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状结构形态和机能的研究,在近十余年来日益占有重要地位,愈益引起各国研究者的注意和兴趣。有多数材料证明了网状结构是中枢神经系统一个具有广泛调整和整合作用的组织。在形态学上,网状结构各核群与脑髓高位平面和脊髓有着双向性的联系,许  相似文献   

2.
我们在过去的实验中曾经观察到:(1)针刺对血压反应的调整作用在去大脑动物上仍可出现(刘觐龙等,1964);(2)通过埋藏电极用脉冲电刺激中脑网状结构可以出现镇痛作用,并可对针刺的效应产生影响(广西医学院针麻研究小组,1973)。为了进一步研究中脑网状结构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进行了以下三项实验工作: 1.中脑网状结构神经元对于伤害性刺激有哪些反应形式?这些神经元在中脑内分布如何?针刺能否对这些反应产生影响?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2.伤害性刺激和针刺对中脑网状结构神经元的作用,是否有赖于高一级的中枢结构  相似文献   

3.
淀粉胶电泳是一种以淀粉凝胶作为介质的电泳方法。这种方法自1955年由Smithies首创以来,已普遍用于蛋白质化学的研究,特别是在同功酶的研究中使用较多。淀粉胶电泳的主要优点在于它的系统简便和无毒性。淀粉凝胶中葡萄糖残基所构成的三维网状结构虽不如聚丙烯酰胺凝胶那样均匀一  相似文献   

4.
使用 Triton 抽提和卡马氏亮蓝染色方法,在洋葱鳞茎内表皮细胞中观察到网状结构物的存在。秋水仙素和细胞松弛素 B 的处理,进一步区分出两种不同的网状结构:近质膜较细的网状结构能被秋水仙素破坏;核周围与核成切线状结合的较粗的网状结构,经细胞松弛素 B 处理后,其形象更为突出。本文讨论了卡马氏亮蓝方法所揭示的带壁细胞的网状结构物。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正常人淋巴细胞DNA的高重复顺序某些特性进行了研究。应用复性动力学方法分离了重复顺序并观察了复性后的稳定性。复性后的高重复顺序极易交织成网状结构,用低离子强度缓冲液透析,特别是除去磷酸根离子能使网状结构拆开,而镁离子对这种网状结构有稳定作用。用~(125)Ⅰ标记的高重复顺序用核酸酶S_1处理后热稳定性增加,但T_m 值仍低于天然DNA,表明复性后的高重复顺序除包含有单链片段外,碱基对中仍有错配。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正常人淋巴细胞DNA的高重复顺序某些特性进行了研究。应用复性动力学方法分离了重复顺序并观察了复性后的稳定性。复性后的高重复顺序极易交织成网状结构,用低离子强度缓冲液透析,特别是除去磷酸根离子能使网状结构拆开,而镁离子对这种网状结构有稳定作用。用~(125)Ⅰ标记的高重复顺序用核酸酶S_1处理后热稳定性增加,但T_m值仍低于天然DNA,表明复性后的高重复顺序除包含有单链片段外,碱基对中仍有错配。  相似文献   

7.
制作方法 1.制作肾单位生尿结构部分 (1)取一根医用输液管编织的网状结构物,将它放入塑料漏斗中。 (2)取另一个网状结构物放在第一个网状结构物的右下方,二者之间用一小段塑料输液管连接起来,此管表示出球小动脉。 (3)取另一根输液管,一端与塑料漏斗出口端相连,表示肾小囊与肾小管相连,将此管蜿蜒迂回地穿越毛细血管网的网状结构物之间;穿出网状结构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卵巢sertoli-leydig细胞瘤(SLCTs)伴网状结构及异源性成分的病理学差异,为病理诊断及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哈医大二院2010年1月-2019年1月手术切除的病例,病理诊断为SLCTs伴网状结构及异源性成分的病例共4例,观察这4例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结果:对纳入研究的4例伴网状结构及异源性成分的卵巢SLCTs患者的研究结果显示:1).肿瘤均发生于单侧卵巢。2).患者年龄较年轻,平均年龄21.7岁。3).按照恶性肿瘤的病理分级:无高分化病例,中-低分化SLCTs 3例,低分化SLCT 1例。4).免疫组化结果显示:α-inhibin、Calretinin、MelanA、CK、Vimentin(+),细胞质着色,EMA、CD10、CD99部分(+),细胞膜着色,ER、PR、WT-1部分(+),细胞核着色,且四例肿瘤α-inhibin均呈阳性。5). 2例患者术前,睾酮水平均升高,其中一例也伴有肿瘤标志物CA125升高,并于术后均下降至正常。6).术后对其中两例患者采用BEP(博来霉素+依托泊苷+顺铂)进行联合化疗3个疗程。对这4例患者术后随访3~36个月,有一例复发。结论:伴网状结构及异源性成分的卵巢SLCTs十分罕见,对肿瘤的及时正确病理诊断对临床治疗、术后指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枢胆硷能系统结构和功能研究的一些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十年来中枢胆硷能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研究进展比较迅速。现已确证,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广泛区域(如运动和感觉系统、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边缘系统以及大脑皮层等)都分布着大量的胆硷能神经元、胆硷敏感神经原及胆硷能神经束;此外,关于中枢胆硷能系统促进学习记忆、激活脑电、维持觉醒、意识及快波睡眠等重要生理功能也得到了进一步的阐明。  相似文献   

