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低氧对少突胶质前体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ing AS  Yin HB  Wu WP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2006,22(2):140-141,146,i0006
目的:观察低氧/复氧和间歇性低氧时少突胶质前体细胞(O2A)增殖的影响。方法:取混合培养4d的胶质细胞。按实验分为低氧/复氧、间歇性低氧和常氧3组,低氧/复氧组细胞置低氧环境(3%O2)中分别培养1h、2h、3h、4h、8h、12h、24h、48h和72h后取出,恢复常氧培养至9d。间歇性低氧组每天上午定时将细胞置于低氧环境中分别培养1h、2h、3h、4h后取出。恢复常氧培养。每天一次,分别重复1~4次后。常氧培养至9d。然后同时取出各组细胞,进行O2A细胞的分离纯化和细胞计数。结果:低氧/复氧1h、2h、3h组和间歇性低氧1h、2h、3h组,O2A细胞数均较常氧组明显增多。结论:低氧/复氧和间歇性低氧都可促进体外培养的O2A细胞明显增殖。其机制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Lv LQ  Lu YC 《生理科学进展》2006,37(2):145-148
少突胶质细胞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具有重要和广泛的生理功能。视神经损伤后,出现髓鞘脱失、少突胶质细胞死亡和髓鞘再生等病理改变,产生的髓鞘碎片能抑制视神经轴索再生。少突胶质细胞的抑制特性由特定的抑制分子介导,目前已鉴定的抑制分子主要有Nogo、髓鞘相关糖蛋白(myelin—associated glycoprotein,MAG)、少突胶质细胞髓鞘糖蛋白(oligodendrocyte myelin glycoprotein,OMgp)等,它们通过同一受体复合体传导抑制信号。阻滞抑制分子及其受体,或调整神经元的内在生长状态以克服抑制分子的抑制作用,可以促进视神经损伤后再生。本文就这方面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一种临床的常见疾病,严重影响了患者及家属的生活质量,给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病机制及有效治疗仍在探索中。中枢神经系统内有三种胶质细胞,包括小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以及少突胶质细胞。近来有研究发现,这三种胶质细胞可通过活化、产生和释放细胞因子等途径参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调节。探索神经胶质细胞的多种复杂功能或作用机制来充分认识胶质细胞的特点,为今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本文通过研究小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以及少突胶质细胞的特点及其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影响,并分析中枢神经系统胶质细胞与疼痛治疗之间的相关性,旨在总结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小胶质细胞、星状胶质细胞及少突胶质细胞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4.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疾病,其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并且治疗较为困难。研究发现脊髓损伤后少突胶质细胞大量死亡,引发脱髓鞘病变,这可能是其难以治疗的原因之一。少突胶质前体细胞(OPCs)为少突胶质细胞的祖细胞,后者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成髓鞘细胞。OPCs来源于胚胎发育早期神经管腹侧神经上皮细胞,随着神经管的发育,OPCs逐渐增殖、迁移并分化为成熟OL,参与中枢神经系统轴突髓鞘的形成。随着对OPCs的不断深入研究,发现OPCs移植对SCI有较好的疗效,这可能为SCI患者开辟一条新的治疗途径。本文就OPCs治疗SCI的动物实验研究结果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刘驰  肖岚 《生命科学》2011,(3):279-282
少突胶质细胞的发育分化是由遗传的和后生的机制共同参与调控的一系列动态过程,其中,对于后生调控机制的研究称为表观遗传学。既往对少突胶质细胞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相关基因本身的特性研究。近年来,关于寻址组蛋白修饰的研究使我们对少突胶质细胞发育和衰老过程中基因表达的后生调控有了新的认识。这些理论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脱髓鞘及衰老后髓鞘修复障碍的原因和防治途径。  相似文献   

6.
Wang HZ  Cai WQ  Xiao L 《生理科学进展》2009,40(4):353-356
少突胶质细胞(OL)的成熟分化是中枢神经髓鞘形成的关键环节.在少突胶质细胞形成、增殖、分化、成熟的发育过程中,骨形态发生蛋白(BMP)、sonic hedgehog (Shh)、Notch等三种信号通路发挥了重要的调控作用.这些通路最终激活或抑制下游一系列特异性转录因子(TFs)而完成对OL谱系特异性标志基因表达的激活.各种TFs在特定条件下的时空表达和相互作用是OL发生、发育、分化的重要调控方式.  相似文献   

7.
