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微囊化技术是一种有发展潜力的生物技术,在细胞移植和药物控释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然而由于目前微囊化细胞规模化培养技术还不成熟,阻碍了其在临床治疗中的推广与应用。为了了解微囊化重组CHO细胞的生长代谢特性为今后规模化培养优化提供技术参考,考察了主要氮源物质谷氨酰胺对微囊化重组CHO细胞生长代谢及内皮抑素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当谷氨酰胺起始浓度从2.69mmolL增加到9.05mmolL时最大活细胞密度并没有增高,细胞增殖没有显著差异。当谷氨酰胺起始浓度较低(2.69mmolL)时,葡萄糖的比消耗速率较大;当谷氨酰胺起始浓度增高时(7.91mmolL~9.05mmolL)葡萄糖和谷氨酰胺的比消耗速率增大,但细胞对葡萄糖和谷氨酰胺的利用率降低。谷氨酰胺对产物表达有显著影响,起始浓度为4.97mmolL时的内皮抑素累积浓度最高,达546.36ngmL,过低和过高谷氨酰胺起始浓度下内皮抑素的累积浓度均较低。  相似文献   

2.
细胞微囊化免疫隔离技术在移植医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为一种十分有效的免疫隔离技术,细胞微囊化可排除细胞移植中出现的宿主与移植物之间的双向排斥作用,从而使能分泌生物活性物质的细胞在移植后得以存活。目前报道的多种微囊材料中,以海藻酸钠一聚赖氨酸一海藻酸钠的应用最为广泛,可通过提高其生物相容性来减弱免疫排斥反应。细胞微囊化在医学治疗上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特别是基因修饰细胞日益成为研究的焦点。尽管该技术尚需改进,但它在异体和异种组织或细胞移植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用微囊化转基因细胞治疗PD猴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用海藻酸钠/多聚赖氨酸(ALG/PLL)方法制备了包裹转 酪氨酸羟化酶基因的大鼠在肌细胞微囊。在在体外,微囊内的细胞能长时间存活及生长,并能产生TH蛋白。将这种微囊移植于正常猴的纹状体,1个月后仍能在微囊内观察到活细胞,而且移植处凶胶质细胞明显增生,在此基础上,将这种微囊移植于患帕金森病(PD)的模型猴的纹状体,初步观察到的其病理性旋转行为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4.
双歧杆菌微囊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双歧杆菌微囊化的初步研究显示,微囊化的双歧杆菌在干燥过程中死亡率明显下降,在室温条件下保存其存活率比对照组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5.
叶莉  王士斌 《生物工程学报》2010,26(12):1611-1617
干细胞极强的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使其可以成为绝佳的种子细胞来源,用于各种疑难疾病的治疗。微胶囊不仅可以为细胞提供三维生长微环境,而且具有良好的免疫隔离性能和生物相容性。微囊化干细胞技术为干细胞大规模、高活性体外培养及长期保存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持,为细胞移植疗法开辟了新途径。以下首先简述了微囊化技术的发展情况,然后介绍了目前用于微囊化干细胞的材料、制备方法及其免疫隔离作用,重点阐述了近年来微囊化各种不同类型干细胞的研究和应用进展。最后,提出目前微胶囊化干细胞的问题所在并对此技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6.
目的:考察粒径对微胶囊强度及微囊化细胞生长代谢的影响,为制备性能优良的生物微胶囊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制备不同粒径的凝胶珠,测定其在相同成膜条件下的球磨强度,进而用台盘蓝拒染法测定微囊化细胞的增殖及活率。结果:小粒径的微胶囊具有更厚的微囊膜及更高的球磨强度,另外小粒径微胶囊培养细胞能够获得更多的细胞数(350μm,570μm和900μm微囊内的细胞数量分别为:5.67×107、4.71×107和3.89×107/mL microcapsule,P<0.05)及更高的细胞活率(350μm、570μm和900μm微胶囊的细胞活率分别为:83.70%、67.64%和75.73%,P<0.05)。结论:粒径能影响微胶囊的强度及微囊化细胞的生长、代谢。  相似文献   

7.
工业生产益生菌微囊化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益生菌的微囊技术因其能显著提高益生菌的在胃肠道中的存活率而备受关注。本研究从益生菌微囊技术中所使用的包埋材料出发,深入论述了能应用于生产的微囊技术,并引出生产不同益生菌产品的常用技术。  相似文献   

