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0 毫秒
1.
青藏高原动物地理区的地位和东部界线问题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本文从历史时空的角度分析了青藏高原地区发生的鱼类区系的变化过程,和高原鱼类区系演化的相对独立性,认为这一鱼类区系的分化直接反映了高原隆升事件,并应当在动物地理区划上得到客观反映,即将青藏高原作为一个独立的区划单元。由于青藏高原的隆升和造成古北区、东洋区分化的第三纪末、第四纪初的全球性气候变冷在时间上相近、波及的范围都巨大,共同促成了欧亚大陆古北区、东洋区和青藏高原区特有类群的分化,作为对这些地史事件反映的青藏高原区、古北区和东洋区,在动物地理区划上应该具有相同的地位.另外,依据高原鱼类的分布范围和青藏高原对非高原鱼类的阻碍作用,讨论了青藏高原的界限及其划分问题。 相似文献
2.
食螨瓢虫Stethorus spp.是世界上许多果树和经济作物叶螨的一类重要天敌。本文通过对采自福建省28个县、市约3000号食螨瓢虫成虫标本的整理,解剖雄外生殖器制片标本约800张,共鉴定出福建省食螨瓢虫9种,其中4种是福建新记录,包含1种中国大陆新记录和一未定名种。除福建北部和西北部以深点食螨瓢虫Stethorus punctillum Weise为优势种外,其余全省广大地区,以腹营食螨瓢虫片S.siphonulus Kapur和广东食螨瓢虫S.cantonensis Pang为优势种,本文记述了这9个种的分布和寄主,并对福建省食螨瓢虫区系及地理分布作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3.
青藏高原鱼类区系特征及其形成的地史原因分析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1
本文以作者大量实地考察资料为基础,对青藏高原鱼类区系特征进行深入分析和归纳,提出青藏高原鱼类6科26属114种的名录及各水系间鱼类共有属种的比较图。首先阐述了青藏高原鱼类区系组成的单纯性与复杂水系的概况,进而找出青藏高原与新疆等干旱地区间的鱼类区系和高原内部各水系间的鱼类区系的相互联系。第二部分,通过分布特征的分析确定青藏高原鱼类分布的三大特点,即在外泄河流上有明显的地理分界;在东南外围水域中呈点状分布,在垂直高度上有明显的地带性。最后,基于区系特征的分析,联系有关古地理、古气候和鱼类化石资料,探讨了形成青藏高原鱼类区系的地史原因。认为适应于温暖水域生活的原始鲃类和鳅类,在早第三纪时已广布于东亚和中亚地区。青藏高原现代鱼类区系不是由一个起源中心辐射或跨阻传布所形成的,而是通过喜马拉雅运动的三次重大地质历史事件产生隔离,导致青藏高原鱼类与其它地区鱼类的分离而形成的,其分别是:1.喜马拉雅地槽闭合引起“西康群山”再次隆起构成中亚与东亚鱼类区系的分离;2.喜马拉雅山隆起引起中亚与南亚鱼类区系间分离;3.阿尔金山等山脉再度隆起构成中亚地区青藏高原鱼类区系的分离,最后完成青藏高原这一独特的鱼类区系的雏形。 此外也论述了青藏高原鱼类区系东部分界线实际 相似文献
4.
青藏高原跳甲亚科昆虫区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讨论青藏高原(包括横断山区)的跳甲亚科昆虫区系。该区已知47属228种。1)据属级阶元的分布类型分析,以东洋属和南型属种显占优势,是区系主体,显示该区跳甲区系的热带渊源,其中高山属种赋予该区以高山区系特征;2)该区物种分化活跃,是某些多种属中国种类的分布中心和分化中心;3)联系中国跳甲亚科区系,在地理分布格局上显示西-东分布,如Hespera属的分布和西南-东北分布或西南-东北的间断分布格局,如Pentamesa和Stenoluperus属的分布。这种地理分布格局反映青藏高原的隆起给中国昆虫区系带来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互助北山国家森林公园记录到的鸟类有115种,隶属9目28科73属,其中雀形目鸟类有16科47属85种。区系成分以青藏区为主,西南区对其影响最大,华北区与蒙新区影响较小,而华中区没有构成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广东裸子植物区系的特点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广东省裸子植物共有8科18属34种,分别占中国同类的80.0%,52.9%和17.6%。其中泛热带分布2属,热带亚洲至热带大洋洲1属,热带亚洲1属,北温带5属,东亚和北美间断分布1属,东亚分布3属,中国特有分布5属,即热带成分共仅4属占22.2%,而亚热带至温带成分14属占77.8%为绝对优势。分析表明:广东裸子植物区系体现了东亚裸子植物区系的特点,其原始中心和现代分布中心都在中国亚热带。同时论文还将广东裸子植物种的分布区类型划分为20个亚型。 相似文献
7.
