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实验以鱼粉和酪蛋白为主要蛋白源、以鱼油和豆油为主要脂肪源(鱼油/豆油, 1/1), 设计了7组不同玉米淀粉水平(6%、12%、18%、24%、30%、36%和42%)的等氮(35%)等脂(8%)饲料来饲喂芙蓉鲤鲫(Carassiusauratus var Furong carp ♀Cyprinus carpio red crucian carp ♂)幼鱼(8.940.59) g以确定其最适饲料淀粉水平。实验周期为61d。结果表明, 随饲料玉米淀粉水平的增加实验鱼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饲料效率先上升(P0.05)而后趋于稳定, 18%42%饲料玉米淀粉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鱼体蛋白沉积率随饲料玉米淀粉水平的增加而增加, 30%和42%处理组显著高于6%和12%处理组(P0.05)。血浆葡萄糖没有受饲料玉米淀粉水平的影响(P0.05), 血浆总胆固醇含量在30%处理组最高(P0.05), 血浆甘油三酯随饲料玉米淀粉水平的增加而上升(P0.05)。肝糖原随饲料玉米淀粉水平的增加而上升, 36%处理组显著高于6%和12%处理组(P0.05)。肌糖原和肠道淀粉酶活性随饲料玉米淀粉水平增加而显著上升(P0.05)。通过特定生长率和饲料淀粉水平的折线法分析表明, 芙蓉鲤鲫幼鱼达到最大生长时饲料淀粉水平为27.47%。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氨氮、镉单一及联合胁迫对鱼类氧化防御系统及非特异性免疫系统的影响, 以芙蓉鲤鲫(Cyprinus capio furong.♀×Carassius auratus red var.♂)为研究对象, 通过静态毒理学实验方法模拟亚急性胁迫, 在胁迫后不同时间点对芙蓉鲤鲫的肝脏进行取样, 并测定其抗氧化指标和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结果显示, 氨氮和镉单一及联合胁迫后肝脏丙二醛(MDA)含量、酸性磷酸酶(ACP)活性和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 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呈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氨氮胁迫后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及谷胱甘肽(GSH)含量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趋势。镉胁迫后肝脏SOD和GSH-PX活性在6d时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GSH含量在4d时显著低于对照组, AKP活性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氨氮和镉联合胁迫后肝脏SOD和GSH-PX活性在6d和8d时显著增加, AKP活性在8d时显著升高, GSH含量呈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 氨氮和镉单一及联合胁迫均可诱导芙蓉鲤鲫产生氧化应激, 激活了鱼体的氧化防御系统和非特异性免疫系统。研究可为深入探讨芙蓉鲤鲫的健康养殖和逆境生理响应机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3.
以初始体重(17.47±2.56) g的芙蓉鲤鲫为研究对象, 通过8周的生长实验, 研究在饲料中无害化处理产品猪肉骨粉(以下简称肉骨粉)替代鱼粉蛋白对芙蓉鲤鲫生长性能、血液生理生化指标、肌肉组成及质构特性的影响。实验设置3种等氮(38%)等脂(6%)饲料, 以肉骨粉替代饲料中鱼粉蛋白的0(FM)、50%(T1)、100%(T2)。结果显示: (1)芙蓉鲤鲫的生长性能在各处理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 (2)随着饲料中肉骨粉含量的升高, 芙蓉鲤鲫饲料系数呈增大趋势, 当替代比例达到100%时显著大于对照组(FM, P<0.05); (3)芙蓉鲤鲫替代组血红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谷草转氨酶呈下降趋势, 当替代水平达到100%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而其他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各处理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 (4)肉骨粉替代鱼粉蛋白对芙蓉鲤鲫背肌粗蛋白质、水分和灰分含量无显著性影响(P>0.05), 但对其脂肪含量有一定影响, 50%替代组背肌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5)肉骨粉替代50%鱼粉蛋白显著降低了芙蓉鲤鲫背肌中Asp、Glu、Gly、Ala、Val、Met、Ile、Leu、Tyr、Phe、ΣEAA、ΣDAA、ΣTAA含量(P<0.05)。(6)肉骨粉替代鱼粉蛋白提高了芙蓉鲤鲫肌肉弹性和黏附性, 且50%替代组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 猪肉骨粉能替代芙蓉鲤鲫幼鱼饲料中100%鱼粉蛋白(饲料中鱼粉含量为10%)而对鱼体的生长、血液指标、肌肉组成及质构特性无显著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吉富罗非鱼对脂肪的适宜需求量,将630尾(2.63±0.16)g吉富罗非鱼随机分成6个脂肪组的饲料组(1.73%、3.71%、5.69%、7.67%、9.64%和16.55%),每组设置3个重复,每个重复35尾,第1组为对照组,投喂基础日粮(含脂肪1.73%),另外5组为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2%、4%、6%、8%、15%的鱼油,饲养90d后测定生长、饵料系数、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及血液常规生化指标。