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急诊介入栓塞治疗支气管动脉-肺动脉瘘大咯血患者的疗效,分析栓塞剂的选择及合理应用,为临床研究提供参考。方法:30例支气管动脉-肺动脉瘘大咯血患者采用急诊介入造影检查,使用丙烯酸微球和明胶海绵条对出血动脉行急诊栓塞治疗,对动脉造影表现及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找到并成功栓塞42支出血的支气管动脉,28支采用单独丙烯酸微球栓塞治疗,14支行丙烯酸微球与明胶海绵条联合栓塞治疗。栓塞术后随访1年,所有患者栓塞术后均无再次咯血及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急诊动脉栓塞治疗支气管动脉-肺动脉瘘大咯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手段。合理的选择和使用栓塞剂是确保栓塞治疗成功的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先天性支气管动脉-肺动脉瘘患儿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探讨介入治疗支气管动脉-肺动脉瘘所致咯血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9年7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先天性支气管动脉-肺动脉瘘所致咯血患儿36例,行支气管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选择300-700μm聚乙烯醇(PVA)微栓颗粒或微球颗粒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评价疗效,患者在术后1个月、3个月、半年、1年门诊复查。结果: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显示支气管动脉-肺动脉瘘直接征象的诊出率为55.5%(20/36),16例为假阴性(44.4%),未发现假阳性病例;36例患者栓塞术后治疗即刻成功率为100%,复发率13.9%(5/36),复发时间出现于术后2-6个月,表现为再次咯血,但咯血量较初次封堵前减少,均行二次栓塞术。结论:介入治疗对于支气管动脉-肺动脉瘘所致咯血是一种创伤小、操作简便、疗效明确、并发症少的治疗方法。为进一步减少复发风险,患者术前应仔细进行MSCTA检查,行全面DSA下血管造影,根据患者病变血管情况选择合适的永久栓塞剂,运用恰当的栓塞技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水平预测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支气管扩张大咯血的临床疗效及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50例2011年11月至2016年11月期间于我院治疗的支气管扩张大咯血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进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根据临床疗效评价标准结果分为总有效组(n=40)和无效组(n=10),随访1年,根据预后的复发情况分为预后好组(n=38)和预后差组(n=12),分别比较总有效组和无效组、预后好组和预后差组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对支气管扩张大咯血患者的预测价值。结果:手术后总有效组和无效组患者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均高于手术前,且总有效组高于无效组(P0.05)。手术后预后好组和预后差组患者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均高于手术前,且预后好组高于预后差组(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对支气管扩张大咯血患者均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25和0.806。结论:采用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支气管扩张大咯血,疗效及预后比较好的患者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均较高,并且其敏感度和特异度较高,具有一定的临床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介入技术,超选择支气管动脉,行PVA颗粒栓塞治疗急性大咯血的治疗价值.方法:对我院2001年以来34例采用PVA颗粒栓塞的大咯血病人的术后反应.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止血情况进行随访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病人均为一次性栓塞成功,术后随访时间长迭36个月,随访率达100%.除一例肺癌病人因咯血死亡外,未发现复发性咯血.术后病人出现胸部疼痛症状,短期内对证治疗可以缓解.未见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PVA颗粒栓塞支气管动脉是治疗急性大咯血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咯血的主要责任血管是支气管动脉,非支气管性体动脉参与供血是大咯血介入治疗失败的重要原因,腹腔动脉系统分支动脉参与供血更为罕见。本文通过收集相关病例,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提高对腹腔动脉系统分支动脉为咯血责任动脉的认识,探讨其可能的病理机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例腹腔动脉系统分支(胃左动脉、肝左动脉)参与大咯血供血动脉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并报道介入栓塞治疗的效果。结果:2例患者均为支气管动脉栓塞后再发大咯血,再次血管造影显示1例肝左动脉参与供血,1例胃左动脉参与供血。栓塞上述血管后,患者止血成功。病变位于下肺、伴有胸膜增厚,提示有腹腔动脉系统分支动脉参与供血的可能。术前仔细阅读患者影像学资料,术前行主动脉分支动脉CT血管成像,可减少对责任性非支气管性体动脉的遗漏。结论:腹腔动脉系统参与供血是介入栓塞治疗后咯血复发的少见原因,了解其病理机制、危险因素,及时进行栓塞,可以降低咯血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6.
