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环绢须野螟Palpitaannulata(Fabricius)是小叶女贞(LigustrumquihouiCarr.)上新出现的一种害虫,严重危害小叶女贞叶片,造成植株枯萎、死亡,同时也危害金叶女贞(L.vicaryi)。该虫在湖南省衡阳地区1年发生3代,以蛹在土中越冬。越冬代成虫和第1、2代成虫分别于4月下旬、5月下旬和6月下旬出现。成虫产卵于嫩梢顶端叶片上,卵期3d,幼虫期9~12d。5月上旬和6月上旬分别是第1代和第2代幼虫盛发期,危害最重。越冬代成虫羽化期喷药是防治该虫的关键,在成虫期和幼虫期分别用40%氧化乐果乳油、50%辛硫磷乳油1000~1200倍或25%溴氰菊酯乳油2500~3000倍稀释液喷洒寄主叶面,可控制该虫危害。  相似文献   

2.
1.本文所述的两种金龟子,其一为茶色金龟子,属鞘翅目,金龟子科中的Rutelinae亚科,其二为铜色白纹金龟子,属Cetoniinae亚科。 2.茶色金龟子在莲塘一年发生二代。其第1次成虫盛期多在6月。第2次则在8月;铜色白纹金龟子,一年仅发生一代,其成虫出现期为6至9月,少数可延长到10月中旬。 3.茶色金龟子的成虫,为夜出性,傍晚7时半后,即开始出土,停息在多种寄主植物的叶片上,取食或交配,拂晓时飞返土中。铜色白纹金龟子的成虫,为日出性,取食成熟果子,玉米苞穗及多种树木的浆汁,亦喜取食。既钻入后,可连续数日不出。 4.两种金龟子的幼虫,都栖息在土中。茶色金龟子幼虫以在菜园土中、丘陵黄土地及属于粘壤性质的田塍内为多,对于土壤性质选择,较不严格。铜色白纹金龟子幼虫则多集中在腐熟的堆肥及腐殖质极丰富的土中,对于土壤,有比较严格的选择性。 5.关于防治方法:茶色金龟子在成虫期曾试用了0.5%γ体666粉及25%DDT乳剂(1份加水250份〕喷撒,第1种药适用于叶面较粗糙的植物,第2种则可用于叶面较光滑的植物,只要喷撒1次,便能在整个成虫发生期中,避免其飞来取食。铜色白纹金龟子的成虫,则可采用竹筒诱杀,筒高12—16寸,筒内盛腐熟果子及蜜,贴靠枝杆悬挂,能将圆内所有成虫,全部诱入筒中。此外,前一种成虫,并可利用外出  相似文献   

3.
1974—1975年,我们在我院大兴分校,进行了铜绿金龟子的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的研究。现将所得结果整理出来,供参考。 一、生活史 铜绿金龟子在北京地区一年发生一代,以幼虫越冬。从7月上旬即出现初孵化的蛴螬,一直到第二年7月中、下旬才进入末期。5月下旬开始化蛹,6月中旬进入盛期,7月中、下旬为末期。成虫于6月上旬始见,6月下旬至7月上、中旬进行入盛期,直到9月中、下旬为末期。6月中旬开始产卵,6月下旬至7月上、中旬为即盛期,9月中、下旬才结束(详见右图)。  相似文献   

4.
沂蒙山区东方金龟子发生危害特点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 2 0 0 2年 ,对沂蒙山区东方金龟子发生危害特点及其防治进行了调查研究。东方金龟子 1年发生 1代 ,以成虫在土壤 40~ 5 0cm深处越冬。 3月下旬至 4月上旬成虫开始出土 ,4月中下旬气温达1 7 2℃~ 2 4 5℃时为出土盛期。成虫每日的活动危害期集中在接近日落到日落后 1h ,群集于树上啃食嫩芽、幼叶和花朵。成虫具假死性和趋光性。并提出了有效综合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5.
1.铜绿金龟子属鞘翅目、金龟子总科、丽金龟子科Rutelidae,学名Anomala corpulentaMotschulsky。 2.此虫在安徽各地几乎皆有分布。合肥地区主要以成虫为害苹果、枫杨、白杨等树树叶,损害猛烈,每年必须加以防治,否则将被倾食一光,影响生长、减少果产。 3.铜绿金龟子一年发生一代,以幼虫越冬。次年5月上中旬开始化蛹。成虫盛发期在6月中旬,但前后延绵近3月之久。孵化的幼虫经2次脱皮,于9月生长成3龄,即以3龄幼虫潜伏于表土下6寸左右深处过冬。 4.成虫白天潜伏于表土内,傍晚太阳下山开始活动,7时半左右光线减弱至60米烛光以下便飞往寄主上交尾,交尾时间长达半小时。8时以后开始取食,直至黎明4时半方才飞回土中,日出时已绝迹。成虫寿命很长,可活一个多月。一生交尾多次。卵分期产出,散产于表土6厘米上下深处。每一雌虫一生可产卵50—60枚。成虫有伪死性,晚8时10分以后交尾活动已过,开始有趋向灯火的习性。 5.卵期一般为9天多,孵化过程中有吸水膨大的现象,胚胎发育与土壤湿度有密切关系,在土壤含水量10%—30%之间可以正常生长,低于10%便干瘪而死,高于30%终会腐烂,但是干燥致使卵壳瘪凹没有超过一半时,如遇适宜环境仍可恢复生长,在水中浸泡5昼夜捞起之卵仍然可以孵出幼虫,甚至浸上22天少数还没有死去。卵  相似文献   