结果显示,随着饲料脂肪水平提高,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呈现一个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P<0.05),蛋白质效率极显著地提高(P<0.01),饵料系数极显著地下降(P<0.01)。增重率与饲料脂肪水平的二次多项式回归分析显示,吉富罗非鱼获得最高增长所需饲料的最佳脂肪水平为9.34%。饲料脂肪水平对粗蛋白表观消化率和饲料干物质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影响(P>0.05),饲料脂肪水平增加显著提高了粗脂肪和磷的表观消化率(P<0.05)。未添加鱼油的1.73%组血液中白蛋白和白球比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提高,胆固醇的浓度及碱性磷酸酶的活性极显著地上升(P<0.01)。饲料脂肪水平对血糖浓度有显著影响(P<0.05),对甘油三酯浓度、谷丙和谷草转氨酶的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结果表明,饲料中的脂肪水平可以促进吉富罗非鱼对脂肪和磷的表观消化率,但是脂肪水平过高会对鱼体增重及血液生化参数产生负作用,从生产上来说吉富罗非鱼鱼种对脂肪的适宜需求量为7.67%-9.34%。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饲料中不同蛋白水平对方正银鲫(Fang zheng Caucian carp)幼鱼生长、体成分、肝脏生化指标和肠道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配制蛋白水平为30.18%、33.13%、36.16%、39.34%、42.32%和45.46%的6种等脂等能饲料。选取初始质量为(3.10±0.01) g的方正银鲫幼鱼540尾, 随机分成6组, 每组3个重复, 每个重复30尾, 进行为期8周的饲养试验。结果表明: 随着饲料蛋白水平升高, 方正银鲫幼鱼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蛋白质效率、全鱼粗蛋白含量、肝脏谷丙转氨酶和肠道胰蛋白酶活性均先升高后降低, 且在蛋白水平为36.16%时最大, 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 肝脏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均呈逐渐下降趋势, 蛋白水平为30.18%的组显著高于除33.13%组以外的其他各组(P<0.05)。方正银鲫幼鱼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与不同蛋白水平分别进行二次回归分析得, 在试验条件下, 方正银鲫幼鱼饲料中最佳蛋白质水平为35.29%—37.07%。  相似文献   

6.
实验旨在确定2种规格军曹鱼的脂肪需求, 同时探索不同含量的脂肪对2种规格军曹鱼体组成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以鱼粉、酪蛋白和豆粕为蛋白源, 鱼油为脂肪源, 通过添加不同配比的鱼油配制6种脂肪水平[5.27%、8.22%、10.81%、14.26%、17.32%和20.94% (占干重)]的等氮实验饲料。挑选(38.24±0.30) g (25尾/箱, 40 g规格)和(529.17±5.67) g (10尾/箱, 500 g规格)2种规格的军曹鱼, 置于浮式网箱(1.3 m×1.3 m×2.5 m)中每日饱食投喂2次, 分别进行10周和8周的摄食生长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饲料脂肪含量的增加, 2种规格军曹鱼特定生长率(SGR)和饲料效率(FER)均先上升再下降, 而脏体比(VSI)与肥满度(CF)均显著升高(P<0.05)。另外, 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增加, 40 g规格的军曹鱼肝体比(HSI)、鱼体、肝脏和肌肉脂肪含量均显著升高, 鱼体水分和蛋白含量显著下降(P<0.05), 而500 g规格的军曹鱼各处理之间未发现显著差异(P>0.05)。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增加, 40 g规格的军曹鱼, 血清总甘油三酯(TG)、血清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血糖(Glu)含量显著增加(P<0.05), 而500 g规格的军曹鱼, 除血清TG在各处理之间呈现出显著差异外(P<0.05), 其余指标在各处理之间均未发现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 以SGR和FER为评价指标, 40 g左右规格的军曹鱼脂肪需求量为13.97%—14.16%, 500 g左右规格的军曹鱼脂肪需求量为13.18%—13.47%。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不同饲料模型下不同油脂对小鼠生理生化指标的差异,为动物模型饲料油脂的选择、评价以及人类健康用油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以120只C57BL/6J雄性小鼠为研究对象,根据油脂供能设置两个水平,20%(低油脂供能水平)、30%(高油脂供能水平,推荐日常膳食脂肪供能比例不宜超过30%),每个油脂供能水平下分别选用猪油(...  相似文献   

8.