少突胶质细胞生物学功能与相关疾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Hu JG  Lu PH  Xu XM 《生理科学进展》2004,35(1):39-41
长期以来认为 ,少突胶质细胞的作用仅限于形成中枢神经系统髓鞘。但近年的研究表明 ,少突胶质细胞也可分泌一些神经营养因子和生长因子 ,并表达多种轴突生长抑制分子 ,在生理和病理状态下广泛发挥作用。少突胶质细胞与多发性硬化症、创伤性脊髓损伤、少突胶质细胞瘤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密切相关 ,参与这些疾病的病理过程。少突胶质细胞移植有望成为治疗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的新策略 ,目前 ,已在动物实验中取得令人鼓舞的进展  相似文献   

8.
9.
本实验采用对照组不含有而实验组含有B104-CM分别培养新生大鼠视神经外植块.根据迁出细胞的形态特征,分类少突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并以植块中心为参照点,在Leica Q500IW图像分析仪下测量两类细胞的迁移距离,最后2天用CDM培养.结果发现对照组视神经植块内的细胞呈放射状连续性迁出,第3、6天时迁出的少突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均约各占一半,迁移速度相似,约5μm/小时;实验组视神经植块的边界清晰,细胞迁出速度快,迁出的少突胶质细胞比率>90%,两类细胞迁移速度相似,第1天约20μm/小时,第2天约13μm/小时.经CDM培养后,少突胶质细胞表达半乳糖脑苷脂.结果提示B104-CM较特异地迁出视神经外植块中的少突胶质细胞并加速细胞的迁移,本实验方法也可作为研究少突胶质细胞发育的新模型.  相似文献   

10.
于钰  索伦  吴强 《动物学研究》2012,33(4):362-366
该文通过免疫组化及蛋白免疫印迹的方法分别对Pcdhα基因敲除和对照组小鼠的中枢神经系统内的髓鞘碱性蛋白表达以及少突胶质细胞的发育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Pcdhα基因缺失小鼠中枢神经系统中的髓鞘碱性蛋白较对照组小鼠明显减少;2)Pcdhα基因敲除可导致少突胶质细胞发育异常:在小脑中,处于成熟期的少突胶质细胞减少,而处于前体细胞阶段的少突胶质细胞增多。上述结果提示Pcdhα可以通过调控少突胶质细胞的成熟过程进而影响髓鞘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研究L-瓜氨酸(L-Cit)对子痫前期(PE)大鼠模型的治疗作用,及其对氧化应激和滋养层细胞侵袭的影响。方法:建立N-硝基-L-精氨酸甲酯(L-NAME)诱导的PE大鼠模型后,将大鼠分为Control组、PE组、PE+低、中和高剂量L-Cit组(依次为L-L-Cit、M-L-Cit和H-L-Cit组,剂量依次为100、200和500 mg/kg),n=6,连续给药7 d。在孕第21 d时,检测各组大鼠收缩压(SBP)、24 h尿蛋白、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水平,并对胎盘组织进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将HTR-8/Svneo细胞分为Control组、缺氧/复氧(H/R)组、H/R+L-Cit组和H/R+L-Cit+sc-221593组,分别对细胞进行H/R处理,并使用L-Cit(200 μg/mL)和特异性ERK1/2抑制剂sc-221593(10 μmol/L)培养细胞48 h。通过Transwell测定细胞侵袭。通过Western blotting检测total-ERK1/2、p-ERK1/2、total-p38、p-p38、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和MMP-9的蛋白表达。结果:与PE组比较,L-L-Cit组、M-L-Cit组和H-L-Cit组的SBP和24 h尿蛋白水平均降低(P<0.05);胎盘组织形态明显改善;血清SOD升高,MDA降低(P<0.05);胎盘组织中ERK1/2和p38的磷酸化水平及MMP-2和MMP-9的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与H/R组比较,H/R+L-Cit组的侵袭细胞数量升高(P<0.05);ERK1/2和p38的磷酸化水平及MMP-2和MMP-9的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与H/R+L-Cit组比较,H/R+L-Cit+sc-221593组的上述变化均被逆转(P<0.05)。结论:L-Cit可能通过激活ERK/JNK通路减轻PE中的氧化应激并促进滋养层细胞侵袭,从而减轻PE症状。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及对患者氧化应激及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4月到2021年4月在本院诊治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126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微创组与开放组各63例。微创组给予经皮穿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开放组给予开放式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结果:微创组的切口长度等围手术指标均少于开放组(P<0.05);微创组术后1 d、3 d、5 d与7 d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低于开放组(P<0.05);微创组术后7 d的的感染、切口愈合不良、内固定移位、神经根脊髓压迫等并发症发生率为3.2 %,低于开放组的22.2 %(P<0.05);两组术后7 d的血清P物质(SP),和β-内啡肽(β-EP)含量高于术前1 d,微创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7 d的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与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含量高于术前1 d,微创组高于开放组(P<0.05)。结论:经皮穿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可有效控制氧化应激指标、疼痛介质水平,减少创伤,减轻术后疼痛,降低并发症,有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探讨石榴皮多酚(PPPs)对妊娠期糖尿病(GDM)大鼠胰岛素抵抗(IR)及氧化应激损伤的影响。方法:45只孕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PPPs组,各15只。模型组和PPPs组孕鼠经腹腔注射45 mg/kg链脲佐菌素制备GDM模型大鼠,对照组经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模型制备成功后给予PPPs组大鼠按300 mg/kg PPPs灌胃,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给药14 d后检测空腹尾静脉血中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丙二醛(MDA)、过氧化氢酶(CAT)、尿酸(UA)、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和尿液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肾损伤分子1(KIM-1)水平,计算稳态模型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模型组和PPPs组大鼠血清HbA1c、FBG、FINS、TNF-α、IL-1β、IL-6、hs-CRP、MDA、UA、BUN、SCr和尿液NAG、KIM-1水平以及HOMA-IR显著高于对照组,SOD和CAT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PPs组大鼠血清HbA1c、FBG、FINS、TNF-α、IL-1β、IL-6、hs-CRP、MDA、UA、BUN、SCr和尿液NAG、KIM-1水平以及HOMA-IR均显著低于模型组,SOD和CAT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PPs能够显著减轻妊娠期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氧化应激水平,改善血糖和肾损伤。