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以初始体重(0.500.00) g的乌苏里拟鲿(Pseudobagrus ussuriensis)稚鱼为试验对象, 在室内进行为期8周的摄食生长实验, 研究饲料中豆粕替代鱼粉蛋白对乌苏里拟鲿生长、体成分及消化率的影响。以豆粕分别替代对照饲料(S0)中10%(S10)、20%(S20)、30%(S30)、40%(S40)、50%(S50)和60%(S60)的鱼粉蛋白, 另外,60%组添加0.3%蛋氨酸(SM60), 共配制8种等氮等能试验饲料。结果表明, 随着饲料中豆粕替代比例的增大,试验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蛋白质效率均逐渐降低, 但10%40%替代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 S50和S60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与S60组相比, SM60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有所提高(P0.05),但显著低于0%40%替代组(P0.05); 饲料系数的变化规律与增重率的趋势正好相反; 当饲料中豆粕替代水平由0%增加到20%时, 乌苏里拟鲿的摄食率由3.22%提高到3.55%, 而后随着替代比例进一步增加, 摄食率逐渐降低, 但方差分析表明, 差异不显著。饲料中豆粕替代鱼粉对乌苏里拟鲿全鱼水分和灰分含量的影响不显著, 肌肉水分随着替代比例的升高而逐渐升高; 全鱼和肌肉粗蛋白含量随着替代比例的升高而逐渐降低, 其中, S60和SM60组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 随着替代比例的升高, 全鱼和肌肉粗脂肪呈现升高的趋势, S60和SM60组显著高于其他替代组(P0.05); 肥满度在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 当豆粕替代鱼粉蛋白比例为60%时, 肝体比、脏体比指数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 而其他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50%和60%替代组的蛋白质和干物质的表观消化率显著低于040%替代组(P0.05), 而040%替代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随着豆粕替代比例由0升高到60%, 磷表观消化率由36.07% 升高到66.50%。在实验条件下, 豆粕替代乌苏里拟鲿饲料中40%鱼粉蛋白, 不会影响乌苏里拟鲿的生长和饲料利用, 而高比例替代对生长和鱼的健康有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鸡肉粉完全替代鱼粉时饲料氨基酸的平衡性以及外源氨基酸的添加方式与凡纳滨对虾生长、体成分、血浆游离氨基酸及肌肉氨基酸含量的关系, 本试验采用26因子试验设计进行了为期56d的饲养试验。2个饲料蛋白质水平分别为40%和32%, 6个饲料处理分别为鱼粉组(对照组)、鸡肉粉组、鸡肉粉+晶体EAA组、鸡肉粉+晶体EAA+晶体NEAA组、鸡肉粉+包被EAA组、鸡肉粉+包被EAA+包被NEAA组, 配制12组饲料。将凡纳滨对虾(0.300.01) g随机分配到36个圆桶(150 L)中, 每桶30尾, 每3个桶为一个处理组, 饲喂一种饲料, 每天饱食投喂三次。在每一饲料蛋白质水平下, 无论是补充晶体氨基酸(CAA)组还是包被氨基酸组对虾的增重率均显著高于鸡肉粉组(P0.05), 且在32%蛋白质水平下, 包被EAA组对虾增重率达到了鱼粉组水平(P0.05); 补充晶体EAA+NEAA组对虾增重率与补充晶体EAA组无差异(P0.05), 但均显著低于补充包被氨基酸组(P0.05); 补充包被EAA组对虾增重率显著高于补充包被EAA+NEAA组(P0.05)。饲料系数的变化正好与增重率变化相反(P0.05)。饲喂高蛋白质水平饲料较之饲喂低蛋白质饲料明显提高对虾增重率、虾体蛋白含量(P0.05), 但降低虾体脂肪含量(P0.05)。包被氨基酸组凡纳滨对虾血浆游离氨基酸含量总体显著低于CAA组(P0.05)。除谷氨酸、甘氨酸以及脯氨酸外, 各组对虾肌肉氨基酸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表明, 在32%饲料蛋白质水平下, 用鸡肉粉完全替代鱼粉时, 饲料中补充包被EAA可明显促进凡纳滨对虾的生长, 且达到了鱼粉组的饲喂效果。  相似文献   

