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冬青卫矛斑蛾 Pryeria sinica Moore,又名大叶黄杨长毛斑蛾,属鳞翅目、斑蛾科。已知分布于江苏、浙江、安徽;日本、朝鲜等地。在南京地区,该虫是冬青卫矛 Euonymus japonicus L.及其变种银边冬青卫矛 E.japonicus var.  相似文献   

2.
王平远 《昆虫学报》1985,(4):417-418
笔者整理云南省森林昆虫调查采到的斑蛾科标本,发现锦斑蛾属(Chalcosia)有一个新种。这种斑蛾的后翅外缘披蓝色,取名蓝缘锦斑蛾Chalcosia azurmarginata,新种。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标本馆。 蓝缘锦斑蛾Chalcosia azurmarginata新种(图1) 触角深蓝色细栉齿状;额暗绿色。头顶朱红,头部和颈片朱红色。下唇须白色。胸部  相似文献   

3.
<正> 云尺蛾Buzura thibetaria Oberthur和木橑尺蠖Culcula panterinaria Bremer et Grey属尺蛾科,枝尺蛾亚科(Ennominae)。近年在我茶场为害严重。云尺蛾数量最多,而木橑尺蠖仅及五分之一左右。 一、形态特征 成虫 云民蛾翅底白色,前后翅具黑色粗条纹,外缘有淡黄褐色带状斑;雄蛾触角纤毛状,雌蛾丝状,腹部有黑色横纹,腹末有黄色毛丛。 木橑尺蠖翅底白色,上有灰斑,外线上有一串橙色和深褐色斑,前翅基部有一圆橙斑,斑点隐显变异很大。  相似文献   

4.
朱红毛斑蛾嗜食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选择实验,研究了朱红毛斑蛾的食性。自然条件下,朱红毛斑蛾为害榕属植物中的小叶榕和垂叶榕,为害率分别为67.39%和47.61%。在T50时,朱红毛斑蛾对印度榕、对叶榕、无花果、黄葛树、高山榕、小叶榕和垂叶榕的平均取食量分别为0、0、0、0、0、8.62±1.6 cm2和3.79±1.8 cm2;平均取食选择指数分别为0、0、0、0、0、0.69和0.31,说明朱红毛斑蛾仅为害小叶榕和垂叶榕,且对小叶榕有明显偏好性。研究结果证明朱红毛斑蛾为寡食性害虫,提示在园林绿化过程中应尽可能避免选择易受害的单一树种大面积栽种。  相似文献   

5.
尾小卷蛾亚族Sorolophae属于卷蛾科、新小卷蛾族Olethreutini。这一亚族包括3个属:圆斑小卷蛾属Eudemopsis,圆点小卷蛾属Eudemis和尾小卷蛾属Sorolopha。作者曾对其中圆斑小卷蛾属在中国的8种进行了研究。现在又对其他两属进行了研究,发现圆点小卷蛾属有3种,其中有一新种;尾小卷蛾属有5种,其中有二新种,它们是: 1.栋圆点小卷蛾Eudemis porphyrana Hübner:黑龙江伊春、四川卧龙、江西井  相似文献   