黄优华  沈涛  徐强  石红建  王祁 《生物磁学》2013,(34):6711-6714
目的:对比分析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与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十栓塞术治疗中晚期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76例中晚期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38例,对照组38例。观察组患者行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联合栓塞术治疗,对照组患者行单纯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治疗。分别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同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4.21%,对照组为64.7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不良反应率为23.67%,对照组为21.0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经对症处理后,均得到有效改善。结论: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联合栓塞术治疗中晚期肺癌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在胎盘前置状态中期妊娠引产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孕14~24周胎盘前置状态需要终止妊娠患者32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15例先行子宫动脉栓塞术,3小时后给予利凡诺100 mg羊膜腔内注射引产术,联合口服米非司酮150 mg(A组),17例行常规剖宫取胎术(B组),比较两组的出血量及住院时间。结果:A组产后平均出血量为284.53±33.74 m L,平均住院时间为3.8±0.7天;B组平均产后出血量为546.07±40.69 m L,平均住院时间为6.4±0.3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术可用于胎盘前置状态的中孕引产,而且具有出血少、创伤小、可保护女性生殖生理功能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方案治疗瘢痕部位妊娠(CS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7年9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收治的CSP患者89例,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A、B、C三组。A组患者19例,采用药物甲氨喋呤保守治疗;B组患者30例,行B超引导下人工流产术治疗;C组患者40例,行子宫动脉栓塞术联合清宫术治疗。比较三组患者的阴道出血情况以及治疗效果。结果:C组患者治愈率最高、血清β-HCG恢复至正常时间最短、治疗后阴道出血量最少,其次为B组,最后是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4d、7d,B、C两组血清β-HCG下降幅度显著高于A组(P0.05),尤其是C组在治疗后第7d的下降幅度最大;B组患者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低于C组及A组,但输血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术联合清宫术治疗CSP具有治愈率高、损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势,在经济情况允许的情况下其临床疗效最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1996—3至2005—12期间我科与介入放射科合作,对66例内科方法未能止血的大咯血患者行支气管动脉介入栓塞术止血。观察分析止血效果及并发症。方法:患者在1250数字减影机下,经股动脉插入美国COOK公司生产的3—5FCobra导管。找到支气管动脉,造影后确定出血部位,在明确无栓塞禁忌症后,以明胶海绵粉末或PVA颗粒栓塞支气管动脉,观察止血状况及并发症。结果:总体止血率95.3%(61/64),半年内9例复发咯血,但咯血量明显减小,复发率14.1%(9/64)。仅1例栓塞后未止血。2例动静脉瘘患者不能实行栓塞。15例出现发热,占23.4%(15/64),所有患者均不同程度出现气短,吸氧后缓解。结论:支气管动脉栓塞救治难治性大咯血十分有效、可靠且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胎盘植入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以胎盘植入患者61例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保守治疗组31例和化疗栓塞组30例。保守治疗组仅单纯口服米非司酮治疗,而化疗栓塞组采用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手术时间、出血量、输血量、住院时间、胎盘排出和月经复潮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随访术后1年患者的月经情况和妊娠情况。结果:经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后29例成功止血,有1例未能止血而行子宫切除术。栓塞术后未出现器官局部缺血坏死、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发热、下腹痛为常见并发症。而保守治疗组的31例患者中,因治疗失败导致切除子宫的7例,仅24例有效保留子宫,成功率仅77.4%,严重影响患者以后的生育能力。6例发生宫腔感染,4例发生宫腔粘连。子宫动脉化疗栓塞组β-HCG恢复正常时间、输血量、胎盘完全清除时间、月经异常的发生情况均优于保守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组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14例患者在术后1个月后有胎盘组织自阴道排出,有11例患者2个月后发现胎盘残留,予以清宫术,除3例失访病例,其余患者在随访时间内恢复正常月经,并有2例再次妊娠者。结论:采用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胎盘植入,其术前准备时间和手术时间均短,出血控制迅速且并发症少,有助于保留患者的子宫,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郭玉珍 《蛇志》2016,(4):484-485