8.
微囊化胰岛B细胞系体外生长和分泌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海藻酸钠-多聚赖氨酸-海澡酸钠(APA)微囊化胰岛B细胞系BTC6-F7的生长和分泌规律,探索其作为生物人工胰岛的可能性。方法:以微囊静电液滴发生器制作APA微囊化BTC6-F7细胞,体外培养并定期测定微囊化细胞的生长和胰岛素分泌。结果:在实验观察的90d内,BTC6-F7细胞可在微囊内以细胞团的形式生长、存活。囊内细胞总数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但细胞活率呈下降趋势,胰岛素分泌与囊内活细胞数的变化规律一致,最初呈上升趋势,然后较长时间维持在相对恒定的水平。结论:本研究所制备的APA微囊化胰岛B细胞可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生长、存活和分泌功能,为进一步发展生物型人工胰岛奠定了基础,并可用于糖尿病的发病机理和治疗研究。  相似文献   

9.
微囊化重组基因细胞移植治疗肿瘤是一种新兴的肿瘤基因治疗方法,然而由于目前微囊化细胞规模化制备和培养技术还不成熟,阻碍了其在临床治疗中的推广与应用。以重组CHO细胞为模型,考察了不同的微囊制备和培养条件对微囊化细胞生长和内皮抑素表达的影响。实验表明,种子细胞所处的生长阶段和细胞接种密度对微囊化细胞生长和内皮抑素表达的影响较大,对数生长期的细胞进行包囊并且细胞接种密度为1×106~2×106cells/mL微囊时微囊内细胞生长良好、内皮抑素表达量高。微囊制备时间对细胞活性和内皮抑素表达也有较大的影响,制备时间延长对细胞的损伤增大,因此制备时间应控制在5h以内。生物微胶囊在制备过程中会造成细胞损伤,而体外培养是恢复细胞活性的良好方法,在培养过程中微囊接种量为5%时对细胞生长和内皮抑素表达有利。  相似文献   

10.
微囊化基因工程细胞移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囊化基因工程细胞移植是将目的基因通过基因转染技术导入到靶细胞内,再将该细胞微囊化后植入受体体内,具有组织相容性好,避免了机体的排斥反应(免疫隔离),且微囊内的功能细胞可以长期存活,发挥其生物学效应。该技术使得异种组织细胞或基因工程细胞移植成为可能,在神经内分泌及代谢疾病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通过逐步降低血清浓度,HPLC氨基酸分析及正交实验筛选研制了HAb18杂交瘤细胞的无血清培养基。对在该无血清培养条件下的细胞进行了计数,对培养上清液进行了葡萄糖、谷氨酰胺、乳酸和氨浓度以及抗体分泌量和抗原结合活性测定,并对动力学参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HAb18细胞在无血清培养条件下达到的最大细胞密度和抗体分泌量分别为0.91×106个/ml和43.8mg/L;细胞比生长速率较在有血清条件下稍有下降,而抗体合成速率提高(0.0207/h比0.0218/h,0.387pg/cell/h比0.218pg/cell/h,P<0.01)。无血清培养时葡萄糖和谷氨酰胺消耗无明显变化,但乳酸浓度降低,氨浓度升高;此外,分泌抗体的抗原结合活性增加。研究无血清培养条件下的HAb18细胞生长代谢和抗体分泌特征可为建立HAb18无血清悬浮流加培养工艺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敲除LSD1基因后抑制人慢性髓系白血病 K562细胞增殖的原因,使用前期CRISPR/Cas9技术构建的人慢性髓系白血病 K562 LSD1基因敲除株,通过细胞凋亡Annexin V/PI(碘化丙啶)双染色、细胞PI染色以及流式细胞术技术,探究敲除LSD1基因后,K562细胞的凋亡水平是否改变,细胞周期是否受到影响。结果表明敲除LSD1基因后K562细胞被阻滞在G0/G1期,进入DNA复制期的细胞变少,因此导致细胞增殖速度减慢;通过细胞凋亡Annexin V/PI双染色并分析早期以及晚期凋亡细胞总比例,显示敲除LSD1基因后,不影响K562细胞的凋亡。研究结果表明,敲除LSD1基因后人慢性髓系白血病 K562细胞的增殖受到抑制,这是由于K562细胞增殖周期发生了改变,进入DNA复制期和分裂期的细胞减少;而与细胞凋亡水平的变化无关。  相似文献   

