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研究针刺疗法联合塞来昔布对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白细胞介素-6(IL-6)及自身抗体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9月本院收治的86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使用塞来昔布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针刺疗法。分析和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20 m步行时间、晨僵时间、关节压痛数、治疗前后MMP-3、IL-6及自身抗体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0.70%(39/43)比65.12%(28/43)](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20m步行时间、晨僵时间、关节压痛数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或缩短,其中观察组明显低于或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MMP-3、IL-6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其中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AFA、抗-CCP抗体、抗Sa抗体、AKA、ANA自身抗体阳性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其中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疗法联合塞来昔布治疗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良好,能有效降低患者血清MMP-3、IL-6水平及自身抗体阳性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正清风痛宁片联合塞来昔布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疾病活动指标、炎症因子及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9年10月我院接收的117例RA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59)、对照组(n=58)。对照组予以塞来昔布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正清风痛宁片治疗,两组均治疗1个月。统计两组治疗1个月后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的疾病活动指标[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红细胞免疫功能指标CR1、CD59以及炎症因子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以及白介素-6(IL-6)],记录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1个月后的总有效率为89.83%(53/59),高于对照组的72.41%(42/58)(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差异(P0.05)。两组治疗1个月后RF、CRP、ESR、TNF-α、IL-1β以及IL-6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1个月后CR1、CD59均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正清风痛宁片联合塞来昔布治疗RA患者,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患者疾病活动指标、炎症因子水平,提高红细胞免疫功能,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双氯芬酸钠和塞来昔布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用药安全性。方法:将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门诊收治的98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给予双氯芬酸钠治疗,观察组给予塞来昔布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8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5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ESR及CRP分别为(110.65±7.28)mm/h和(10.42±0.98)mg/L显著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8.1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4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塞来昔布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疼痛、僵硬或功能受限等症状,且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低,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艾拉莫德片联合双醋瑞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白介素(IL)-17、IL-23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9月至2017年9月我院接诊的96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通过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48)和对照组(n=48),两组均给予甲氨蝶呤片及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艾拉莫德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双醋瑞因胶囊治疗,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6个疗程。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实验室指标[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免疫学指标[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及血清IL-17、IL-23水平的变化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9.58%(43/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83%(34/48)(P0.05);两组关节疼痛、关节压痛、关节肿胀、晨僵时间评分、ESR、CRP、RF、IgG、IgA、IgM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以上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IL-17、IL-23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血清IL-17、IL-23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1.23±1.30)pg/ml vs(16.49±1.79)pg/mL,(83.41±10.25)pg/mL vs(103.52±12.47)pg/mL](P0.05)。两组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艾拉莫德片联合双醋瑞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关节功能恢复,其内在机制可能和降低血清IL-17、IL-23的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双氯芬酸钠和塞来昔布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用药安全性。方法:将我院2011 年1 月-2012 年1 月门诊收治的98 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 例。对照组给予双氯芬酸钠治疗,观察组给予塞来昔布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8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5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ESR及CRP 分别为(110.65± 7.28)mm/h 和(10.42± 0.98)mg/L显著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8.1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4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塞来昔布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疼痛、僵硬或功能受限等症状,且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低,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塞米松棕榈酸酯、维生素B12、利多卡因联合使用对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及对血清白介素-1(IL-1)、软骨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7月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收治的84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42例每组。