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在治疗女性不孕不育中的作用。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50例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A组80例和B组70例。两组均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不同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B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A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 A组有效率为95%,B组为87.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A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1.25%,明显高于B组的84.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对女性不孕不育患者的治疗具有积极作用,能有效缩短患者的治疗疗程,利于患者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颅内介入栓塞术与颅内夹闭术对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神经功能、免疫状态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5年1月到2019年8月收治的高分级aSAH患者8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n=38,颅内夹闭术)和B组(n=42,颅内介入栓塞术),比较两组患者疗效、神经功能、免疫状态、睡眠质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B组的预后良好率为73.81%(31/42),高于A组的60.53%(23/38)(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卒中量表(NIHS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均降低,且B组低于A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1d、术后5d免疫球蛋白(Ig)G、Ig A及Ig M均呈先下降后升高趋势,B组术后1d、术后5d Ig G、Ig A及Ig M均高于A组(P0.05)。B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1.90%(5/42),低于A组的31.58%(12/38)(P0.05)。结论:颅内介入栓塞术应用于高分级aSAH患者的疗效优于颅内夹闭术,并且可以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睡眠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风险,减轻免疫抑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与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到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输尿管结石患者100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n=56例,直径≥1 cm者23例,直径1 cm者33例)和B组(n=44例,直径≥1 cm者17例,直径1 cm者27例),其中A组给予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治疗,B组给予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结石排净、术后并发症。结果:A组直径≥1 cm和1 cm者手术时间为(55.9±1.6)min和(38.9±0.7)min显著低于B组的(72.8±1.4)min和(53.6±0.7)min(P0.05);A组直径≥1 cm者结石排净率为87%显著高于B组的58.8%(P0.05),A组直径1 cm者90.9%与B组88.9%相近(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相比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手术时间短,对于直径≥1 cm者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中应用不同剂量骨水泥注入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5月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老年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两组,每组41例,A组患者选择低剂量(2-4ml)骨水泥注入,B组患者选择常规剂量(4.5-6ml)骨水泥注入,观察疗效及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术前椎体前缘高度无明显差异,术后均有明显改善,但术后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分别为2.44%、9.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低剂量骨水泥注入,可达到理想治疗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CA125水平和子宫动脉栓塞术(UAE)治疗子宫腺肌症的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接受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的39例子宫腺肌症患者作为患者组,取同时期参加健康体检的30名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组。用ELISA法检测子宫腺肌症患者子宫动脉栓塞术前和术后不同时点血清VEGF、IGF-1、CA125的水平,评估子宫动脉栓塞术后的患者的疗效。结果:34例痛经患者术后1个月开始改善,最终29例完全缓解,有效率85.2%。患者组治疗前血清VEGF、IGF-1、CA125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后,患者组血清IGF-1、VEGF和CA125的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降低,术后6月,恢复正常水平。结论:血清IGF-1、VEGF、CA125的变化可能在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腺肌症中作为疗效和预后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前列腺癌循环miRNA-141表达,并研究五苓胶囊对其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泌尿外科收治的前列腺癌患者20例,随机分为A、B两组,各10例;A组给予常规治疗,B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加用五苓胶囊治疗。选取同期住院前列腺增生患者20例,正常对照组为同时期体检健康者20例。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正常对照组、前列腺增生组以及前列腺癌组血清miRNA-141的表达情况,以及前列腺癌组治疗前T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含量。结果:前列腺癌组的血清miRNA-141的表达水平为正常对照组的(11.22±8.19)倍,明显高于前列腺增生组(1.65±1.73)和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列腺增生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前列腺癌组血清miRNA-141的表达水平与TPSA水平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0.753,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前列腺癌A组与B组的血清miRNA-141的表达水平均有所改善,与A组(5.82±4.51)相比较,B组的miRNA-141的表达水平(1.93±0.67)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腺癌患者血清中miRNA-141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且与TPSA水平呈正相关关系,五苓胶囊能够降低miRNA-141表达。