3.
试验旨在研究黑水虻Hermetia illucens幼虫粉替代鱼粉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生长性能、非特异性免疫和脂质代谢的影响。以黑水虻幼虫粉分别替代对照组饲料(FM)中10%(BSF10)、20%(BSF20)和30%(BSF30)的鱼粉蛋白质,共配制为四组等氮等脂的实验饲料,饲喂初始体质量为(0.88±0.01) g的凡纳滨对虾7周。结果显示, BSF10组和BSF20组对虾的生长性能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变化(P>0.05),但BSF30组对虾的生长性能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 BSF20组和BSF30组对虾的全虾粗脂肪含量显著降低,BSF30组对虾血淋巴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水平显著降低(P<0.05),但肝胰腺粗脂肪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BSF10、BSF20和BSF30组对虾血淋巴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BSF10组对虾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 BSF20组对虾总抗氧化能力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BSF30组对虾肝胰腺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  相似文献   

4.
设计4种等能等氮试验饲料,对照组以鱼粉为单一蛋白源,处理组分别以鱼蛋白水解物替代鱼粉蛋白的17%、34%和51%,军曹鱼(Rachycentron canadum)稚鱼的初始重为(3.79±0.22)g,实验在室内流水养殖系统中进行6周的饲养试验,每种饲料随机3个重复。试验结果显示不同水平鱼蛋白水解物对试验鱼的存活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除了以鱼蛋白水解物替代鱼粉蛋白51%组外,其他各组的增重率(WG)和饲料摄入量(FI)都是随着饲料中鱼蛋白水解物替代鱼粉蛋白量的增加而增加。试验结果表明,在军曹鱼稚鱼饲料中用鱼蛋白水解物替代34%的鱼粉蛋白对于军曹鱼稚鱼的生长和饲料摄入量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军曹鱼稚鱼血浆中胆固醇含量随着饲料中鱼蛋白水解物添加水平的升高而升高,而血浆中的总蛋白含量则无此规律,各处理组血浆中的甘油三酯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5.
以初始体重(100.0±0.29)g的草鱼为研究对象,通过8周的生长实验,研究饲料中棉粕替代鱼粉蛋白对草鱼的生长、饲料利用,血液生理指标和鱼体生化组成的影响。实验设置7种等氮等能饲料,对照组(C)以鱼粉为唯一蛋白源,其余6组分别以棉粕替代饲料中鱼粉蛋白的20%(R20)、40%(R40)、60%(R60)、80%(R80)、90%(R90)、100%(R100)。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饲料中棉粕含量的升高,草鱼特定生长率呈下降的趋势,当替代比例达到60%,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饲料效率、蛋白质贮积率和能量贮积率随着饲料中棉粕含量升高而显著降低(P0.05)。通过折线法分析,在实验条件下,棉粕可以替代鱼粉蛋白的43.3%而不影响草鱼的生长。各组草鱼之间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和甘油三酯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总胆固醇、高密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胆固醇呈现下降趋势,当替代水平达到40%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棉粕替代鱼粉蛋白显著影响鱼体的水分含量(P0.05),当替代比例达到80%,鱼体的水分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之间鱼体的蛋白质和灰分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R20组的鱼体脂肪和能量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R100组的鱼体脂肪和能量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他各组之间和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发酵豆粕和豆粕替代部分鱼粉对银鲑(Oncorhynchus kisutch)幼鱼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肝脏抗氧化能力和免疫相关基因mRNA表达量的影响,试验设置4种等氮等脂等能的饲料(粗蛋白约为42%、粗脂肪约为15%):对照组为:添加41%鱼粉的饲料(FM组;鱼粉蛋白占比27%);试验组分别为在FM组中用豆粕替代部分鱼粉(SM组;鱼粉蛋白占比17%,豆粕蛋白占比10%)、在FM组中用豆粕和发酵豆粕混合替代部分鱼粉(FSM5组;鱼粉蛋白占比17%,豆粕蛋白占比5%,发酵豆粕蛋白占比5%)、在FM组中用发酵豆粕替代部分鱼粉(FSM10组;鱼粉蛋白占比17%,发酵豆粕蛋白占比10%),饲养体重为(102.25±0.24) g的银鲑幼鱼10周。生长结果表明, FSM10组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日增重率、肥满度与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 FSM5组特定生长率、增重率和日增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显著高于SM组(P<0.05);各组间肝体比、脏体比和存活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肌肉成分结果显示,各组水分、灰分和粗蛋白没有显著差异(P...  相似文献   

