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前言中学动物学要求给学生的鸟类解剖知识,是一般的构造知识。因此,只要具有用肉眼能够观察清楚,而又具有一定代表性的鸟类就可以用作实验材料。人们常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事实正是如此。麻雀等小型鸟类的体形虽小,但它们的构造却具有典型性,解剖麻雀就可以了解鸟类的基本构造。麻雀等小型鸟类在自然界的数量多(其中有的是农业害鸟),比较容易获取大量的实验标本,可充分满足实验的需要。学生可以人手一只,每人都有机会动手解剖进行详细地观察。对提高实验质量,加强解剖的技能训练都有重耍作用。小鸟体形美丽,小巧玲珑,  相似文献   

2.
一.引言在初中动物学课本中有这样一段:“家鸽的呼吸器官有一特点,就是肺脏跟许多气囊相通,气囊是鸟类所特有的一种构造,由薄膜组成,用以贮存气体。气囊分布在体腔内的各器官之间,有些气囊分布在皮肤下和骨的内部,气囊对鸟类的生活有很大的意义。它们能够减轻鸟体的体重,保持体温和促进呼吸。”为了使这段描述有强烈地说明力,就必须让学生  相似文献   

3.
(一)目的通过观察、记录、分析、讨论和教师的必要说明,使学生了解:(1)鸟类的多样性;(2)鸟类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包括食性)各异,这都是同其适应性相联系的;(3)关于鸟类中的留鸟、候鸟和迁徙的知识。 (二)过程 1.准备尽可能多准备一些形态不同的活鸟和鸟类剥制标本。 (1)鸟类标本室:备有家鸽、鹦鹉、鹌鹑、黑尾蜡嘴雀、锡嘴雀、燕雀、麻雀、蒙古百灵,太平鸟、黄胸鹀、三道眉草鹀、大山雀、朱顶雀、黄  相似文献   

4.
骨骼标本有3种类型:(1)附韧带骨骼标本;(2)关节分离骨骼标本;(3)透明骨骼标本。附韧带骨骼标本,能够保存全营整体骨骼装架,能达到生动,原貌更为形象直观的效果,多为教学和陈列标本所采用。现就以家鸽骨胳标本为例,谈谈骨骼标本的制作方法。1实验材料家鸽、解剖器、小电钻、注射器、铁丝、铜丝、标本瓶、标本台板、白乳胶、透明胶、大头针、玻璃标本盒、解剖盘、天平、量筒、烧杯、玻璃棒、双氧水、汽油、氢氧化钠。2实验方法制作鸟类骨路标本时,主要采取处死动物、剥皮、去内脏、剔除肌肉、腐蚀、脱脂、漂白、整形与装架8个…  相似文献   

5.
昆虫能适应几乎所有的栖息环境,这与它们的感官和神经系统的完善有关。学生通过亲自解剖蝗虫的神经系统,能更好地体会昆虫虽仍为链状神经系统,但由于异律分节的出现,神经系统更加发达,并有向前集中、合并的趋势,这样既锻炼了动手能力,又增加了学习兴趣。解剖器剪刀、尖头镊子,5号昆虫针(或用大头针代),解剖镜,蜡盘。实验材料 5%福尔马林浸制的棉蝗。实验步骤 1.在学生做完棉蝗外形观察,摘除了口器各部、翅、足及其他内部解剖观察后(详看动物学实验指导),最后做棉蝗神经系统。因去除口器后的棉蝗更有利于分离或处置口后剪剩的消化管。  相似文献   

6.
史林波 《生物学通报》1993,28(3):43-44,37
初中动物学教材指出:“关于鸟类的迁徙至今还有许多有趣的问题没有研究清楚。例如:形成鸟类迁徙本能的历史原因是什么?鸟类迁徙的生理原因是什么?今后需要对这些问题做更进一步地观察、实验和分析研究。”笔者1987年在学生中成立以研究候鸟迁徙为目的的物候观测兴趣小组,开展了活动。我们的做法是:  相似文献   

7.
鸟击防控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家鸽(Columba livia domestica)是机场生物多样性调查中最常见鸟类,也是历史上鸟击高危物种之一,还是唯一由于人工大量放飞导致严重鸟击事故的物种。2020年9月至2021年1月,在我国4个机场,针对机场周边23家鸽户,共149只家鸽开展卫星追踪放飞实验研究,获得了家鸽个体在机场周边的飞行时间、飞行距离、飞行高度等个体运动参数。研究发现,1)单次放飞时长多在1 ~ 4 h,单次平均放飞时长为(2.9 ± 1.6)h。在鸽户自主放飞家鸽和家鸽自由回笼的动态过程中,下午活动在外的家鸽数量较多,尤其15:00 ~ 17:59时段是活动在外家鸽数量最多的时段。2)飞行距离多在3.0 km范围内,最远可达8.9 km;存在家鸽飞行范围覆盖机场现象的鸽户占比45%。3)飞行高度主要在200 m及以下,平均飞行高度为(29 ± 28)m。本研究结果表明,下午,尤其是15:00 ~ 17:59时段应作为家鸽防控的重点时段,机场周边10 km以及高度0 ~ 200 m的范围应作为家鸽防控的重点空间范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2021修正)》第五十八条明确规定“不得饲养、放飞影响飞行安全的鸟类动物和其他物体”,需要建立相应的问责机制、加强有效监管,以降低家鸽鸟击风险。  相似文献   