&#  &#  &#  &#  &#  &#  &#  &#  &#  &#  &#  &#  &#  &#  &#  &#  &# 《水生生物学报》2013,37(4):656-668
将324尾健康框鳞镜鲤Cyprinus carpio var. specularis (10.700.70) g随机平均分配在室内循环水养殖系统的12个养殖缸里。在蚕蛹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2%的大豆油(SO)、菜籽油(RO)、鱼油(FO)及混合油(MIX, 大豆油:菜籽油:鱼油=1:1:1), 配制4组等氮(36.5%)等脂(7.0%)饲料, 饲养58d后, 探讨框鳞镜鲤对不同脂肪源的利用效果。结果表明:(1)大豆油组终末体重显著大于混和油组, 肠长比显著大于其他各组, 肥满度和肠指数显著大于鱼油组(P0.05); 肝胰脏指数混合油组显著低于鱼油组和大豆油组, 菜籽油组显著低于大豆油组(P0.05); (2)全鱼水分大豆油组显著高于菜籽油组和混合油组, 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 肌肉水分大豆油组显著大于鱼油组和混合油组(P0.05); 不同脂肪源对框鲤全鱼和肌肉的粗蛋白和灰分、肌肉粗脂肪、肝胰脏的一般体成分无显著影响(P0.05); (3)肝胰脏和肌肉脂肪酸组成基本反映了饲料的脂肪酸组成; 肝胰脏PUFA水平大豆油和菜籽油组相近, 均显著高于鱼油组(P0.05); 肌肉PUFA水平大豆油组显著高于鱼油组(P0.05), 肌肉HUFA水平菜籽油组显著高于鱼油组和混合油组(P0.05); (4)除菜籽油组血清GLU水平显著高于大豆油组外(P0.05), 4种脂肪源对框鲤其他血清生化指标水平没有显著影响(P0.05); (5)组间血清T-SOD活性没有显著差异(P0.05), 大豆油组GSH-XP活性显著大于其他各组(P0.05), MDA水平显著低于鱼油组及混合油组(P0.05), 鱼油组血清AKP活性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 鱼油组肝胰脏T-SOD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 AKP活性显著高于菜籽油组和混合油(P0.05), GSH-XP活性显著高于混合油组(P0.05), MDA水平各组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 框鳞镜鲤对大豆油的利用效果最好, 其次是菜籽油、鱼油和混合油利用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稀有的鮈鲫鱼肌、性腺的生化组成,肌肉中水分含量为79.12-79.65%,蛋白质为68.39-70.20%,脂肪为20.11-20.65%,灰分为15.88-16.04%,能值为19.91-20.84Kj/gdm。鱼肌中含17种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占19.45-20.13%,极性氨基酸占17.23-17.45%,非极性氨基酸占17.51-18.16%,鱼肌中Ca、Na、P、Mg、Zn、Fe含量均较高,此外还测定了稀有的鮈鲫的活饵-水蚯蚓及人工饲料的生化组成。  相似文献   

10.
