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我县位于贵州省东南部,海拔最低348米,最高1,626米,年平均气温16.8℃,年降雨量1217.5毫米。多数稻田分布在海拔400—1,000米的塝坡、山弯及沟冲地区,多为带状梯田和山弯梯田,有利于稻秆蝇 Chlorops oryzae Matsum-ura的发生和为害。从1972年发现该虫为害以来,近年其为害渐见加重。据调查,1980年第二代发生面积已占水稻面积的20—22%,每亩损失粮食5%以上。1981年发生面积增至为27—32%。成灾面积占发生面积的43—50%,重灾蚯块每亩损失粮食一般达25—30%,最高可达40%以上。因此,该虫已成为我县七十年  相似文献   

2.
稻秆潜蝇生物学特性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梁梅新 《昆虫知识》1990,27(2):72-73
<正> 稻秆潜蝇Chlorops oryzae Matsumura属双翅目黄潜蝇科。70年代初,我县只部分山区零星发生,到70年代末逐步蔓延成灾。1983年以来,我县常年发生面积在3.5万亩左右,发生田块一般损失15~25%,高的可达40%以上,已成为我县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1983~1985年我们对该虫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美洲斑潜蝇(LiriomyzasativaeBlanchard)是我县新近发现的检疫性害虫,可危害多种蔬菜、花卉及杂草,对农业生产威胁严重,为了控制美洲斑潜蝇的发生危害,我们从1996-1999年对该虫在霞浦县的发生和防治做了调查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美洲斑潜蝇在我县的发生情况1.1 分布范围广在全县乡(镇)普查中已发现12个乡(镇)均有美洲斑潜蝇不同程度的发生危害,占全县乡(镇)数的85.2%,年发生面积达1601.7hm2,占蔬菜种植面积的51.2%。1.2 危害植物种类多美洲斑潜蝇在我县寄主范围很广,在调查的植物中寄主达11科、43种(品种)作物、8种杂草及花卉,主…  相似文献   

4.
石祥 《昆虫知识》2007,44(5):737-739
李实蜂Hoplocampa sp.在山东省枣庄地区是严重危害李树果实的主要害虫之一。据作者于2000~2004年间对山东省枣庄地区该害虫的调查,李树的被害果率达80%。李实蜂在枣庄地区1年发生1代,3月中旬开始化蛹,3月下旬至4月上旬成虫羽化,4月上、中旬幼虫孵化,4月下旬至5月上旬老熟幼虫越夏和越冬。建议采用涂环防治方法,防治率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5.
1995~2000年,我们对安徽省李树主要产地的品种资源进行了实地调查与品种对比研究。安徽省李树品种资源主要分布区为淮北平原的宿州市、阜阳市,江淮之间的淮南市、滁州市、合肥市,长江以南的铜陵市、芜湖市、黄山市等地。考察收集到:安农美李、海棠李、清香李、丁香李、鸡血李、八月李、林檎李、水胭脂李、黄  相似文献   

6.
陈振富 《昆虫知识》1992,29(6):328-331
<正> 一、异稻缘蝽的发生及为害 异稻缘蝽Leptocorisa acuta(Thunberg)以成虫、若虫刺吸稻株、穗汁液,造成生长缓慢,花穗萎缩,谷粒干瘪,秕谷率增加,千粒重下降,影响产量,降低米质。异稻缘蝽以前在我县间歇性零星发生。自80年代后,发生面积迅速扩大,每年发生面积3.5~4.6万亩,目前全县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山坑田发生较洋田严重,晚造稻为害重于早造。我县1981、1982、1983、1986、1989年发生严重,1986年晚造在翁田、昌洒、龙马发生面积21000亩,一般百株有虫100~300头,多达1000头以上,损失20~40%,受害严重的稻田颗粒无收,1989年新桥、蓬莱、南阳、  相似文献   

