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目的:对照研究喉罩与气管插管全凭七氟醚吸入麻醉用于小儿眼科短小手术的优缺点。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我院行行眼科手术的ASAⅠ~Ⅱ级小儿共80例,随机分为喉罩组(40例)和气管插管组(40例)两组,所有患儿均给予全凭七氟醚吸入麻醉,喉罩组采用喉罩通气,而气管插管组则采用气管插管通气。监测T1(诱导后下颌松弛)、T2(喉罩置入或气管插管后1min)、T3(喉罩或气管插管拔出前)、T4(喉罩或气管插管拔出后1min)四个时间点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并记录两组患儿置入喉罩或气管插管的次数、手术时间、手术结束至拔除喉罩或气管插管的时间,以及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结果:喉罩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在四个测量时间点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插管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在四个测量时间点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T2时间点均高于T1时间点,T4时间点均高于T1、T3时间点。两组患儿置入喉罩或者气管插管次数、手术时间、手术结束至拔除喉罩或者气管插管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插管组患儿发生呛咳的比例高于喉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插管组患儿发生呛咳的比例高于喉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喉罩复合全凭七氟醚吸入麻醉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小儿眼科短小手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气道食道双管喉罩在急诊危重患者紧急人工气道建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4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急诊科院前和院内抢救需行紧急气管插管但经评估后存在困难或操作后失败的危重症患者76例,根据其最终建立的人工气道方式分为继续设法气管插管组(A组)36例和改用气道食道双管喉罩组(B组)40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建立气道成功率和建立气道所用时间。结果 B组通气成功率显著高于A组的插管成功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建立气道所用时间明显少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道食道双管喉罩可作为急诊危重症患者在气管插管术困难或失败后首选的替代、次选方案,具有操作简便,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proseal与slipa喉罩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68例胆囊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34例,A组患者应用slipa喉罩,B组患者应用proseal喉罩进行麻醉。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各时间点血压、心率水平,患者麻醉时间、苏醒时间、喉罩插入时间与拔除时间以及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喉罩置入前相比,两组患者手术中收缩压(SBP)以及舒张压(DBP)水平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各时间点的血压以、心率、麻醉时间及苏醒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相比,A组患者的喉罩插入时间较长,喉罩沾血的发生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ro seal与Slipa喉罩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相当,但Slipa喉罩的插入时间以及喉罩沾血的发生率更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双管喉罩(PLMA)在小儿眼科麻醉中应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择期小儿眼科手术患者180例,随机均分为(P组)双管喉罩组、(L组)普通喉罩组、(T组)气管插管组。记录麻醉诱导前(T0),置入喉罩(导管)后(T1),手术开始1分钟后(T2),手术刺激最强(T3),拔出喉罩(导管)前(T4),出手术室前(T5),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脑电双频指数(BIS)值。记录手术时间、拔管时间、麻醉药用量(丙泊酚用量)、苏醒时间及拔管后不良反应(呛咳、低氧血症、喉痉挛、声音嘶哑、咽喉痛)。结果:P组、L组喉罩一次性置入成功率高于T组气管导管一次性插入成功率。P组和L组丙泊酚用量明显低于T组(P〈0.05)。与T组比较P组、L组在T1、T2、T3、T4时HR较慢,MAP较低,BIS值较高(P〈0.05),T组血流动力学波动明显大于P组、L组。P组和L组苏醒时间明显短于T组(P〈0.05)。结论:在小儿眼科手术麻醉中,PLMA放置成功率高,血流动力学平稳,术中通气情况良好,发生反流、误吸、分泌物增多等并发症少,苏醒迅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喉罩麻醉在小儿短小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127例采用小儿短小手术治疗的患儿按丙泊酚给药目标浓度分为A组(2 ng/mL)、B组(3 ng/mL)和C组(4 ng/mL),分别与瑞芬太尼2 ng/mL联合应用靶控输注,行喉罩置入,失败则逐次增加瑞芬太尼剂量0.5 ng/mL直至成功置入。将各组成功率最高时浓度下的患儿分为A1、B1和C1,比较三个亚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各时段HR、BIS值和MAP。结果:A组、B组和C组患儿中分别在3 ng/mL、2.5 ng/mL和2 ng/mL时置入成功率最高,满意/可接受比也最高,与其它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1组满意/可接受比值高于A1组和C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189,x2=7.031,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A1组最高,其次是C1组,与B1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行方差分析发现,A1组和C1组有较大波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1组总体平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5 ng/mL瑞芬太尼与3 ng/mL丙泊酚靶控输注时喉罩麻醉在小儿短小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最好,各临床指标较为平稳,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可视气管导管在全麻手术患者气道插管中的应用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12月在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麻醉科行全麻手术的患者220例,其中使用可视气管导管进行插管的110例记为观察组,使用普通气管导管进行插管的110例记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插管次数、插管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对比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_0)、麻醉诱导后(T_1)、气道插管后(T_2)、气道插管后5 min(T_3)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血氧饱和度(SpO_2)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插管时间和插管次数较对照组降低(P0.05);T1时间点两组患者的HR、SBP、DBP均低于T_0、T_2、T_3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_0、T_1、T_2、T_3两组患者HR、SBP、DBP、SpO_2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的喉痛发生率为0.9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手术患者气道插管时使用可视气管导管插管效果满意,可有效的减少插管时间和插管次数,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可视软性喉镜与光棒用于颈椎损伤手术患者全身麻醉气管插管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2月本院60例高位颈椎骨折需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的患者,随机分为可视软性喉镜组(U组)和光棒组(G组)各30例。