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物多样性调查是生态学基础研究的重要内容,是生物多样性保护最为重要的任务之一。为确定兴山县陆生脊椎动物的物种数量,通过对湖北兴山县陆生脊椎动物本底情况进行调查,并结合历史文献和资料,对兴山地区陆生脊椎动物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整理和汇总。实地调查主要采用样线法、访问调查法等针对不同脊椎动物类群的多样性及分布进行调查。同时,根据近年来国内外陆生脊椎动物类群分类系统的研究结果,确定了各物种有效性和分类归属。湖北兴山县共有陆生脊椎动物27目105科477种,分别占湖北省和全国陆生脊椎动物物种总数的66.71%和16.37%。其中,灰腹绿蛇(Rhadinophis frenatus)、火冠雀(Cephalopyrus flammiceps)、黄额鸦雀(Suthora fulvifrons)、台湾灰麝鼩(Crocidura tankake)、霍氏缺齿鼩(Chodsigoa hoffmanni)和毛翼管鼻蝠(Harpiocephalus harpia)是我们近期调查中发现的6种湖北省新记录物种。从动物地理区划分布上来看,兴山县境内东洋区动物占有主导优势,古北界与东洋界物种在此区域汇集交融,其中东洋界分布...  相似文献   

2.
模式标本作为新种发表与物种名称的依附实体,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湖北神农架作为华中地区的最高点,历来受到博物学家的青睐。本文通过对历史文献的收集与整理,确定了以采自神农架的标本为模式确立的动物物种,编制了"神农架世界自然遗产地动物模式标本名录"。以神农架世界自然遗产地采集的模式标本命名的正式发表动物物种275种,隶属于3门5纲22目91科170属。神农架模式标本物种的采集最早可追溯到1960年,此后出现两个采集高峰期,即1977–1986和2009年。模式物种的发表略有滞后,从当年发表到最长滞后34年,但主要还都集中在采集后的10年内(222种,占80.73%)。采集于神农架的模式标本物种发表在163条文献上,从2006年开始发表在外文期刊上的物种数在逐步增加,而以中文发表的物种数在减少。以国内学者独立发表的物种较多(245种,占89.09%),而国外学者和国内外学者联合发表的物种相对较少。模式标本当前实际被存放在62家机构或被私人收藏,在45家机构中,以国内单位为主,而17家私人收藏机构则以国外为主。本文对神农架世界自然遗产地动物模式标本名录的汇总整理,可为神农架世界自然遗产地履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的要求,进一步开展神农架遗产的管理与保护提供依据。近年来关于神农架新物种的不断发表表明遗产地的物种多样性仍然存在被低估的可能,暗示着遗产地这方面的工作仍需进一步扩大和深入。  相似文献   

3.
岷山山系陆栖脊椎动物多样性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胡锦矗 《动物学研究》2002,23(6):521-526
岷山山系处于多地理要素的交汇处,物种多样性十分丰富,陆栖脊椎动物有27目90科263属453种,占四川省总数的42%,动物的区系组成十分复杂;古北界成分有167种,占该山系总数的37%;东洋界成分有248种,占总数的55%,该山系还保留孑遗,特有动物71种,占四川省该类动物的40%,列入国家,I-UCN和CITES保护的物种有79种,占该山系总数的17%,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的有65种,占四川省的44%,这些珍稀特有,濒危动物主要分布在该山系境内19个国家和省级保护区内,面积7767km^2,占该山系总面积的16%,导致众多物种濒危的原因,主要是过度采伐猎杀等。  相似文献   

4.
湖北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物种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神农架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进行调查,整理了神农架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名录共71种,新发现湖北省新分布种6种,其中腾格里蛙Rana tenggerensis Zhao,Macey et Papenfuss、宁陕小头蛇 Oligodon ningshaanensis Yuan离原分布区较远,神农架新分布种3种,神农架两栖爬行动物的区系特征以东洋界(74.69%)为主,广布种(18.31%)、古北界(7%)种类次之,体现了南北混杂的特点.随着海拔的升高,两栖爬行动物生物多样性总体呈下降趋势,400~1600 m两栖爬行动物生物多样性最高,随海拔下降的趋势不明显,1900 m以上多样性急剧下降.  相似文献   

