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木本植物对大气气态污染物吸收净化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一、工作目的与意义 植物通过叶片上的气孔和枝条上的皮孔,可将大气污染物吸收入体内。在体内通过氧化还原过程进行中和而成无毒物质(即降解作用),或通过根系排出体外,或积累贮藏于某一器官内。植物对大气污染物的这种吸收、降解和积累、排出,实际起到了对大气污染的净化作用。一般情况下,植物吸收一定数量的大气污染物后,并不表现出异常的反应。而只是在超过其生理上的忍受限量后,才表现出可见的或不可见的症状。植物对大气污染物的这一生  相似文献   

2.
转基因植物对有机污染物的吸收、转化和降解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有机污染物是土壤、水体和大气环境的重要污染物.利用和加强植物修复作用是控制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近年来,一些具有修复功能的外源基因被陆续引入到植物中,使转基因植物的生物修复能力大大增强.文章介绍了植物对污染环境中有机污染物,尤其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吸收、转化和降解作用,阐述了转基因植物用于被污染环境修复方面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树木是多年生植物,其生活周期长,对周围环境能持续地发生较大影响。在环境保护方面,树木通过叶片气孔吸收积累污染物质,净化环境。虽然,其吸收积累量与空气污染物浓度不成严格的比例关系,但它们之间仍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研究它们之间关系,分析树叶中污染物含量用作了解大气污染的手段;目前国内报道尚不多。本文就树叶中 S 含量与大气 SO_2浓度相互关系进行初步探讨,为开展环境质量生物学监测和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曹裕松  李志安  邹碧 《生态科学》2003,22(3):284-287
本文从植物对大气、水体和土壤化角度分析了森林的特殊环境功能,有些植物能吸收空气中各种有害气体,如SO2、Cl2、HF以及放射性物质,可用于治理大气污染,或用于环境污染监测;许多森林植物对各种污染物有一定的吸收、积累和分解作用,因而,可以用于污染环境的修复治理;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向大气中释放大量的水分,带走了热量,降低了大气的温度;森林还能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涵养水源.因而,森林具有美化环境,清理环境污染物,稳定气候等重大的环境功能.  相似文献   

5.
陆菱妹  王奕正  邓立杰   《广西植物》1982,(4):197-200
<正> SO_2是大气污染中数量最多、散布最广的一种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和动植物生长都有一定的危害性。而植物对环境污染物有一定的吸收净化能力。 我们于1980年对桂林六个功能区、灵川钢铁厂等地绿化植物叶片含硫量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6.
有机污染环境的植物修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分析了近年来国内外的文献资料,对有机污染物污染环境的植物修复研究进展作了综述。植物能通过根系从环境中吸收和积累PCBs、PAHs等有机污染物,并将吸收的TNT、TCE及有机农药降解为高极性产物、水和CO2;另一方面植物根际可促进有机污染物的根际生物吸收与,使植物对有机污染环境的修复效果更明显。文中探讨了有机污染环境的植物修复技术的优势、问题与未来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矿区绿化树木对镉和锌的吸收与分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南京某矿区11种树木的重金属吸收和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树木对重金属的吸收和富集因树木种类、部位及重金属种类的不同而异.法国冬青对Cd的含量、富集和转运系数均高于其它树种,可以植物萃取方式修复土壤污染.Cd主要积累在树木根部,树木不同器官对Cd积累能力的总趋势为根>叶及枝>树皮>树干;而Zn更多地积累在树木地上部(叶和枝)而非根部.11种树木对Cd和Zn的富集系数均<0.2.树木对Cd和Zn的转运系数差异显著,总体上是Zn>Cd.  相似文献   

8.
丛枝菌根对有机污染土壤的修复作用及机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丛枝菌根(AM)是丛枝菌根真菌(AMF)与植物根系相互作用的互惠共生体,能改良土壤结构,增强植物抗性.自然界中已知的AMF有170多种,分布广泛,且可与大多数植物共生.利用AM修复有机污染土壤正成为一个崭新的研究方向.本文综述了AM对多环芳烃、酞酸脂、石油和农药等一些典型有机污染物污染土壤的修复作用.AM修复有机污染土壤的机理主要包括:AMF代谢有机污染物;AM分泌酶,降解污染物;AM影响根系分泌作用,并促进根际微生物对有机污染物的降解;AMF宿主植物吸收积累污染物.AM修复研究中,高效AMF的筛选、复合菌种效应、土壤老化、AM作用下植物对有机污染物的吸收积累等几方面仍有待于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低放核素污染土-水介质的植物修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晓雪  王丹  闻方平 《西北植物学报》2008,28(12):2571-2574
植物修复技术是利用植物根系吸收水分和养分的过程来吸收和转化土壤和水体中的污染物,以期达到清除,修复和治理的目的,是用于对土壤-水体中重金属和放射性核素污染清除的生态技术.本文就放射性核素的来源、污染现状、植物对放射性核素的积累筛选以及对污染土壤的修复研究进行综述,以明确植物修复技术在改善环境中的作用,为进一步筛选超积累植物并探讨植物对放射性核素污染的修复机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利用树木叶片铅含量指示大气铅污染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前言环境保护,首先需要进行污染监测,监测可为环境污染的程度,污染物的来源、种类、数量以及污染处理要求和治理后的效果提供依据。污染监测有物理、化学和生物三种手段。生物监测中的植物监测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如需了解多种毒物的复合污染作用,用一般物理、化学手段难于测定,而植物监测却能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而且它还有经济、简便等优点。植物监测环境污染的方法很多,主要有污染区的监测植物调查,指示植物的定点监测及分析监测植物体内污染物含量等三种方法。我国因为环境保护工作开展较晚,植物监测工作处在开始阶段,利用植物体内某些污染物含量变化来反映环境污染状况,则报导尚很少。但是,一些污染物被植物吸收后,积累明显,稳  相似文献   