观察组采取塞米松棕榈酸酯、维生素B12、利多卡因进行关节腔内注射,对照组采取中药涂抹方案。评判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后血清IL-1、MMP-3、TIMP-1水平、视觉模拟(VAS)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血清IL-1、MMP-3、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血清TIMP-1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的IL-1、MMP-3、TIMP-1、VAS评分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清TIMP-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取塞米松棕榈酸酯、维生素B12、利多卡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能有效降低患者血清IL-1、MMP-3水平,升高TIMP-1水平,缓解患者疼痛感,临床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血清白介素-37(IL-37)的水平及其与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0例(AMI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26例(UAP组)、稳定性心绞痛患者20例(SAP组)及冠脉造影正常者26例(CON组)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其血清IL-37、IL-6、IL-10和CRP的水平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1UAP组、AMI组血清IL-37水平均较对照组(CON组)显著增高(p0.05),而SAP组与CON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2冠心病患者的血清IL-37水平与其血清CRP(r=0.3,P0.05)、IL-6(r=0.4,P0.05)水平均存在显著正相关性,与IL-10水平无明显相关(P=0.16)。当排除SAP组患者后,冠心病患者的血清IL-37水平与CRP(r=0.3,P0.05)、IL-6(r=0.5,P0.05)、IL-10(r=0.2,P0.05)水平均显著相关。结论:急性冠脉综合症(ACS)患者的血清IL-37水平显著升高,并与IL-6、IL-10、CRP水平相关,可能参与了ACS发病过程中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8.
为了观察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本研究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同期在我院接受体检的健康成年人作为对照。观察两组研究对象血清炎性细胞因子、风湿因子、双手平均握力和体能的差异,分析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炎性细胞因子与类风湿因子、握力和体能的相关性。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血清IL-18、IL-6和hs-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38.120,-26.930,-18.790,p0.001);观察组患者血清RF阳性率和IgA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患者握力和体能指数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9.745,38.580,p0.001);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IL-18、IL-6和hs-CRP水平与RF阳性和IgA阳性正相关,与握力和体能指数负相关。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较高,且与风湿因子、免疫球蛋白和体能密切相关,可作为临床检测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类风湿性因子(RF)、抗核抗体(ANA)、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免疫球蛋白(Ig)、补体(C3、C4)以及炎症因子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6年9月至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165例RA患者为RA组,其中RA活动期患者93例(RA活动组),RA缓解期患者72例(RA缓解组),并于同期随机选取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各组血清RF、IgM、IgG、IgA、C3、C4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血清CCP抗体,电化学发光法检测白介素-6(IL-6)、化学发光法检测白介素-8(IL-8)。免疫荧光法检测ANA。比较不同组别各检测指标水平,并分析RA患者RF、ANA、CCP抗体、Ig、C3、C4与炎症因子的相关性。结果:RA活动组、RA缓解组血清RF、ANA、CCP抗体、IgM、IgG、IgA、IL-6、IL-8水平高于对照组,且RA活动组血清RF、ANA、CCP抗体、IgM、IgG、IgA、IL-6、IL-8水平高于RA缓解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A活动组、RA缓解组血清C3、C4水平低于对照组,且RA活动组血清C3、C4水平低于RA缓解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积矩相关分析,RA活动期和缓解期患者血清RF、ANA、CCP抗体、IgM、IgG、IgA与炎症因子IL-6、IL-8呈正相关关系(P0.05),血清C3、C4与炎症因子IL-6、IL-8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RA患者体内RF、ANA、CCP抗体、Ig及IL-6、IL-8水平明显较高,C3,C4水平明显较低,活动期RA患者更为显著,联合检测可早期辅助诊断RA及判断病情进展,在临床上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盐酸氨基葡萄糖联合塞来昔布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效果及对不同程度关节炎Lequesne评分的影响,为关节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6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所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盐酸氨基葡萄糖单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盐酸氨基葡萄糖和塞来昔布联合治疗。观察两种治疗方案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Lequesne评分。结果: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6.67%,观察组为2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Lequesne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Lequesne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同程度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Lequesne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氨基葡萄糖联合塞来昔布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应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观察痛敏穴刺血加艾灸疗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44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22例。对照组予以来氟米特片和塞来昔布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痛敏穴刺血加艾灸疗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疾病活动评分(DAS-28)进行评估,并检测类风湿因子(RF)、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沉(ESR)、类风湿因子(RF)、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后VAS评分降低(P<0.05),而研究组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治疗后DAS-28评分降低(P<0.05),而研究组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治疗后RF、hs-CRP、FIB、D二聚体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而研究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100.00 %)明显高于对照组(72.73 %)(P<0.05)。