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 毫秒
1.
泥鳅体表粘液超氧化物歧化酶部分性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鱼类体表粘液的存在对鱼体具有一定保护作用:能润滑鱼体,减少水的摩擦力;使皮肤不透水,维持体内渗透压;保护体表不受外来物的侵袭等。许多无鳞鱼如泥鳅、黄鳝、鲶等的体表部覆盖着远比有鳞鱼多的大量粘液。泥鳅(Misgurusanguilicaudatus)的...  相似文献   

2.
黄鳝血清和体表粘液蛋白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黄鳝血清和体表粘液蛋白的氨基酸种类和含量,比较了二者的氨基酸组成变化。结果表明:二者都含有17种氨基酸,血清的氨基酸总量为397.11mg/l00ml,体表粘液蛋白的氨基酸总量为259.29mg/l00m1,血清与粘液蛋白中氨基酸含量差异最大的是蛋氨酸、半胱氨酸。应用SDS—PAGE分析和比较了血清和体表粘液蛋白的分子量大小及特有区带效,黄鳝血清与体表粘液蛋白分子量相同的蛋白区带数为2条,其分子量大小分别为19.5kDa、96.0kDa。其中血清的特有蛋白带为18条,体表粘液的特有蛋白带为8条。此外,对二者的相关性和体表粘液特异性的免疫机制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凝集素是一类能够识别特异性糖并与之非共价结合的蛋白或糖蛋白,因其具有特定的识别受体,在免疫系统和发育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鳞翅目昆虫凝集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一般都相对较小,且活性在该类昆虫的不同发育时期各不相同,说明凝集素活性的诱导机制较为复杂。本文分析了目前国内外初步探索的几种鳞翅目昆虫凝集素及其相关的外源凝集素。  相似文献   

4.
蘑菇凝集素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凝集素是非酶、非抗体,可凝集细胞的蛋白质或糖蛋白。作为药用真菌重要的药理成分,蘑菇凝集素已成为继研究蘑菇多糖之外的另一活性物质。基于其众多生物学性质,其研究越来越深入,在生命科学各个研究领域中用途也越来越广。就蘑菇凝集素的分布、结构、性质、作用与功能、提取方法和应用作简要综述。主要涵盖凝集性质及其影响因子、抑制肿瘤及抗癌抗增生活性、促有丝分裂活性及免疫调节活性、毒性作用、抗植物病毒及杀虫剂活性、促菌丝分化及识别活性等。  相似文献   

5.
凝集素的双功能性质:凝集素新定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6.
豆科凝集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豆科凝集素是植物凝集素中最丰富,也是研究最多的一类凝集素。在生理条件下豆科凝集素大多是以二聚体或四聚体的形式存在,这种低聚物的形式给予豆科凝集素较强的糖专一性和大分子结构的稳定性。豆科凝集素除作为植物储存物质的作用外,还具有识别糖蛋白、糖肽及生物膜中碳水化合物和作为植物与微生物的共生介质等生理功能。现对豆科凝集素的结构、功能及其在生物学、农业和医学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金鱼早期仔鱼体表的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扫描和透射电镜技术对金鱼(Carassius auratus)孵出1 d3、d9、d龄仔鱼的体表进行了观察。仔鱼的上皮细胞呈扁平、多边形,彼此之间由增厚的边缘嵴状突紧密连接,细胞向内凹陷的表面有指纹状嵴突。孵出3 d的仔鱼体表两侧各有一列间隔有序呈丘状突起的味蕾,外被单层上皮细胞,味孔处有一根粗圆的感觉毛。粘液细胞出现在仔鱼头部、腹部、体侧的表皮上,并开口于多个相邻上皮细胞间的连接处。粘液细胞胞质比例大,内含丰富、平行排列的粗面内质网,旁边有大量大小不一、内含物液化状、近圆形的粘原颗粒。9 d后仔鱼体表完全被粘液覆盖,初步建立了以粘液细胞为基础的防病和抗病机制,以机械和化学感觉为主的Ⅰ型味蕾觅食方式。  相似文献   

8.
9.
蛇毒C-型凝集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李文辉  张云 《动物学研究》2003,24(2):151-160
蛇毒中含有丰富的非酶活性C-型凝集素蛋白,根据其结构及功能的差异,该类蛋白可分为Ca^2 依赖的有糖基识别活性的C-型真凝集素及无糖基识别活性的C-型凝集素样蛋白。C-型真凝集素的结构相似度高,而功能却较为单一,具有特异性糖结合活性;C-型凝集样蛋白的结构变异度大,活性亦具有多样性。后者能通过特异性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而作用于血液凝固系统及血小板,从而发挥抗凝或促凝的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10.
李兰  郑其升  侯继波 《微生物学报》2019,59(10):1872-1879
来源于海洋红藻的凝集素G已被证实对多种囊膜病毒都有抗病毒活性,可与囊膜病毒表面糖基结合而阻断病毒的入侵。以病毒入侵为作用靶点的抗病毒药物,不仅可以阻断病毒的自由传播途径,还可以阻断细胞间传播途径,红藻凝集素G还具有可溶性好、易表达、稳定性强、免疫原性低、安全性好等优点,所以红藻凝集素G作为一类新型抗病毒药物越来越受到科学家的青睐。  相似文献   