5.
青藏高原兽类分布格局及动物地理区划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文献资料检索,依据Wilson和Reeder(2005)主编的兽类分类系统,共收集青藏高原兽类250种,分别隶属10目30科.将青藏高原各自然地理单元作为基本单元,根据兽类分布特点,采用Ward's方法对各基本单元进行聚类,结合自然地理条件,对青藏高原兽类动物地理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为:(1)青藏高原的兽类中,古北界物种主要分布在羌塘及高原北部地区,该地区的古北界物种占高原全部古北界物种的88.6%;东洋界物种主要分布在藏南及横断山地区,该地区东洋界物种占高原全部东洋界物种的97.7%.(2)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当连接距离为0.6219-1.0738时,将青藏高原划分为2个动物地理I级区,当连接距离为0.5034-0.6219时,划分为4个动物地理Ⅱ级区,当连接距离为0.2236~0.2684时,划分为7个动物地理Ⅲ级区,当连接距离为0.0930~0.1245时,划分为16个动物地理Ⅳ级区.(3)依据青藏高原兽类地理分布格局特点,结合青藏高原隆升对物种分布和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探讨了高原兽类分布格局成因.研究表明,青藏高原兽类分布格局的形成与高原的自身演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吸虱是寄生于真兽类哺乳动物体表的专性吸血寄生虫,广布于世界各地.我国已知吸虱11科22属96种.分别占世界已知科、属、种的64.71%、45.83%、17.14%.从分类阶元、特有物种、动物地理区划和宿主动物4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吸虱的物种多样性.中国特有种吸虱27种.中国横跨古北和东洋两界,吸虱分布以东洋界和占北界共有属级分布型最丰富,有13属29种;其次为东洋界特有分布型,有6属41种,种类丰富;古北界特有分布型仅2属,但种类丰富,有24种.吸虱在7个地理区分布,以华中区、华南区、西南区3个地理区的吸虱物种多样性较高,其它4个区的物种多样性较低.我国吸虱物种多样性较为丰富,吸虱的物种分布受宿主动物地域分布的影响较大.吸虱的宿主动物种类丰富,但宿主动物体表吸虱的物种多样性低,一科(属)阶元的吸虱其宿主多为相对应的一科(亚科)动物阶元,反映了吸虱宿主特异性较高的事实,是吸虱与其宿主协同进化的生态学表现.  相似文献   

7.
周毅  杨天友  冉景丞  张旭 《生物多样性》2019,27(12):1345-944
了解荔波世界自然遗产地动物模式标本分类学研究历史, 可为遗产地履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的要求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提供参考。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 对采自该遗产地并确立为模式种的物种, 收集相关文献并进行整理和分析, 编制了中国荔波世界自然遗产地动物模式标本名录。结果表明: (1)荔波世界自然遗产地动物模式标本共有204种, 隶属于3门6纲22目60科; (2)动物模式标本物种采集最早可追溯到1955年, 最近为2013年, 两者相隔58年, 而采集高峰期为1995-2004年; (3)以国内学者3人合力发表的物种最多(93种, 占总种数的45.59%); (4)模式物种的橱柜时间严重滞后, 从采集到发表滞后最长的达47年; (5)模式标本涉及66位采集人(或团队), 以国内学者居多(63位, 占总人数的95.45%); (6)遗产地动物模式标本被保存于27家国内外研究机构或私人收藏, 国内收藏1,504号标本, 国外收藏7号; (7)遗产地动物模式标本物种发表于169篇文献, 中文文献有155篇, 外文文献有14篇。随着研究的深入, 荔波世界自然遗产地有更多的新种不断被发现, 说明遗产地物种资源丰富, 生物多样性存在被低估的可能性, 暗示遗产地的物种分类研究工作仍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  相似文献   

8.
香港地区蚜虫物种多样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蚜虫是半翅目中一类体型较小的昆虫,广布于世界各地,其中绝大部分是农林害虫。目前,国内许多地区已开展蚜虫物种多样性和区系研究,但香港地区因蚜虫研究基础薄弱,至今尚未开展过系统研究。作者研究和整理了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动物标本馆已有的香港地区蚜虫标本,并参考大量相关文献,从分类阶元、特有物种、动物地理区划和寄主植物四个方面分析了香港地区蚜虫物种多样性。研究发现香港地区已知蚜虫7科44属70种,分别占中国已知科、属、种的53.85%、16.60%和6.83%,多样性较为丰富,其中有香港地区特有种6种。香港地区在动物地理区划中位于东洋界华南区闽广沿海亚区,蚜虫物种以分布于东洋界、古北界 东洋界、东洋界 澳洲界成分为主。现记载香港地区共有蚜虫的寄主植物30科58属,其中蚜科的寄主植物最为丰富,其次为扁蚜科和斑蚜科;寄主植物中寄生蚜虫类群最多的3个科分别为:禾本科、桑科和樟科。虽然香港地区面积仅占中国总面积的万分之一,但该地区复杂的地形地貌、适宜的气候环境以及丰富的植被共同构成了有利于蚜虫生存的小生境,因此蚜虫物种多样性较高,这也是我国南方地区蚜虫物种丰富的鲜明体现。  相似文献   