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通过抑制线粒体功能障碍衍生的氧化应激保护宫内窘迫新生鼠的脑功能障碍的机制。方法:24周龄Sprague-Dawley大鼠,按照雌雄比= 1:2的饲养于笼中自然受孕,对确定受孕的大鼠进行宫内窘迫模型手术,然后分为对照组、宫内窘迫组和右美托咪啶组。通过莫里斯水迷宫测试测和牵引力测试分别检测大鼠的学习能力、运动能力。使用电子分析天平检测大鼠脑含水量,通过FJB染色确定退化神经元的数目。通过商购试剂盒检测大鼠氧化应激指标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 GPx)、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和还原型辅酶Ⅱ(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 NADPH)的含量。通过蛋白印迹分析Hsp90和p-AKT Thr 308的蛋白表达。通过RT-PCR分析线粒体介导的神经元凋亡相关因子caspase-3、Bax和Bcl-2的mRNA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宫内窘迫组迷宫测试用时、脑水含量、退化神经元量、MDA和NADPH含量以及caspase-3和Bax的mRNA表达均显著增加,牵引力得分、Hsp90和p-AKT Thr 308的蛋白表达以及Bcl-2mRNA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而与宫内窘迫组相比,右美托咪啶组迷宫测试用时、脑水含量、退化神经元量、MDA和NADPH含量以及caspase-3和Bax的mRNA表达均显著减少,牵引力得分、Hsp90和p-AKT Thr 308的蛋白表达以及Bcl-2mRNA表达均显著增加(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减轻了宫内窘迫大鼠的线粒体功能障碍,进而抑制了氧化应激并改善了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和脑损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脂质代谢及氧化应激水平与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的相关性。方法:将2018年2月~2019年12月期间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200例EH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是否合并HP感染分为感染组84例与非感染组11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脂质代谢以及氧化应激水平,患者脂质代谢及氧化应激水平与HP感染的关系予以Spearman相关性分析。此外,比较两组患者的靶器官功能损伤情况。结果:感染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游离脂肪酸(FFA)水平均高于非感染组,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低于非感染组(P0.05)。感染组丙二醛(MDA)水平高于非感染组,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低于非感染组(P0.0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可得:EH患者HP感染与TG、TC、LDL-C以及FFA、MDA均呈正相关(rs=0.592、0.546、0.610、0.637、0.604,P0.05),而与HDL-C及SOD均呈负相关(rs=-0.625,-0.532,P0.05)。感染组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高于非感染组,而肾小球滤过率及射血分数均低于非感染组(P0.05)。结论:EH患者HP感染和脂质代谢及氧化应激密切相关,且会增加靶器官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颅脑损伤手术患者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我院接诊的92例拟行急诊手术的颅脑损伤患者,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46)和对照组(n=46),观察组在诱导后给予右美托咪定的静脉注射,对照组给予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比较两组术前术后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清S100β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在给药后(T1)、插管时(T2)、拔管时(T3)、手术完成(T4)时,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P0.05);在T4、手术后6 h(T5)、手术后12 h(T6)时,观察组血清S100β、NES、MDA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SOD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应用于颅脑损伤患者手术可有效保持手术过程中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减轻术后氧化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研究盐酸右美托咪定联合依托咪酯麻醉对宫腔镜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20年4月~2020年8月期间收治的96例择期行宫腔镜手术患者,根据住院号奇偶顺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8例。对照组麻醉中使用瑞芬太尼、顺阿曲库铵联合依托咪酯,研究组麻醉中使用瑞芬太尼、顺阿曲库铵、盐酸右美托咪定联合依托咪酯。对比两组麻醉诱导时间、苏醒时间、离室时间、手术时间。观察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变化。观察两组镇静、镇痛情况。记录围术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麻醉诱导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麻醉诱导后(T2)~手术结束时(T5)时间点HR、MAP均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术后1 d血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更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术后1 d过氧化氢(H2O2)、丙二醛(MDA)水平更低,总抗氧化态(TAS)水平更高(P<0.05)。研究组术后6 h、术后12 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6 h、术后12 h的Ramsay镇静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右美托咪定联合依托咪酯麻醉用于宫腔镜手术中,镇静、镇痛效果确切,在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减轻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方面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对血脂异常大鼠的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2月龄健康成年雄性大鼠30只,随机分成3组,每组10只,分别为对照组(普通饲料饲养)、高脂组(高脂饲料饲养)和罗格列酮组(高脂饲料饲养后5 mg·kg-1罗格列酮灌胃),其中血脂异常模型构建时间为5周,罗格列酮的干预时间为1周。