10.
(一)本工作研究了静脉注入氯丙嗪对兔皮层体感觉性诱发电位与直接皮层电反应各相成分的影响,并观察了该药对隔离皮层电反应的影响。(二)每公斤体重注入4—5毫克的氯丙嗪可使诱发电位与直接皮层电反应的表负波受到显著的阻抑作用,但它们的表正波却受影响不大。诱发电位的次反应(第二正波)亦受到明显的阻抑作用。(三)静脉注入同剂量的氯丙嗪对隔离皮层的直接皮层电反应几乎不发生影响,局部施加氯丙嗪只在浓度很高时始能对皮层电位有阻抑作用。这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氯丙嗪对皮层电位的影响可能是通过对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的阻抑作用而引起的,而不是直接作用于皮层的结果。(四)静脉注入同剂量的氯丙嗪可使血压明显降低,其变化过程与皮层电变化的过程在时程上十分一致,说明氯丙嗪对网状结构上行系统的阻断作用也可能与其对血压的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11.
有关神经元回路的研究是神经生理学的基本课题之一,它主要研究脑内神经元之间机能和形态的联系,以揭示脑活动的基本规律。视觉中枢特别是猫外膝体内的神经元回路研究近年来发展甚快。现已发现,视觉系统的神经元回路与脊髓前角的回路非常相似,因此它对脑内其它系统的研究有参考价值。现知猫外膝体内有两个双突触的抑制回路,二者间有相互作用,它们还受视觉皮层和脑干网状结构的控制,从而使视觉信息在外膝体内受到进一步的加工处理。  相似文献   

12.
多孔载体是一种新型的用于动物细胞培养的优秀的细胞支持物,其内部网状结构的小孔具有固定细胞和保护细胞免受机械损伤的功能,适合于贴壁细胞和悬浮细胞的培养,能提高培养密度,可应用于大规模培养系统。本文综述了多孔载体的物化性质、制作材料和制备方法。  相似文献   

13.
多孔载体是一种新型的用于动物细胞培养的优秀细胞支持物,其内部网状结构的小孔具有固定细胞和保护细胞免疫机损伤的功能,适合于贴壁细胞和悬浮细胞的培养,能提高培养密度,可应用于大规模培养系统。本文综述了多孔载体的物化性质、制作材料和制备方法。  相似文献   

14.
线粒体形态学改变与细胞凋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对于线粒体形态学以及其在凋亡过程中的改变和作用的研究打破了传统的观点。正常情况下,线粒体在细胞内相互连接成管网状结构,并发生着频繁的融合与分裂。融合和分裂由一系列蛋白质介导,二者之间的动态平衡维持着线粒体的形态和功能。在细胞凋亡的早期,线粒体融合和分裂失平衡,导致线粒体管网状结构碎裂和嵴的重构,这些改变对线粒体随后的变化以及凋亡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融合和分裂的蛋白质不仅调控线粒体形态和细胞凋亡过程,也和某些凋亡相关疾病有关。此外,促凋亡的Bcl-2蛋白可能通过改变线粒体的构形来调控凋亡过程。  相似文献   

