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MKL1和CAAP1对胃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蛋白质印迹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KL1、CAAP1过表达效果;蛋白质印迹、流式细胞术、自噬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的自噬和凋亡情况;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活性测定、染色质免疫共沉淀验证MKL1和CAAP1基因启动子的结合。[结果]在MGC80-3细胞中过量表达MKL1后,凋亡抑制蛋白CAAP1的mRNA和蛋白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均上调(P 0. 05),自噬标记基因LC3BII表达升高(P 0. 05),促凋亡蛋白Caspase3表达降低(P 0. 05)。敲降MKL1,Caspase3蛋白表达升高(P 0. 05)。敲降CAAP1,Caspase3蛋白表达升高(P 0. 05)。过表达CAAP1拮抗敲降MKL1,LC3BII蛋白表达下降,Caspase3蛋白表达升高(P 0. 05)。荧光素酶活性分析以及染色质免疫共沉淀分析结果表明MKL1促进CAAP1基因的转录活性。[结论]MKL1可通过上调CAAP1的表达进而促进胃癌细胞的自噬并抑制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2.
[目的]利用H-22荷瘤小鼠研究维生素E(vitamin E,VE)对肿瘤发生发展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建立H-22小鼠荷瘤模型,计算肿瘤指数与肝脏指数,利用试剂盒检测血糖、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以及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KP)水平,利用苏木素-伊红染色与Real-time PCR检测VE对肿瘤发展和转移的作用及分子机制。[结果]肿瘤-VE组LDL水平、肿瘤组和肿瘤-VE组TC、AK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LDL,P 0.05; TC,P 0.01; AKP,P 0.001)。肿瘤组织中肿瘤-VE组小鼠p27K ip1、Stat3以及Cxcl12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高于肿瘤组(p27~(Kip1)和Stat3,P 0.05,Cxcl12,P 0.01)。肝脏组织中肿瘤-VE组Jak2、Pigf及Cxcl12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高于肿瘤组(P 0.05),且肿瘤组Jak2、Pigf及Cxcl12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VE处理的H-22荷瘤小鼠肿瘤组织中p27~(Kip1)、Stat3及Cxcl12表达水平显著升高,肝脏组织中Jak2、Pigf及Cxcl12表达水平显著升高,VE可能通过调控细胞周期、肿瘤转移及炎症相关基因的表达促进小鼠H-22肿瘤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利用dox诱导的Tet-On调控系统敲低PRDM5基因对人正常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增殖的影响。[方法]构建敲低PRDM5基因的p LKO-Tet-On-PRDM5-shRNA慢病毒质粒,包装生产慢病毒并转染BEAS-2B细胞,以相同条件制备转染p LKO-Tet-On-control-shRNA的BEAS-2B细胞作为对照。Western Blot法检测PRDM5蛋白的表达水平; MTT实验观察细胞增殖情况;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水平。[结果]在合适剂量的dox诱导下(0. 5μg/mL),敲低组细胞中PRDM5蛋白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各时间点OD值高于对照组(P 0. 05);克隆形成数大于对照组(P 0. 01);凋亡率低于对照组(P 0. 01)。[结论]成功构建出Tet-On系统调控敲低PRDM5的BEAS-2B细胞系。PRDM5基因敲低可促进BEAS-2B细胞增殖并且抑制其凋亡。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紫草素对肝癌SMMC-772细胞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 SMMC-7721细胞分别经0、5、20、80、320 ng/ml的紫草素作用0 h、24 h、48 h和72 h后,适时采用CCK8法观察该细胞增殖的活性,hoechst染色分析细胞的核型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水平,Western blot证实细胞内蛋白表达水平的改变,通过小鼠体内实验观察该药的抑瘤作用。结果: 本研究体外实验发现紫草素可显著抑制SMMC-7721细胞的增殖活性并诱导其凋亡(P<0.01),上调基因p53的表达,并抑制AKT、PI3K蛋白的磷酸化,体内实验也证实紫草素可显著抑制荷瘤小鼠肿瘤的生长(P<0.01),作用效果随用药剂量和时间的增加而增加。