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月见草花粉萌发后花粉管和花粉粒内细胞器的运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电视显微镜观察了月见草花粉萌发后花粉管和花粉粒内的细胞器运动,对细胞器运动过程进行了录相,并用计算机对运动图象作了分析。结果表明,月见草花粉内细胞器运动有连续运动和不连续运动两种形式;细胞器运动不依赖于细胞质流动。时快时慢,而且是单向的,没有观察到细胞器的双向运动,细胞松驰素B能抑制细胞器运动,在萌发的花粉粒内还十分清晰地观察到纤丝束摆动,细胞器沿纤丝运动。  相似文献   

2.
玉米雄配子体发育过程中细胞器DNA的消失与花粉核酸酶活性的研究李怀军,苏都莫日根(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京100671)过去文献报道,禾谷类植物小麦的成熟精子中具有质体和线粒体结构(胡适宜等,1979),而其中的细胞器DNA在精细胞变长的成熟过程中...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朝鲜黄×二南24)F_1×京黄13]F_1的花药为试验材料,花药在N_6+TiBA(1毫克/升)+KT(2毫克/升)+CH(300毫克/升)+C 0.5%+蔗糖(12%)的固体培养基上予培养14天后,再在N_6+2.4—D(2毫克/升)+KT(1毫克/升)+丝氨酸(100毫克/升)+谷氨酰胺(800毫克/升)+肌醇(5000毫克/升)+蔗糖(12%)的液体培养基中进行浅层培养,获得了胚状体和愈伤组织。  相似文献   

4.
玉米花粉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5.
6.
利用薄层胶电泳技术对玉米花粉形成过程不同阶段的酯酶同工酶及可溶性蛋白种类和含量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玉米花粉形成过程中的不同阶段酯酶同工酶的种类和活性均有不同。四分体时期出现两种小分子量酯酶同工酶到小孢子阶段即很快消失,早期小孢子阶段酯酶同工活性及种类达到高峰,以后则逐步递减。玉米花粉可溶性蛋白电泳显示玉米花粉形成过程中不同发育时期蛋白类和含量有很大变化。四分体时期存在有特异性蛋白(TP),它  相似文献   

7.
DAPI(4’,6-diamidino-2-phenylindole)是一种DNA特异结合的荧光染料,可以用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和检测各种DNA,尤其是细胞内含量甚微的DNA,包括质体DNA和线粒体DNA,其灵敏性和可靠性是被公认的,并得到了越来越多的Southern杂交实验的证明,而且实验操作简便易行。近几年,DAPI荧光技术已在细胞质遗传的研究领域获得了成功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对来源于同一杂交组合 F_1的21个花粉株系的三个性状的重组与分离的规律,以同组合 F_2植株为对照进行了研究,结果是两者的表现相似,即是21个花粉株系的株高、穗位高及生育期的分布都是呈连续的,表现出各种可能的重组类型,并有一些超亲现象。说明杂种F1的各种小孢子发育为花粉植株的机率是相同的,没有发现在培养过程中同一杂交组合的  相似文献   

9.
猕猴桃花粉发育过程中营养物质的积累及转化的研究袁宗飞,刘晓锋,高霞丽(徐州师范学院生物系,徐州221009)在被子植物小孢子向成熟的雄配子体发育过程中,发生两次有丝分裂,第一次分裂产生一个大的营养细胞和一个小的生殖细胞。营养细胞在发育到一定时期开始积...  相似文献   

