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摘要 目的:探讨食管癌调强放射治疗的初期疗效及急性放射性肺损伤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9年1月在我院进行调强放射治疗的食管癌患者322例,评价食管癌调强放射治疗后一个月的疗效;按照是否发生急性放射性肺损伤(RILI)分为急性RILI组和无急性RILI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急性RILI的影响因素。结果:调强放射治疗的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的患者占98.45%;322例患者中90例(27.95%)出现急性RILI,其中36例(11.18%)出现2级及以上的急性RILI;急性RILI组和无急性RILI组间卡氏(KPS)评分、淋巴结转移、基础肺疾病、V5、V10、V20、V30和全肺平均剂量(ML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KPS评分<80分、有淋巴结转移、有基础肺疾病,V5≥60%、V10≥40%、V20≥28%、V30≥20%和MLD≥10Gy是食管癌调强放射治疗后急性放射性肺损伤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使用调强放射治疗技术治疗食管癌的初期疗效较好,治疗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病患的临床特征,优化放疗方案和靶区,减少急性RILI的发生,提高食管癌患者放疗后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胸部肿瘤患者放疗中肺功能指标的变化并分析放射性肺炎的影响因素。方法:将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于我院接受放疗的胸部肿瘤患者100例记为观察对象,按照是否发生放射性肺炎分为肺炎组28例与无肺炎组72例。分别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放疗前后肺功能及放疗参数,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放射性肺炎的影响因素。结果:放疗后两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FEV_1/用力肺活量(FVC)、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均高于放疗前,且肺炎组放疗前、后FEV_1、FEV_1/FVC、DLCO均低于无肺炎组(均P0.05)。两组年龄、肿瘤类型、化疗史、美国东部肿瘤合作组(ECOG)评分、放疗靶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肺炎组计划靶区(PTV)、受到一定剂量以上照射的肺体积占全肺总体积的百分数(V_(dose))、平均肺计量(MLD)、正常组织并发症概率(NTCP)、总射野数高于无肺炎组(均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得:胸部肿瘤放疗患者放射性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有肺癌、化疗史、ECOG评分为2分、放疗靶区以肺野为主、PTV、MLD、V_(dose)、NTCP、总射野数、FEV_1、FEV_1/FVC(均P0.05)。结论:放疗可有效改善胸部肿瘤患者的肺功能,其中肺癌、化疗史、ECOG评分为2分、放疗靶区以肺野为主以及PTV、MLD、V_(dose)、NTCP、总射野数、FEV_1、FEV_1/FVC是放射性肺炎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卒中并发肺炎(SAP)患者的病原菌分布、耐药性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神经科住院的160例SAP患者临床资料,并选择同期脑卒中不伴肺炎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SAP患者入院第1、2天行痰培养实验及药敏实验,分析其病原菌特点、耐药性及SAP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60例患者痰液标本中,90例细菌培养阳性,阳性率56.25%。其中,革兰氏阴性菌61株(67.78%),革兰氏阳性菌29株(32.22%)。SAP患者的病原菌主要是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阴性菌耐药率较高的有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和氨苄西林/舒巴坦,革兰氏阳性菌耐药率较高的有克林霉素和头孢唑啉。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卒中类型、GCS评分、WBC高于10×10~9/L、机械通气和吞咽困难均与SAP发生有关(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5岁、GCS评分≤8分、WBC高于10×10~9/L、机械通气和吞咽困难均是SA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SAP患者致病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需多关注高龄、GCS评分较低、WBC水平较高、机械通气和吞咽困难的患者,以预防S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调强放疗联合榄香烯注射液对食管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8月到2019年12月期间接诊的食管癌患者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0)和研究组(n=30),对照组患者予以三维适形调强放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榄香烯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生存质量、血清肿瘤标志物、T淋巴细胞亚群以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6周后的临床总有效率为63.33%(19/30),高于对照组患者的36.67%(11/30)(P<0.05)。两组治疗6周后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6周后CD3+、CD4+、CD4+/CD8+水平均下降,但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CD8+水平均升高,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6周后卡劳夫斯基(KPS)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三维适形调强放疗联合榄香烯注射液治疗食管癌患者,疗效较好,可有效阻止疾病进展,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和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减轻机体免疫抑制,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分析头颈部恶性肿瘤(HNC)患者放疗后吞咽困难的危险因素,并观察吞咽功能训练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4月~2022年5月期间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接受放疗的HNC患者150例。