11.
泥鳅和大鳞副泥鳅体表粘液特性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2.
C型凝集素     
C型凝集素(C-type lectin)代表一个识别碳水化合物配体依赖于钙离子(Ca2+)参与的糖原结合蛋白家族,含有一个或多个一级结构和二级结构同源的碳水化合物识别结构域。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C型凝集素能够识别体内的非糖类的配体,包括蛋白质和脂类等。这些C型凝集素在维持机体稳态、免疫防御以及免疫监视等重要生理病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就C型凝集素的结构、分类和在免疫系统中的功能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3.
软体动物凝集素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软体动物凝集素江红,孙册(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基础部生物学教研室710032)(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上海200031)关键词凝集素,软体动物凝集素是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的蛋白质或糖蛋白。它能使细胞凝集和(或)使糖缀合物沉淀,并具有一定的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蓖麻凝集素的性质、生理功能及用途等方面的研究成果,通过前人在蓖麻凝集素应用领域的工作,阐述其科学研究与应用价值,并对其进一步应用的研究趋势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由于粘液糖蛋白中的寡糖侧链对其蛋白质多肽链的水解具有保护作用,为了研究粘液糖蛋白多肽链的结构与功能,必须进行去糖基化作用的处理。处理的方法主要有酶法和化学法。到目前为止,以碘酸三氯甲烷(TFMSA)预处理,再以高碘酸盐氧化,然后在碱性条件下进行β-消去的方法最为理想。  相似文献   

16.
粘液繁殖体及其生态功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马君玲  刘志民 《生态学杂志》2006,25(11):1400-1404
对粘液繁殖体的概念、粘液性质、粘液繁殖体的研究现状及粘液繁殖体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论述。分布在干旱区的十字花科、爵床科、菊科等植物具有粘液繁殖体。有关粘液繁殖体的研究集中在具有粘液繁殖体植物的识别、粘液形态结构及成分、粘液溶出机制及过程、粘液繁殖体的生态功能等几个方面。尽管已有研究表明,粘液繁殖体具有促进种子远距离传播、促进繁殖体的萌发及苗的发育、使种子免受摩擦损害和动物捕食等生态功能,但目前人们对粘液繁殖体的生态意义尚不十分清楚,从多物种比较研究中阐明粘液繁殖体生态意义的研究尚很少见。继续识别具有粘液繁殖体的植物,改善现有的研究手段,加强粘液繁殖体对植被恢复价值的研究是目前粘液繁殖体研究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利用从牙鲆肠道分离的1株鼠李糖乳杆菌P15和1株干酪乳杆菌(Lc),研究它们在牙鲆粘液中的粘附特性以及不同pH和盐度对其粘附的影响。方法用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法。结果P15和Lc对牙鲆的体表粘液和消化道粘液均有粘附作用,2株菌对消化道粘液的粘附效果好于体表粘液,且对胃的粘附百分率最高,分别是48.18%和63.0%。这2株菌在各部位的粘附受pH和盐度的影响,在弱酸性环境中和32左右的盐度中具有较强的粘附能力。结论在海水盐度条件下,P15和Lc在消化道粘附率较高。  相似文献   

18.
以中药白茯苓为材料,采用盐析、离子交换及凝胶过滤可纯化出快速蛋白液相谱(FPLC)纯的白茯苓凝集素(SLL)。当其浓度为0.25μg/mL时就能凝集兔红细胞,对人类A,B,O型血细胞无作用。甲状腺球蛋白、卵粘蛋白和胃粘蛋白对SLL的凝血活性有强抑制作用,而常见糖类对其无明显抑制作用。SLL含中性糖12.5%,凝胶过滤及FPLC测得分子量为31000,亚基分子量为8000,表明SLL可能由四个相同亚基组成。SLL对酸、碱、热均有较高的耐受性,并且是一个强促有丝分裂原。  相似文献   

19.
树突状细胞和朗罕氏细胞是人体防御病毒入侵的第一道屏障,这些细胞表达的C型凝集素对于细胞发挥抗原免疫清除和细胞之间的黏附有重要作用。其中DC—SIGN和DC—SIGNR在HIV等多种病毒的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随着基因组学的发展鉴定了许多新的C型凝集素,它们在免疫清除和病毒感染中都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2株乳酸菌(L1来自牙鲆肠道,L2为干酪乳杆菌)在牙鲆体表和消化道粘液的粘附及其对4种致病菌的粘附抑制情况。方法 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法。结果 2种乳酸菌在牙鲆体表和消化道粘液中均有粘附性。在胃的粘附效果最好,粘附百分率分别是48.18%和63.0%,L2在牙鲆体表、盲囊和肠的粘附能力强于L1。L1对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在各部位均无粘附抑制作用,对荧光假单胞菌(P.Fluorescens)粘附抑制作用最强.使其在牙鲆消化道粘液的粘附百分率下降了19.01%,其余依次为非01型霍乱弧菌(V.cholerae non-Оl strains)、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分别降低了5.22%、3.22%;L2对非Оl型霍乱弧菌粘附抑制效果最强,使其粘附百分率降低了22.31%。使荧光假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和白色念珠菌分别下降了17.50%、12.69%、5.15%。结论 对4种常见致病菌的粘附抑制在消化道粘液中好于体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