研究旨在探究饲料中不同脂肪水平对西伯利亚杂交鲟(Acipenser baerii Brandt♀×A. schrenckii Brandt♂)幼鱼生长、饲料消化率、血清生化指标及肌肉脂肪酸组成的影响。以鱼油为脂肪源,配制4种脂肪水平分别为5%(D05)、10%(D10)、15%(D15)和20%(D20)的等氮饲料。选用初始体重为(152.83±0.67) g的杂交鲟,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5尾鱼。养殖周期为12周。结果显示,饲料中不同脂肪水平对杂交鲟的生长性能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 D15组杂交鲟幼鱼的末均重(FBW)、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显著高于D05、D10和D20组(P<0.05),饲料效率(FE)显著高于D05和D10组(P<0.05)。随着饲料中脂肪含量的增加,杂交鲟幼鱼脏体比(VSI)、肝体比(HSI)及肌肉、肝脏中的脂肪含量显著上升(P<0.05)。饲料中不同脂肪水平对干物质(ADCd)、蛋白质(ADCp)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影响(P>0.05)。D10、D15和D20组脂肪表观消化率(ADCf)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食蟹猴在长途运输后血浆皮质醇、血清生化指标、丙二醛(MDA)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变化情况.方法 对雄性食蟹猴在运输前后不同时间采血,进行血清生化指标、血清MDA及TAOC测定.结果 运输后ALT、AST及LDH显著升高(P<0.05),BUN、CREA、TP及ALB显著下降(P<0.05);ALP、GLU及TBIL升高,TCHO及CK下降,但差异均不显著.除CK与LDH外,其余指标均在第29天时恢复正常.运输后血清MDA逐渐升高(P<0.01),第2天达到峰值,第29天趋于稳定;TAOC逐渐降低,第2天降至最低(P<0.05),第29天趋于稳定.结论 运输不仅可引起多个血清生化指标发生变化,还可以使食蟹猴处于氧化应激状态中;运输后至少应该有29天的适应饲养期,以保证血清生化指标恢复到正常水平及机体氧化与抗氧化状态恢复平衡.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饲料中不同蛋白水平对湘华鲮[Sinilabeo decorus Tungting (Nichols)]幼鱼形体指标、体成分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配制蛋白水平为32.57%、37.58%、42.76%、47.83%和52.22%的5种等脂饲料。选取初始质量为(14.40±1.08) g的湘华鲮幼鱼450尾,随机分成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进行为期60d的饲养实验。结果表明:(1)饲料不同蛋白水平对湘华鲮的成活率和饲料系数无显著影响(P>0.05);蛋白质效率随饲料蛋白水平的升高显著降低(P<0.05); 52.22%蛋白组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低于32.57%和42.76%蛋白组(P<0.05)。(2)随着饲料蛋白水平升高,湘华鲮肥满度呈降低趋势,且52.22%蛋白组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肝体比呈先降后升的趋势,且37.58%蛋白组显著低于32.57%、47.83%和52.22%蛋白组(P<0.05);肠体比呈降低趋势,且52.22%蛋白组显著低于32.57%蛋白组(P<0.05)。(3)湘华鲮肌肉粗蛋白质含量随着饲料蛋...  相似文献   

13.
研究旨在探讨洱海土著鱼类春鲤(Cyprinus longipectoralis)(初始体重0.55 g)对蛋白质和脂肪的需求量。实验采用3×3双因子设计,蛋白水平为33%、39%和45%,脂肪水平为5%、8%和11%,共9组等能饲料。实验在水温为(28±2)℃的室内微流水系统中进行,为期56d。实验结果表明:随着蛋白水平的提高,摄食率显著降低(P<0.05),饲料效率、能量沉积率、鱼体水分和脂肪含量显著升高(P<0.05),但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蛋白沉积率、鱼体灰分含量和能值均无显著变化(P>0.05)。随着脂肪水平的提高,特定生长率、蛋白沉积率和鱼体蛋白含量显著下降,鱼体脂肪含量显著上升(P<0.05),而摄食率、饲料效率、能量沉积率、鱼体水分和灰分含量以及能值则无明显变化(P>0.05)。通过折线回归分析得出,当饲料中蛋脂比为7.30时,春鲤有最大的特定生长率。研究结果表明,春鲤饲料中适宜的蛋白和脂肪水平分别为33%—34%和4%—5%。  相似文献   

14.