9.
江西阳际峰自然保护区陆生贝类物种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11月~2008年5月调查了江西阳际峰自然保护区陆生贝类资源,共采得陆生贝类47种(含2个未定种),隶属13科27属,其中16种为江西省陆生贝类新纪录种.区系分析表明,该保护区陆生贝类以东洋界成分为主,占种类总数的63.83%.其优势种为墙草真管螺和同型巴蜗牛.分析11个采集点生物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Margalef丰富度指数(dMA)范围为0~6.2345;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 H ′)范围为0~3.5676;Pielou均匀度指数( Jsw )范围为0~1.3610.环境越复杂,种类组成越丰富;物种分布越均匀的地区,陆生贝类多样性指数就越高.  相似文献   

10.
北洛河流域食蚜蝇科区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世界动物地理区划及中国动物地理区划,对北洛河流域的食蚜蝇科昆虫进行区系分析。北洛河流域在动物地理区划上隶属于古北界的华北亚区,该区分布有食蚜蝇科昆虫52种,隶属于2亚科11族29属,其中包括2个中国新纪录种和7个陕西新纪录种。其区系组成特点是:古北界有17种,占总数的32.70%,古北界和东洋界共有种有35种,占总数的67.31%。  相似文献   

11.
为了及时掌握脊椎动物在中国的新增情况, 本文汇总了2021年发表的脊椎动物新物种及新记录种的基本信息。结果表明, 2021年中国新增脊椎动物95种, 包括新种80种, 新记录15种。其中鱼类新种15种、两栖类新种28种、爬行类新种31种和新记录10种、鸟类新种1种和新记录3种、哺乳类新种5种和新记录2种。在新增物种中, 冷血脊椎动物占绝大多数(占总数的88%), 提示这些类群可能仍是以后探索的重点; 两栖类新增物种集中于无尾目、爬行类集中于有鳞目, 分别为27种和40种, 各占其新增物种总数的96%和98%; 新增哺乳类动物全部为小型兽类。本次新增物种的分布涉及30个省区, 其中云南33种、四川11种、广西10种、西藏和广东均为7种、台湾6种, 累计约占新增物种总数的70.5%; 其余省区新增物种在5种或以下。有84个物种(占总数的88%)发表时应用了分子系统学研究, 提示这一技术手段是分类工作的重要支撑。在新发现的95个物种中, 绝大部分物种为中国学者发表; 除3种鸟类新记录种外, 其余的新种和新记录均正式发表于英文期刊, 其中在中国出版的3种期刊发表了21个新种和2个新记录种。本文工作可为中国脊椎动物的分类和保护等相关工作提供基础信息。  相似文献   

12.
神农架世界自然遗产地在生物多样性、栖息地和生态学过程上具有全球意义,属于北方温带落叶林生物群区。北方温带落叶林是世界落叶木本植物种类最为丰富的生物群区。本文选取该群区最具代表性的82个仅有落叶成分的属,对比分析了相关种、属在世界、中国、欧洲、北美、美国大烟山(Great Smoky Mountains)、日本Ogawa森林保护区(Ogawa Forest Reserve)和神农架世界自然遗产地的分布情况,重点分析了神农架世界自然遗产地落叶树种的多样性和代表性,为神农架世界自然遗产地突出普遍价值的认定提供重要证据,并为其科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神农架有62个落叶属,分别占中国和世界仅有落叶成分属的86%和76%;落叶种225个,分别占中国和世界的21%和7%。美国大烟山和日本Ogawa森林保护区亦属于典型的北方温带落叶林,然而,二者的落叶木本植物种、属多样性均低于神农架世界自然遗产地。这说明神农架世界自然遗产地是世界落叶木本植物集中分布地,其多样性和代表性具有全球意义。青藏高原的隆起导致中国中东部气候温暖湿润,地形复杂多变,而且该区域与亚热带热带植物区系落叶成分联系紧密,这可能是导致神农架植物区系具有丰富的落叶木本成分的生物地理成因。  相似文献   