采用自制调查量表获取患者的一般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HNC患者放疗后吞咽困难的危险因素,并观察吞咽功能训练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本研究中150例HNC患者,放疗后出现吞咽困难的有93例,吞咽困难发生率为62.00%。根据放疗后是否出现吞咽困难将患者分为无吞咽困难组(n=57)和吞咽困难组(n=93)。单因素分析显示,HNC患者放疗后吞咽困难与文化程度、婚姻状况、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居住地、体质量指数无关(P>0.05),而与年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肿瘤分期、肿瘤位置、累积放疗剂量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偏大、男性、吸烟史、饮酒史、肿瘤分期为III期、肿瘤位置为颈部肿瘤、累积放疗剂量偏高是HNC患者放疗后吞咽困难的危险因素(P<0.05)。HNC患者干预1个月后、干预2个月后安德森吞咽困难量表(MDADI)评分较干预前下降,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OIS)评分较干预前升高(P<0.05)。结论:HNC患者放疗后吞咽困难的发生率较高,年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肿瘤分期、肿瘤位置、累积放疗剂量等均是其影响因素。HNC患者放疗期间给予吞咽功能训练,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吞咽状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肺癌调强放疗后动态心电图改变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收取2013年2月至2015年12月之间于我院就诊并进行调强放疗的肺癌患者161例,在治疗前后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对动态心电图异常情况进行统计,并对可能产生影响的临床及物理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治疗前后窦性心律失常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偶发房(室性)心律失常、频发房(室性)心律失常、传导阻滞以及ST-T段改变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治疗后6个月时较治疗后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性别、心脏V20、心脏V30、心脏V40以及心脏V50是动态心电图异常的影响因素(P0.05)。性别及心脏V40为动态心电图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调强放疗后偶发房(室性)心律失常、频发房(室性)心律失常、传导阻滞以及ST-T段改变明显升高,性别及心脏V40为动态心电图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胰胆管造影术后患者发生胰腺炎的危险因素,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日至2018年1月1日入住我院行胰胆管造影术的患者,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分成胰腺炎组和非胰腺炎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既往行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pancreatic cholangiography,ERCP)与否、ERCP次数、ERCP手术时间、胆道括约肌气囊扩张术、插管困难等因素和血清炎症因子TNF-α、IL-1、IL-6、IL-10的表达情况。结果:研究共纳入1891例患者,并发胰腺炎者124例(6.55%),非胰腺炎患者1767例。性别、年龄、既往行ERCP、ERCP次数、ERCP手术时间、胆道括约肌气囊扩张术、插管困难均为胰腺炎发生的危险因素,且ERCP手术时间和胆道括约肌气囊扩张术是为并发胰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ERCP术后胰腺炎组血清TNF-α、IL-1、IL-6、IL-10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非胰腺炎组(P0.05)。结论:ERCP手术时间、胆道括约肌气囊扩张术及高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可能是并发胰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影响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1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101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其治疗结局将其分为生存组(好转出院)82例和死亡组(住院期间死亡)19例,分析影响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死亡组Ranson评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II)、CT严重指数(CTSI)、病因、血钙(Ca)、血清白蛋白(ALB)、血糖、血肌酐(Cr)、血尿素氮(BUN)、谷草转氨酶(AST)、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胸腔积液发生率、脓毒血症发生率、休克发生率、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生率与生存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ACHE-II评分、血糖、Cr、BUN、脓毒血症、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是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死亡独立危险因素(P0.05),Ca、ALB是其保护因素(P0.05)。结论:影响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死亡危险因素包括APACHE-II评分、FPG、Cr、BUN、AST、脓毒血症、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保护因素包括Ca、ALB。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幽门螺杆菌感染并发消化性溃疡的危险因素,并实施预防对策。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消化性溃疡的患者201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消化性溃疡患者201例,Hp感染162例,Hp阳性率80.60%,不同类型的消化性溃疡的Hp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在36-60岁、共食、男性、暴饮暴食、喜爱辛辣食物、吸烟饮酒、个人卫生、家族病史、以往病史,均是消化性溃疡Hp感染的高危因素。