10.
沙田柚花粉发育过程中同工酶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薛妙男  颜承  杨继华   《广西植物》1999,19(4):373-376
分析了沙田柚花粉在发育过程中3 种酶的同工酶的活力及类型的变化。结果表明, 过氧化物酶活力在单核期达到最大, 在四分体期与单核期所具有的一条染色较深的快速酶带在双核期消失。α- 淀粉酶活力在成熟期达到最大, 谱带上也表现出在成熟期有酶带的增多。分析酯酶酶谱, 可见其在各个发育时期均有明显的特征带, 这些特征带可作为花粉发育各时期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1.
路铁刚  王义琛 《遗传学报》1990,17(6):449-454
继代培养的玉米花粉胚状体的发育过程可划分为6个时期:胚性细胞团时期、球形胚时期、心形胚时期、梨形胚时期、子叶形胚时期以及分化期。我们应用微量生化分析技术以及放射性同位素液体闪烁计数技术研究了玉米花粉胚状体发育过程的DNA、RNA、蛋白质含量及合成动态,发现DNA、RNA和蛋白质含量在胚性细胞团期较高,然后下降,但到了分化期时又有所升高。DNA合成速度在胚性细胞团时期较高,在以后的各时期降低并保持平稳。RNA和蛋白质的合成动态呈相似的变化规律。这个结果说明DNA、RNA和蛋白质在胚状体发育早期的活跃代谢,可能与胚性细胞的快速分裂以及胚性结构的形成有关,而后期的活跃代谢可能与胚状体的分化有关。  相似文献   

12.
诱导玉米花粉植株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玉米花药培养试验表明,以培养基MS为基础,补加2,4-D2.0毫克/升和激动素1.0—2.0毫克/升,将蔗糖浓度作适当提高,即从6%提高到12—24%范围,诱导花粉愈伤组织的频率可从0.52%提高到1.03—1.09%。夏季7—8月形成的愈伤组织没有分化出绿芽,只分  相似文献   

13.
张莹  孙立方  冉洪  冯云  张韫  郭起荣 《广西植物》2016,36(11):1325-1329
由于实验的材料、条件和技术的限制,关于竹类花粉形态、花粉管生长过程的研究十分少见。毛竹( Phyllostachys edulis)属于禾本科( Poaceae/Gramineae)竹亚科( Bambusoideae)植物,在我国广泛分布,具有重要的经济、生态和文化价值。由于其独特的生殖生物学特性,即开花周期长、结籽率低,所以对其开花材料的获取十分困难。该研究在其独特的开花特性基础上,结合野外实地观察,利用显微镜、环境扫描电镜、荧光显微镜等,对毛竹的花粉形态、结构以及花粉管的萌发与生长动态进行了首次报道。结果表明:(1)毛竹花粉近球形,平均直径为61.00μm,属于大型孢子。(2)毛竹成熟花粉落到雌蕊柱头上后,经过花粉与柱头的成功识别,开始萌发,并形成花粉管;随着花粉管的逐渐伸长生长,依次经过柱头和花柱,到达子房;约120 min后到达珠孔处,进入胚珠和胚囊,完成双受精作用。通过对毛竹花粉形态结构和花粉管生长至受精过程的动态观察,为毛竹花粉可授性、花粉生理、生化研究提供了实验技术准备。该研究结果完善和丰富了毛竹乃至整个禾本科植物在生殖生物学方面的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4.
西瓜小孢子发育过程中几种细胞器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了西瓜(Citrullus vulgaris Schrad.)小孢子发育过程中核糖体、线粒体、质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细胞器的变化。核糖体和线粒体变化都有明显的规律性:核糖体密度在四分体时期高,液泡化时期降低,液泡化结束后再回升;线粒体经历一个脱分化与再分化周期,液泡化时期该细胞器数量及其内嵴数目减少而脱分化,液泡化结束后形状多样化、内嵴重新增多而再分化;质体结构不变,但体积变  相似文献   

15.
《遗传》1975,2(2):138-143
玉米花药培养试验表明,以培养基M,为基础,补加2, 4-D2.0毫克/升和激动素1.0一2.0毫克/升,将蔗糖浓度作适当提高,即从‘% 提高到12-24%范围,诱导花粉愈伤组织的频率可从0.52%提高到1. 03-1.09 % o夏季7-8月形成的愈伤组织没有分化出绿芽,只分化根。秋季9-11月形成的愈伤组织转入以ms为基本培养基,补加NAA 0.2-2。毫克/升和激动素0.5--2.0毫克/升灼分化培养基中,诱导出了绿芽、叶和根,并发育为绿色小植株。细胞学观察证明所获得的植株来源于花粉细胞。  相似文献   

