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调查急诊重症监护病房( EICU)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定植与感染状况,为实时控制医院感染暴发流行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环境卫生学监测采样方法参照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制定干预措施.结果 6例MRSA定植和感染病例平均年龄62.5岁,原发性基础疾病重;41份环境标本和16份来自接触阳性患者的医务人员手部标本中均分离到病原菌,阳性率分别为24.39%和18.75%.结论MRSA定植是造成医院感染的源头,将仅出现定植的病例并入感染病例进行统计分析,可实时监控院内医院感染的暴发.  相似文献   

2.
探讨感染控制与抗菌药物管理措施干预对骨科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 SSI)的影响,为有效降低SSI的发生提供循证依据。以2013—2018年在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骨科住院的 8 916 例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干预前 2 462 例,干预后 4 636 例,强化干预 1 818 例。采取综合性感染控制集束化管理与抗菌药物管理干预措施,分为干预前(2013—2014年)、干预后(2015—2017年)和强化干预(2018年)3个阶段,主要措施包括术前手卫生及患者准备、术中保温及围术期合理用药等。对骨科SSI情况及干预效果进行评估。结果显示,实施感染控制的集束化措施与有效的抗菌药物管理措施后,手术患者SSI发生率由干预前的1.58%下降至0.61%(P<0.05)。干预前、后及强化干预Ⅰ、Ⅱ类切口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品种合理率分别为54.83%、79.82%和99.04%,时机合理率分别为51.99%、78.53%和89.97%,疗程合理率分别为52.98%、82.19%和91.97%,结果显示抗菌药物品种选择、给药时机及疗程的合理率明显改善(P<0.05),且平均住院天数及抗菌药物占住院总费用的比例明显下降(P<0.05),表明长期连续的综合性感染控制与抗菌药物管理干预可有效降低骨科手术患者SSI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区级医院重症监护病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的流行初期进行调查和分析,以防止MRSA的暴发流行以及能够采取有效治疗措施。方法对2006年12月至2007年1月区级医院重症监护病区患者、医务人员及物体上送检标本中被MRSA感染的病例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从重症监护病区患者、工作人员及物体上采集标本MRSA的感染阳性率分别为25%~47.6%、0%和20%。结论此次有局部暴发趋势的MRSA感染由于发现及时、措施得当被控制住。医院必须加强监督抗生素的合理用药和耐药性的检测,严格医务人员洗手及实行消毒隔离措施,切断传播途径,防止MRSA感染在医院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多重耐药定植菌与医院感染的关系以及去定植措施的效果。方法对入住ICU的患者进行多重耐药定植菌筛查,观察阳性患者和阴性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将阳性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预防控制措施,试验组加上安尔碘Ⅲ去鼻腔MRSA、口服金双歧去肠道产ESBLs肠杆菌措施,观察两组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以及定植菌与医院感染的关系,对比两组去定植效果。结果ICU多重耐药菌定植率为31. 16% ;多重耐药定植菌筛查阴性患者医院感染率为7. 56%,阳性患者医院感染率为15.47% (P 〈0.01);对照组医院感染率为20.79%,试验组医院感染率为22. 22% (P 〉0. 05);对照组定植菌医院感染率为4. 95% ,试验组定植菌医院感染为0( P 〈0.01);对照组产ESBLs大肠埃希菌定植自行清除率为26. 31% ,试验组产ESBLs大肠埃希菌去定植率为80. 95% (P 〈 0. 01)。结论ICU患者多重耐药菌定植率高,多重耐药菌定植患者医院感染率高,口服金双歧去肠道产ESBLs细菌干预措施有效,安尔碘Ⅲ去鼻腔MRSA效果需继续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阐述风险预判与主动干预的综合防控措施对综合重症监护病房(GICU)患者多重耐药菌(MDRO)医院感染的防控效果。方法:对2018年1月~2019年12月入住GICU病房(分为A、B两个病区)>48 h的737例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其中A病区监测患者286例,MDRO防控参照院感科常规制度要求;B病区监测患者451例,MDRO防控采用入GICU时预判患者感染风险,再根据感染风险及患者自身状况对患者采取鼻腔去定植或肠道去定植的综合防控策略。用卡方检验比较两病区患者的感染结果与MDRO感染菌种分布情况,以验证不同防控策略的效果。结果:本研究共监测GICU住院患者737例,研究期间共发生MDRO医院感染85例。其中A病区监测患者286例,MDRO医院感染66例,感染率为23.1%;B病区监测患者451例,MDRO医院感染19例,感染率为4.2%,低于A病区(P<0.001)。单菌种感染结果显示,两病区感染菌种分布存在差异,CR-AB、CR-PA和MASR的感染率都为B病区低于A病区,两病区患者的共患病类型无差异。说明B病区MDRO防控效果优于A病区。结论:感染风险预判与主动干预的综合防控策略,有利于降低GICU患者MDRO医院感染发病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防控措施对不同多重耐药菌的防控效果,探讨和确定适合不同多重耐药菌的防控策略。