13.
参考两栖爬行动物分类学和分子系统学的最新研究成果,收集近年来甘肃省两栖爬行类相关研究文献,结合2018—2019年的野外调查,对甘肃两栖爬行动物名录进行了整理与修订,结果表明,甘肃现分布有两栖动物2目10科20属36种,爬行动物2目17科38属70种;与《甘肃脊椎动物志》相比,增加20种,删除10种;与《甘肃两栖爬行动物》相比,增加16种,删除7种;并对20个物种的归属或学名进行了修订。动物区系分析表明,古北界物种28种(26.42%),东洋界物种56种(52.83%),广布种22种(20.75%);在动物地理省级分布区中,陇南南部山地省物种最多(69.81%),陇南北部山地省次之(29.24%),祁连山地省最少(5.66%)。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种;被《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列为受威胁种40种;中国特有种42种。本文对甘肃分布的两栖爬行动物进行了梳理和探讨,旨在更新及完善甘肃本土生物多样性名录,为甘肃两栖爬行动物物种多样性保护与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4.
在广泛搜集、系统整理资料基础上,建立数据库,运用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技术分析了中国画眉科鸟类的地理分布格局,并进行鸟类分布相似率比较及以画眉科鸟类为对象进一步探讨中国动物地理区划单元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显示中国画眉科鸟类130种,分属26属,水平分布上具不均性,在动物地理区上表现为西南山地亚区分布最多(114种),其次是滇南山地亚区(94种);有2个物种多样性分布中心,即横断山中心和滇南山地中心。对于鸟类分布相似率,古北界各区、亚区之间的相似率波动较大;而东洋界各区、亚区之间相似率波动较小。中国各动物地理亚区相互关系聚类结果基本为古北界、东洋界各处一个大枝。  相似文献   

15.
2012年11月2013年3月,采用样点法和样线法相结合,对鄱阳湖4个地区岸边鸟类进行调查,共记录陆生鸟类7目29科69种。其中国家Ⅱ级保护鸟类5种:黑翅鸢Elanus caeruleus、白尾鹞Circus cyaneus、赤腹鹰Accipiter soloensis、普通鵟Buteo buteo和红隼Falco tinnunculus。居留型方面,留鸟和冬候鸟最多,分别占鸟类物种总数的55.07%和31.89%。鸟类区系方面,古北界种类最多,占44.93%;东洋界鸟类次之,占30.43%。都昌候鸟省级自然保护区的鸟类物种数最多,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多样性和均匀度最高,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鸟类多样性和均匀度最低而优势度最高。  相似文献   

