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付贵权  秦涛  陈小勇  雷春云  李光华 《生态学报》2021,41(24):9557-9573
根据2018-2020年澜沧江西双版纳段5次鱼类资源调查数据,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对该流域鱼类组成及物种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澜沧江西双版纳段此次共调查到鱼类119种,隶属于11目28科79属,而历史记录鱼类共179种,隶属于12目34科106属。随着调查的不断深入,土著鱼类种数逐渐增多,但占比却逐渐下降,外来鱼类种数逐渐增多,占比也逐渐升高;本次调查到土著鱼类92种,占鱼类种数的77.31%,占比进一步下降;外来鱼类27种,占鱼类种数的22.69%,占比进一步升高。该区域鱼类优势种为云南吻孔鲃Poropuntius huangchuchieni和少鳞舟齿鱼Scaphiodonichthys acanthopterus,常见种为长臀鲃Mystacoleucus marginatus和宽额鳢Channa gachua。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2021年)鱼类5种,《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卷》(2015年)受威胁鱼类8种。相对于我国其他江河,澜沧江西双版纳段有极高水平的鱼类物种多样性,其中澜沧江干流鱼类物种多样性相对于左、右岸支流较低,左岸支流鱼类多样性高于右岸,罗梭江鱼类多样性高于其他一级支流。虽然澜沧江西双版纳段鱼类物种多样性维持在较高水平,但土著鱼类占比下降趋势明显,仍面临着严重威胁,本文分析了受威胁因素,并提出了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2.
我国曾经记录有[鱼芒]科鱼类4种。国际上近年来对[鱼芒]科鱼类的分类进行了许多重要的修订,物种数量已达3属22种。我国的[鱼芒]科鱼类也因长时间没有进行及时的分类修订而存在许多疑问。基于国内自1960年以来所收集的珍贵标本和记录,确认我国记录有[鱼芒]科鱼类1属3种。它们是:长丝[鱼芒](Pangasius sanitwongsei Smith)、贾巴[鱼芒](Pangasius djambal Bleeker)、短须[鱼芒](Pangasius micronemus Bleeker)。在此基础上,根据掌握的资料对我国[鱼芒]科鱼类的种群现状和濒危原因、洄游的性质及洄游群体数量下降原因以及水电站建设对大型洄游鱼类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以往记录显示,捕获时间都集中于4—5月份,无冬季捕获记录。捕获季节与拳芒科鱼类产卵繁殖季节高度吻合,提示其上溯到我国澜沧江下游应属生殖洄游,而不是索饵洄游。被捕获记录主要出现于20世纪60-70年代,之后则数量锐减。导致这种情况发生的主要原因可能有三方面:1)下游湄公河对[鱼芒]科鱼类的捕捞压力过大;2)湄公河-澜沧江航运船只对[鱼芒]科鱼类有损害作用;3)由于西南季风变化的影响,澜沧江径流量发生变化,可能间接导致[鱼芒]科鱼类洄游行为发生改变。分析显示,[鱼芒]科鱼类的洄游与3—4月份澜沧江流量呈密切相关规律,提示适合鱼类产卵的雨季及西南夏季风比往年较早到达该地区,从而激发它们较往年提前启动生殖洄游,并且溯河的高度较高。以往的捕获记录还表明,[鱼芒]科鱼类主要洄游至景洪下方的澜沧江河段及支流补远江,上述水域是其喜好的产卵场之一。景洪大桥以下的干支流不适合建设水电站,因为电站大坝必然会阻断[鱼芒]科鱼类的繁殖洄游,影响其繁殖活动。而景洪大桥上方的干流电站不在拳芒科鱼类正常繁殖洄游通道中,大坝阻隔作用对[鱼芒]科鱼类的影响相对较小。建议把补远江建设成为鱼类和水生生物保护区。  相似文献   