7.
实验旨在研究荚膜甲基球菌(Methylococcus capsulatus, Bath)蛋白(MBM,斐康?蛋白)替代鱼粉对卵形鲳鲹生长性能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MBM添加量分别为0、3.5%、7%和10.5%,替代基础饲料中鱼粉(含量35%)0、10%、20%和30%,制得4组等氮等脂饲料,即MBM0、MBM10、MBM20和MBM30组,饲喂卵形鲳鲹幼鱼[初始均重(34.88±1.13) g]56d。实验结果显示,随着饲料中MBM含量的升高,各组间的末均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存活率、肝体比、脏体比和饲料系数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MBM30组肥满度显著高于MBM0组(P<0.05)。各组全鱼粗蛋白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 MBM20组全鱼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MBM0组和MBM10组(P<0.05)。MBM20组和MBM30组背肌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MBM0组(P<0.05),背肌粗脂肪与MBM替代鱼粉的比例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MBM20和MBM30组血清甘油三酯显著低于MBM0组(P<0.05...  相似文献   

8.
配制4组等氮等脂(45%蛋白, 15%脂肪)的配合饲料,对照组含有30%的鱼粉(FM30),其他3组分别用黑水虻(Hermitia illucens)幼虫粉替代16.67%(FM25)、33.33%(FM20)、50%(FM15)鱼粉,在室内循环水养殖系统中投喂加州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幼鱼8周,探究用黑水虻幼虫粉替代不同比例鱼粉对加州鲈生长性能、机体健康和肌肉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各组加州鲈在终末体质量、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成活率上无显著差异(P>0.05), FM20组鱼拥有较高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其饲料系数最低,显著低于FM15和FM25组(P<0.05)。用黑水虻幼虫粉部分替代鱼粉,降低了全鱼和肝脏的脂肪含量、血清甘油三酯含量、肝脏的C14﹕0、C16﹕0、C18﹕1n-9和C18﹕3n-3的含量和肌肉的DHA含量,但是,增加了肝脏C18﹕0、DHA、EPA和C22﹕5n-3的含量,对肌肉和肝脏的氨基酸组成影响较小。与对照组相比, FM20组鱼前肠和肝脏的丙二醛含量显著增加(P<0.05),前肠和血清的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降低(P&l...  相似文献   

9.
实验以异育银鲫中科3号幼鱼(3.20.5) g为实验对象, 研究螺旋藻粉蛋白替代饲料鱼粉蛋白(0、20%、40%、60%、80%和100%)对鱼摄食、生长、饲料利用和蛋白沉积的影响。实验设计了6种等氮(38%)等脂(10%)等能(16.50 kJ)的饲料, 每处理3个重复。采用室内循环水养殖系统, 表观饱食投喂。实验水温为(283)℃, 实验共持续60d。结果发现:随藻粉替代比例的增加, 鱼摄食率显著上升; 饲料效率则呈显著下降趋势; 特定生长率在20%替代组与鱼粉组无显著差异(P0.05), 其他各替代组均显著低于鱼粉组(P0.05); 蛋白沉积率在20%、60%替代时与鱼粉组无显著差异(P0.05), 其他替代组显著低于鱼粉组(P0.05); 肥满度在各替代组均显著低于鱼粉组(P0.05); 鱼体蛋白随藻粉替代比例的增加呈现先持平后降低的趋势, 鱼体脂肪则呈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 20%、40%和60%替代组全鱼灰分均高于全鱼粉组; 肠道消化酶(胰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在替代组和对照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 干物质表观消化率随藻粉蛋白替代比例的增加而呈显著上升, 蛋白的表观消化率则呈显著下降趋势, 总磷表观消化率在20%替代时最低, 在100%替代时最高。综合特定生长率和蛋白沉积率情况, 当鲫幼鱼饲料中鱼粉含量约为50%, 且鱼粉为唯一蛋白源时, 螺旋藻粉蛋白可替代饲料中20%鱼粉蛋白。  相似文献   

10.
试验旨在研究南极磷虾粉替代鱼粉对雌性黄鳝(Monopterus albus)生长性能、体组成、抗氧化能力、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及生殖力的影响。选取二冬龄雌性黄鳝[初始体重(36.41±3.62) g]900尾,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0尾),分别饲喂以南极磷虾粉替代饲料中0(对照)、20%、40%、60%、80%和100%的鱼粉制成的6种等氮等能配合饲料,试验周期12周。结果表明:20%磷虾粉替代鱼粉时,雌性黄鳝的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随着替代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其生长性能显著下降(P<0.05)。20%替代组黄鳝肌肉的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而粗脂肪、粗灰分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对黄鳝卵巢营养成分进行分析表明,当磷虾粉替代鱼粉比例超过60%时,其粗蛋白、粗脂肪含量均显著下降,水分含量逐渐升高(P<0.05)。进一步对黄鳝肝脏的抗氧化能力进行分析显示,当磷虾粉替代鱼粉比例大于40%时,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逐渐下降,而丙二醛(MDA)含量逐渐升高; 100...  相似文献   