15.
噪声能严重地影响学习。我们有工作表明,噪声可能是通过网状上行激动系统影响大脑皮层的正常整合功能,还可能干扰海马神经元的正常活动,从而导致学习障碍。中脑网状结构的中缝核、蓝斑与海马、大脑皮层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6.
由于受力后叶子立即发生运动 ,含羞草是一个研究力对于生物细胞作用的良好模型。在以往的研究中 ,人们认为此种现象与受力后渗透压改变、离子通道被激活、细胞骨架的动态变化有关。该文旨在通过观察含羞草叶片和叶柄匀浆悬浮液的应力 切变率滞后环变化 ,揭示含羞草的力学性质。在用于比较的含羞草、叶下珠和猪骨骼肌匀浆悬浮液以及水 4个系统中 ,只有含羞草系统具有明显的逆时针滞后环轨迹 ,而其它的 3个系统均不存在。以上结果提示 ,在含羞草的匀浆悬浮液系统中 ,有一种或多种物质 (可能是蛋白质和细胞骨架 )在剪切应力作用过程中由颗粒状结构向网状结构转变 ,由无序结构向有序结构转变 ,由液体结构向黏弹性状态转变 ,而当力撤除以后再缓慢恢复。  相似文献   

17.
在麻醉或轻度麻醉状态下的急性突验中,刺激鸟类中脑引起鸣叫反应的研究,已由Bechterew,Popa 等先后用几种鸟进行了一定的工作;1957年作者曾在麻醉的鸡、鸭、鹅、家鸽、鸮、喜鹊、麻雀和金雀等中脑部位进行刺激,观察到在中脑网状结构处有支配与调节鸣叫反应的相应中枢。当该中枢接受刺激时,不仅引起惊恐性鸣叫,且引起呼吸、心跳、血压的变化,及一系列的肌体运动反应。  相似文献   

18.
用免疫组化 ABC 技术,观察了八肽缩胆囊素(CCK—8),甲硫氨酸脑啡肽(M—ENK)免疫反应(IR)结构在猫延髓吻侧腹侧区的分布。结果表明:CCK—8—IR 细胞分内、外两群:内侧群细胞分布于巨细胞网状核(NGc)、旁巨细胞外侧核(PGL)以及下橄榄核背外侧的网状结构,从吻侧向尾侧逐渐减少;外侧群细胞分布于外侧网状核(LRN)及其背内侧网状结构,从吻侧向尾侧逐渐增多。在中缝苍白核(Rpa)、中缝大核(Rm)仅见少量 CCK—8—IR 细胞。察见 CCK—8—IR纤维主要有3种:粗、细和终末前纤维。CCK—8—IR 纤维在面后核、疑核以及二核紧邻的网状结构最为密集;在 PGL 密度中等;在 NGc、LRN、Rpa 和 Rm 稀疏分布。M—ENK—IR 细胞和纤维分布于 Rpa、Rm、NGc、PGL 和 LRN,此外在面后核、疑核以及二核紧邻的网状结构可见较密集的纤维。  相似文献   

19.
欧越  周佩佩  王娟  刘翔  刘莉 《生物工程学报》2021,37(11):3945-3960
胸腺是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是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受损后容易引发自身免疫性疾病甚至恶性肿瘤。多年来,研究人员主要通过T细胞体外单层培养系统探索T细胞的发育过程,揭示胸腺损伤和再生的机制。但单层培养系统既不能重现胸腺独特的三维上皮性网状结构,也无法充分提供造血干细胞定向分化为T细胞所需的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胸腺类器官技术利用具有干细胞潜能的细胞,在体外通过三维培养模拟胸腺的解剖结构和胸腺上皮细胞介导的信号通路,与体内胸腺微环境十分接近。在研究T细胞分化和发育、胸腺相关疾病、重建机体免疫功能以及细胞治疗等方面,胸腺类器官呈现出巨大潜力。文中系统介绍了胸腺类器官的培养方法,比较了培养所用支架的优缺点;同时探讨了胸腺类器官在疾病建模、肿瘤靶向治疗、再生医学和器官移植等领域的应用,并对其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0.
该研究以鼠尾I型胶原为支架构建了人胚肺成纤维细胞MRC-5三维立体培养模型,探索在此模型中常规培养液和PDGF(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培养液对MRC-5细胞生长状态的影响,以及这两种培养液对细胞在胶原表面上生长状态的影响。应用此模型初步观察了人巨噬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的感染。结果显示,常规培养液和PDGF培养液均能使细胞相互交错,形成多层的三维立体网状结构。PDGF培养液有利于早期促进细胞呈树突状伸展,常规培养液更有利于细胞在较长时间内维持多层立体的网状结构。常规培养液可促进细胞在胶原表面聚集,PDGF培养液则有利于细胞以单个细胞方式进行迁移。三维胶原体系内生长的MRC-5细胞感染HCMV病毒后,也能呈现明显的细胞病变效应(cytopathic effect,CPE)。由此提示,鼠尾I型胶原与MRC-5细胞构成的三维培养模型,有望进一步应用于细胞生物学、形态学以及病毒感染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