3.
作为干流高坝水电开发导致鱼类生境丧失的一种补偿措施,支流替代生境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受工程影响河段的土著鱼类保护,但替代支流发挥怎样的保护效果及干流对其的影响仍不清楚。以实施了澜沧江梯级生境替代的支流基独河与罗梭江为研究对象,并选择了邻近的对照支流,通过对鱼类调查数据的分析对比,揭示了各支流鱼类种类组成与群落结构的差异特征,初步阐明了梯级开发下鱼类支流生境替代效果以及干流工程建设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澜沧江支流替代生境对干流鱼类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支流生境修复后鱼类物种丰富度明显提高,罗梭江土著鱼类、特有鱼类物种数分别增加了12种、7种,基独河则是7种、2种,替代生境能为澜沧江土著鱼类、部分濒危特有鱼类和洄游鱼类提供完成生活史的关键栖息地。干流对支流生境替代保护有着重要影响,罗梭江、基独河与邻近干流鱼类群落的Bray-Curtis相似性分别为21.76%、10.73%,支流河口段保持“河相”是支流生境替代保护效果可持续的关键。综合考虑生境替代保护的效益与投入,建议今后开展此类保护措施时优先选择库尾河相区的支流。  相似文献   

4.
水电梯级开发进程中澜沧江干流鱼类群落演变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澜沧江水能资源丰富,水电梯级开发盛行。研究结合历史数据搜集和现状调查,通过对比分析,揭示了水电梯级开发进程对澜沧江干流鱼类群落影响及其机制。结果表明,梯级水电站建设进程中,澜沧江渔业产量逐步增加,与水电装机容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r=0.936,P<0.01),截至目前,已增长了约8倍,达到53930 t;鱼类多样性在水电开发初期因土著鱼类的消失而明显下降,但随着外来鱼类进入鱼类多样性水平出现回升。鱼类多样性指数DG-F在梯级开发之前(<1990)、之后(2008—2013)与当前(2018—2019)分别为0.67、0.47和0.67。在水电梯级开发进程中,鱼类生境类型由急流型为主逐渐演变为了以缓流型为主,产卵类型由以产沉性卵为主逐渐演变为了以产粘性卵为主,植食性、滤食性营养类型鱼类占比逐渐增加。水电站建设后,河流流速变缓、营养物质沉降富集为浮游植物生长繁殖提供了适宜的静水条件和丰富的物质基础,促进了鱼类生物量增加。生态环境变化协同外来鱼类胁迫导致鱼类生态类型发生变异。本研究初步为水电梯级开发生态环境效应评估和鱼类多样性保护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我国曾经记录有(鱼芒)科鱼类4种。国际上近年来对(鱼芒)科鱼类的分类进行了许多重要的修订,物种数量已达3属22种。我国的(鱼芒)科鱼类也因长时间没有进行及时的分类修订而存在许多疑问。基于国内自1960年以来所收集的珍贵标本和记录,确认我国记录有(鱼芒)科鱼类1属3种。它们是:长丝(鱼芒)(Pangasius sanitwongseiSmith)、贾巴(鱼芒)(Pangasius djambalBleeker)、短须(鱼芒)(Pangasius micronemusBleeker)。在此基础上,根据掌握的资料对我国(鱼芒)科鱼类的种群现状和濒危原因、洄游的性质及洄游群体数量下降原因以及水电站建设对大型洄游鱼类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以往记录显示,捕获时间都集中于4—5月份,无冬季捕获记录。捕获季节与(鱼芒)科鱼类产卵繁殖季节高度吻合,提示其上溯到我国澜沧江下游应属生殖洄游,而不是索饵洄游。被捕获记录主要出现于20世纪60—70年代,之后则数量锐减。导致这种情况发生的主要原因可能有三方面:1)下游湄公河对(鱼芒)科鱼类的捕捞压力过大;2)湄公河—澜沧江航运船只对(鱼芒)科鱼类有损害作用;3)由于西南季风变化的影响,澜沧江径流量发生变化,可能间接导致(鱼芒)科鱼类洄游行为发生改变。分析显示,(鱼芒)科鱼类的洄游与3—4月份澜沧江流量呈密切相关规律,提示适合鱼类产卵的雨季及西南夏季风比往年较早到达该地区,从而激发它们较往年提前启动生殖洄游,并且溯河的高度较高。以往的捕获记录还表明,(鱼芒)科鱼类主要洄游至景洪下方的澜沧江河段及支流补远江,上述水域是其喜好的产卵场之一。景洪大桥以下的干支流不适合建设水电站,因为电站大坝必然会阻断(鱼芒)科鱼类的繁殖洄游,影响其繁殖活动。而景洪大桥上方的干流电站不在(鱼芒)科鱼类正常繁殖洄游通道中,大坝阻隔作用对(鱼芒)科鱼类的影响相对较小。建议把补远江建设成为鱼类和水生生物保护区。  相似文献   

