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钝齿棒状杆菌(Corynebacterlum crenatum)L-421是一株能产大量亮氨酸的突变株,它是从Corynebacterium crenatum AS1.1004菌株经NTG和快中子处理后获得的突变株。在含有葡萄糖、硫酸铵和尿素的培养基中,在2000升罐上,30℃发酵40小时,产亮氨酸可达20g/L。经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膳提取,收率可达40%以上,并得到符合美国药典85年21版标准的精品。发酵提取工艺简单,适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2.
L-亮氨酸发酵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钝齿棒状杆菌(Corynebacterlum crenatum)L-421是一株能产大量亮氨酸的突变株,它是从Corynebacterium crenatum AS1.1004菌株经NTG和快中子处理后获得的突变株。在含有葡萄糖、硫酸铵和尿素的培养基中,在2000升罐上,30℃发酵40小时,产亮氨酸可达20g/L。经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膳提取,收率可达40%以上,并得到符合美国药典85年21版标准的精品。发酵提取工艺简单,适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3.
一株妥布拉霉素高产菌株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高温和NTG处理暗黑链霉菌410-II(Streptomyces tenebrarius410-II)的孢子,得到六株无色突变株。所产抗生素只有两个组分,经分析为氨甲酰妥布拉霉素(carb…yltobramycin)和阿普拉霉素(Apramycin),不再含有出发菌株产生的氨甲酰卡那霉素(Carbamoylkanamycin)。在适宜的发酵条件下,所含两个组分的比例约为I:1。突变株基本不产生可溶性紫色素,发酵液离心所得上清液虽加入Fe冲,也不变成紫色,有利于提取工艺。六株突变株中W1028一M,所产抗生紊总效价比原株410-Il高20%以上,发酵液中氨甲酰妥布拉霉素含量比4100l提高约45—50%。由f组分减少,提取分离效率提高,在实验室用10升发酵液进行提取实验,妥布拉霉素单组分的收率达到25%o突变株w1028一M5是一株产量增高、收率提高、适用于生产的菌株。  相似文献   

4.
抗药性突变肌苷高产菌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r subtilis)22为出发菌株,经紫外线诱变,分别获得对链霉素(Sm)、盐酸羟胺(Hc)、叠氮化钠(Sa)有抗性的突变株,产肌苷均明显高于出发株。其中链霉素抗性突变株Sm-37-18产肌苷最高,在最佳发酵条件下,产肌苷达19.49g/L,较出发株提高38.4%,发酵周期由60小时缩短至48小时。  相似文献   

5.
十三碳二元羧酸发酵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一株热带假丝酵母菌(Candida tropicalis) SP1为出发菌株,经紫外线反复诱变获取一株难以同化烷烃的突变株SPUV56,摇瓶培养5d平均产酸量达72g/L,较出发菌株提高了1.25倍,并利用突变株SPUV56在137L自控罐上扩试,补加醋酸盐发酵,144h产酸量达153g/L,比不加醋酸盐发酵提高了29.7%。采用提 高搅拌混合效果和低溶解氧发酵过程控制方法,可有效地提高菌体的产酸能力,在20m3发酵罐中发酵生产十三碳二元羧酸,总培养时间144h,产酸量可达172g/L,放罐体积15.0m3,产量为2.25t。  相似文献   

6.
果胶酶CP-85211菌株的选育及其液体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 CP-831经0.03%亚硝基呱在40℃处理30分钟,获得一株高产果胶酶突变株CP-85211。该突变株发酵滤液,当以果胶为底物时,酶活力为308u/m’;当以多聚半乳糖醛酸为底物时,酶活力为842u/ml。产酶活力水平约为出发菌种的5倍。产酶最适培养基组成为:8%麦麸,2%桔皮粉和2%硫酸铵。最适培养条件为:起始pH 3.5,如℃,72小时。  相似文献   

7.
野生株热带假丝酵母(Candida tropicalis)1230能在40℃生长,而其产二羧酸的突变株U3-21则不能在这样高的温度下生长和产酸。用高温(40℃)直接处理的方法从突变株U3-21.获得能在该温度下产酸的耐高温株,其机率为亿分之三。这些菌株在高温下的产酸能力绝大多数相近,经筛选获得在40℃产酸为3%以上的耐高温株MHT39-90该菌株经室温转接保存三年,高温产酸性能稳定。  相似文献   