6.
杨树粒肩天牛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杨树粒肩天牛在福建省2a发生1代;老熟幼虫在第2年4月下旬至5月初开始化蛹,成虫出现期始于5月底6月初,6月中下旬到7月上旬为盛发期,9月上旬只见个别成虫;产卵期始于6月中旬,6月下旬至7月中旬为产卵高峰期;幼虫孵化期为6月下旬到8月中旬,7月上中旬为为盛发期;幼虫不越冬。杨树粒肩天牛成虫为补充营养所取食的树种较集中,主要是构树与桑树。杨树粒肩天牛幼虫对杨树危害严重,但成虫却不喜欢取食杨树,用杨树饲养的粒肩天牛成虫寿命很短,仅3-19d,不产卵;而以桑树为补充营养的雌成虫的平均寿命为55d、雄26.5d;以构树为补充营养的雌成虫的平均寿命为78d、雄45.5d,补充桑树与构树的粒肩天牛成虫均可正常产卵。雌雄成虫一生可多次交尾。雌虫有多次产卵现象,单雌每天产卵数量1-12粒不等。  相似文献   

7.
甘薯天蛾又名旋花天蛾,是本地区间断性大害虫。常为人们所忽视,一到大发生年,出于不备的蒙受灾害,使薯叶全被吃光,减产甚巨。据当地群众说,此虫除1961年猖獗发生以外,1948年也曾成灾。为了摸清此虫在本地区的发生代数、时间以及各代与天敌之关系,供今后防治时的参考,我所于1962年对甘薯天蛾进行了初步观察,结果如下。 一、发生代数及时间 甘薯天蛾在襄北地区一年可发生三—四代,如为三代,主要是以第二代的部分蛹(占第二代总蛹数的46.6%)在土室内越冬。越冬代成虫5月上旬开始发生,中旬达产卵盛期,幼虫盛发期在5月下旬;第二代成虫8月上旬开始发生,卵于8月上旬初见,中旬达产卵盛期,幼虫发生盛期在8月中下旬;第三代成虫于9月中旬出现,此期由于气温渐低,幼虫生活期也相应延  相似文献   

8.
灰翅麦茎蜂Cephus fumipennis Eversmann是春小麦的重要害虫之一。对其田间成虫数量消长动态做了系统观测,并利用机率值对日期的线性相关回归分析法模拟了观测数据。结果表明,成虫数量机率值对以儒略日期表示的观测期呈极显著相关;新建的7个机率值模型通过卡方检验,适合概率都高于0.99;成虫发生量对观测期呈正态分布。以这些模型为基础,估算并测报了成虫在3个观测点活动的高峰日、盛发期、显现期及其95%置信区间。在民和县观测点(海拔1 820 m),理论盛发期为5月23日至6月4日;在循化点(海拔1 800 m),理论盛发期为5月23日至6月2日;在湟中点(海拔2 760 m),理论盛发期为7月3日至20日。显现期长度是盛发期的2倍;盛发期和显现期在各点都关于高峰日两侧对称。本文提出的机率值模型及其分析法可为昆虫种群的发生期测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福鼎对稻水象甲消长动态进行了调查.并对成虫卵巢、飞行肌进行了解剖。通过解剖,所预测的各虫态发生期厦一代成虫迁移期与田间调查结果基本吻合。稻水象甲产卵高峰在4月底至5月上旬.幼虫、蛹和一代成虫的盛发期分别在5月上中旬、6月中下旬和6月下旬;一代成虫在6月下旬开始从稻田迁出。飞行肌解剖结果表明,飞行肌宽度随时间变化而变化,而长度则比较恒定,与发育历期无关,所以飞行肌宽度可作为监测依据,而长度则不宜采用。  相似文献   