研究旨在探究饲料脂肪水平对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幼鱼雷帕霉素受体(TOR)信号通路的影响。以大菱鲆幼鱼[初始体重(8.6±0.01) g]为实验对象, 配制脂肪水平分别为11.69% (适宜脂肪组)和16.58% (高脂组)的2种等氮饲料在室内循环水系统中进行投喂实验, 养殖周期为97d。结果显示: (1)饲料脂肪水平升高对大菱鲆幼鱼存活和特定生长率(SGR)无显著影响(P>0.05)。(2)与适宜脂肪组相比, 肝脏中TOR和4EBP1 mRNA水平在高脂组上调(P<0.05)而4EBP2 mRNA水平在高脂组下调(P<0.05)。此外, 与适宜脂肪组相比, 肌肉中TOR和4EBP1 mRNA水平在高脂组下调(P<0.05)而4EBP2 mRNA水平在高脂组无显著变化。(3)饲料脂肪水平显著影响AKT、TOR和4EBPs磷酸化水平。肝脏中p-AKT (T308和S473)/AKT、p-mTOR(S2448)/mTOR和p-4EBP1 (T37/46)/4EBP1在高脂组显著高于适宜脂肪组,而p-p70S6K (T389)/p70S6K在高脂组显著低于适宜脂肪组。肌肉中p-AKT (S473)/AKT、p-mTOR (S2448)/mTOR和p-4EBP1 (T37/46)/4EBP1在高脂组显著低于适宜脂肪组,而p-p70S6K (T389)/p70S6K在高脂组显著高于适宜脂肪组。结果表明: 大菱鲆幼鱼肝脏和肌肉TOR、4EBP1和4EBP2的mRNA表达量与AKT、TOR、4EBP1和p70 S6K磷酸化受到饲料脂肪水平调控, 饲料脂肪水平升高, 激活了肝脏TOR信号通路, 同时肌肉TOR信号通路受到部分抑制。  相似文献   

15.
异育淇鲫及其亲本血清生化组成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应用Beckman 42型临床生化分析仪测定异育淇鲫(淇鲫♀×兴国红鲤♂) 及其亲本血清的生化指标,包括总蛋白,白蛋白,尿素氮,血糖、乳酸脱氢酶,碱性磷酸酶,谷草转氨酶和羟丁酸脱氢酶,经t检验发现异育淇鲫与其母本的血清生化指标均无明显差异,而与其父本均有十分显著的差异。本文从代谢方面论证了淇鲫与兴国红鲤属间“杂交”,异源精子只起刺激作用,而并不产生生物学效应。结果与传统的雌核发育相吻合。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发酵豆粕和豆粕替代部分鱼粉对银鲑(Oncorhynchus kisutch)幼鱼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肝脏抗氧化能力和免疫相关基因mRNA表达量的影响,试验设置4种等氮等脂等能的饲料(粗蛋白约为42%、粗脂肪约为15%):对照组为:添加41%鱼粉的饲料(FM组;鱼粉蛋白占比27%);试验组分别为在FM组中用豆粕替代部分鱼粉(SM组;鱼粉蛋白占比17%,豆粕蛋白占比10%)、在FM组中用豆粕和发酵豆粕混合替代部分鱼粉(FSM5组;鱼粉蛋白占比17%,豆粕蛋白占比5%,发酵豆粕蛋白占比5%)、在FM组中用发酵豆粕替代部分鱼粉(FSM10组;鱼粉蛋白占比17%,发酵豆粕蛋白占比10%),饲养体重为(102.25±0.24) g的银鲑幼鱼10周。生长结果表明, FSM10组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日增重率、肥满度与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 FSM5组特定生长率、增重率和日增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显著高于SM组(P<0.05);各组间肝体比、脏体比和存活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肌肉成分结果显示,各组水分、灰分和粗蛋白没有显著差异(P...  相似文献   

17.
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 g/kg、0.8 g/kg、1.2 g/kg、1.6 g/kg、2.0 g/kg、2.4 g/kg饲料的香菇多糖,连续饲喂幼建鲤Cyprinus carpio var.Jian 49 d后,检测香菇多糖对幼建鲤红细胞、白细胞数量及白细胞杀菌指数、血清溶菌酶活性、血清SOD活性及IgM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第49 d时,不同添加剂量的香菇多糖对各组实验鱼白细胞、红细胞数量影响不大,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在饲料中添加不同剂量香菇多糖后对幼建鲤白细胞杀菌指数、血清溶菌酶活性、血清SOD活性及IgM含量有不同程度影响。试验期间,0.8 g/kg、1.2 g/kg、1.6 g/kg、2.0 g/kg和2.4 g/kg组试验幼建鲤白细胞杀菌活性比对照组明显增强,差异极显著(P<0.01);血清溶菌酶活性逐渐升高,1.6 g/kg、2.0 g/kg和2.4 g/kg组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和0.8 g/kg组(P<0.01),当香菇多糖添加量增加到1.6 g/kg时,对血清溶菌酶活力增加不显著(P>0.05)。在饲料中添加不同剂量香菇多糖后对幼建鲤血清SOD活性有不同程度影响。