8.
在实验中让学生较全面地观察和理解家鸽肺和气囊的形态构造比较困难,如用铸型方法制作成家鸽肺和气囊的标本,对理解其形态构造却非常有效。通过标本可以看到9个气囊、气囊的位置以及气囊和肺的连接、中级支气管和次级支气管以及三级支气管的分布,若取一小块肺的标本置解剖镜下观察,还可以见到三级支气管及其放射状发出的微细支气管。现将制作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在做“两栖纲”和“鸟纲”实验中,书上都是用乙醚(即二乙醚)麻醉。乙醚在初中用得少。经过多年实验教学,我采用医用95%的酒精(乙醇)作麻醉剂效果很好。方法是:直接将浸泡95%酒精的棉球塞入蛙或鹌鹑(家鸽)口腔中,紧闭几分钟即可,当它们不能动弹时,就可进行解剖。解剖时能清晰看见心脏的跳动、肺的舒缩。实验完毕后鹌鹑经清洗后可烹用。用酒精麻醉蛙和鹌鹑@焦晓红$湖北省黄石市第九中学!湖北黄石435000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索生物教学如何使学生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同时注意培养他们的能力,我们于1982年上半年在初中生物《脊椎动物》教学中运用了“引导发现法”,现主要以《鸟类》教学为例简述如下: 做法《鸟类》这部分内容,共用两课时,我们对其中“家鸽”的内容作了适当的扩展。 1.提出问题虽然课本中的基础知识是前  相似文献   

11.
按初中《动物学》课本对蚯蚓实验要求是先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和运动状况,后用浸制标本进行解剖。这样安排的缺点是:(1)需要活和死蚯蚓各一条;(2)浸制标本的甲醛气味,会使一些学生头昏;(3)解剖的是死材料。如果改用酒精麻醉则只需一条活蚯蚓,避免了强烈刺激性气味,还能观察蚯蚓在麻醉状况下的一些生命现象:如在剪开蚯蚓体壁,观察内部器官的构造时,  相似文献   

12.
乌鲁木齐市园林春秋季鸟类群落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履冰  苗玉青 《四川动物》2013,32(1):97-102
2011年4~5月、10~11月,用样线法对乌鲁木齐市中心城区5个园林鸟类群落的组成和多样性进行了调查,共记录到鸟类47种,隶属于9目23科,分布型以古北界为主。其中留鸟、夏候鸟和冬候鸟分别占鸟类总种数的44.68%、34.04%和10.64%,鸟类群落优势种为[树]麻雀Passer montanus、家麻雀Passer domesticus和乌鸫Turdus merula。园林鸟类的平均密度为(11.27±4.3)只/hm2(±S.D.),春季鸟类密度高于秋季,但二者差异不显著(F=0.002,P=0.194)。春季鸟类群落拥有较高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夏候鸟是此时鸟类群落的重要组成部分;秋季鸟类群落的多样性低而优势度较高,冬候鸟对群落结构影响不大。各园林样地记录到的鸟类种数和密度差异较为明显,园林的内部生境多样性与鸟类种数呈正相关(R=0.9,P=0.037)。  相似文献   

13.
如何让学生从标本中“发现”新知识,引起对这门学科的探求,这是值得生物教师探讨的问题。我在“鸟类的多样性”一节教学中进行了尝试,现总结如下,以飱读者。 (一)教具准备家鸽一只,猫头鹰类中鸺鹠四只,其他有角鸮、草鸮、鵰鸮及草鸮捕鼠形态标本;黑枕绿啄  相似文献   