术前所有患者颈托固定,U组使用UE可视软性喉镜行气管插管,G组使用光棒行气管插管,确认气管插管成功后接呼吸机机械通气。比较两组气管插管时间、一次性插管成功率、拔管后口咽部并发症、插管前后的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SEP)及运动诱发电位(MMEP)的变化。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后即刻、气管插管后1 min、气管插管后3 min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结果:U组气管插管时间较G组插管时间长(P0.05);U组和G组气管插管一次性成功率分别为95%和100%;插管后即刻G组患者MAP升高较U明显(P0.05);与U组比较,G组插管后即刻及插管后1 min、3 min的HR升高较明显(P0.05);U组患者口咽部并发症较G组少;两组患者插管后SSEP及MMEP与插管前相比无阳性改变。结论:可视软性喉镜较光棒需要更长的气管插管时间,两者的气管插管一次性成功率均较高,但可视软性喉镜插管期间循环波动较小、术后口咽部并发症较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早期与延迟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急性左心衰竭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8月到2015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临床确诊急性左心衰竭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将随着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3例);观察组患者行早期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对照组给予延迟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间治疗前后呼吸频率(RR)、心率(HR)、动脉氧分压(PaO_2)及平均动脉压(MAP)、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通气率、住院时间及治疗有效率的情况。结果:疗后两组患者RR、HR、MAP均下降,MBP升高(P0.05),且观察组患者RR、HR及MAP均低于对照组,PaO_2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气管切开及插管发生率、病情好转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左心衰竭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早期行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治疗有效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蛇志》2020,(3)
目的探讨急救护理路径在银环蛇咬伤患者急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1月收治的银环蛇咬伤患者60例,按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给予毒蛇咬伤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给予急救护理路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入院处置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与住院时间,并对预见性气管插管、紧急气管插管、肺部感染与意外拔管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经不同急诊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在入院处置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与住院时间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且研究组患者在预见性气管插管、紧急气管插管、肺部感染与意外拔管等指标上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急救护理路径应用于银环蛇咬伤患者急救护理中的效果显著,可缩短救治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序贯治疗急性左心衰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时机选择。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120例先行气管插管有创通气治疗的急性左心衰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病情得到控制后,按照拔管时间的长短分为A、B、C 3组,各40例,其中A组在进行自主呼吸30 min后拔管,B组在进行自主呼吸2 h后拔管,C组在进行自主呼吸24 h后拔管,拔管后全部患者均进行无创正压通气序贯治疗,比较3组患者治疗后血气分析结果、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及脱机成功率。结果:13组患者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后的呼吸频率、心率、氧合指数、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及ph值均无明显差异(t1=1.402,t2=1.338,t1=0.738,t2=1.201,t1=0.969,t1=0.857,均P0.05);2A组患者的脱机成功率为7.50%,显著低于B组的77.50%与C组的8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再插管率为92.50%,显著高于B组的22.50%与C组的17.5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为45.00%,显著高于B组的12.50%与C组的10.0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左心衰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在自主呼吸超过2 h后拔管,进行无创正压通气序贯治疗,可明显提高脱机成功率,降低再插管率和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腰丛-坐骨神经阻滞联合喉罩全麻对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和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择期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121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n=60,喉罩全麻)和B组(n=61,腰丛-坐骨神经阻滞联合喉罩全麻),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血流动力...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观察气囊面罩联合气管插管通气救治对急诊心肺复苏患者动脉血气指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2020年4月-2022年10月期间收治的急诊心肺复苏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通气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n=41,常规气管插管通气救治)和B组(n=45,气囊面罩联合气管插管通气救治)。