7.
70年代扩种杂交水稻以来,二化螟上升为我县水稻主要害虫,各代每年发生面积占水稻面积的70%以上,为害损失日趋严重。本文应用生态学的方法,研究了二化螟不同世代不同种群密度对水稻的为害特性和损失情况,及水稻受害后的补偿作用。通过试验研究,明确了1~3代二化螟的为害动态及其经济阈值,从而对该害虫的合理管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我县地处珠江三角洲水网地带,地形复杂,有山区丘陵,是我省的主要产粮区之一。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以阶级斗争为纲,认真贯彻农业“八字宪法”,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群众运动,全县农业生产有了很大发展,特别是一九七六年早造以来,全县人民在党的一元化领导下,认真开展两条道路、两条路线的斗争。进一步焕发了全县人民大干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决心把我县早日建设成为大寨县。 我县由于气候偏暖,适宜害虫的发生和发展,每年稻田发生虫害面积达五十万亩以上,损失稻谷在二、三十万担,特别是近几年推行一年三熟的耕作制度后,更有利于某些害虫的发展。为了从虫口夺粮,确保农业  相似文献   

9.
兰科(Orchidaceae)植物是植物保护中的“旗舰”类群,其种子细小粉末状,缺乏萌发所需的营养物质,研究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特性对于兰科植物保育、资源可持续利用和产业化等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附生齿瓣石斛(Dendrobium devonianum Paxt.)为对象,建立原生境播种方法,研究其生活史周期和不同附主树种齿瓣石斛株丛生长特性。结果显示,采取稀牛粪+种子(或米汤+种子)的原生境播种方法,齿瓣石斛种子可大量萌发生长形成幼苗;种子萌发当年生长缓慢,完成由种子到种子的生活史周期需3~5年或更长;不同附主树种的齿瓣石斛株丛生长及结果情况存在差异,4年生假鳞茎在不同附主树种上的茎节数指标为:李树 > 梨树 > 桃树 > 披针叶楠;茎粗指标为:披针叶楠 > 梨树 > 桃树 > 李树;茎长指标为:梨树 > 披针叶楠 > 李树 > 桃树;结实率指标为:梨树 > 桃树 > 李树 > 披针叶楠,其中,梨树上的齿瓣石斛株丛自然结果率达24.86%。该研究为附生石斛的原生态栽培和回归保育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贵州三都和都匀寒武纪三叶虫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贵州南部的寒武纪地层相当发育,但是有关这方面的报导还不很多。1954年卢衍豪介绍了张兆瑾、李树勳采自贵州三都寒武纪的三叶虫动物群,计有下列诸种属:  相似文献   

11.
<正> 华东稻铁甲,华东亚种Dicladispa armigerasimilis(Uhmann)。属鞘翅目铁甲科,俗名“黑壳虫”,是我县近年来水稻上发生较严重的害虫。1977年在陇戛公社开始发现,以后几年逐渐扩大,1980年由陇戛公社扩散到城关、坪上、后寨,波玉、龙潭等七个公社。仅就陇戛一个公社发生面积达3,700余亩。为摸清该虫在我县的发生规律、为害情况,为防治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1981年作了一些调查工作,现将观察的主要内容作一初报。  相似文献   

12.
富贵菜无公害标准化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为了满足城市特殊消费群体饮食需求,我们引进种植富贵菜,随后进行推广种植.随着人工栽培面积不断扩大,所需质量不断提高,栽培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为此,我们研究制订了文成县无公害蔬菜富贵菜生产操作规程,并经文成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实施,为我县无公害富贵菜的标准化栽培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正> 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a(Hubner)为害花生,国内早有报道。但是,近两年来棉铃虫在我县花生集中产区,连续猖獗发生为害。我县辰时、辛村和北溪村三个公社毗邻,1979年花生面积达18,730亩,1980年又增至23,000多亩,而这三个公社的棉田总共只有一千来亩。在棉铃虫种群数量发展的形势下,这样一个特定的生态环境,导致了棉铃虫连续两年在花生田暴发为害,一般每平方米虫量多在10—30头之间,严重的高达96头,给花生安全生产带来了较大威胁。 一、为害情况 1.根据初步观察,棉铃虫蛾子白天藏匿在  相似文献   