8.
经生物信息学分析, 在假单胞菌M18(Pseudomonas sp. M18)菌株的藤黄绿菌素(pyoluteorin, Plt)生物合成基因簇上游定位了一个属于LysR家族的调控因子编码基因pltR. 运用同源重组技术, 构建了pltR失活的突变菌株M18TRG, 在King’s B培养基中, 与野生型菌株相比, Plt合成能力下降了70%, 而吩嗪-1-羧酸(phenazine-1-carboxylic acid, PCA)的合成能力不受影响. 反式互补pltR的突变株能回复Plt的合成能力达到野生型水平. 在菌株M18中过表达pltR, Plt产量提高13倍, PCA产量没有改变. 这些结果表明pltR基因表达产物是Plt生物合成的特异性正调控因子. 在野生型菌株M18和不产Plt的突变株M18T中, pltR基因表达量无显著差异, 表明pltR基因的表达不受Plt调控. 与野生株相比, 突变株M18TRG中的转录融合plt-lacZ表达量显著降低, 表明PltR对Plt的正调控作用主要发生在转录水平上. 对pltR基因在gacA突变株M18G和rsmA突变株M18R中的表达量的进一步研究发现, PltR参与了gacA基因对Plt的合成的正调控, 但不参与rsmA基因对Plt合成的负调控.  相似文献   

9.
用亚硝基胍(NTG)诱变乳糖发酵短杆菌(Breevibacterium lactofermentum)ATCC-13869得到34株氨基酸营养缺陷突变株。经添加生物合成代谢途径中的不同底物鉴定,突变株33为色氨酸酶基因(tnA)缺陷,突变株34为色氨酸合成酶基因(trpB trpA)缺陷。  相似文献   

10.
枯草杆菌JSIM-1018糖代谢突变株积累D-核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收集的Bacillus,Brevibacterum,Corynebacterium,Pseudomonas,Arthrobacter等属菌种中进行D-核糖产生菌的筛选,对其中BacillusSM-18菌株用紫外线和甲基磺酸乙酯诱变,选育到莽草酸营养缺陷型突变株JSIM-1018.发酵产物经物理、化学鉴定为D-核糖.某些有机氮源如酵母粉、玉米浆、牛肉膏、蛋白陈以及某些芳香族氨基酸对突变株积累D-核糖有促进作用。在以葡萄糖为碳源的培养液中,摇瓶发酵D-核糖最高可达929/L,3000L发酵罐中  相似文献   

11.
以淡水湖泊泥土中分离出的 30 0多株肠杆菌 (Enterobacter)为出发菌株 ,利用常规筛选方法选出 2株 1 3 丙二醇产生菌 (Enterobacteraerogenes)。经UV、DES、NTG、EMS、LiCl单独及复合诱变 ,选育出一株 (E aero N 56) 1 3 PD高产突变株。通过单因素实验 ,确定了E aero N 56菌株 1 3 PD发酵培养基为 :甘油 90g L ,NH4Cl1 50g L  相似文献   

12.
从199株细菌中筛选出产2-酮基-D-葡萄糖酸的高产菌株2株。产物对葡萄糖的克分子转化率达85.93%、87.56%以上。经生物学鉴定,菌株E301为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菌株E54为产碱菌属的一个新种,为产酮产碱菌(Alcaligenes ketogenes nov.sp.)。将发酵产物及其转化成的D-异抗坏血酸钠样品经红外吸收光谱比较,结果均与标准品相同。可确定这两株菌的发酵产物确系2-酮基-D-葡萄糖酸钙。  相似文献   

13.
高产缬氨酸的北京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pekinense)突变株125菌株,在2.6L自控发酵罐上分批培养结果表明,当发酵中后期DO为零时,产酸量较多。也可用kL。值为指标来调节过程的供氧强度,Kla=90.75h-1时,产酸量最高。同时比较了恒速连续补加葡萄糖液,当F=3.75g/b时,产酸较高。由此获得了该菌株L一缅氨酸发酵的低供氧与恒速补糖的控制模式。总糖量为16.85%的发酵,可使产酸量达38.2g/L,转化率为22.67%。本文对有关试验结果,进行了发酵动力学的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4.
用桔红诺卡氏菌发酵生产胆固醇氧化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蛋白胨改良培养基及底物诱导方法,以桔红诺卡氏菌(Nocardia rhodochroms)发酵生产胆固醇氧化酶。酶活力最高可达487.5 u/l(国际单位)。研究了发酵条件对微生物生长和产酶的影响,酶的分离和提取方法。粗酶液经DE-52柱层析后,酶纯度可提高10倍。  相似文献   