进餐习惯、喜欢酸奶、个人卫生均是Hp感染的保护因素,而暴饮暴食、喜爱辛辣食物、年龄、以往病史、吸烟饮酒、家族病史均是Hp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分餐习惯、喜欢酸奶、个人卫生均是Hp感染的保护因素,而暴饮暴食、喜爱辛辣食物、年龄、以往病史、吸烟饮酒、家族病史是Hp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可降低疾病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调强适形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联合多西他赛、奈达铂方案化疗同步治疗局部晚期食管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66例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2组,其中常规放疗组(A组)共30例,采用常规照射方法,6/8 MV高能X线,2.0 Gy/次,5次/周;40 Gy/20次后再次定位剂量达60~66 Gy,强调放疗组(B组)共36例,采用强调适应性放疗,6/8MV-X射线照射,以95%等剂量线包绕PTV(计划靶区),处方剂量GTV(肿瘤区)66 Gy/30次,CTV(临床靶区)60 Gy/30次,PTV 60 Gy/30次,每天1次,每周5次。强调放疗组同期接受IMRT和多西他赛、柰达伯化疗,21天1个周期,连续2个周期。治疗结束后根据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评定临床疗效;参照WHO毒性反应分度标准评价毒副反应。结果:常规放疗组和强调放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46.66%和91.67%(x2=17.26,P0.05);常规放疗组的毒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强调放疗组,包括骨髓抑制、放射性食管炎和消化道反应的发生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调强适形放疗联合多西他赛、奈达铂化疗同步治疗局部晚期食管癌疗效较好,毒副反应可耐受,具有潜在的推广应用价值,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肺癌是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第一的恶性肿瘤,虽然放疗在NSCLC的治疗中具有可观的局部疗效,但临床上仍有部分患者出现治疗失败。放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局部未控、复发或远处转移。与常规分割相比,大分割放疗可在不增加放疗次数的情况下提高总的放疗剂量;对于接受相同BED照射的NSCLC患者,大分割放疗除了能带来局部控制率上的增加外,还可减少治疗次数,节省治疗时间和费用,增加病人的便捷,提高医用加速器的使用效率。L-Q模型的数据在预测大分割放疗疗效时存在许多局限。除经典L-Q模型所模拟的机制外,还可能有其他机制的参与。分子影像是无创性评价放疗疗效的可靠手段,利用不同分子显像剂结合胞内特定靶分子,能够对恶性肿瘤的代谢水平、乏氧状态、增殖能力等情况进行较为准确的评估,为大分割放疗提供良好的疗效评估手段并成为研究其特殊放射生物效应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早期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有效的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辽宁省肿瘤医院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404例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对临床病理特征与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各危险因素的回归系数进行赋值,建立风险预测模型,采用ROC曲线验证其检验效能并绘制校准曲线评估其与真实情况的一致性。结果:早期乳腺癌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与肿瘤大小、病理分级、脉管侵袭、ER表达、KI67大小、分子亚型和淋巴结总数≥14枚(14枚为淋巴结平均数)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而与年龄、绝经与否、肿瘤位置、病理类型、PR等因素无关(P0.05)。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2 cm、病理分级Ⅲ级、存在脉管侵袭及ER表达≧50%是早期乳腺癌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风险预测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852(95%CI为(0.812,0.892),P0.01)。校准曲线R2=0.9086(P0.05)。结论:肿瘤2 cm、病理分级Ⅲ级、存在脉管侵袭、ER表达≧50%早期乳腺癌患者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探究锥形束CT(CBCT)引导放疗摆位误差对中上段食管癌患者受照射剂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9年5月于我院收治的60例中上段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CBCT图像、计划CT图像采集。在患者放疗前进行CBCT扫描,将CBCT图像与计划CT图像匹配,得到左右(x轴)、头脚(y轴)、前后(z轴)三个方向的线性误差,分析出现的误差及误差的分布规律。利用模拟实际照射系统,进行模拟计划,得到实际照射靶区及正常组织受照射剂量,将其与治疗前计划比较,研究摆位误差对患者受照剂量的影响。结果:患者整体摆位误差为x轴(2.91±2.20)mm,y轴(3.89±2.17)mm,z轴(2.44±1.64)mm,x轴的MPTV为4.054 mm,y轴的MPTV为8.183 mm,z轴的MPTV为3.482 mm。模拟计划的CI、PTV的Dmin、Dmean、D95%均低于标准计划差异显著(P均<0.05),而模拟计划的HI低于标准计划(P<0.05)。模拟计划的脊髓Dmax高于标准计划(P<0.05),而标准计划与模拟计划的双肺V20、Dmean,心脏V40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CBCT引导放疗摆位误差对中上段食管癌患者影响较小,提高PTV受照射剂量及治疗准确程度,对脊髓有保护效果。摆位误差对心、肺的剂量分布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术前调强放疗联合替吉奥化疗对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90例进行研究,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三组:A组(n=30)给予术前调强放疗联合替吉奥化疗治疗,B组(n=30)仅给予术前调强放疗治疗,C组(n=30)给予替吉奥化疗治疗。