第6周实验结束后对各组大鼠进行准确称重,采血,离心留取上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用于检测待测血清中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用于检测过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C-反应蛋白(CRP)、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DMA)及一氧化氮(NO)产生量。在无菌条件下分别分离各组大鼠肾周、附睾和腹膜后的脂肪组织并准确称量,即为大鼠的内脏脂肪重量,并对上述10项指标进行两两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脂组的大鼠体重和内脏脂肪重量均显著增加(P0.05),血清TG、TC和LDL-C水平均显著增加(P0.05);NO产生量和血清SOD水平均显著减少(P0.05);血清MDA、CRP和ADMA水平均显著增加(P0.05)。与高脂组相比,罗格列酮组的大鼠体重和内脏脂肪重量均显著降低(P0.05),TG、TC和LDL-C水平略有改善,但差异并不显著(P0.05);NO产生量和血清SOD水平均显著增加(P0.05);血清MDA、CRP、ADMA水平均显著减少(P0.05),血清TG水平和SOD水平呈负相关(Y=-0.014X+2.967,P=0.001)。结论:罗格列酮对血脂异常的大鼠具有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损伤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探讨眩晕宁颗粒联合盐酸倍他司汀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症(VBIV)患者动脉血流速度、氧化应激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8年2月~2019年7月期间接收的360例VBIV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n=180)、对照组(n=180),对照组予以盐酸倍他司汀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眩晕宁颗粒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动脉血流速度、氧化应激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情况,记录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1个月后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4.44%(152/180);高于对照组的66.11%(119/180)(P<0.05)。两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左侧椎动脉、右侧椎动脉、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而丙二醛(MDA)则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压积、全血黏度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眩晕宁颗粒联合盐酸倍他司汀治疗VBIV,可减轻机体氧化应激,改善患者动脉血流速度及血液流变学,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In the vertebrat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maturation of oligodendrocytes is accompanied by a dramatic transformation of cell morphology. Juxtanodin (JN) is an actin cytoskeleton-related oligodendroglial protein that promotes arborization of cultured oligodendrocytes. We performed in vitro and in culture experiments to further elucidate the biochemical effects, molecular interactions, and activity regulation of JN. Pulldown and co-sedimentation assays confirmed JN binding to filamentous but not globular β-actin largely through a C-terminal domain of 14 amino acid residues. JN had much lower affinity to F-α-actin than to F-β-actin. Bundling and actin polymerization assays revealed no JN influence on F-β-actin cross-linking or G-β-actin polymerization. Sedimentation assay, however, demonstrated that JN slowed the rate of F-β-actin disassembly induced by dilution with F-actin depolymerization buffer. JN-S278E mutant, a mimic of phosphorylated JN at serine 278, exhibited a much diminished affinity/stabilizing effect on F-β-actin. Immunoblotting revealed both phosphorylated and dephosphorylated native JN of the brain, with the former migrating slightly slower than the latter and becoming undetectable when brain lysate was subjected to in vitro dephosphorylation prior to being loaded for electrophoresis. In cultured OLN-93 cells, overexpression of JN promoted the formation of actin fibers and inhibited F-actin disassembly induced by latrunculin A. S278E phosphomimetic mutation resulted in loss of JN activity in cultured cells, whereas S278A, T258A, and T258E dephospho-/phosphomimetic mutations did not. These findings establish JN as an actin cytoskeleton-stabilizing protein that may play active roles in oligodendroglial differentiation and myelin formation. Specific phosphorylation of JN might serve as an important mechanism regulating JN func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