结论:痛敏穴刺血加艾灸能够提高RA患者的临床疗效,且能够提高机体的抗炎效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雷公藤多苷片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RA患者60例,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应用雷公藤多苷片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对照组单纯应用甲氨蝶呤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及类风湿因子(RF)水平。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临床症状(晨僵时间、关节压痛及肿胀数、关节疼痛度及肿胀指数)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ESR、CRP、RF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13.33%,低于对照组的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公藤多苷片联合甲氨蝶呤治疗RA能够有效控制炎症反应,改善临床症状,临床疗效显著,且不增加副反应,是一种安全可靠的联合治疗方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复方雷公藤逐痛颗粒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痰瘀互结证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5年5月在上海光华中西医结合医院类风关内科门诊及住院的活动性痰瘀互结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63例,按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33例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组3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甲氨蝶呤+青霉胺),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复方雷公藤逐痛颗粒+甲氨蝶呤+青霉胺)。治疗1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各项观察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晨僵持续时间、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中医症候积分、血沉(ESR)、血清CRP水平,疼痛VAS评分、患者总体状态自我VAS评分及DAS28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上述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而中断治疗的情况,监测肝肾功能指标均未发现明显异常。结论:复方雷公藤逐痛颗粒辅助治疗痰瘀互结型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确切,明显优于单用西医治疗,其有助于增强西医治疗对患者临床症状的缓解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通痹胶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疗效及对微循环指标和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0例RA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45)、对照组(n=45)。对照组患者给予来氟米特、甲氨蝶呤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通痹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治疗前后的微循环指标[血管阻力指数(RI)、舒张期峰值速度(EDV)以及收缩期峰值速度(PSV)]、MMP-1、MMP-3、类风湿因子滴度(RF)、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记录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4个月后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4个月后RI、MMP-1、MMP-3、CRP、RF、ESR、ASO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EDV、PSV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通痹胶囊可有效缓解RA病情,改善机体微循环,降低血清MMP-3、MMP-1水平,且用药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抗抗环瓜氨酸肽(CCP)、类风湿因子(RF)、抗角蛋白抗体(AKA)、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抗RA33抗体对类风湿关节炎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本院收治的79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视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本院收治的85例非类风湿关节炎自身免疫疾病者视为对照组。比较类风湿关节炎和非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抗CCP、RF、AKA、ASO、RA33阳性情况,对抗CCP、RF、AKA、ASO、RA33的特异度和敏感度予以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ASO阳性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的抗CCP、RF、AKA、RA33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抗CCP抗体诊断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敏感度为64.56%、特异度为92.94%;RF敏感度为60.46%、特异度为80.00%;AKA敏感度为51.90%、特异度为96.47%;ASO敏感度为10.13%、特异度为89.41%;抗RA33抗体敏感度为30.38%、特异度为95.29%。结论:抗CCP、RF、AKA、RA33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而ASO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的诊断价值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阿达木单抗注射液联合白芍总苷治疗甲氨蝶呤不耐受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治疗的86例甲氨蝶呤不耐受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阿达木单抗注射液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白芍总苷胶囊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晨僵时间、血沉(ESR)、类风湿因子(FR)以及临床疗效进行检测并比较。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晨僵时间、血沉(ESR)、类风湿因子(FR)水平均下降(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晨僵时间、血沉(ESR)、类风湿因子(FR)水平较低(P0.05),临床治疗有效率较高(P0.05)。结论:阿达木单抗注射液联合白芍总苷能够降低甲氨蝶呤不耐受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ESR、FR水平,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类风湿关节炎与痛风关节炎患者身心健康、炎症及免疫状态的差异。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5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66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及63例痛风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之分为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组及痛风关节炎(Gouty arthritis,GA)组。同时选取60例体检健康人群作为健康组。观察比较三组研究对象身心健康评分、炎症及免疫相关指标水平。结果:RA组及GA组身心健康评分显著低于健康组(P0.05),炎症及免疫相关指标水平显著高于健康组(P0.05)。RA组患者总体健康评分、社会功能评分、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免疫球蛋白G(Ig G)、免疫球蛋白A(Ig A)、免疫球蛋白M(Ig M)及补体3(C3)水平显著高于GA组(P0.05),白细胞(WBC)总数明显少于GA组(P0.05),两组患者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身体疼痛、活力、情感职能、心理健康评分及补体4(C4)水平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相较于健康人群,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及痛风关节炎患者身心健康状况差,易出现炎症、免疫功能紊乱现象,且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炎症程度较深,免疫功能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