工繁殖成功的意义有三点:能有效保护该物种免于灭绝;繁殖的鱼苗放归湖泊合适水域,将有助于恢复滇池的土著生物多样性;有助于推动当地水产养殖业从非土著鱼类养殖向土著鱼类养殖的方向转变。  相似文献   

11.
红旗泡水生植物群落结构与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红旗泡是松嫩平原上的水草型湖泊,1972年由引嫩干渠补入嫩江水,使其成为大庆市主要水源地和渔业基地。该湖水生植被分布面积大,覆盖近1/2的水面。本文分析了芦苇,狭叶香蒲和稗等单优群落的结构与分布,并统计了混合群落的数量特征。随着油田开发,大庆地区的水体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因红旗泡水生植物资源丰富且其具清除油污、吸附重金属和沉降悬浮物等净化功能,故使其成为大庆地区水质最好和鱼产量最高的湖泊。  相似文献   

12.
引种高等植物构建半自然湿地生态系统,是修复遭受严重污染和破坏的湖泊湿地的重要方法之一.以2011-2012年滇池湖滨区26个样点128个样方的调查数据为基础,结合1960-1970年的研究资料,探讨了人为活动对滇池湖滨区高等植物种类的影响.结果表明: 2012年在滇池湖滨区共发现湿地高等植物88科299种,其中本土植物181种,外来植物118种(包括32种入侵物种);在42种水生植物中,13种为外来植物(包括2种入侵物种).与1960-1970年资料相比,新记录植物232种、已消失植物43种.其中,沉水植物、漂浮植物和浮叶植物分别减少了2种、2种和5种,挺水植物增加了8种.目前共有14个植物群落类型,新出现了以大薸、喜旱莲子草等外来植物为优势种的群落类型,而以海菜花、苦草等本土植物为优势种的植物群落已消失.在引种高等植物修复退化湖泊湿地时,应科学合理地选配植物物种,以免人工引发湿地退化.  相似文献   

13.
文章基于滇池外海监测数据(2014—2020), 分析了滇池外海不同区域间的藻类分布情况, 并运用最大信息系数(Maximal Information Coefficient, MIC)定量分析了滇池外海中环境因素与藻类间的非线性关系。主要结果如下: (1)滇池外海藻密度呈现明显的北高南低的趋势, 蓝藻在所有藻类中占绝对优势, 且主要在夏季表现出最高的藻类密度占比, 绿藻的藻类占比次于蓝藻但远高于其他藻类且在春季的藻类占比相对最高; (2)总体上藻类密度与结果变量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 同时与原因变量间的非线性关系显著; (3)蓝藻的水质驱动因素主要为水温(MIC: 0.27, P<0.01)和氨氮(MIC: 0.22, P<0.01), 且相较于其他氮源, 氨氮对蓝藻的影响更大。绿藻的水质驱动因素主要为总磷(MIC: 0.27, P<0.01)和总氮(MIC: 0.21, P<0.01), 其他形态的氮对绿藻的影响可能较氨氮更强。在气象条件中, 蓝藻和绿藻主要受气温及辐射量的控制。  相似文献   

14.
海洋动物摄入微塑料已得到广泛证实,但对于大洋性头足类动物仍存在较大空白.茎柔鱼是头足类商业捕捞中产量最高的物种,在东太平洋生态系统占主导地位.本研究以秘鲁外海茎柔鱼成体为对象,定量分析胃和肠道内微塑料的丰度与组成,并探究微塑料在组织和性别间的潜在差异.结果 表明:茎柔鱼雌、雄个体相同组织内存在相似的微塑料丰度与组成.组...  相似文献   

15.
滇池流域富磷区退化山地面源污染的防控是滇池富营养化综合治理的重点区域和关键环节。为了了解富磷区退化山地典型植物群落的生态修复效能, 该文以马桑(Coriaria nepalensis)-蔗茅(Erianthus rufipilus)群落为例, 从群落构建过程、优势种的面源防控能力、形成群落的面源污染防控效能三个方面对该群落的生态修复效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马桑、蔗茅及其形成的马桑-蔗茅群落均可有效地降低地表径流量, 悬浮颗粒, 及土壤氮、磷流失, 但马桑、蔗茅种群数量水平低, 种群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空间关联性。基于以上研究结果, 建议在后期的生态修复过程中, 通过增加马桑、蔗茅的数量, 使二者之间达到空间正关联性, 群落结构的完善不仅可以有效地抑制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的入侵, 还可以进一步提高对退化山地面源污染的防控效能。  相似文献   