10.
柑桔地粉蚧(Geococcus cirinus Kuwana)是一种典型的土栖粉蚧.生活在土壤中为害柑桔根部.在福州郊区一年发生3代,主要以若虫和少数成虫越冬.各代若虫盛发期为6月、8月和10-11月.药剂试验结果,以40%速扑杀2000倍液杀虫.杀卵效果均比较理想.各世代低龄若虫期是药剂防治的适期.抓紧第一代若虫盛发期防治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北京郊区苹果小卷蛾成虫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苹果小卷蛾AdoxophyesoranaFischervonR slerstamm为北京郊区大桃生产中的主要害虫 ,试验采用黑光灯诱杀、糖醋盆诱集 2种方法在不同生态环境果园对其成虫发生期进行了观测。结果显示苹果小卷蛾在北京地区 1年发生 3代 ;越冬代成虫羽化高峰为 5月底至 6月初 ,第 1代幼虫防治适期为 6月1 0~ 1 5日 ;第 1代成虫羽化高峰为 7月中旬 ,第 2代幼虫防治适期为 7月下旬。  相似文献   

12.
[目的]明确齐齐哈尔市玉米田双斑长跗萤叶甲Monolepta hieroglyphica成虫发生规律,为该害虫的预测预报和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7-2019年,通过在齐齐哈尔市玉米田间罩网,定点观察双斑长跗萤叶甲成虫羽化动态、虫体大小、发生数量与温度及降雨量的关系.[结果]成虫羽化出土始见期在7月上中旬,初期羽化出土的成虫虫体偏小;7月下旬-8月上旬为成虫羽化出土高峰期,虫体的长度与宽度明显增大,8月上中旬,羽化出土的成虫虫体达到最大值;8月中旬以后羽化出土成虫数量明显下降,成虫虫体的长度与宽度逐渐减小;到8月下旬-9月上旬只有少量的成虫羽化出土,成虫虫体的大小与初期羽化出土期的相近;9月中旬以后零星羽化出土的成虫虫体大小达到最小值;9月下旬以后未见有成虫羽化出土,10月上旬田间成虫消失.双斑长跗萤叶甲成虫羽化出土持续时间在61-74 d,平均1 m2玉米田羽化出土的成虫12.0-97.8头.温度对双斑长跗萤叶甲成虫羽化出土始见期、盛发期、持续时间影响较大,5-7月温度高有利于成虫羽化出土.降雨量对羽化出土的双斑长跗萤叶甲成虫总量影响较大,6-8月降雨量大羽化出土的成虫数量减少.[结论]齐齐哈尔玉米田双斑长跗萤叶甲成虫在7月上中旬羽化出土,8月上中旬达到高峰,与当地玉米抽雄吐丝期相遇,8月中旬后成虫羽化数量明显减少,8月下至9月初仅有零星羽化出土,9月下旬无新羽化出土,10月上旬田间成虫消失.成虫虫体大小与羽化时期密切相关,以羽化盛期的虫体最大.温度和降水影响成虫的羽化时间和数量.  相似文献   

13.
甘薯叶甲指名亚种是四川甘薯的严重害虫。每年发生1代,以幼虫越冬。翌年5月上旬成虫始发,6月中旬至7月上旬为盛期。防治此虫,以成虫盛发期突击药治为佳,其次是清除田间杂草,增施磷肥,或底肥中混入茶籽饼等均有防冶效果。  相似文献   

14.
麦秆蝇是小麦主要害虫之一,陕西关中地区每年发生4代。成虫盛发期在4月中下旬,5月下旬至6月中旬,7月中下旬,9月下旬至10月上旬,以幼虫在麦苗幼茎内越冬。寄主以小麦为主,大麦为次。每年秋苗期和春季拔节至孕穗期两次为害小麦。麦收后以落粒自生麦苗为夏季寄主。成虫羽化在早晨6—8时盛;羽化后取食补充性营养;苗期产卵在芽鞘上、拔节后在顶端第2、3叶基为多。幼由在苗期和拔节期入侵率高,孕穗期为次,抽穗以后不能入侵,在不同生育期植株上,入侵后表现害状不同。麦秆蝇的为害程度与栽培条件关系密切:早播小麦秋苗期受害重,晚播小麦在春季受害重;合理灌水、密植受害轻:施肥充足、土壤肥沃、生长良好的小麦受害轻。成虫发生期是药剂防治的良好时期。γ666粉剂、烟剂、液剂杀成虫均良好,E605既能杀成虫又具一定的杀卵能力。  相似文献   