结论: 紫草素可通过影响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SMMC-7721细胞的增殖,且诱导其凋亡,具有潜在的抗肝癌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软骨多糖对S180荷瘤小鼠的作用,并探讨其抑瘤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小鼠肉瘤S180细胞建立动物腹水瘤模型,通过腹腔注射软骨多糖进行治疗,治疗期间抽取腹水瘤细胞进行细胞生物学分析。通过HE染色,流式细胞术、TUNEL法检测细胞形态学方面、细胞周期及凋亡率的变化情况;通过免疫荧光方法检测Fas、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情况。结果软骨多糖可以明显提高S180荷瘤小鼠的生存率,细胞形态学观察可见细胞出现细胞质浓缩、核固缩及凋亡小体等现象。软骨多糖作用后的S180细胞,其细胞周期被阻遏于G2/M期,Fas蛋白的表达水平于给药24 h后升高,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下降。结论软骨多糖可能通过影响肿瘤细胞周期和Fas、PCNA蛋白的表达来诱导S180细胞凋亡,并显著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延长S180荷瘤小鼠的生存时间,研究证实动物软骨多糖具有潜在的药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该文旨在探讨抑制TGF-β信号通路对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细胞体外增殖、凋亡和侵袭能力的影响。使用不同浓度TGF-β信号通路抑制剂LY364947处理AML细胞系(KG1a、OCI-AML3)后,采用CCK-8实验检测细胞体外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及凋亡情况; 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周期调控因子Cyclin D1/p21、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以及上皮细胞间质转化相关蛋白E-cadherin、N-cadherin和vimentin的表达; Transwell实验测定AML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显示:LY364947作用后,白血病细胞生长明显受抑制;细胞周期阻滞在G1期,伴有Cyclin D1表达下调和p21表达上调;细胞凋亡率增加,同时细胞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水平下降,促凋亡蛋白Bax表达增高;细胞体外迁移和侵袭能力减弱。此外, E-cadherin表达增高, N-cadherin和vimentin表达下降。该研究结果提示,抑制TGF-β信号通路能够抑制白血病细胞的体外增殖,诱导细胞凋亡,降低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肝癌分子靶向治疗是目前研究的热点,肝癌相关基因mcl-1在肝癌增殖及凋亡中的作用尚不明确,本研究拟探讨mcl-1特异性siRNA对体外培养肝癌细胞HepG2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设计、合成有效的mcl-1特异性siRNA序列,体外转染HepG2细胞;通过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和MTT实验检测mcl-1特异性siRNA对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AnnexinV/PI双标记流式细胞仪检测mcl-1特异性siRNA对HepG2细胞凋亡率的影响。结果:通过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发现,mcl-1特异性siRNA能够抑制HepG2细胞的增殖(P〈0.05),MTT实验提示转染mcl-1特异性siRNA24h、48h、72h后,HepG2细胞存活率均显著下降(P〈O.05);流式细胞仪检测分析发现,转染mcl.1特异性siRNA后AnnexinV+/PI-细胞百分率显著增高(P〈0.01),提示mcl-1具有促进HepG2细胞凋亡的作用。结论:Mcl-1蛋白具有促进肝癌细胞增殖,抑制肝癌细胞凋亡的作用,这种分子特性符合肿瘤靶向治疗的要求,Mcl-1可能成为肝癌靶向治疗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RGS16基因对人肺癌发病及进展的作用。[方法]构建过表达慢病毒载体Lenti-RGS16,感染A549细胞,以CCK-8实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划痕实验、FITC/PI染色法检测A549细胞行为包括增殖、克隆形成、迁移、凋亡率变化,以裸鼠成瘤实验检测A549细胞体内生长。[结果]A549细胞中RGS16基因表达量提高3. 6倍,细胞生长、增殖及迁移能力分别降低73%、62. 8%、88%,细胞凋亡率增加3倍;在动物成瘤实验终点时,RGS16过表达组的肿瘤体积比对照组显著减少(240 vs 1090 mm3),瘤体重量也显著降低(0. 33 vs 0. 95 g)。经分析TCGA数据库发现RGS16基因在肺癌组织中表达比正常对照组织中减少52. 8%。[结论] RGS16基因抑制肺癌A549细胞生长、增殖及迁移,促进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9.