11.
用硫酸盐还原菌处理重金属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介绍了用硫酸盐还原菌处理重金属废水的几种主要方法和原理。硫酸盐还原菌处理含重金属废水主要是通过将可溶性的重金属离子转化成不溶性的金属硫化物、氢氧化物、碳酸盐的方式 ,或直接通过以菌体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完成的。目前研究用硫酸盐还原菌处理重金属废水的主要方法有分批沉淀工艺、吸附处理工艺、化学法和硫酸盐还原菌的混合工艺、全混合处理工艺及硫酸盐还原菌的厌氧上流式污泥床和流化床工艺 ,并对其主要的工艺指标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2.
木本植物对Cd~(115+115m)的吸收及其在体内的分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前言 近年来,随着采矿、冶炼以及镉处理等工业的发展,不仅有大量废水中的镉通过土壤——植物进入食物链,给人造成危害,而且还有大量含镉粉尘污染大气环境,通过呼吸及消化道进入人体,直接给人以危害。因此,镉污染及其防治问题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国内外对水稻、小麦、玉米及蔬菜、牧草中镉的吸收积累规律作了不少研究(董克虞等,1981;陈铨荣等,1978:陈涛等,1980:Reddy等,1977)。  相似文献   

13.
Background Many areas throughout the world are simultaneously contaminated by high concentrations of soluble salts and by high concentrations of heavy metals that constitute a serious threat to human health. The use of plants to extract or stabilize pollutants is an interesting alternative to classical expensive decontamination procedures. However, suitable plant species still need to be identified for reclamation of substrates presenting a high electrical conductivity.Scope Halophytic plant species are able to cope with several abiotic constraints occurring simultaneously in their natural environment. This review considers their putative interest for remediation of polluted soil in relation to their ability to sequester absorbed toxic ions in trichomes or vacuoles, to perform efficient osmotic adjustment and to limit the deleterious impact of oxidative stress. These physiological adaptations are considered in relation to the impact of salt on heavy metal bioavailabilty in two types of ecosystem: (1) salt marshes and mangroves, and (2) mine tailings in semi-arid areas.Conclusions Numerous halophytes exhibit a high level of heavy metal accumulation and external NaCl may directly influence heavy metal speciation and absorption rate. Maintenance of biomass production and plant water status makes some halophytes promising candidates for further management of heavy-metal-polluted areas in both saline and non-saline environments.  相似文献   

14.
重金属污染环境的植物修复及其分子机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重金属污染物的排放和扩散造成了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如何消除环境中的重金属污染物已成为国际性难题。近年来,植物修复技术的出现和快速发展为我们展示了一条新的有效途径:即利用植物对重金属化合物的吸收、富集和转化能力去除土壤和水体中残存的重金属污染物。文章简要介绍了重金属污染物与植物修复的关系和植物修复的生理机制,重点总结了重金属污染环境的植物修复在分子生物学方面所取得的研究进展,包括有机汞裂解酶基因merB、汞离子还原酶基因merA和金属硫蛋白基因MT等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植物修复上的应用,展望了植物修复研究工作的发展方向,并针对汞污染提出了一套修复方案。  相似文献   

