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酶法提取银杏黄酮类化合物研究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9  
本文研究了纤维素酶酶解法提取银杏总黄酮工艺。与传统的乙醇提取工艺相比,银杏总黄酮得率提高了18.92%。实验确定了最佳提取条件:酶浓度0.40mg/mL,酶作用时间120min,酶解温度50℃,酶解介质pH值为4.5,乙醇浓度70%,提取温度70℃。  相似文献   

2.
以多糖含量和得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对陕北红枣中多糖的提取与分离工艺进行优选。酶加水提取的最佳工艺为:①温度70℃、酶添加量3.0%、时间2h;②温度70℃、酶添加量2.0%、时间4h。分离的最佳工艺为:分级沉淀多糖时采用浓缩液:无水乙醇(v/v)1:3效果最好;当采用活性炭脱色时,活性炭用量为7g/L时,既达到了脱色的目的,多糖的损失率又较小。  相似文献   

3.
松茸多糖提取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不同温度 ,不同酸碱盐介质以及微波提取松茸多糖。结果表明 :用乙醚、甲醇将松茸子实体粉末进行回流提取后 ,再用质量浓度为 2 0g·L- 1 的Na2 CO3 溶液微波浸提 3次 ,可将松茸中的多糖及其它有效成分充分提取出来 ;其中松茸菌盖中提取的多糖质量分数为 3.6 5 %,菌柄中提取的多糖质量分数为 3.0 2 %。  相似文献   

4.
采用正交试验比较研究热水浸提法和微波提取法提取香菇多糖。热水浸提法的最佳工艺为:提取温度70℃、提取时间4h、料液比1∶15,提取率3.243%;微波提取法的最佳工艺为:微波功率560W、微波处理时间60s、料液比1∶10,提取率4.771%。微波提取法效率高、时间短,是理想的香菇多糖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5.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以桑黄菌丝体粗多糖含量为考察指标,用苯酚—硫酸法,分别确定了热水浸提法、微波辅助提取法和超声提取法的最佳工艺。通过极差分析得出:热水浸提法的最优工艺为浸提时间3 h、浸提3次、液料质量比50∶1、浸提温度90℃,粗多糖提取率为2.10%;微波提取法的最优工艺为微波处理15 min、液料质量比50∶1、提取3次,提取率为4.18%;超声提取法的最优工艺为超声30 min、提取2次、液料质量比60∶1、温度60℃、频率60 Hz,提取率为3.02%。微波辅助法与热水浸提法相比,时间缩短,且提取率提高近1倍;与超声提取法相比,时间缩短1/2,但提取率提高40%。因此,微波辅助提取法速度更快、提取效率更高、操作更简便,优于其他2种方法。  相似文献   

6.
对绣球菌多糖提取方法做了初步研究,通过热浸、超声、剪切、高压等单一或复合处理方法,摸索出提取的最佳方法:剪切高压法,提取条件为高速剪切乳化机内10 000r/min剪切10min,高压30min后,其提取率达到5.106%。  相似文献   

7.
文章探讨了水提法和超声波辅助复合酶法对芦荟多糖抗氧化活性的影响。以多糖提取率和多糖含量为评价指标,分别得到水提法和超声波辅助复合酶法的提取产物,采用体外抗氧化活性体系评价2种提取方法对芦荟多糖抗氧化活性的影响。抗氧化活性评价结果显示,超声波辅助复合酶法对于多糖提取物的羟基自由基清除率和DPPH自由基清除率均高于水提法。  相似文献   

8.
采用超声波辅助水提法提取芦笋多糖,并用响应面法进行工艺条件优化研究.结果表明芦笋多糖得率为4.298%,其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超声功率250 w,料液比为l:30(g:ml),超声温度为75℃,超声时间为60 min.  相似文献   

9.
恩施碎米荠硒多糖提取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恩施碎米荠多糖的最佳提取条件,以干制碎米荠粉末为试验材料,以双蒸水为浸提剂,在浸提温度、时间、浸取剂的用量、提取次数和pH等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了四元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1g碎米荠干粉,浸提温度90℃、浸提时间3 h-3.5 h、浸取剂的用量30mL、提取次数4~5次和浸提液的pH值为9是多糖适宜的提取条件.  相似文献   