11.
研究旨在探讨低蛋白质饲料中添加色氨酸对凡纳滨对虾饲料表观消化率、消化酶活以及全虾氨基酸组成的影响。试验选取初始体重为(2.000.01) g对虾960尾, 随机分成6组, 每组4个重复。各组分别投喂含40.79%粗蛋白质的高蛋白基础饲料(HT0)、含37.01%粗蛋白质的低蛋白基础饲料并添加0 (LT0)、1.20(LT1)、2.50 (LT2)、5.00 (LT3)和10.00 (LT4)g/kg色氨酸的6种饲料。饲养56d后采样、分析蛋白酶活和全虾氨基酸组成; 在此基础上投喂含0.04%三氧化二钇(Y2O3)的相应饲料进行消化率试验。结果表明:低蛋白质饲料中添加色氨酸可提高对虾蛋白质、氨基酸、干物质、能量的表观消化率, 蛋白酶活和影响全虾氨基酸组成(P0.05)。LT3、LT4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LT0(P0.05)。LT3蛋氨酸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LT0, LT3酪氨酸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HT0 (P0.05)。LT3和LT4干物质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LT0 (P0.05)。LT1、LT2、LT3和LT4总能表观消化率均高于LT0, 但仅LT4达显著水平(P0.05)。LT2肠蛋白酶活最高, 并显著高于HT0和LT1 (P0.05), LT2、LT3、LT4肝胰腺蛋白酶活显著高于LT0 (P0.05), 但与HT0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LT4全虾天门冬氨酸、甘氨酸、丙氨酸、蛋氨酸、亮氨酸含量均明显高于LT0 (P0.05)。LT1全虾赖氨酸含量显著高于LT0 (P0.05)。由此可见, 低蛋白质饲料中添加色氨酸可明显提高凡纳滨对虾饲料蛋白质、氨基酸、干物质和能量的表观消化率、蛋白酶活, 并改善全虾氨基酸的组成。  相似文献   

12.
实验研究壳聚糖季铵盐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及非特异性免疫能力的影响。在饲料中分别添加0、0.05%、0.10%、0.15%和0.20%的壳聚糖季铵盐, 制成5组等氮等能饲料。将900尾[初体质量(3.820.34) g]健康的凡纳滨对虾随机分成5组(45尾4平行), 养殖时间56d。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壳聚糖季铵盐显著影响凡纳滨对虾的生长, 0.15%实验组凡纳滨对虾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最佳(P0.05)。饲料中添加壳聚糖季铵盐0.1%、0.15%和0.20%能显著提高凡纳滨对虾血清溶菌酶和碱性磷酸酶及酚氧化酶的活性(P0.05)。饲料中添加壳聚糖季铵盐可显著提高凡纳滨对虾抗副溶血弧菌感染的能力(P0.05), 0.15%组的保护效果最好, 其相对免疫保护率为33.24%。壳聚糖季铵盐能显著提高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性能和抗病能力, 本实验条件下适宜的添加量为0.15%。  相似文献   

13.
壳聚糖对俄罗斯鲟幼鱼生长性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浓度为0对照组)、1.25、2.5、5、7.5和10 g/kg的壳聚糖,投喂12 g左右的俄罗斯鲟50d,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研究不同浓度的壳聚糖对俄罗斯鲟(Acipenser gueldenstaedti)幼鱼的生长性能及免疫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添加2.5和5 g/kg的壳聚糖可显著提高俄罗斯鲟幼鱼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降低饲料系数(P < 0.05),而当添加量超过10 g/kg时会抑制其生长(P < 0.05);1.25和2.5 g/kg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其他试验组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2.5和5 g/kg组溶菌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当壳聚糖添加量超过7.5 g/kg时则会抑制血清溶菌酶活性(P < 0.05);1.25和5 g/kg组酸性磷酸酶活性、碱性磷酸酶活性和补体C3含量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各试验组IgM含量不受壳聚糖的影响,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在试验条件下,添加适量的壳聚糖能提高俄罗斯鲟幼鱼的生长性能,增强其免疫能力,以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及非特异性免疫为综合评价指标,壳聚糖添加量以2.5 g/kg为宜。  相似文献   