对比两组临床指征、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血气指标[二氧化碳分压(PCO2)、实际碳酸氢根(AB)、氧分压(PO2)、二氧化碳总量(TCO2)]、复苏成功率、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6个月存活率。结果:与A组相比,B组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心跳恢复时间、气道开放时间、意识恢复时间更短(P<0.05)。治疗后B组AB、TCO2、PCO2低于A组,PO2高于A组(P<0.05)。治疗后B组APACHEⅡ评分低于A组,GCS高于A组(P<0.05)。B组的复苏成功率、6个月存活率高于A组(P<0.05)。结论:急诊心肺复苏患者使用气囊面罩联合气管插管通气救治,患者的临床指征、动脉血气指标均得到显著改善,且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探讨高流量湿化治疗仪(HFNC)治疗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20 年 4 月至 2022 年 3 月就诊于我院的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共151名。随机分为接受 HFNC治疗组和NIV治疗组(HFNC组77名,NIV组74名)。分别评估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1小时、24小时以及治疗结束前心率(heart rate,HR)、呼吸频率(respiratory rate,RR)、氧合指数(Oxygenation index,PaO2/FiO2)、CO2分压(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CO2,PaCO2)的变化、治疗不耐受和失败、有气管插管需求的情况、住院时间以及住院死亡率。结果:治疗后,两组各有6名患者死亡,死亡率分别为HFNC组7.8%,NIV组8.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4)。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R、RR、平均动脉压、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及PaO2/FiO2、PaCO2、动脉血酸碱度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与NIV组相比,HFNC组气道护理干预次数明显减少(4±1 vs 8±2,P<0.05),皮肤破损发生率明显降低(5.2% vs 20.3%,P<0.05),住院天数明显缩短(6±2 vs 8±2,P<0.05)。结论:HFNC治疗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COPD 患者效果并不亚于NIV,且HFNC的安全性更高,可作为该类患者的首选通气支持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喉罩通气下七氟醚全凭吸入麻醉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9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行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患儿9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9)和研究组(n=49)。对照组给予氯胺酮诱导,全凭丙泊酚维持,面罩吸氧;研究组给予全凭七氟醚诱导、维持,喉罩通气。比较两组患儿麻醉前(T0)、切皮前(T1)、切皮后1 min(T2)、切皮后30 min(T3)、术后(T4)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应激反应指标[血糖、皮质醇],记录两组患儿手术时间、麻醉诱导时间、术后苏醒时间等围术期指标情况。记录两组围术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麻醉诱导时间、术后苏醒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T0时间点血糖、MAP、皮质醇、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T1~T4时间点MAP、血糖、皮质醇、HR均较T0升高(P0.05);研究组T1~T4时间点血糖、MAP、皮质醇、HR与T0时间点比较无差异(P0.05);研究组T1~T4时间点血糖、MAP、皮质醇、HR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中应用喉罩通气下七氟醚全凭吸入麻醉,诱导迅速且安全、术后苏醒快、手术时间短,可有效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氯胺酮与咪达唑仑麻醉诱导在困难气道插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80例困难气道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插管顺序将受试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氯胺酮与咪达唑仑进行麻醉诱导,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右美托咪定进行麻醉诱导。比较两组麻醉前(T1)、纤支镜经过会厌时(T2)、声门时(T3)、插管即刻(T4)、插管后60 s(T5)、插管后180 s(T6)、插管后300 s(T7)时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血氧饱和度(Blood oxygen saturation,SpO_2)及Ramsay评分变化,并监测T1、T4及T6时间点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肾上腺素(epinephrine,E)及皮质醇(Cortisol,Cor)水平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不同时间点Sp O_2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研究组患者在T3-T7时间点的MAP、HR显著低于对照组,Ramsay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T1时的NE、E及Cor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研究组T4及T6时NE、E及Cor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呛咳、恶心、躁动及呼吸抑制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氯胺酮联合咪达唑仑相比,右美托咪定联合氯胺酮与咪达唑仑对心血管系统影响小,安全性更高,患者应激反应较低,在困难气道插管麻醉诱导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静脉全麻下小儿支气管异物取出术中控制通气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8年7月本院收治的支气管异物患儿138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在静脉全麻下行支气管异物取出术,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采用自主呼吸通气,69例)和观察组(采用控制通气,69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苏醒时间、置镜首次成功率、置镜时间、置镜难易程度、心率、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_2)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苏醒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置镜首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置镜难度低于对照组,置镜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麻醉后心率、MAP水平低于对照组,SpO_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静脉全麻患儿支气管异物取出术中,采用控制通气的方式效果较好,其具有较强的可控性,且安全性高,是一种较理想的手术麻醉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