旨在研究地参多糖对小鼠体内S180A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及体外对人肝癌BEL-7402细胞生长的影响.体内实验采用皮下接种小鼠S180A肿瘤细胞,以生理盐水为阴性对照,环磷酰胺为阳性对照,腹腔给药(ip给药)不同剂量地参多糖7d,称取小鼠瘤质量并计算抑瘤率.体外实验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测定地参多糖对体外BEL-7402细胞抗肿瘤活性;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地参多糖对BEL-7402细胞形态学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地参多糖对人肝癌BEL-7402细胞周期的影响.体内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地参多糖浓度的增加,体内对小鼠S180A肿瘤的抑制率逐渐提高,最高抑瘤率可达41.29% (P<0.01).体外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地参多糖浓度和培养时间的增加,体外培养的BEL-7402细胞存活率逐渐降低,抑制率逐渐增加,细胞出现明显的形态学改变,且能诱导细胞凋亡;流式细胞术证实地参多糖使体外培养的BEL-7402细胞发生G0/G1期阻滞.体内外实验均证实地参多糖具有抗肿瘤作用,值得进一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0.
薄芝糖肽的抗肿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薄芝糖肽的抗肿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体内移植性肿瘤实验与体外细胞培养相结合的方法,对肿瘤细胞增值程度、细胞凋亡情况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干扰素(IFN)-γ及其mRNA的表达情况等进行研究.结果(1)薄芝糖肽在50、100、200μg/ml剂量下显著抑制移植性肉瘤S180的生长.(2)薄芝糖肽不能直接抑制人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HL-60)的体外培养,不能诱导其凋亡.(3)薄芝糖肽与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和脾淋巴细胞共同培养显著抑制HL-60细胞生长并诱导其凋亡,TNF-α、IFN-γ及其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结论薄芝糖肽可通过促进TNF-α和IFN-γ的mRNA的表达,增加TNF-α、IFN-γ的分泌而抑制肿瘤的生长.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亮叶杨桐中分离提取出黄酮类生物活性物质,对进行小鼠体内抗肿瘤试验和小鼠S-180肿瘤细胞中p53基因表达抑制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亮叶杨桐中总黄酮含量达28.4%,黄酮提取物在剂量50mg·kg~(-1)时对小鼠肉瘤S-180的抑瘤率为64.0%,对艾氏腹水癌(EAC)Ⅰ小鼠的生命延长率为51.2%,有显著的抗肿瘤作用,并且药效与用药量有关。同时发现,黄酮类提取物的抗肿瘤活性优于化疗药物呋喃氟尿嘧啶(Ftorafur)。RT-PCR实验结果表明,在剂量500mg·kg~(-1)时,黄酮类提取物可以明显抑制小鼠S-180肿瘤细胞中突变型p53基因的转录活性,其抑制程度和呋喃氟尿嘧啶相同。  相似文献   

12.