比较三组患者的总有效率,血清TPS、CYFRA21-1水平变化情况,1年、2年、3年复发、转移、生存率,保肛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A组总有效率86.68%显著高于对照B组的46.67%和C组的50.00%,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三组TPS、CYFRA21-1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三组TPS、CYFRA21-1水平均显著下降,且A组低于B组和C组(P0.05);三组患者1年、2年复发、转移情况无显著差异;A组3年复发、转移情况均显著低于B组和C组(P0.05);三组患者1年、2年生存率无显著差异;A组3年生存率均显著高于B组和C组(P0.05);三组患者发生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无显著差异;A组保肛率均显著高于B组和C组(P0.05)。结论:采用术前调强放疗联合替吉奥化疗治疗局部晚期直肠癌疗效好于术前放疗。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探讨贲门癌患者营养风险的危险因素,分析其与生活质量的关系。方法:纳入我院2017年8月~2020年8月收治的贲门癌患者102例,采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将患者分成营养风险组(n=45)、无营养风险组(n=57),分析患者发生营养风险的危险因素。采用简明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分析NRS2002评分与SF-36评分的相关性。结果:在102例患者中,营养风险发生率为44.12%。Logistic多元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年龄≥60岁(OR=3.914,95%CI:1.718-8.917)、术前血红蛋白异常(OR=2.522,95%CI:1.124-5.659)、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OR=3.447,95%CI:1.519-7.822)、家庭月收入≤1000元(OR=2.974,95%CI:1.415-6.251)均是贲门癌患者发生营养风险的危险因素(P<0.05),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OR=0.941,95%CI:0.897-0.987)、家庭月收入>5000元(OR=0.947,95%CI:0.901-0.995)均是其营养风险发生的保护性因素(P<0.05)。营养风险组情绪角色功能、心理健康、躯体功能、躯体疼痛、躯体角色功能、总体健康评分均低于无营养风险组(P<0.05)。NRS2002评分与情绪角色功能(r=-0.811)、心理健康(r=-0.627)、躯体功能(r=-0.524)、躯体疼痛(r=-0.619)、躯体角色功能(r=-0.587)、总体健康(r=-0.718)评分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贲门癌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较高,其发生与多种因素存在关联,可降低患者生活质量,临床需尽早对患者营养风险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措施,以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药联合放化疗手段治疗中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肿瘤科、肿瘤科和呼吸科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80例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39例给予常规放化疗治疗,治疗组41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参芪五味子片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治疗前后卡氏(KPS)评分情况、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总体有效率为39.02%,与对照组(28.2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KPS评分改善率为70.70%,明显高于对照组(42.00%,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CD3~+、CD4~+、CD4~+/CD8~+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CD8~+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治疗组CD3~+、CD4~+、CD4~+/CD8~+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而CD8~+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联合放化疗治疗中期非小细胞肺癌虽不能显著提高临床效果,但可有效缓解放化疗所致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免疫功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室(ICU)患者压力性损伤(PI)的危险因素并探讨Braden评分和经皮氧分压(TcPO2)对其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1年12月我院ICU 45例发生PI患者为PI组,另选取ICU 45例未发生PI患者为非PI组,收集患者基线资料、Braden评分及TcPO2。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和Braden评分、TcPO2,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ICU患者发生PI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Braden评分与TcPO2对ICU患者PI发生风险的预测价值。结果:PI组年龄大于非PI组,机械通气比例和体温高于非PI组,住院时间长于非PI组,血清白蛋白、Braden评分、TcPO2低于非PI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增长(OR=1.100,95%CI:1.003~1.206)、体温上升(OR=1.217,95%CI:1.014~1.460)、住院时间延长(OR=1.240,95%CI:1.049~1.467)、Braden评分下降(OR=1.950,95%CI:1.312~2.898)、TcPO2下降(OR=1.128,95%CI:1.053~1.209)为ICU患者发生PI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Braden评分和TcPO2单独与联合预测ICU患者PI发生风险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85、0.794、0.898,Braden评分联合TcPO2预测ICU患者PI发生风险的AUC大于二者单独预测。结论:年龄增长、体温上升、住院时间延长、Braden评分下降、TcPO2下降是ICU患者发生PI的危险因素,Braden评分、TcPO2对ICU患者PI发生风险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二者联合效能更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