13.
细胞周期的测量是细胞增殖动力学的研究基础。通过添加30μmol·L-1氯化高铁血红素(Hemin)诱导人慢性髓系白血病K562细胞红系分化,利用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与7-AAD双染的方法检测Hemin诱导的K562红系分化细胞对细胞周期各期比例的影响,未诱导的K562细胞周期各期比例作为对照,检测发现Hemin诱导的K562红系分化细胞对其细胞周期相对值无明显影响。应用BrdU间隔染色结合流式细胞术的方法,通过分析BrdU间隔染色后BrdU阳性细胞群的动态变化规律,从而推算出K562红系分化细胞的倍增时间及细胞周期各期时长。根据测量结果发现,未诱导的K562细胞总倍增时间约为20 h,与通过生长曲线公式法计算倍增时间的结果相符,Hemin诱导的K562细胞的细胞周期倍增时长约为23 h。Hemin诱导的K562红系分化细胞较未诱导的K562细胞倍增时间与各期时长无明显差异。因此,Hemin诱导K562细胞红系分化对其细胞周期绝对值及相对值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4.
Polo样激酶1在细胞周期及细胞周期监测点中的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lk1(Polo-like kinase 1)是一类从酵母到人类都高度保守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是真核细胞有丝分裂的重要调控因子.Plk1随有丝分裂进程定位于不同位点,调节分裂期进入、纺锤体形成和胞质分裂等过程.Plk1能够与磷酸化的停靠蛋白结合,从而在不同空间被激活以满足其在细胞周期中的不同功能.Plk1还参与G2和M期DNA损伤监测点的调节,对于DNA损伤恢复后重新进入有丝分裂期是必须的.目前,Plk1的重要功能尤其是在DNA损伤监测点中发挥的重要功能正在被广泛研究.Plk1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存在过表达且与肿瘤发生密切相关,对于Plk1功能的深入研究为以Plk1为靶的肿瘤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本文提出了用葡萄糖传感器监测在灌注培养微囊化动物细胞时,培液中葡萄糖量的变化。实验过程中,葡萄糖传感器的线性检测范围为10-500mg/10ml.将葡萄糖氧化酶膜贮存于4℃条件下的0.05mol/L PBS(pH7.0)中,它的活力在40天之内保持不变,本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耗时少,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6.
体外培养的牛耳成纤维细胞的细胞周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彦  吴健  张芳 《生物技术》2004,14(6):14-17
通过细胞体外培养,对牛耳成纤维细胞的周期分布进行了研究。不同代数的细胞在生长至70-85%汇合和血清饥饿72h两种状态的细胞周期分布无显著差异。对于体外培养的第8代细胞,生长至50-60%、70-85%和完全汇合时,细胞周期分布存在显著差异;而培养时间对血清饥饿培养和正常培养至充分汇合时的细胞周期分布无显著影响。结果表明,体外培养代数及培养方法不会明显影响细胞周期的分布,但同代细胞因处于不同生长阶段细胞周期分布会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三氧化二砷对多药耐药急性白血病细胞株K562/A02凋亡与细胞周期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取阿霉素(Adr)的耐药白血病细胞株分为未加药的对照组及加入不同浓度的三氧化二砷(其终浓度为4.0μmol/L、5.0μmol/L)组,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分布,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不同浓度三氧化二砷对K562/A02细胞核NF-κBp65蛋白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三氧化二砷可显著增加Adr对K562/A02细胞凋亡率,阻滞细胞于G0/G1期,降低K562/A02细胞胞核中NF-kB p65的表达(P均<0.05)。结论:三氧化二砷可能是通过抑制NF-kB的胞内活化转位,从而促进K562/A02细胞凋亡及抑制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8.
细胞周期是生命活动中一个最重要的过程.以cyclin、CDK、CKI等细胞周期调控蛋白的相互作用推动着细胞周期时相的进展和时相之间的转变.这一过程受到严密的调控机制所监控.在核移植的研究中,对细胞周期进行调控,使细胞阻滞于某一特定时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微囊化细胞培养过程的物质传递机理和细胞生长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用于描述微囊化细胞培养过程中物质传递机理和细胞生长特性的数学模型,分析了这些模型在应用于微囊化细胞培养系统时所存在的问题,为建立能精确描述微囊化细胞培养过程中的物质传递机理和细胞生长特性的数学模型提供必要的参考,以有效推动微囊化技术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This study shows that double thymidine block treatment efficiently arrests the EO771 cells in the S-phase without altering cell growth or survival. A long-term analysis of cell behavior, using 5(6)-carboxyfluorescein diacetate N-succinimidyl ester (CFSE) staining, show synchronization to be stable and consistent over time. The EO771 cell line is a medullary breast-adenocarcinoma cell line isolated from a spontaneous murine mammary tumor, and can be used to generate murine tumor implantation models. Different biological (serum or amino acid deprivation), physical (elutriation, mitotic shake-off), or chemical (colchicine, nocodazole, thymidine) treatments are widely used for cell synchronization. Of the different methods tested, the double thymidine block is the most efficient for synchronization of murine EO771 cells if a large quantity of highly synchronized cells is recommended to study functional and biochemical events occurring in specific points of cell cycle progress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