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脑动脉瘤的疗效及对生活质量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4年1月~2019年3月期间收治的80例脑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n=38,开颅夹闭术)和B组(n=42,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生活质量、预后、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及围术期指标。结果:B组术后6个月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5.71%(36/42),高于对照组的65.79%(25/38)(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躯体功能、社会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角色功能评分均升高,且B组高于A组(P0.05)。两组轻度残障率、重度残障率、植物生存率、死亡率以及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预后良好率明显高于A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B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切口长度均短于A组,但住院费用高于A组(P0.05)。结论:与开颅夹闭术相比,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脑动脉瘤,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且不增加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分析肺癌患者和肺部非癌性病变肺动脉和主支气管动脉CTA特点。方法:回顾性统计分析82例行高度怀疑肺癌患者的肺部CTA,经病理证实肺癌54例,肺结核球28例,同时选择对照组22例。对比分析肺动脉(Pulmonary artery,PA)内径、主支气管动脉(Bronchial artery,BA)显影率和及其各级分支显影率。结果:肺癌组、肺结核球组和对照组左主支气管动脉显影率分别为83.3%、77.7%和72.7%。右主支气管动脉显影率87.0%、83.3%和68.1%。肺癌组左右主支气管动脉清晰显影率高于肺结核球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右两侧肺癌组PA内径明显大于结核球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右侧肺癌组PA显影分级明显高于结核球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右双侧PA主干内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部癌性病灶动脉供血增加,肺动脉和支气管动脉CTA能够显示肺癌病灶供血情况,可用于临床辅助鉴别诊断影像学不能确诊的肺部病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沙利度胺对原发性肝癌(HCC)介入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拟行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的HCC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两组,各30例。A组患者采用TACE+沙利度胺治疗,每晚200 mg,口服一个月;B组患者单行TACE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周检测两组患者的VEGF水平,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应用生存质量评分量表(QOL)评价患者生存质量,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体重及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VEGF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EGF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其中A组患者治疗后VEGF水平显著低于B组患者(P0.01)。治疗前两组患者QOL分数和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两组患者的QOL分数较治疗前均有所降低,但A组患者的QOL分数显著高于B组患者(P0.05),而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体重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30例患者中有1例(3.33%)患者因严重嗜睡、2例(6.67%)患者因严重口腔干燥而终止口服沙利度胺,其余27例患者均能耐受。结论:沙利度胺联合TACE方法治疗HCC可降低VEGF水平和改善癌症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子宫动脉化疗栓塞与单子宫动脉栓塞在瘢痕妊娠治疗中的有效性。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诊治的瘢痕妊娠患者96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各48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单子宫动脉栓塞治疗,研究组采用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记录并对比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单位(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h)in-beta subunit,β-HCG)下降至正常范围时间、宫腔异常包块消失时间、月经恢复正常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等指标;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卵泡刺激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雌二醇(estradiol,E2)、抑制素B(inhibin B,INHB)等卵巢功能指标变化;记录并对比两组的膀胱损伤、阴道流血、感染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β-HCG下降至正常范围时间、宫腔异常包块消失时间、月经恢复正常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的FSH、LH、E2、INHB等卵巢功能指标对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FSH水平均升高,LH、E2、INHB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组更优(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6.25%vs. 20.83%,P0.05)。结论:相比于单子宫动脉栓塞,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有利于改善瘢痕妊娠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及术后恢复情况,对患者卵巢功能的恢复较好,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荐至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