甘草多糖的抗肿瘤活性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甘草残渣中提取分离得到甘草多糖,采用血清溶血素及抗体生成细胞水平实验、碳粒廓清实验、S180荷瘤小鼠实验测定其免疫和抗肿瘤作用.结果表明,甘草多糖能促进小鼠血清溶血素IsM和ISG的生成,提高抗体生成细胞水平和胸腺、脾脏指数,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抑制肿瘤细胞S180的生长,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提示甘草多糖具有免疫增强和肿瘤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探讨重楼皂苷Ⅰ(paris saponinⅠ,PSⅠ)在体外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株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相关机制.MTT法检测PSⅠ对肝癌SMM-C7721细胞株的增殖抑制作用,Hoechst 33528染色法观察细胞核的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术Propidium iodide(PI)染色检测细胞周期及凋亡的情况,免疫印迹的方法检测Fas、Bcl-2、Bax、细胞周期素D1(cell cycle regulatory factor D1,Cyclin D1)和细胞周期素E(cell cycle regulatory factor E,Cy-clin E)的表达情况.PSⅠ能时间和浓度依赖性的抑制肝癌SMMC-7721细胞的增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的SMMC-7721细胞染色质浓缩,核碎裂,凋亡小体形成,呈典型的凋亡变化.细胞周期阻滞于G1期,并且有凋亡峰形成,呈浓度依赖性.PSⅠ能浓度依赖性地上调Fas和Bax的表达,下调Bcl-2、Cyclin D1和Cyclin E蛋白的表达水平.PSⅠ可能是通过阻滞肿瘤细胞的生长及诱导细胞凋亡等机制,从而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重组乳酸乳球菌不同途径发送HPV16E7 shRNA的抗肿瘤效果。[方法]通过实时定量PCR技术筛选出抑制Si Ha细胞中E7基因表达的shRNA片段并构建至乳酸乳球菌质粒p MG36e-RFP中。PCR鉴定获得重组乳酸乳球菌正确后分别通过滴鼻、静脉注射和瘤内注射途径发送到C57BL/6小鼠体内后,检测荷瘤小鼠的生存周期及体内肿瘤的生长大小。[结果]成功构建针对HPV16E7的shRNA干扰表达的重组乳酸乳球菌,肿瘤注射后32 d,鼻腔发送途径组小鼠肿瘤大小约为6. 49±1. 60 cm3,静脉注射组肿瘤大小为4. 49±1. 16 cm3,瘤内注射组肿瘤大小为1. 89±0. 52 cm3,至肿瘤注射60d时,瘤内注射组有3只存活。[结论]瘤内和静脉注射表达shRNA重组乳酸乳球菌均能抑制小鼠体内肿瘤的生长,其中瘤内途径优于静脉注射。  相似文献   

15.
褪黑素对胃癌小鼠Survivin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褪黑素对胃癌小鼠Survivin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6-8周龄SPF级615近交系小鼠,接种胃癌MFC细胞,建立荷瘤小鼠模型并给予不同剂量的褪黑素处理,用Real-time 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肿瘤组织中Survivin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 Real-time PCR和Western-blot检测显示褪黑素各干预组小鼠胃癌组织中Survivin基因的表达水平下降且随褪黑素剂量增大而降低。结论褪黑素具有下调survivin的作用。褪黑素降低survivin的表达,可能是褪黑素抑制肿瘤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蓝莓花青素(BA)对人结肠癌Lovo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分析凋亡相关基因—p53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的变化。[方法]分别用浓度为50μg/ml、100μg/ml、200μg/ml的BA处理结肠癌Lovo细胞24h,采用MTT法、免疫荧光法和Real-time PCR法和免疫细胞组织化学分析BA对Lovo细胞增殖、细胞凋亡、p53 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BA呈剂量依赖的方式抑制Lovo细胞增殖;能诱导细胞发生晚期凋亡;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BA处理后p53基因mRNA表达水平分别上调0.602、0.697、0.541倍(P0.05),但BA不同剂量组间并无明显的差异(P0.05);免疫细胞组化结果表明随着BA浓度的增加,p53表达增强。