6.
澜沧江短吻鱼属鱼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短吻鱼属Sikukia隶属于鲤科亚科(Cyprinidae:Barbinae),wv dm  相似文献   

7.
2006年8月1日在云南西双版纳州景洪段的澜沧江水域采集到鱼类标本1尾,经鉴定为中国澜沧江水域鳗鲡科鱼类一新记录种--二色鳗(AnguilIa bicolor McClelland,1844).本种的主要鉴别特征为:背鳍起点位于排泄孔上方.二色鳗分布于印度洋至太平洋地区沿岸的江河口及淡水内,为夜行性动物,喜食甲壳类动物和软体动物.  相似文献   

8.
我国曾经记录有mang科鱼类4种。国际上近年来对mang科鱼类的分类进行了许多重要的修订,物种数量已达3属22种。我国的mang科鱼类也因长时间没有进行及时的分类修订而存在许多疑问。基于国内自1960年以来所收集的珍贵标本和记录,确认我国记录有mang科鱼类1属3种。它们是:长丝mang(Pangasius sanitwongsei Smith)、贾巴mang(Pangasius djambal Bleeker)、短须mang(Pangasius micronemus Bleeker)。在此基础上,根据掌握的资料对我国mang科鱼类的种群现状和濒危原因、洄游的性质及洄游群体数量下降原因以及水电站建设对大型洄游鱼类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以往记录显示,捕获时间都集中于4—5月份,无冬季捕获记录。捕获季节与mang科鱼类产卵繁殖季节高度吻合,提示其上溯到我国澜沧江下游应属生殖洄游,而不是索饵洄游。被捕获记录主要出现于20世纪60—70年代,之后则数量锐减。导致这种情况发生的主要原因可能有三方面:1)下游湄公河对mang科鱼类的捕捞压力过大;2)湄公河—澜沧江航运船只对mang科鱼类有损害作用;3)由于西南季风变化的影响,澜沧江径流量发生变化,可能间接导致mang科鱼类洄游行为发生改变。分析显示,mang科鱼类的洄游与3—4月份澜沧江流量呈密切相关规律,提示适合鱼类产卵的雨季及西南夏季风比往年较早到达该地区,从而激发它们较往年提前启动生殖洄游,并且溯河的高度较高。以往的捕获记录还表明,mang科鱼类主要洄游至景洪下方的澜沧江河段及支流补远江,上述水域是其喜好的产卵场之一。景洪大桥以下的干支流不适合建设水电站,因为电站大坝必然会阻断mang科鱼类的繁殖洄游,影响其繁殖活动。而景洪大桥上方的干流电站不在mang科鱼类正常繁殖洄游通道中,大坝阻隔作用对mang科鱼类的影响相对较小。建议把补远江建设成为鱼类和水生生物保护区。  相似文献   