中国翼手目区系的研究及与日本翼手目区系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翼手类是哺乳动物中唯一能够占领空间领域,真正飞行的一目。在现生哺乳纲中,为其种数仅次于啮齿类的一个大目,这无论就全世界来说,或者就中国来说,都是如此。以往中国对翼手目的报道,均散见于各区系报告中,缺乏专门系统研究,这同此类群之繁多是很不相称的,本文仅在材料很不充分的情况下,作初步概括性讨论。 相似文献
8.
苍山蕨类植物区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云南西部苍山有蕨类植物35科74属192种.该蕨类区系最大的科是鳞毛蕨科,水龙骨科和蹄盖蕨科,最大的属是鳞毛蕨属,耳蕨属,凤尾蕨属.经分析研究,苍山蕨类植物区系具有以下特点:①苍山蕨类植物区系为亚热带向温带过渡的区系;②苍山蕨类植物区系与横断山蕨类植物区系具较为密切的亲缘关系;③苍山蕨类植物区系与喜马拉雅地区关系较为密切;④苍山蕨类植物区系具丰富的中国特有成分. 相似文献
9.
江西省资溪县马头山蕨类植物区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头山蕨类植物区系由 3 0科 62属 1 42种组成。区系地理成份复杂 ,科属的地理成份以热带亚热带性质为主。主要的科是鳞毛蕨科 (2 5种 )、水龙骨科 (1 8种 )、金星蕨科 (1 5种 )、卷柏科 (1 1种 )、蹄盖蕨科 (1 1种 ) ,5科占总种数 5 6.3 4%。主要的属是鳞毛蕨属 (1 6种 )、卷柏属 (1 1种 )、凤尾蕨属 (8种 )、铁角蕨属 (8种 )、复叶耳蕨属 (5种 )、假瘤蕨属 (4种 )占总种数 3 6.62 %。马头山蕨类植物区系属的地理成份可分为 8个 ,主要是泛热带 (1 9属 )、热带亚洲 (7属 )、世界广布 (1 9属 )成份 ,占总属数 72 .5 8%。而种的地理成份则以亚热带山地成份为主 ,本区东亚成份突出 ,加上中国特有成份共占总种数的 66.2 1 %。显然应是东亚植物区系的一部分。掌叶假瘤蕨为江西省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10.
11.
青藏高原是我国高山植被类型最丰富、独特和分布最广泛的区域,发育有大面积的高山灌丛、高寒草甸、高寒草原,高寒荒漠、高山流石坡稀疏植被及零散分布的高山垫状植被。它们占据着森林上线至永久雪线之间的高山带和广阔的高原面,从高原东南部至西北部有水平方向的地域分异。联系高山带以下各垂直带的植被特征及各地的气候条件分析,初步认为高原东南部的山地植被垂直带谱属于湿润型山地垂直带结构类型,高原腹地及西北部的山地植被垂直带谱属于干旱型山地垂直带结构类型。此外,还对青藏高原高山植被类型的丰富性及高山垫状植被的生态地理分布特点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地区锦鸡儿属植物的地理分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锦鸡儿属Caragana是一个典型的温带亚洲分布属。本属在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约有24种1变种,约占整个属的1/3。这些种类几乎全部处于演化高级阶段,且既有叶轴宿存类群,也有假掌状叶类群。反映出种的分化很活跃,在横断山地区形成本属的分布中心、分化中心。本区内绝大多数种类是特有分布。替代现象主要受气候、植被变化作用,沿横断山和喜马拉雅分布的长齿系Ser. Bracteolatae Kom.是一个典型的替代分布类群。锦鸡儿属植物生态适应性很强,可在其生长的灌丛中形成优势种。 寒化和旱化现象十分突出,它们有一系列森林种、草原种和荒漠种及相关的形态变异。用锦鸡儿属植物进行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区域内的分布区关系分析及最小生成树MST和特有性简约性分析(PAE),表明横断山地区特别是其北部是本属植物的一个地理结点。以此沿横断山向北部唐古特和西部藏东南适应性辐射。横断山和西喜马拉雅联系微弱,看不出植物长距离扩散的踪迹,大多是由于生态因子限制而产生的隔离。虽然本区不可能是锦鸡儿属的起源地,然而,通过本区与邻近地区的地理联系,可推测它们在我国适应性辐射方向是从东北向西南。结合豆科蝶形花亚科其它属化石记录及其分布区局限在温带亚洲等现象,认为锦鸡儿植物是一组特化、晚近衍生的类群,起源于北方东西伯利亚晚第三纪中新世后期至上新世。 相似文献
13.