6.
记述我国地谷蛾亚科Meessiinae 1新属:骨斑地谷蛾属Maculiscleritica gen.nov.,及3新种:三角骨斑地谷蛾M.triangulidens sp.nov.,弯刺骨斑地谷蛾M.curvispinea sp.nov.和截齿骨斑地谷蛾M.truncatidens sp.nov,.提供新种成虫外形、翅脉和雌雄外生殖器特征图及分类检索表.模式标本保存在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7.
朱红毛斑蛾(Phauda flammans)是榕属(Ficus)植物重要的食叶害虫。调查发现,朱红毛斑蛾在厦门市辖区内已广泛分布,主要为害小叶榕(Ficus microcarpa)和垂榕(F. benjamina),对高山榕(F. altissima)和黄金榕(F. microcarpa ‘Golden Leaves’)也有少量为害。朱红毛斑蛾在厦门一年发生3代,1、2、3代低龄幼虫施药防治适期分别是5月上旬、7月中旬和10月中旬。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基于中国鳞翅目50科小蛾类昆虫的寄主植物数据,探索小蛾类昆虫与其寄主植物之间的关系。对昆虫种数与寄主植物种数之间进行了相关性分析,采用了z分数法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以及利用箱式图对数据进行异常值检测,并对检测的结果分科进行食性分析。昆虫种数与寄主植物种数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为0.860;异常值检测结果显示蝙蝠蛾科、细蛾科、祝蛾科、织蛾科、斑蛾科、羽蛾科、卷蛾科和草螟科8科数据异常;这8科小蛾类昆虫除了织蛾科和祝蛾科以腐食性为主外都是植食性,其中植食性昆虫包括单食性的斑蛾科,寡食性的羽蛾科和细蛾科以及多食性的蝙蝠蛾科。而卷蛾科中黄卷蛾族和小卷蛾族的幼虫以多食性较为常见,花小卷蛾族幼虫则以单食性为主。草螟科中斑野螟亚科和禾螟亚科以单食性为主;草螟亚科和野螟亚科以寡食性为主。中国小蛾类昆虫与其寄主植物种数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研究结果为小蛾类分类研究以及农林害虫防治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原小卷蛾属Sillybiphora Kuznetsov目前全世界仅知1种,中国已有记载.记述2种,包括1新种:微凸原小卷蛾S.pauliprotuberans sp.nov..文中给出了原小卷蛾属的分种检索表,提供了成虫图及外生殖器特征图.研究标本均保存在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昆虫标本室.新种与庐原小卷蛾S.devia(Kuznetsov)在雄性外生殖器上相似,两者的主要区别是:新种基斑不明显,散布黑褐色条纹和斑点;端斑椭圆形且大,长与前翅宽约等宽;抱器腹近端部有一小的凸起,约为抱器瓣基部洞穴宽的1/10;抱器端端部膨大呈球状.庐原小卷蛾S.devia(Kuznetsov)基斑明显,黑褐色圆斑;端斑圆形且小,长约为前翅宽的2/3;抱器腹近端部有一大的凸起,与抱器瓣基部洞穴约等宽;抱器端端部无明显膨大,从基部到端部约等宽.  相似文献   

10.
黄增玉  黄林茂  黄寿山 《生态学报》2011,31(10):2947-2952
南方小花蝽(半翅目:花蝽科)是农田害虫的重要天敌之一。在室内,分别用米蛾卵和二斑叶螨饲养南方小花蝽,采用生命表与功能反应方法,探讨了两种猎物(米蛾卵、二斑叶螨)对南方小花蝽种群增长的影响、评价了南方小花蝽应用前景。南方小花蝽取食米蛾卵的年龄特征生命表的参数如下:世代平均历期T= 24.3500d,雌性比率P=0.5250,单雌平均产卵量FPF=37.2857头,种群趋势指数(I)=9.2118,周限增长率λ=1.0955,内禀增长率rm=0.0912。取食二斑叶螨的南方小花蝽能完成发育,雌雄可交配,但不能产卵。一龄若虫的存活率为81.19%,低于其它龄期的若虫存活率(89.5%以上)。从初孵若虫至成虫死亡,平均历期为19.3716d。取食米蛾卵的南方小花蝽成虫存活率为83.33%,而取食二斑叶螨的成虫存活率为59.68%;取食米蛾卵的南方小花蝽若虫平均历期(11.0633d)短于取食二斑叶螨的(13.8950d);然而取食米蛾卵的南方小花蝽成虫平均历期(9.9750d)明显长于取食二斑叶螨的(5.7297d)。表明米蛾卵能够满足南方小花蝽生长发育的营养需求,可以用来室内饲养南方小花蝽,二斑叶螨室内不能单独用于饲养南方小花蝽。南方小花蝽成虫对二斑叶螨成螨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Ⅱ模型,且处置时间Th=0.0108,瞬间攻击率a=0.8253,日最大捕食量Namax =92.59 d-1。南方小花蝽是二斑叶螨潜在的生物防治资材。  相似文献   

11.
龙眼荔枝卷叶蛾类寄主植物种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忠实  邓国荣 《昆虫知识》2005,42(6):639-642
对广西龙眼荔枝卷叶蛾类寄主植物种类的初步考查结果表明,目前所采到的卷叶蛾种类中,它们的寄主范围不尽相同。柑桔褐带卷蛾Adoxophyes cyrtosema达15科31种;柑桔长卷蛾Homona coffearia和棉褐带卷蛾A.orana的寄主分别有14科21种和13科20种;后黄卷蛾Cacoecia asiatica和柑桔黄卷蛾Archips seminubibis的寄主有10科14种和8科13种;三角新小卷蛾Olethreutes leucaspis、圆角卷蛾Ebodocellerigera和斜斑小卷蛾Andrioplecta oxystaura,目前仅发现危害龙眼及荔枝。新发现柑桔长卷蛾可危害翠蜜枣、指天椒和皱果苋,柑桔黄卷蛾危害粪箕笃、苦丁茶、指天椒,柑桔褐带卷蛾可危害黑面神(Breyniafruticosa)。  相似文献   