9.
广西十万大山地区的鱼类资源现状和保护对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位于广西西南部的十万大山地区鱼类物种多样性丰富,分布于十万大山的野生鱼类以小型或中小型为主,缺乏经济价值高,产量大的种类,这是该地区野生鱼类资源的主要特点,目前资源量和鱼类物种丰富度都呈现出明显下降的趋势。这主要同有害的渔业生产方式和过密的捕捞强度,小水利设施及外来种的入侵有关。加强宣传力度和强化渔政管理,开发其它副业,拆除废弃的小水利工程,对人工养殖鱼种加强管理,以及开展入侵种对土著种影响的科学研究等是保护这一地区鱼类多样性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拉萨河鱼类调查及保护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拉萨河是雅鲁藏布江最大的支流, 其鱼类区系为隶属于裂腹鱼亚科、条鳅亚科和科的13 种鱼类以及裂腹鱼属的一个自然杂交种。最近十几年, 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 导致了大量的外来鱼类进入拉萨河水体。文章介绍了2004 年至2006 年对拉萨河鱼类进行采样调查的情况。目前在拉萨河, 鱼类组成包括以往记录的14 种鱼类: 拉萨裂腹鱼Schizothorax waltoni (Regan)、异齿裂鱼 S. o’connori (Lloyd)、巨须裂腹鱼S.macropogon (Regan)、双须叶须鱼 Ptychobarbus dipogon (Regan)、尖裸鲤 Oxygymnocypris stewartii (Lloyd)、拉萨裸裂尻鱼Schizopygopsisyounghusbandi younghusbandi Regan、异齿裂腹鱼和拉萨裂腹鱼的一个自然杂交种、异尾高原鳅Triplophysa stewartii (Hora)、细尾高原鳅T. stenura (Herzenstein)、西藏高原鳅T. tibetana(Regan)、东方高原鳅T. orientalis (Herzenstein)、斯氏高原鳅T. stoliczkae (Steindachner)、短尾高原鳅T.brevicauda (Herzenstein)、黑斑原Glyptosternum maculatum (Regan); 8 种外来鱼类: 鲫Carassius auratus(Linnaeus)、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 (Temminck et Schlegel)、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 (Cantor)、黄黝鱼Hypseleotris swinhonis (Gunther)、鲤Cyprinus (C.) caupio Linnaeus、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Cuvier et Valenciennes)、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 (Bloch)、鲇Silurus asotus Linnaeus; 2 个未定种。调查结果表明拉萨河鱼类资源面临的两个主要问题是过度捕捞导致鱼类资源的减少和小型化以及外来鱼类入侵。文章针对这些情况作了分析和探讨, 并对土著鱼类的保护与合理利用提出了一些建议: 合理捕捞、严格禁渔期、控制外来鱼类、保护栖息地等。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鱼类资源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鱼类资源的保护乐佩琦,梁秩燊(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武汉430072)(广州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关键词中国,古代,鱼类资源,保护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祖祖辈辈生活在这块辽阔的土地上。在人类祖先与大自然斗争的整个历史时期中,渔业被作为狩...  相似文献   

12.
吴志强 《生物学通报》1990,(12):13-14,12
1989年初,我国颁布了《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名录》,其中有15种鱼被列入。本文就这些鱼的分类地位、形态特征、生态习性、地理分布、经济价值及保护意义等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3.
四川省三个自然保护区的鱼类资源及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2年7-9月,分别调查了四川美姑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米亚罗自然保护区和泗耳自然保护区的鱼类资源。在这三个保护区共采集鱼类16种。其中,大风顶保护区6种,米亚罗保护区8种,泗耳保护区7种。分析了各保护区鱼类的资源现状.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中国澜沧江南鳅属鱼类一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7月,于澜沧江下游支流勐腊县境内的南腊河中采获一尾南鳅属(Schistura)鱼类标本,经鉴定为一新种。命名为版纳南鳅(S.bannaensissp.nov.)。其主要鉴别特征:侧线完全;尾鳍叉形,两叶稍尖,下叶稍长于上叶;胸腹鳍均较短小,胸鳍长约为胸鳍和腹鳍基部起点之间距离的一半;腹鳍末端后伸不达肛门,其长约为腹鳍基部至臀鳍基部起点之间距离的一半;颊部无斑;体侧有4个醒目的棕褐色宽横斑,由背部延伸至腹面;横斑显著,在侧线以下较窄,其宽度等于或小于斑纹间距;在侧线以上较宽,其宽度远大于斑纹间距;沿体侧无黑色纵纹。    相似文献   