14.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噪声水平显著升高。噪声会掩盖鸟类的声音信号,这无疑会影响鸟类的交流。在嘈杂的城市环境中,鸟类通常以高频率鸣唱来避免声信号被掩蔽。然而,较低的发声频率才是雄性品质的重要表征,提高发声频率可能会影响声信号对雌性的吸引力。因此,鸟类会在提高发声频率和保持较低频率之间进行权衡。为确定城市噪声对树麻雀(Passer montanus)鸣唱行为的影响,在沈阳市选取6个研究地点,比较了沈阳市区和近郊不同噪声水平下树麻雀繁殖期的鸣唱特征。在2019年4月至7月,使用定向麦克风录制了320只繁殖期树麻雀的鸣唱,并使用声级计测定噪声水平。研究结果显示,城市研究地点的噪声水平显著高于郊区研究地点。与安静郊区相比,城市嘈杂环境中的树麻雀鸣唱的最高频率、最低频率和主峰峰频显著较高,频宽更大,而时长没有差别。树麻雀鸣唱的最高频率、频宽、主峰峰频和时长均与噪声水平无显著相关,而最低频率与研究地点的噪声水平呈显著正相关。上述结果说明,在噪声环境中,树麻雀选择提高最低频率以利于声信号的传输。  相似文献   

15.
初中动物学和生理卫生课本,都讲到小脑的主要机能是保持身体平衡,协调肌肉的运动。为让学生观察,我用麻雀做了演示实验,效果好,简便易行。方法如下: 实验材料与用具麻雀、解剖刀、剪子、竹针、胶布、棉花方法右手握住麻雀,轻轻拔去或剪去头颅骨上面的羽毛,弯曲麻雀的头颈,用食指和中指挤压着喙的基部,自头颅正中线切开头皮,露出头颅,用解剖刀慢慢削去小脑部位的头骨,待清楚的见到小脑后,自伤口  相似文献   

16.
在新课程教材(北师大版)8年级生物下册“鸟类”一节的教学实践中,通过不断探索,确立了以培养学生形成生物学的基本观点、形成热爱鸟类和保护鸟类的情感为主,结合培养和提高学生观察能力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课前查阅资料、课堂观察标本、讨论交流等多样化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认识鸟类的过程中,激发出爱护鸟类的意识,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根据已往的经验,在解剖实验课中把观察蛙的外形和内脏解剖合在一起作为一堂课进行是有困难的,主要的是感到时间促迫,因为要学生分组自己动手解剖观察,还要在课堂上填好青蛙解剖空白图,他们的操作又不够熟练,所以常有时间不足或很多同学不能当堂完成作业的情况。因此,我们在上期讲“青蛙的生活方式和外部形态”一节课时,应用了随堂分组观察活蛙外形的方式来进行廛课,这样认为不仅能减轻解剖实验时免去观察外形的负担,能集中精力有更多的时间更好的来观察内脏,而且在讲外形时使学生得到深刻的印象,效果良好。下面作者把进行的方式与过程介绍如下。课前准备:青蛙便于饲养,价格便宜,多可在本期开始时趁它没蛰居以前,发动同学扑捉,有条件时  相似文献   

18.
我在植物学教学上也曾多次应用南瓜的茎,来作切片观察导管,手续总觉得还是麻烦,尤其让初中一年级的学生作徒手切片,更加困难,所以我就改用西瓜胎座部的输导束作为观察材料,手续十分简单但效果非常良好:  相似文献   

19.
1教学设计思路选用教材:人教版生物学教材(8年级上册)。本课通过“玩纸飞机”的活动发现问题、引入新课,唤起学生探究的热情;再通过系列活动提出问题、作出假设;之后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设计实验、制定计划。并由“观察家鸽”、分析资料等一系列探究活动实施计划、得出结论:最后学生将自己的探究结果与其他学生交流,从而完善自己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本工作采用食物性运动条件反射的方法和将 GABA 直接注于大脑皮层表面的方法,对家鸽的单眼条件反射进行了研究。获得以下结果:(1)在家鸽单眼和双眼条件反射的建立速度没有显著差别。条件刺激与非条件刺激结合8—15次后出现条件反射,结合30—40次后条件反射趋向巩固。(2)在条件反射巩固初期,即条件刺激与非条件刺激结合约70次时,由光刺激一眼所建立的食物性条件反射能向另侧眼传递,唯刺激另侧眼所引起的反应较弱,潜伏期较长;在条件反射巩固后期,即条件刺激与非条件刺激结合约400次时,这种传递现象即不复存在。(3)将0.4%的 GABA 0.03毫升注于左侧大脑皮层表面,可引起右眼对光刺激的条件反射的抑制;而将同样剂量的 GABA 注于右侧大脑皮层时,并不引起该条件反射的显著变化。对节拍器声的条件反射,在大多数动物均未受影响,只在少数动物有减弱现象。在实验过程中以注射等容量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未曾发现条件反射的任何变化。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可以认为,在家鸽由光刺激一侧眼所建立的条件反射有逐渐集中于一侧的趋势,条件反射在两眼间的传递现象随结合次数的增加而不出现。注射 GABA的实验结果说明,在家鸽单眼对光刺激的条件反射主要与对侧大脑半球有关,同时也指出了鸟类大脑皮层在实现条件反射活动中的可能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