16.
利用超薄胶电泳技术对陆地棉花粉发育各期的酯酶和过氧化物酶的同工酶以及蛋白质的种类及活性变化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在花粉第一次有丝分裂结束之前,存在大量的低分子量酯酶和过氧化物酸酶,花粉成熟后又新出现一些大分子量酯酶和过氧化物酶在花粉第一次有线四分体阶段,了一种特异蛋白,推测具有调控作用。在有丝分裂结束后,出现了一些新的蛋白质,这些蛋白质存在的时间很短。之后大量蛋白质开始合成,并在数量和种类上有逐渐增  相似文献   

17.
马开骠  唐亮  崔佳雯 《广西植物》2017,37(10):1342-1347
该研究以扬州地区成年杉木为材料,采用半薄切片法以及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法,对杉木花粉发育过程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杉木的造孢细胞形成于10月,持续至翌年的1月底至2月初。造孢细胞位于小孢子囊最里面,呈多边形,数量多且彼此排列紧密;细胞壁很薄,细胞核较大,内含丰富的细胞器和脂类物质。造孢细胞发育成熟后彼此分离形成小孢子母细胞。小孢子母细胞的减数分裂开始于2月下旬,经两次减数分裂,先后形成二分染色体和四分染色体。小孢子从四分体释放后,体积迅速增大,发育形成花粉,这个过程中,伴随着明显的营养物质变化。杉木成熟花粉壁由薄壁区和厚壁区两部分组成,薄壁区中央有一个乳头状突起,突起上有一萌发孔。成熟花粉外壁着生了许多瘤状颗粒。该研究结果为杉木生殖发育、有性繁殖以及系统演化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应用制备的血清抗体,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观察了两株培养上皮细胞的分裂过程中IF的动态变化过程。实验结果显示,在上皮细胞分裂过程中,IF形态结构及空间分布发生了显著变化,不同细胞之间存在差异,分裂的Vero细胞中角蛋白纤维和波形纤维都维持纤维形态,围绕分裂器形成纤维网罩或纤维束环,随着细胞分裂的进行,IF网的空间组织结构和外观发生动态变化;分裂的HeLa细胞中,角蛋白纤维和波形纤维广泛重组形成颗粒状胞质小体,分裂结束后重建IF网。实验结果表明,IF变化具有细胞周期依赖性和一定的细胞特异性。本文对IF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的功能意义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Immunofluorescence microscopy was used to follow the rearrangement of keratin filaments and vimentin filaments during mitosis in Vero and HeLa cell lines. The experiment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hree dimensional organization and structure of intermediate filaments changed drastically during mitosis. The behavior of intermediate filaments was different in these two epithelial cell lines. In mitotic Vero cells the keratin filaments and vimentin filaments maintained their filamentous structure and formed a cage around the mitotic apparatus. In mitotic HeLa cells the keratin filaments and vimentin filaments reorganized extensively and formed granular cytoplasmic bodies. The ratio of granular cytoplasmic body formation changed in different mitotic phase. The interphase intermediate filament network was reconstructed after mitosis. It is proposed that the state of intermediate filament network in these cells is cell cycle-dependent and intermediate filaments may have some skeletal role in mitosis.  相似文献   

20.
对继代17年的玉米花粉胚性细胞系核形态和细胞分裂情况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继代培养时间的延长,异形核细胞比率增加,异形核类型和异常分裂增多。分析认为异形核和异常分裂现象出现和增多是导致胚性细胞系分化率降低、异形分化和非整倍体细胞产生的主要原因。并提出来自玉米农家种“八趟白”的部分胚性细胞系能长期保持倍性稳定和胚胎发生并再生,与不断挑选和继代培养中不加2,4-D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