15.
高等植物重金属耐性与超积累特性及其分子机理研究   总被引:50,自引:0,他引:5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由于重金属污染日益严重, 重金属在土壤物系统中的行为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高等植物对重金 属的耐性与积累性, 已经成为污染生态学研究的热点。近年来, 由于分子生态学等学科的发展, 有关植物对重金属的解毒和耐性机理、重金属离子富集机制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高等植物对重金属的耐性和积累在种间和基因型之间存在很大差异。根系是重金 属等土壤污染物进入植物的门户。根系分泌物改变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和毒性, 并在植物吸收重金属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土壤中的大部分重金属离子都是通过金属转运蛋白进入根细胞, 并在植物体内进一步转运至液泡贮存。在重金属胁迫条件下植物螯合肽 (PC) 的合成是植物对胁迫的一种适应性反应。耐性基因型合成较多的PC, 谷胱甘肽 (GSH) 是合成PC的前体, 重金属与PC螯合并转移至液泡中贮存, 从而达到解毒效果。金属硫蛋白 (MTs) 与PC一样, 可以与重金属离子螯合, 从而降低重金属离子的毒性。该文从分子水平上论述了根系分泌物、金属转运蛋白、MTs、PC、GSH在重金属耐性及超积累性中的作用, 评述了近 10年来这方面的研究进展,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微生物展示技术在重金属污染生物修复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然界对环境金属污染物的迁移和转化具有微妙而复杂的选择控制机理,生物修复技术以其投资少、效率高、可以原位处理低浓度有害污染物的特性而在环境治理中具有极大潜力。考虑传统的生物修复技术常常不能满足重金属治理的要求,基于重金属离子高效结合肽的微生物展示技术,有望在重金属生物修复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内生菌协同宿主植物修复土壤复合污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复合污染日益严重,危及植物生长及人类发展,寻找修复土壤复合污染的有效方法已经成为环境领域的优先事项。复合污染指同一环境中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污染物,分为复合重金属污染、复合有机污染物污染及重金属-有机污染物复合污染。近些年发现内生菌能定殖在植物中,并且被感染的植物不会引起任何外在病症,其主要通过促进宿主植物生长,改变植物摄取污染物能力和酶促降解污染物等方法增强植物修复能力。本文综述了具有复合重金属和复合有机污染抗性的内生菌种类及其作用机制,并展望了内生菌协同宿主植物修复环境中复合污染物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Heavy metals are among the major pollutants from anthropogenic inputs that reach mangrove ecosystem by urban and agricultural runoff, industrial effluents, boating, mining and other processes. To minimize the detrimental effects of heavy metal exposure and their accumulations, plants in general have evolved biological detoxification mechanisms, which include avoidance or exclusion, excretion and accumulation. To protect the cellular components from oxidative damage by heavy metal contamination, biological systems have developed enzymatic and non-enzymatic antioxidant mechanisms. Another detoxification mechanisms produced in plants are osmoprotectants, which are the compatible solutes which maintain a favourable water potential gradient and protect cellular structures from toxic ions. Besides these mechanisms, another heavy metal detoxification system in plants involves the chelation of metals by metal binding molecules like metallothioneins (MTs) and phytochelatins (PCs). To limit the heavy metal toxicity from mangrove ecosystem, it was found that phytoremediation is a most useful technology where in plants are used to remove pollutants from the environment and it is considered as a comparatively new, low-cost and highly promising technology for the remediation of heavy metal. Rhizofiltration, phytovolatilization, phytoextraction and phytostabilization are the important phytoremediation techniques. Among these phytoextraction and phytostabilization are found highly important in the case of mangroves and are promising means of phytoremediation.  相似文献   

19.
重金属污染对鸟类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峰  丁长青 《生态学报》2007,27(1):296-303
鸟类属于高等脊椎动物,是食物链中的高级消费者,由于生物富集作用,鸟类容易受到环境中污染物质的影响。鸟类羽毛和卵壳中的重金属浓度可以反映其所处环境中重金属的污染状况,因此可以用鸟类作为指示生物来监测环境中的重金属污染。对重金属污染的来源和特征进行了介绍,阐述了重金属污染对环境安全构成威胁的原因,分析了汞、铅、镉、砷、铜等几种重金属元素在鸟体内富集的特点及其对鸟类的危害。重金属污染物在不同生物体内的浓度存在差异,反映出它们通过食物链的生物富集和放大,对环境和鸟类的毒害作用有所增加。建议选择野生鹭类、麻雀和喜鹊等鸟类作为指示生物监测环境中的重金属污染。  相似文献   

20.
王爱霞  方炎明 《植物研究》2011,31(4):478-488
以南京市常见行道树二球悬铃木为试材,通过对交通繁忙区和相对清洁区道路两边悬铃木叶和一年生枝条中6种重金属元素在组织水平分布的研究,揭示其在悬铃木各组织中可能的分布机理,以及对重金属可能的抵御机制。结果表明,置于空气污染下悬铃木叶片与一年生枝条各组织具有累积重金属元素的能力,且污染区相对含量高于清洁区(除Ni外);叶片各组织累积能力大小为下表皮>上表皮、海绵组织>栅栏组织。悬铃木一年生枝条表皮因具有皮孔、表皮毛和蜡质,故也有一定的重金属累积能力;悬铃木表皮系统是重要的重金属吸滞组织,且累积于表皮的重金属元素可通过表皮进入皮层和髓,这与一年生枝条内重金属元素的运输途径有关,具体运输机理有待于进一步探讨。根据悬铃木各组织重金属的分布,认为叶片和茎的表皮系统更能反映空气污染的真实情况,且这两种材料采集容易、破坏性小,建议在空气污染监测中大力采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