14.
实验以鱼粉和酪蛋白为主要蛋白源、以鱼油和豆油为主要脂肪源(鱼油/豆油, 1/1), 设计了7组不同玉米淀粉水平(6%、12%、18%、24%、30%、36%和42%)的等氮(35%)等脂(8%)饲料来饲喂芙蓉鲤鲫(Carassiusauratus var Furong carp ♀Cyprinus carpio red crucian carp ♂)幼鱼(8.940.59) g以确定其最适饲料淀粉水平。实验周期为61d。结果表明, 随饲料玉米淀粉水平的增加实验鱼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饲料效率先上升(P0.05)而后趋于稳定, 18%42%饲料玉米淀粉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鱼体蛋白沉积率随饲料玉米淀粉水平的增加而增加, 30%和42%处理组显著高于6%和12%处理组(P0.05)。血浆葡萄糖没有受饲料玉米淀粉水平的影响(P0.05), 血浆总胆固醇含量在30%处理组最高(P0.05), 血浆甘油三酯随饲料玉米淀粉水平的增加而上升(P0.05)。肝糖原随饲料玉米淀粉水平的增加而上升, 36%处理组显著高于6%和12%处理组(P0.05)。肌糖原和肠道淀粉酶活性随饲料玉米淀粉水平增加而显著上升(P0.05)。通过特定生长率和饲料淀粉水平的折线法分析表明, 芙蓉鲤鲫幼鱼达到最大生长时饲料淀粉水平为27.47%。  相似文献   

15.
发酵豆粕对圆斑星鲽生长及消化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圆斑星鲽(Verasper variegatus)饲料中发酵豆粕的适宜添加量, 以鱼粉和发酵豆粕为蛋白源, 鱼油和豆油为脂肪源, 分别添加0、10%、20%、30%和40%的发酵豆粕替代0、9.81%、19.63%、29.44%和39.26%的鱼粉蛋白, 设计5种等蛋白(50%)、等脂(8%)的实验饲料(分别表示为Ⅰ、Ⅱ、Ⅲ、Ⅳ和Ⅴ), 每组设3个重复, 每重复15尾鱼, 初始体重为(49.01.0) g, 经过8周的饲养实验, 结果表明: (1)饲料效率随饲料中发酵豆粕水平的升高逐渐降低, 饲料中发酵豆粕水平为20%时, 鱼体的终末体重、特定生长率和摄食量均会显著降低(P0.05)。(2)全鱼水分和灰分含量随饲料中发酵豆粕水平的升高而升高, 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则随发酵豆粕水平的升高而降低。(3)胃蛋白酶和肝脂肪酶活力随饲料中发酵豆粕水平的增加先降低后升高, Ⅰ组最高, 显著高于Ⅲ组 (P0.05), 但与Ⅱ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 Ⅱ、Ⅲ和Ⅴ组的胃脂肪酶活力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 肠淀粉酶活力则随饲料中发酵豆粕水平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 Ⅲ组最高, 显著高于Ⅰ组(P0.05),但与Ⅱ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 其他消化酶活力(肠蛋白酶、胃淀粉酶、肠脂肪酶)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4)Ⅰ组的皱襞高度和肠壁厚度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 各组的黏膜厚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综上所述, 在饲料中添加10%的发酵豆粕对圆斑星鲽的生长、饲料利用和形体指标无显著性影响,过量添加则抑制鱼体的生长。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饲料脂肪水平对芙蓉鲤鲫(Furong crucian carp)幼鱼[初始体重, (2.040.01) g]血清生化指标、免疫指标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以鱼油为主要脂肪源, 配制五种脂肪水平分别为2.50%、4.39%、6.61%、8.42%和10.81%的等氮实验饲料。实验在室内循环水养殖系统中进行, 每种饲料3个重复, 每个重复随机放养30尾芙蓉鲤鲫, 养殖周期为60d。结果显示: 随着饲料中脂肪水平的升高, 芙蓉鲤鲫增重率和蛋白质效率呈现先显著升高后显著降低的趋势(P0.05), 而饲料系数呈现相反的趋势。饲料脂肪水平升高显著提高了芙蓉鲤鲫血清中总胆固醇(CHO)和球蛋白(GLB)含量, 而显著降低总蛋白(TP)和白蛋白(ALB)含量。饲料脂肪水平未对鱼体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甘油三酯(TG)含量造成显著影响(P0.05)。芙蓉鲤鲫血清免疫球蛋白M (IgM)含量、血清和肝胰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肝胰脏总抗氧化能力(T-AOC)随脂肪水平增加先升高后下降(P0.05)。血清中过氧化氢酶(CAT)活力10.81%组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肝胰脏CAT和丙二醛(MDA)活力在各处理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结果表明, 在饲料中适宜的脂肪添加有助于改善芙蓉鲤鲫健康状况, 但过高的脂肪水平加重了芙蓉鲤鲫的代谢压力和氧化速率。增重率与饲料脂肪水平作二次回归分析显示, 芙蓉鲤鲫获得最大增长所需饲料脂肪最佳水平为6.9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