12.
茶叶斑蛾(Eterusia aedea L.)俗名红斑蛾、茶斑蛾、红辣。我国江西、浙江、江苏、安徽、湖南、贵州、台湾等地皆有分布。江西各茶区普通发生,甚至在海拔1,400米以上的茶园仍见为害,系省内各茶区的重要害虫。为害率2-38%不等,数量少时影响不大,数量多时整丛叶片可被吃光。  相似文献   

13.
在韩国己记述的斑蛾科昆虫有17种,这些斑蛾的幼虫主要食叶或卷叶,多数为害果树和林木等。幼虫身体短粗,头缩于前胸内,体上常有毛瘤或毛簇,腹足趾钩为单序中带。本文详细地记述了韩国斑蛾科Illiberis tenuis(Butler),Chalcosia remota(Walker)和Pryeria sinica Moore老熟幼虫的形态特征,并提供了形态特征图。  相似文献   

14.
重阳木锦斑蛾越冬幼虫的耐寒性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重阳木锦斑蛾Histia rhodope是为害重阳木Bischofia polycarpa的重要害虫之一。本研究旨在了解重阳木锦斑蛾幼虫的抗寒能力,并为探讨抗寒机理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在越冬期的不同阶段(2017年11月7日、2017年12月7日、2018年1月5日、2018年2月4日和2018年3月5日)分别采集室外重阳木锦斑蛾越冬幼虫,对其体重、过冷却点、结冰点、含水量、脂肪、总糖和总蛋白质含量进行测定。【结果】重阳木锦斑蛾幼虫的过冷却点在越冬期不同月份有显著差异,与环境温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最低值出现在1月份,为-15.26℃,最高值出现在3月份,为-13.30℃;结冰点变化趋势与过冷却点一致;体重和脂肪含量在越冬期间逐渐下降,与过冷却点无相关性(P>0.05);过冷却能力随着虫体游离水含量的升高而降低,随其降低而升高,而结合水含量的变化趋势恰好相反;总糖含量在11月最高,为14.95 μg/mg,显著高于3月份的5.07 μg/mg;总蛋白质含量在越冬期间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1月份含量最高,为23.66 μg/mg,显著高于11月份的含量(16.69 μg/mg)。【结论】重阳木锦斑蛾幼虫的耐寒性在越冬期间随气温的降低逐渐增强,随气温的回升又逐渐减弱;蛋白质可能是该虫重要的耐寒物质。  相似文献   