2.0 g/kg添加组对SOD增加明显,与对照组、0.8 g/kg、1.2 g/kg组差异极显著(P<0.01),与2.4 g/kg组差异显著(P<0.05)。试验期间,0.8 g/kg、1.2 g/kg、1.6 g/kg、2.0 g/kg和2.4 g/kg组试验幼建鲤血清IgM含量变化与对照组相比变化不明显,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恩诺沙星对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的急性毒性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评价恩诺沙星对异育银鲫的安全性.本实验研究了恩诺沙星对异育银鲫的急性毒性,并观察了恩诺沙星在不同剂量下对异育银鲫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恩诺沙星对异育银鲫的半数致死剂量为1 949.84 mg/kg,安全剂量为194.98 mg/kg.当恩诺沙星以常规给药剂量(20 mg/kg)连续口灌异育银鲫30 d时,异育银鲫的血清总蛋白含量、谷丙转氨酶含量、谷草转氨酶、γ-谷氨酰转移酶含量与对照组没有显著变化;而当恩诺沙星以40 mg/kg、80 mg/kg、160 mg/kg、320 mg/kg的剂量连续口灌异育银鲫30 d时,异育银鲫的血清谷丙转氨酶含量较对照组分别增加了23%、30%、46%、86% (P <0.05),血清谷草转氨酶含量较对照组分别增加了37%、42%、69%、86%(P<0.05).本研究确定了恩诺沙星对异育银鲫的安全剂量,证实了恩诺沙星引起异育银鲫出现肝功能失调的剂量范围,对恩诺沙星在异育银鲫养殖中的安全使用提供了科学依据,也证实常规给药剂量(20 mg/kg)的恩诺沙星不会导致异育银鲫出现肝损伤.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 在摄食高能饲料后血清生化指标的动态变化, 选择均重为(55.0±2.5) g 的健康草鱼320 尾, 随机分成4 组, 每组4个重复, 分别以3组高能纯化饲料(分别以额外的蛋白质、脂肪、糊精供能, 高能饲料组较对照组总能量提高11%)及对照组饲料喂养草鱼11周后, 将鱼体禁食48h后采样(对照), 再饱食投喂, 在摄食后的2h、8h和24h取样, 测定实验鱼8种血清生化指标, 并对采样时间点(T)和不同饲料(D)进行双因素方差分析。为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需要保证不同处理组的采样时间同步性, 即均在餐后同一时间点采样。结果显示: 除血清总胆固醇(TCHO)含量外, 血清碱性磷酸酶(ALP)、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活性, 以及血清甘油三酯(TAG)、葡萄糖(GLU)、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均受到采样时间点(T)即餐后时间的显著影响, 饲料(D)对上述8个指标亦均有显著影响, 且两者存在交互作用。草鱼血清GLU含量和血清AST活性均在餐后2h达到峰值, 血清ALT和ALP活性以及LDLC含量均在餐后24h达到峰值, 血清TAG含量在餐后8h达到峰值, 而血清TCHO和HDLC含量则无明显峰值。在餐后24h, 3个高能组的ALT活性和GLU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 血清AST和ALP活性以及TAG、TCHO和HDLC含量较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上述结果表明, 草鱼血清生化指标受到餐后采样时间点和饲料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溶解氧水平对青海湖裸鲤(Gymnocypris przewalskii)体肾组织结构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选择平均体重为(97.68±0.12) g 的青海湖裸鲤, 随机分为三组: 中度低氧组(3.0±0.1) mg/L、重度低氧组(0.7±0.1) mg/L和常氧组(8.4±0.1) mg/L, 于低氧胁迫8h和24h, 观察体肾显微结构和线粒体超微结构并检测线粒体膜电位及抗氧化酶活性。结果显示, 中度和重度低氧胁迫对体肾显微结构和线粒体超微结构未造成损伤, 但中度和重度低氧胁迫24h时体肾杆状线粒体比例增加(P<0.05), 且中度和重度低氧胁迫使体肾线粒体膜电位降低(P<0.05)。中度低氧胁迫对体肾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过氧化氢(H2O2)含量无影响(P>0.05), 但重度低氧胁迫使SOD活性和H2O2含量增加(P<0.05)。中度和重度低氧胁迫使体肾总抗氧化能力(T-AOC)、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和丙二醛(MDA)含量增加(P<0.05)。推测为适应不同低氧环境, 青海湖裸鲤体肾在线粒体形态和相关抗氧化酶活性方面做出适应性调整。研究结果为揭示青海湖裸鲤低氧适应机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