15.
丁瑞华 《四川动物》2006,25(4):819-822
岷江上游的鱼类曾有过较多的报道,但有效种的认定及种类混淆的问题至今未澄清。经调查该江段有鱼类28种。对其中6个有争议的种进行了讨论,同时述及了鱼类资源状况、影响因素及保护对策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江苏骆马湖湿地鱼类资源及其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沂骆马湖湿地有鱼类80种,80%为鲤科鱼类。日本七鳃鳗可以迁移到黄海及江苏省淡水中。就骆马湖鱼类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在对土著鱼类资源状况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阐释了土著鱼类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对于水生生态保护、渔业结构调整、渔民收入增加和人们膳食结构改善具有重要的意义,总结了云南土著鱼类资源保护和开发中取得成绩和存在的突出问题,从制度建设、栖息地保护、投入机制、技术支撑和产业化等方面提出了对土著鱼类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所应采取的对策建议,为云南土著鱼类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澜沧江-湄公河作为一条国际河流,是全世界鱼类物种多样性最高的流域之一,其中中国境内澜沧江流域的条鳅科鱼类共记录37种,由于该类群分类鉴定较为困难,流域内仍存在未被发现、描述或准确鉴定的物种。2015至2019年,通过对云南省普洱市和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境内的澜沧江流域进行多次鱼类生物多样性调查,共发现3种未曾记录的条鳅科鱼类。对所采集到鱼类标本的重要性状进行测量,并与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形态特征比较,分别鉴定为长带条鳅(Nemacheilus longistriatus)、裸背南鳅(Schistura nudidorsum)和宽齿南鳅(S. latidens),均为中国物种新记录;其中,由于以前在中国记录的条鳅属鱼类均已移入南鳅属(Schistura),长带条鳅是目前中国分布的唯一条鳅属物种。本文对这3种新记录的条鳅科鱼类进行描述,对今后澜沧江条鳅科鱼类物种鉴定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同时为澜沧江鱼类资源的调查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四川米仓山自然保护区鱼类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米仓山自然保护区在四川省旺苍县北部,为中山山区,西北高,东南低,河流发育,自然景观优美多样,森林茂密,动物资源丰富,有较多的鱼类和水生生物,是嘉陵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动物栖息地。深入调查该地区的动物资源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实际意义,尤其对保护区的规划和建设  相似文献   

20.
澜沧江-湄公河是东南亚最大的河流, 也是世界上淡水生物多样性最高的三大河流之一。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国际河流属性, 澜沧江-湄公河淡水鱼类的多样性现状仍缺乏系统的认识。本文在近20年调查的基础上, 系统整理了澜沧江-湄公河中上游32个支流或亚流域的淡水鱼类物种名录, 在此基础上对其种类组成和分布进行了分析, 并利用分类学多样性指数对澜沧江-湄公河中上游流域的物种多样性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 澜沧江-湄公河中上游共记录了淡水鱼类745种, 分属于2纲17目63科229属, 其中鲤形目鱼类451种, 占物种数的60.5%。分类学多样性指数显示, 从源头到中游, 淡水鱼类在分类阶元上的分布越来越均匀, 亲缘关系越来越远, 分类多样性越来越高。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 CA)和多维尺度分析(multi-dimensional scaling, MDS)表明, 当Jaccard相似性系数为8.69时, 澜沧江-湄公河中上游32个亚流域可以分为源区、上游和中游3组; 相似性分析(ANOSIM)结果显示, 各组之间淡水鱼类组成差异显著(R = 0.877, P = 0.001)。相似性百分比分析(similarity percentage analysis, SIMPER)结果表明, 导致3组差异性的鱼类主要是鲤形目和鲇形目鱼类, 且随着地势阶梯的升高出现了科级、属级类群的替代。近几十年来, 随着流域各国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 澜沧江-湄公河鱼类多样性和渔业资源面临严重威胁, 未来需加强流域内国家间合作, 在流域尺度上制定科学保护计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