[结论]BA可以诱导结肠癌Lovo细胞发生晚期凋亡,p53基因mRNA表达上调,但与BA的浓度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窖蛋白-1(caveolin-1)是胞膜窖(caveolae)中重要的结构和功能蛋白.Caveolin-1参与细胞的多种生命活动并与恶性肿瘤的发生相关.为探讨caveolin-1对胰腺癌细胞PANC1的体外增殖、迁移、侵袭以及裸鼠体内成瘤能力的影响,通过基因转染技术培育caveolin-1过表达细胞株PANC1/cav-1作为实验组,转染空载体细胞株PANC1/vector作为对照组,采用RT-PCR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caveolin-1的表达量,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软琼脂细胞克隆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侵袭小室实验检测癌细胞迁移和侵袭的能力,建立裸鼠皮下种植瘤模型并检测肿瘤组织的增殖与凋亡.PANC1/cav-1中的caveolin-1表达稳定,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细胞株和亲本细胞株(P<0.01),细胞周期检测显示大量PANC1/cav-1细胞被抑制于G0/G1期,caveolin-1抑制PANC1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在裸鼠的体内实验中,caveolin-1显著抑制PANC1细胞在裸鼠体内的生长,Ki-67染色和TUNEL染色表明在PANC1细胞中过表达caveolin-1,可以抑制肿瘤增殖并诱导肿瘤凋亡.上述结果表明,caveolin-1可能通过对胰腺癌细胞周期的影响(抑制于G0/G1期),抑制胰腺癌PANC1细胞在体内外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并导致肿瘤凋亡.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siRNA介导的PKM2基因沉默对乳腺癌细胞中有氧糖酵解、细胞增殖和凋亡产生的影响。[方法]荧光定量PCR检测乳腺癌细胞转染siRNA-PKM2的效率,葡萄糖和乳酸试剂盒及Western Blot检测细胞的糖酵解能力,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Western Blot检测细胞的凋亡状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转染PKM2的siRNA 48h后,细胞摄取葡萄糖量及乳酸分泌量均明显降低(P0.05),两种与糖酵解相关的蛋白Glut1和PFK-1表达量均降低;细胞增殖速率减慢(P0.05);抗凋亡蛋白bcl-x L蛋白表达降低,促凋亡蛋白caspase-9蛋白表达增多。[结论]siRNA介导的PKM2基因沉默能抑制乳腺癌细胞的有氧糖酵解及增殖能力,并促进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9.
褪黑素抗H22细胞增殖的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采用体内和体外实验观察褪黑素 (melatonin ,MLT)对小鼠肝癌H2 2细胞株的生长抑制作用 ,并探讨其机理。方法 MTT法分析MLT对培养H2 2细胞的抑制作用 ,流式细胞技术 (flowcytometry ,FCM)检测细胞周期分布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进行体内和体外P5 3、cyclinE的检测 ,通过RT PCR方法进一步检测 p5 3mRNA水平。结果  1.MTT显示MLT对H2 2细胞具有极显著抑制作用 (P <0 0 1) ;2 .FCM显示 :MLT可引起H2 2细胞G0 /G1期比例升高 ;3.免疫组化分析显示MLT使体内和体外P5 3蛋白水平显著增高 (P <0 0 1) ,cyclinE水平下降 (P <0 0 1) ,RT PCR方法证明p5 3mRNA水平增高。结论 MLT可引起细胞周期阻滞在G1期 ,其机理可能是通过P5 3抑制cyclinE的表达 ,从而阻止细胞进入S期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桦木酮酸体外对SGC-7901、HepG-2及体内对S180荷瘤小鼠的影响,采用MTT与肿瘤细胞集落形成能力实验观察桦木酮酸对HepG-2和SGC-7901作用。通过抑瘤率观察其对S180荷瘤小鼠的影响;HE染色观察其对S180肿瘤细胞形态学的影响。结果显示:桦木酮酸可抑HepG-2和SGC-7901细胞的生长,MTT与肿瘤集落形成能力实验测得其IC50分别为68.14和110.77μmol/L。连续给药8d后,150和75ms/kg/d剂量的桦木酮酸对S180的抑制率分别为68.3%和41.5%(P〈0.05);HE染色发现肿瘤细胞表现较为明显的胀亡现象:细胞淡染、细胞体积增大,细胞核结构相对完整。提示桦木酮酸体内、外对肿瘤细胞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作用可能与其引起肿瘤细胞胀亡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