15.
艳妇斑粉蝶Delias belladonna (Fabricius)具有较高的经济、美学和生态价值, 可用于观赏、工艺制作、活体放 飞等。在云南省大理州洱源县, 艳妇斑粉蝶一年发生1代, 卵期8至12天, 在6月至7月能发现卵; 幼虫期约10个月, 当年6月份至次年5月份能发现幼虫, 其中1龄幼虫历期7至10天, 2龄10至17天, 3龄14至19天, 4龄约5至6个 月, 5 龄虫30至45天; 蛹期20至35天, 蛹主要出现在4月份至6月份; 成虫发生在5月下旬至7月上旬。艳妇斑粉 蝶以4龄幼虫越冬, 其寄主植物为桑寄生Taxillus sutchuenensis和短梗钝果寄生Loranthus vestitus。艳妇斑粉蝶野外资源可进行有规划地可持续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6.
一、前 言 湿度对粟灰螟越冬代幼虫的化蛹羽化及成虫产卵的影响,过去很少报导。据段今天等(1963)研究。凡5月份降雨8次以上,雨量超过40毫米,粟灰螟就有大发生的可能。1963年刘孝纯等研究5月份的温湿系数超过3.5以上时,表现严重发生,低于2.5就明显减轻。在此基础上我们又作了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正> 豆秆黑潜蝇Melanagromyza sojae(Zehnt.)已成为大豆毁灭性的害虫。据1981—1984年的调查研究,淮北地区夏大豆受害面积逐年扩大与加重,一般田块减产30%左右,较重的可达90%以上。现将近几年研究情况初报于下。 一、发生规律 豆秆黑潜蝇在淮北地区一年发生4代。第一代成虫于5月下旬出现,卵产在小面积的春大豆和早播的夏大豆植株上,被害株率0.5—1%。第二代成虫于6月下旬出现,卵产在夏大豆植株上。幼虫为害盛期是7月上、中旬,大豆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亚洲玉米螟越冬代成虫发生动态及其与温度的关系,于2007-2016年利用频振式杀虫灯结合当地气象数据进行系统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自然条件下内蒙古通辽地区越冬代玉米螟成虫始见期在6月初(6月5日左右),高峰期在6月下旬(6月26日左右),终见期为7月中旬(7月14日左右),整个成虫期有效温度累积范围在150.0℃~750.0℃之间,高峰期集中在350.0℃~450.0℃的范围内。总的来看,越冬代成虫始见期与高峰期与吉林省中部地区大体相同,终见期稍晚于吉林中部地区但早于黑龙江哈尔滨地区。通辽与吉林中部地区越冬代成虫期(均40 d左右)约比黑龙江哈尔滨地区短10 d。可见,各地越冬代玉米螟成虫发生期的早晚和持续时间长短因地而异,同一地区受年份间的气温变化其也会出现差异。  相似文献   

19.
向日葵螟成虫种群消长动态和空间分布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科学指导应用播期避害、性诱剂诱捕成虫和田间释放天敌昆虫-赤眼蜂防治向日葵螟,确定最佳防治时期和选择最佳防治方法,2009—2011年,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利用向日葵螟Homoeosoma nebulellum(Denis et Schiffermüller)性诱剂进行了向日葵螟田间种群动态和空间分布型的研究。结果表明,向日葵螟成虫每年5月中旬始见,直到9月底,一年有两个明显的成虫蛾峰期,第1个蛾峰期出现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第2个蛾峰期在7月下旬至8月中旬,当地向日葵1年受到两代幼虫的危害,而且开花期与向日葵螟两个蛾峰期吻合度越高,向日葵受葵螟幼虫的危害越重;通过应用5种聚集度指数测定和Blackith种群聚集均数λ分析,向日葵螟成虫在田间呈聚集分布,聚集主要由向日葵螟自身行为及环境因素引起。根据成虫动态和空间分布型,可以科学指导应用播期避害、性诱剂诱捕器和释放天敌昆虫的最佳时期及方式。  相似文献   

20.
利用蓖麻叶诱杀金龟子,过去常见于书刊,近年来则有用以综合防治措施的。其效果如何,是值得探讨的问题。现将我们的调查研究结果简述于下。 (一)食性问题 利用蓖麻诱杀金龟子,应首先弄清食性问题。1977年,当东北大黑金龟子 Holotrichia diomphalia Bates在吉林公主岭由越冬场所向豆田大量迁移活动时,我们从5月下旬至6月上旬进行了3—4次调查,在蓖麻田内平均每百平方米迁来0.3头,在邻近的大豆田内则平均为2.4头,二者相差达8倍之多。过去我们曾在黑龙江省呼兰等地调查,发现该成虫嗜食大豆、甜菜、榆树等植物。这说明该成虫食性广,在一般条件下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