15.
发酵生产十六烷二羧酸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热带假丝酵母(Candida tropicalis)T25-14为出发菌株,经紫外线多次诱变,获得生产十六烷二羧酸(DC16)能力比原株提高25%以上的4株突变株。其中UH-3-9突变株经多次复筛,产DC16能力都比T25-14,菌株提高50%以上。经摇瓶条件试验,不加其他生长碳源。只加15%(v/v)正十六烷(nCl6),发酵96h,DC16为48.2g/L,转化率41%,产品纯度95.9%。  相似文献   

16.
刘玉方  蔡金科   《微生物学通报》1989,16(5):267-269
本文报道一株能积累赖氨酸的酿酒酵母S1为原始菌株,经10-3mol/L的s-(β-氨基乙基)L-半胱氨酸(SAEC)处理,选得SAEC抗性突变株。再经二次紫外诱变,选得7株SAECr突变株,其中3株具有较高积累赖氨酸能力,并对其培养条件进行了研究。突变株MSU1的游离赖氨酸含量为菌体干重的7.83%,而突变株MSU5平均赖氨酸含量可达8.91%。  相似文献   

17.
使用60Co γ射线辐照诱变的方法处理出芽短梗霉Aureobasidium pullulans AP92菌株的原生质体、茵丝体片段、分生孢子悬液,经初筛、复筛与对突变株的遗传稳定性研究,发现采用原生质体进行诱变,所获突变株的正突变率、单株产多糖的提高幅度、正突变株的产多糖遗传稳定性均明显高于菌丝体与分生孢子。比较出发菌株AP92与经原生质体诱变获得的正突变株A8l的性能,有如下明显改善:产多糖能力从16-35g/L提高到29.69g/L'糖转化率从 32.7%升到61.4%,残糖从13.26g/L降到3.06g/L,而发酵周期则可缩短约24小时。结果证明,对原生质体进行60Co γ射线诱变,是优化出芽短梗霉菌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两株真菌降解菜籽饼中植酸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选择性培养基从土壤中分离到两株能降解植酸的丝状真菌。这些菌株能利用肌醇作为唯一的碳源和能源而生长。在液态发酵中植酸的降解率分别为74.4%和95.0%;在固态发酵中植酸的降解率为40%左右。某些金属离子对菌株的降解率的提高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温度、pH和水分等影响因子也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经初步鉴定,这两株菌株中有一株为拟青霉(Paecilomycessp),另一株为青霉(Penicilliumsp.),它们均不产黄曲霉素素。  相似文献   

19.
肌苷产生菌枯草杆菌7171-6-1菌株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由枯草杆菌(Bacillus subtilis) No.101野生型为出发菌株,经过硫酸二乙酯(Dicthyl Sulfate,DES)、8-氮杂鸟嘌呤(8-Azagnaninc,8-AG)处理获得了一株腺嘌呤、硫胺素双重营养缺陷型突变株7171-6-1,在以葡萄糖为碳源的发酵培养基中,经60—72小时、30—32℃发酵,肌苷产量达11.65克/升。  相似文献   

20.
通过广泛收集和分离,获得根霉属(Rhizopus)、曲霉属(Aspergillus)及裂褶菌属(Schizophyllum)等属菌株897株。产酸指示平板上的变色圈测定结果表明,它们中间628株为产酸菌。通过纸层析对产酸菌发酵液酸谱的分析,获得129株L-苹果酸产生菌,经进一步测定发酵液中L-苹果酸的含量,筛选出以葡萄糖为原料,摇瓶发酵140小时,L-苹果酸产率48.37g/L,对糖转化率48.37×10-2 的菌株LMO2。经初步鉴定,这一菌株为曲霉(Asper-gillus sp.)以LM02作为出发株,采用亚硝基胍、自然污染细菌、甲基磺酸乙酯及紫外线进行诱变处理,选育出葡萄糖为原料,L-苹果酸产率较高的突变抹N1-14、N1-14、NE1412、NU1416及NU1419。其中N1-14 的L-苹果酸产量最高,比出发株提高46.2×10-2。N1-14 的菌丝生长速度快,产孢能力强,摇瓶发酵葡萄糖140小时,平均L-苹果酸产率为72.53g/L,对糖转化率53.74×10-2。全发酵液经薄层层析测定,不含黄曲霉毒素。发酵产物分离提纯后,得到白色粉末状结晶,经纸层析、质谱及红外光谱测定,证明为L-苹果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