14.
一九七六年,我县在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指引下,积极推广纸浆废液防治虫害,为植保工作闯出了一条新路。全县办土农药厂三千○二个,生产土农药十四万七千三百担,其中推广纸浆废液五万六千一百担,每亩平均八斤,使用面积二百八十万亩次。在虫情比上年大的情况下,使化学农药供应量下降百分之五左右,而农业生产仍获得了较好的收成。  相似文献   

15.
<正> 自然界多种动物都具有忌食同类尸体并厌避其腐尸气味的现象。我县金龟子发生量很大,已成为园林果树的主要虫害,能否应用生物忌避现象控制其为害,近年来,我们进行了多次试验观察。 1.试验地点 我们有目的的把试验点选在果树面积大,金龟子为害严重的小店公社东彭庄大队(这个大队现有苹果面积2,000亩,1978年夏,人工捕捉金龟子3,000余斤)。 2.腐尸浸出液提取 取金龟子尸体5斤,粉碎装入塑料袋内,置日光下曝晒,待散发臭气  相似文献   

16.
<正> 我县地处历史上著名的微山湖滨湖蝗区南端,解放后治蝗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功,至六十年代初期已基本控制蝗害。但近年来蝗情有回升的趋势,值得注意。现根据过去的工作经验,对本县蝗区的发生与演变作一粗浅分析。 一、滨湖蝗区的演变情况 据历史资料统计,在1950—1965年中,夏蝗与秋蝗累计发生面积大于耕地面积之半的有6年(1952、1953、1958—1961),平均不到3年大发生一次。其中,1953年蝗区面积占耕地面  相似文献   

17.
<正> 稻秆潜蝇Chlorops oryzae Matsumura在七十年代以前,我县山区只有在一季中稻播种时间迟的情况下,越冬代成虫羽化后,在游草上产卵繁殖,第二代成虫又回到看麦娘产卵,即看麦娘—游草—看麦娘。由于营养条件、天敌等原因,种群数量不大。仅第二代幼虫偶而在水稻上发现,不引起人们的注意。七十年代以来,随着双季稻面积的扩大,播种季节提早,这一害虫则由看麦娘—水稻—看麦娘。营养条件大大改善,加之冬泡改冬种,越冬面积广,种群数量迅速增加,危害面积逐年扩大,损失逐年加重。1970年以前,全县4万亩双季稻,大部分在海拔180—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县广大贫下中农在鱼病防治中坚持“预防为主”,试验推广了茶枯清塘和生石灰预防鱼病,使发病率逐年下降,现在全县基本控制了跑马病、白皮病、打印病、鳞立病、白头白嘴病和肠炎病的发生,从而有力地推动了社队和水库养鱼事业的发展。1975年全县养鱼水面达可利用水面的95%,单位面积产量由原  相似文献   

19.
我县是福建省主要花生产区之一。1974年我们开展了对花生根瘤菌剂和钼酸铵拌种的试验研究工作。三年来,根瘤菌剂应用推广的面积达五万余亩。1976年,我们进行了根瘤菌剂、钼酸铵单独施用与混合施用的对比试验。小区试验和大面积示范表明:钼酸铵和根瘤菌剂混合施用与单独施用者相比可增产一成以上,同时省工而又简便易行。试验情况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20.
水稻对稻瘿蚊抗性与补偿力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近年来 ,我县受稻瘿蚊危害涉及到的乡镇不断增加 ,面积不断扩大 ,被危害的轻则损失 2- 3成 ,重则损失 7- 8成甚至绝收 ,已成为我县水稻生产危害性最大 ,防治成本最高的害虫。为了探明水稻对稻瘿蚊的抗性 ,寻找一条防效好、成本低的新途径 ,我站与县农科所合作于1 998年下半年开展了该课题的探讨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试验选用特优明 86、特优 70、汕优 6 3、汕优明 86、特优 6 3、汕优多系 1号、D2 97优 6 3、汕优 6 6 9、特优 1 55、GER3十个晚稻组合进行抗性比较。试验在农科所稻田进行 ,早季种烟 ,土壤肥力较好。试验于 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