16.
对新疆蛾类标本鉴定和资料整理,共得到蛾类12科245属549种。其中种类最多的是夜蛾科Noctuidae136属364种,物种数量超过20种的分别有卷蛾科Tortricidae 24属36种,天蛾科Sphingidae 13属30种,灯蛾科Arctiidae 19属25种和木蠹蛾科Cossidae 8属25种;物种数超过10种的有尺蛾科Geometridae 13属18种,螟蛾科Pyralidae 14属17种和舟蛾科Notodontidae 8属17种;其余几个科种类均少于10种。在世界动物地理中,新疆蛾类以古北界为主,种数占到了434种(79.05%),其他动物地理区划组成类型仅115种(20.95%)。属级区系类型与种级基本一致,古北界162种,占总数的66.12%;古北界+东洋界共有58属,占23.67%,两种分布型占总数的89.79%。在中国动物地理中,新疆蛾类与蒙新区关系最为密切,共计245种(44.63%),其次是蒙新与华北共有56种(10.20%),蒙新与青藏共有52种(9.47%),其他动物区系组成较少。属级的区系类型以蒙新区为主,与同处古北界的东北区、华北区和青藏区关系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17.
张勇  龚大洁 《四川动物》2022,(2):223-232
本文基于前人对陕西省两栖爬行类基础调查文献的总结,重新整理、修订了陕西省两栖爬行动物名录,并分析了区系分布特征。截至2021年6月底,记录陕西两栖动物2目9科20属28种,爬行动物2目15科34属57种,比《陕西省脊椎动物名录》记录的两栖动物(26种)删除或修订了11种,爬行动物(51种)删除或修订了13种,增补了两栖动物5种、爬行动物9种。中国特有种34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9种,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9种,《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受威胁物种20种。动物区系分析表明,古北界15种(17.65%),东洋界51种(60.00%),广布种19种(22.35%);分布型以南中国型为主(38种),东洋型次之(14种),古北型最少(2种)。生态类型以水栖-流溪型和陆栖型为主(共65种)。在动物地理省级区划中,秦岭南坡山地省物种数最多(82.35%),秦岭北坡山地省次之(52.94%),陕北沙漠省最少(11.76%)。本文通过整理并修订陕西省两栖爬行类物种与分布名录,旨为后续物种资源保护与管理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8.
三江源国家公园鸟类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三江源国家公园位于青藏高原腹地,是生物多样性最为集中的区域。为了系统掌握公园内的鸟类分布状况,2015—2017年,对三江源国家公园区域进行了长期的野外调查,结合文献资料,发现三江源国家公园内共分布野生鸟类196种,隶属于18目45科121属。各级保护鸟类59种,占公园鸟类总数的30.1%,其中,国家I级重点保护鸟类8种;国家II级重点保护鸟类27种;青海省级保护鸟类24种。另外,还有国家三有鸟类120种。根据中国物种红色名录,受威胁(濒危、易危和近危)物种有39种,占公园鸟类总数的19.9%。中国特有鸟类15种,占园区内鸟类总数的7.65%。在地理分布型上,三江源国家公园位于古北界青藏区,古北界物种有145种;东洋界物种有37种;广布种有14种。利用G-F指数对物种多样性进行评估,三江源国家公园鸟类的G-F指数为0.825,表明公园内的鸟类物种多样性处于较高水平。长江源园区、澜沧江源园区和黄河源园区的平均动物区系相似性结果表明,三个园区之间动物区系关系均为密切关系。三江源国家公园鸟类物种多样性高、特有种及珍稀濒危物种丰富,具有极高的保护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9.
牛背梁自然保护区(108°45′~109°04′E,33°47′~33°56′N)位于秦岭山脉东段,地跨秦岭南北坡。采用样线调查法和访问调查法,于2003年5月~2004年8月,对该保护区食肉动物及偶蹄动物的区系特征和生态分布进行了研究。该保护区共有18种食肉动物及偶蹄动物,其中属我国级、级重点保护动物的兽类分别有2种和7种。分析表明,保护区的有蹄类动物物种丰富,秦岭分布的有蹄类在该区域均有分布,但食肉动物种数仅占整个秦岭地区的45.5%。这些兽类中,属于东洋界的兽类有12种,占66.7%;属古北界的仅1种,占5.5%;其余5种为广布种,占27.8%。牛背梁保护区在动物地理区划上应属古北界和东洋界物种交汇的区域,且为东洋界逐渐向古北界过渡的区域。分析该区域食肉动物及偶蹄动物的生态分布发现,这些物种的垂直分布幅度有很大的差异。垂直分布幅度在海拔高差1300m以上、1000m左右、450~700m之间的物种各占1/3。结果还表明,区内这些兽类物种的丰富度随海拔的升高具有先升后降的垂直变化规律。不论是秦岭南坡还是北坡,分布在海拔1800~2200m区域的兽类物种最多,所占比例大于80%;而在海拔2600m以上区域,兽类种数降至最少,仅占50%左右。兽类丰富度的海拔梯度也体现于这些兽类在各植被类型中的分布上。中山针阔叶混交林中分布的兽类种数最多,而在中低山落叶阔叶林、亚高山针叶林及亚高山灌丛草甸中分布的兽类则较少。  相似文献   

20.
浙江省古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资源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省古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拥有丰富的两栖爬行类资源。2009年7月至2011年8月,对古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资源现状展开了调查,观察到两栖动物17种(隶属2目7科),占浙江省两栖动物物种总数的38.5%,爬行动物14种(隶属2目4科),占浙江省爬行动物物种总数的27.5%。区系特点:在调查的两栖爬行种类中,只分布在东洋界的种类有21种,占总物种数的64.74%,东洋界和古北界均有分布的种类有10种,占32.26%,东洋界占优势。生态类群:两栖类中陆栖-静水型较多,占调查到的两栖动物种数的29.4%;爬行类中陆栖型较多,占调查到爬行动物种类的42.8%。根据保护区的现状,提出了两栖爬行动物的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