青藏高原全新世花粉记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全新世青藏高原的花粉记录,反映高原东南部和西北部截然不同的孢粉类型。东南部主要国常绿硬叶种类及潮湿亚热带成分。而西北部几乎没有乔木树种花粉,主要为干旱灌丛和草原成分。文中根据青藏高原20个湖沼孢粉资料,探讨了青藏高原全新世不同时段、不同地区的植被史及古气候状况。由于高原的特殊大气环流形势,夏半年受西南季风控制,由东南向西北,水份逐渐减弱;冬半年高原面受干冷西风环流影响,致使气候寒冷干燥。全新世植被 相似文献
14.
青藏高原蝇科昆虫生物地理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青藏高原蝇科昆虫进行了生物地理学研究.青藏高原已知蝇科9亚科42属574种,以特有类群占优势.其中特有属占11.9%,特有种占66.2%,文中讨论了该地区区系成分的多源性,特有成份的特异性及青藏高原北缘特有属的起源与演化,特有种的狭域分布现象及理论探讨.讨论了该地区与其它地区间隔分布的多样性及高原蝇科昆虫的适应性.分析了青藏高原的隆起与冰期对蝇科昆虫的作用.青藏高原的横空崛起以及第四纪冰期--间冰期的循环往复,导致该地区生境千差万别,使蝇科区系不仅有地域分异,且垂直差异显著.在此期间,北方物种向南入侵,南北成分交互渗透,高山类群适应进化,使许多特有成分在这里被陶冶、孕育,故而造成了该地区蝇科区系的特有性和物种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5.
青藏高原全新世古季风变化的花粉证据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在青藏高原14个点的全新世孢粉资料基础上,以5个点为典型,对青藏高原全新世的古季风变化作了探讨。研究表明,全新世夏季风在高原中西部及高原东部具有相似的变化趋势,都经历了增强→强盛→减弱但仍活跃→萎缩几个变化阶段,这些阶段的发生时间在高原基本上是一致的。此研究结果与大气环流模型预测的结果相似。 相似文献
16.
17.
RM孔位于青藏高原东部边缘若尔盖盆地内,孔深310.46m,埋深底界为90万年,取芯率90%,是迄今青藏高原最深的全取芯井,也是青藏高原介形类分析最详细的深井.由此井沉积物分析获得各层段的介形类组合,具分异度低,但丰度高的特点.笔者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对RM孔介形类做了初步研究.本文选择了RM孔中较具代表意义的非海相... 相似文献
18.
青藏高原金小蜂生物地理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由于青藏高原环境条件的限制,对该地区金小蜂的分布状况及多样性一直没有进行过系统的研究.本文依据近年来在该地区采集的金小蜂标本记录和已有的文献记载,对青藏高原地区的金小蜂科属级多样性进行了初步研究,记录该地区金小蜂科7亚科52属.同时初步探讨了青藏高原金小蜂生物地理学,结果表明青藏高原金小蜂较为丰富,以全北区成份为主,属级特有性不高. 相似文献
19.
横断山区昆虫区系初探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1981—1984年,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科学考察队在我国西南部的横断山区进行了大规模的多学科综合考察,收集昆虫标本17万多号.横断山区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孕育着独特的昆虫区系.种类繁庶、成分复杂,特有种,尤其高山特有种相当丰富,物种分化显著,并具有地域上的狭布性,构成本区昆虫区系特征.作者根据古北、东洋、高山特有三种主要成分的分布,试提出古北、东洋两大区系在本区的分异界线.典型东洋区系成分一般限于海拔2,800—3,000m以下地区,约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分布上线一致. 相似文献
20.
根据在青藏高原北部采得的革螨资料,利用聚类分析方法,对革螨进行了分类。给出了革螨与寄主种数的关系方程。其与寄主关系,55.4%为单寄主;东北血革螨是多种寄主的优势螨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