10.
采用响应面优化酶解——微波辅助法从桑叶中提取桑叶多糖的提取工艺。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采用Box-Behnken方法,研究液固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对桑叶多糖提取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拟合方程显著,最终确定桑叶多糖的最优提取条件为:酶含量2%、酶解pH6、酶解温度50℃、酶解时间20 min、液固比15 mL·g-1、提取时间13 min、提取温度76℃,该条件下桑叶多糖的实际提取率为15.23%,与理论模拟值15.12%接近,建立的模型真实可靠。该方法用于提取桑叶中的多糖类成分,工艺简单、成本低,具有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六月鲜枣的幼胚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以自然受粉的六月鲜枣为材料,培养枣的幼胚发育成为正常完整植株。通过正交实验筛选获得的优化组合为Nitsch基本培养基 3%蔗糖 1.0mg/L ZT 0.6mg/L IAA DJ PVP。  相似文献   

12.
微波提取天仙果多糖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通过对影响天仙果多糖提取的因素进行工艺研究 ,初步确认微波提取天仙果多糖宜在 80℃的碱性介质中结合微波前处理可获较高提取率。通过大孔树脂纯化 ,以及纸层析和硅胶G薄板层析分析表明 ,碱性介质中微波提取的天仙果多糖是复合多糖 ,可能由三个均一多糖组分组成。  相似文献   

13.
利用纤维素酶从桑葚中提取桑葚多糖,通过单因素实验和L9(34)正交实验研究酶用量、酶解时间、酶解温度对桑葚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纤维素酶能够显著提高桑椹多糖的提取率,并且提取温度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其次是酶解时间,酶用量在此实验范围内对测定结果的影响最小,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酶解温度45℃,酶解时间150 min,酶用量4.0 mL。  相似文献   

14.
锁阳多糖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浸膏得率和浸膏中多糖质量分数综合评价,利用L9(34)正交实验从水提和醇沉两方面优选锁阳中水溶性多糖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锁阳活性多糖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和实验基础。最佳水提工艺条件为:m(锁阳):v(水)=1:12,回流提取0.5 h,提取2次;最佳醇沉工艺条件为:在m(生药):v(水提液)=1 g:2 mL溶液中加入乙醇,使φ(乙醇)=70%,静置6 h。  相似文献   

15.
正交试验法优化半夏多糖的提取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淑红 《生物技术》2010,20(2):42-44
目的:建立半夏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刚水提醇沉法,以多糖提取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半夏多糖的最住提取工艺条件.结果:最佳水提条件为料液比1:30,70℃提取1h,提取3次,最佳醇沉工艺条件为醇沉浓度70%,静置时间12h.在此条件下,半夏多糖的提取率为13.68%.结论:该工艺简便,重复性好,多糖的提取率高.  相似文献   

16.
美味牛肝菌多糖最佳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对美味牛肝菌 (BoletusedulisBull)子实体多糖提取最佳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通过实验既探讨了温度、pH值、时间、料液比及浸提级数对提取效果的影响 ,也探讨了酶法、三氯乙酸—正丁醇法及复合法去除蛋白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 :蛋白质去除最佳工艺为酶法和三氯乙酸—正丁醇复合法 ,美味牛肝菌多糖提取最佳工艺为加水 2 0倍 ,80℃ ,pH 8时浸提 1h ,多糖浸提率可达 7.37%。  相似文献   

17.
超声波协同热水提取铁钉菜多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超声波技术,研究了液固比、超声波强度、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和pH对铁钉菜多糖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波提取铁钉菜多糖最佳工艺条件为:料剂比为3:100(g:m l),不调pH值,在65℃,超声强度为70%(210w),超声30 m in。  相似文献   

18.
The effects of sodium hexametaphosphate concentration, incubation temperature, and pH on the extraction of polysaccharide from soybean okara (soybean curd waste) were examined.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soybean polysaccharides were almost completely extracted with 50 times their volume of a 2% hexametaphosphate solution at 100°C for 2h, avoiding protein contamination. The viscosity, molecular weight, and sugar composition of the polysaccharides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of the commercially available samples. No differences were observed in the molecular weight or neutral sugar composition. However, it was found that the galacturonate distribution in the molecules of the two polysaccharides was different. The viscosity of the polysaccharide solution was changed by adding small amount of sal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