16.
李杨  潘珉  何锋  宋任彬  杜劲松 《生态学报》2017,37(8):2809-2817
海菜花通常被认为是对富营养化水体较为敏感的沉水植物,但近年来研究认为其对富营养化水体也有较好的净化作用。目前,海菜花在滇池回植取得一定进展,但回植时能否直接利用富营养化湖泊底泥为底质或是需要添加养分含量较少的土壤改良底泥未有明确的结论。通过对比不同底质上海菜花的光合生理参数表明:种植40d时,在湖沙和大理洱海底泥上种植的海菜花光合能力最好,红壤上种植的海菜花净光合速率仅为洱海底泥上种植海菜花的63.6%,其最大荧光(Fm)和可变荧光(Fv)比洱海底泥上种植的海菜花分别降低52.5%和58.8%,反应中心捕获的用于电子传递的能量(Eto/RC)仅为洱海底泥上种植海菜花的59.7%,光系统Ⅱ(PSⅡ)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性能指数(PI_(ABS))和反应中心数量(RC/CSo)也最低,叶片的单位反应中心耗散的能量(DIo/RC)是洱海底泥上种植海菜花的2.48倍,表明在红壤上种植的海菜花叶片的光合能力较低。种植80d时,不同底质上种植的海菜花的光合生理指标发生了一定改变,其中红壤上种植的海菜花光合能力大幅提升,净光合速率和性能指数等均有提高,与洱海底泥上种植的海菜花已无明显差异;然而红壤上种植的海菜花虽然在80d时的光合性能恢复,但其叶片长度已受到影响,明显低于其他底质上的海菜花的叶片长度。与此同时湖沙上种植的海菜花的光合能力在其他底质上种植的海菜花均有所增加的情况下明显下降,其净光合速率明显低于其他底质上种植的海菜花,单位面积的活性反应中心数量显著降低。结合分析不同底质的理化性质,在种植初期红壤呈酸性可能是导致海菜花叶片光合能力低的原因,之后红壤长期处于厌氧环境使得土壤pH升高后光合能力恢复正常,但其叶片的长度在短期内未有明显增加,表明其光合产物的累积受到了影响;而湖沙上种植的海菜花后期光合能力减弱可能是由于后期水体中养分耗尽导致的。因此,在回植海菜花过程中,可直接利用富营养化湖泊中的底泥,养分含量丰富的底泥不会成为其生长的限制因素,而酸性土壤可能还会限制其生长。  相似文献   

17.
近20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兴起,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生命之树的各个分支中都存在大量的隐种多样性,占据未被发现的生物多样性的极高比例。准确地评估濒危类群的隐种多样性水平,不仅能更好地理解物种形成在生物多样性式样及过程中的异质性作用,而且也更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有效保护及管理。海菜花属(Ottelia)是我国二级重点保护植物,为泛热带水生植物类群,我国云贵高原及其邻近区域为该属重要的物种多样性中心之一。由于该属具有高度的表型可塑性,缺少明确的鉴别特征,致使其属下分类一直未能很好解决,这极大限制了相关保护措施的制定。因此,本研究在对我国海菜花属植物广泛采样的基础上,利用多位点联合贝叶斯方法对其进行物种划分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海菜花属植物至少包括14种,分子证据支持将海菜花种下3个变种提升为种,同时海菜花(O. acuminata)和靖西海菜花(O. jingxiensis)内存在隐种现象。喀斯特地区的异质性生境及西南地区水系间的地理隔离可能是我国海菜花属特有类群快速分化的主要原因。基于本研究结果,我们建议将各分类群(包括存疑类群)分别作为独立单元就地保护。  相似文献   

18.
黑龙滩水库夏季不同水位对鱼产量及浮游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水位变动对鱼产量及浮游生物群落结构有着重要影响。本文通过对黑龙滩水库13年(1980—1992)水位落差(夏季水位)、年降雨量、5—9月降雨量,年入库流量与鱼产量的关系进行了回归分析,其中鱼产量(Y)与水位落差(X)呈显著的负相关:Y=25.98-1.33X,(r=-0.7113)。对该水库夏季不同水位时浮游生物种类组成,现存量及生物多样性指数进行了分析比较,发现夏季高水位时(1992年6月)浮游生物个体小型化,生物量减少,浮游植物多样性增加。根据营养级差串联效应理论(Cascadingtrophicinteraction),可能与鱼的摄食压力有关。  相似文献   

19.
武汉东湖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对1991年武汉东湖不同湖区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研究表明,Ⅰ、Ⅱ、Ⅲ站浮游动物的数量为122782、70415和18184个·L(-1),并随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增加而增加.生物量分别为8.639、5.872和2.082mg·L(-1)。大于1mm的甲壳动物个体频度为0.15、0.30、0.41.其体长随鱼产量的增加而缩小.最后,对影响东湖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生态因子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对1978年4~5月太平洋中部热带水域和1984年4~7月东海外海黑潮流域调查期间采集到的底灯鱼属鱼类的仔稚鱼样品进行分类鉴定,共鉴定出了七星底灯鱼、耀眼底灯鱼、带底灯鱼、冰底灯鱼和巴拿马底灯鱼5种仔稚鱼,描述了其个体的发育形态,构建了种类的分类检索表.首次记录了巴拿马底灯鱼在我国东海外海的分布,以及冰底灯鱼在太平洋赤道附近海域(1°10′N,171°30′W;水深5 465 m)的分布,填补了这两个种类在我国及其邻近海域分布记录上的空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