15.
香梨优斑螟是一种严重危害库尔勒香梨的重要害虫之一,利用昆虫性信息素防控和监测香梨优斑螟,可为香梨生产提供科学的绿色防控依据。本文通过化学合成方法得到香梨优斑螟性信息素活性组分:顺,反-9,12-十四碳二烯-1-醇(Z9E12-14∶OH),并利用标准化合物研究了香梨优斑螟雄蛾的野外发生规律。结果表明:香梨优斑螟性信息素活性组分对雄蛾有较好的引诱活性,诱蛾高峰十分明显,此虫在阿克苏地区包括越冬代在内一年发生3代,分别是4月中下旬、6月上中旬和7月中下旬。因此,该性引诱剂可为香梨优斑螟的综合防控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日行性朱红毛斑蛾Phauda flammans与夜行性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复眼的外部形态和内部显微结构及自然光照和全黑暗条件下小眼结构和色素颗粒变化的异同,为进一步探索日行性和夜行性蛾类基于视觉的生存和繁殖机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朱红毛斑蛾与斜纹夜蛾成虫复眼外部形态并测定其成虫复眼小眼数量与复眼长度等参数,运用石蜡切片技术观察其成虫复眼内部组织结构,通过超景深显微系统观察其成虫复眼在自然光照和全黑暗环境中的光暗适应状态。【结果】斜纹夜蛾成虫的复眼长度[(1.67±0.05) mm]和宽度[1.57±0.02) mm]及小眼数量(8 816.38±25.56)均显著大于朱红毛斑蛾成虫的复眼长度[(0.74±0.11) mm]和宽度[(0.66±0.01) mm]及小眼数量(820.55±23.69)。自然光照和全黑暗条件下,斜纹夜蛾成虫复眼发生了明显的明暗适应状态的转变,而朱红毛斑蛾成虫的复眼无明显变化。自然光照条件下,朱红毛斑蛾小眼中的色素颗粒均匀分布于感杆束和晶锥两侧,斜纹夜蛾的则分布在晶锥和透明带之间;全黑暗条件下,两...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相较于其余5种榕属植物,朱红毛斑蛾Phauda flammans偏好小叶榕Ficus concinna及垂叶榕F.benjamina的原因。本文通过测量比较7种常用的园林绿化榕属植物营养物质、次生代谢物质以及物理性状,采用室内饲养观察与调查统计的方法评估朱红毛斑蛾在小叶榕和垂叶榕上的发育历期和种群生命表参数。结果发现,与黄葛树、无花果、对叶榕、高山榕和印度榕相比,小叶榕和垂叶榕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分别为98.47μg/g与65.21μg/g;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为4.18 mg/g与0.95 mg/g;含水量分别为0.84%与0.95%;叶片厚度分别为3.59 mm与2.65 mm;硬度分别为3.91 mN与3.49 mN;朱红毛斑蛾仅在小叶榕和垂叶榕上能完成生活史;与垂叶榕相比,取食小叶榕后的幼虫、蛹和成虫的生长发育历期更短,分别为50.25 d、11.48 d和4.28 d,种群存活率和繁殖率更高,且自然死亡排除控制指数为1.68,低于垂叶榕。说明小叶榕和垂叶榕叶片含有较高的营养物质、较低含量的次生代谢物质、较小的叶片硬度,导致朱红毛斑蛾偏好小叶榕和垂叶榕,并能完成生活史。因此在基...  相似文献   

18.
基于MaxEnt模型的朱红毛斑蛾在我国的潜在地理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朱红毛斑蛾Phauda flammans Walker是榕树上的一种重要的寡食性食叶害虫,近年在我国南方部分省区逐步扩散,并在局部地区暴发成灾。本研究根据朱红毛斑蛾在全球的已知地理分布点,结合环境气候数据,运用MaxEnt模型对朱红毛斑蛾在当前和未来的潜在地理分布进行了预测。结果显示,朱红毛斑蛾潜在地理分布区主要在我国南部,占全国总面积的18.96%,其中高、中、低度适生区分别占全国总面积的3.89%、4.9%和10.17%。高度适生区主要分布于海南、广西、广东、香港、澳门、福建南部、台湾西北部、云南局部、江西局部和四川局部等地区。2050年RCP 8.5场景下,潜在地理分布区面积扩大至全国总面积的21.48%,适生程度也有所增加。因此,适生范围内的地区应开展监测预警工作,并有重点的实施预防控制措施,保护城市景观和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19.
隐斑谷蛾属Crypsithyris全世界已知38种,其中5种分布于中国。本文记述了采自湖南、贵州和江西的1新种:锯隐斑谷蛾Crypsithyris serrata Xiao et Li,sp.nov.(Figs.1~3)。新种与分布日本的Crypsithyris japonica Petersen et Gaedike和Crypsithyris saigusai Gaedike相似,主要区别如下:新种前翅暗褐色,具1大的椭圆形透明斑以及沿后缘具1赭白色纵带;抱器瓣近矩形,末端斜直;抱器背基突大,W形;阳茎约与囊形突等长,两侧具数个锯齿。后2种前翅乳白色,具1模糊的透明斑,在透明斑外侧有1暗斑;抱器瓣基半部宽于端半部,末端尖或钝圆;抱器背基突窄并相连成桥;阳茎明显长于囊形突且两侧无锯齿。模式标本保存在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20.
栉姬蜂属Banchus Fabricius 1798隶于栉姬蜂亚科Banchinae栉姬蜂族Banchini。主要特征是小盾片顶端具中刺或尖突;腹部第2和第3背板折缘宽约为该节长的0.7倍,有褶稍分开;下颚须5节,第4节端部稍扩大而扁平;唇基端缘中央具一缺刻;无胸腹侧脊;腹端部多少侧扁;产卵管很短。以寄生于裸露性的鳞翅目幼虫为主,包括斑蛾科、尺蛾科、天蛾科、舟蛾科、毒蛾科、波纹蛾科、夜蛾科、蛱蝶科,特别是在土中化蛹的夜蛾科幼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