方法采用每月新发的感染/定植菌检出密度的计算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ICU病房重要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鲍曼不动杆菌(CRAB)两种多重耐药菌进行实时的动态追踪监测,对在监测过程中采用的手卫生、环境清洁消毒和严格接触隔离等防控措施进行了时间上的追踪比对。结果实施手卫生防控措施辅以环境清洁消毒后MRSA的感染/定植密度迅速减少并保持低水平检出密度;而在手卫生和环境清洁消毒措施基础上,增加了严格的接触隔离结合加强感染/定植上呼吸机患者气道管理后CRAB检出密度才逐步降低。结论针对不同的多重耐药菌应有不同的防控策略。手卫生对MRSA的防控效果好于对CRAB,防控CRAB需要多个措施综合防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在骨科患者压疮的预防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骨科患者200例,按抽签方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压疮护理干预措施,实验组实施有效的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并对两组患者的压疮发生率、患者对压疮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住院时间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的压疮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压疮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且实验组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骨科临床中,对患者实施有效的集束化护理干预能提高患者相关疾病知识,提高临床护理效果,降低压疮发生率,有利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PDCA循环方法在医院感染控制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于2014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在医院感染控制管理工作中采用PDCA循环方法;分别对比PDCA循环方法实行期间及实行前一年(2013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院内感染发生情况及消毒灭菌物品的抽检合格率。最后,分析PDCA循环方法在医院感染控制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结果:干预后我院感染发生率、抗生素使用率、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均显著小于干预前;而干预后我院医务人员手部、医疗器械物品表面、空气抽检合格率明显大于干预前;且前后以上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医院感染控制管理工作中采用PDCA循环方法可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消毒灭菌物品抽检合格率,避免住院患者发生某些感染性病发疾病,维护患者生命健康。因此,该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ICU患者压疮管理中的效果。方法:将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97例压疮高危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04例压疮高危患者作为观察组,均排除下肢动脉病变者。对照组采取压疮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取集束化护理方法,2周后评价的各自的压疮发生率、发生时间及程度。结果:对照组各期压疮发生共29例(29.90%),观察组各期压疮发生共13例(12.50%),两组患者压疮发生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190;P<0.05);对照组患者压疮发生时间明显早于观察组,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98;P<0.05)。结论:在ICU压疮护理中运用集束化护理策略效果明显,大大降低了患者发生压疮的几率及程度,值得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重症监护病房内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的临床特征和耐药性调查分析,为临床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该细菌所引起的感染提供参考。对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重症监护病房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的107例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94例患者有严重的基础疾病,与感染相关的因素还包括侵入性操作、深静脉置管、环境污染及长期广谱抗菌药物的使用;药敏结果显示鲍曼不动杆菌几乎均为多重耐药,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逐年升高,2011年为89.5%。缩短住院时间、加强病区环境和空气监控、尽量减少侵入性操作和合理使用抗生素、规范医疗护理操作、避免交叉感染是减少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发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强化护理干预对预防患者ICU谵妄的效果,为减少危重病人ICU谵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与回顾性调查相结合的方法 ,选择我院EICU 2011年1月1日~2013年5月31日收治的内、外科危重症患者320例,按入住EICU的时间顺序分为两组,即强化护理干预组(B组,n=160例)和常规护理组(A组,n=160例)。两组均采用重症监护患者谵妄筛查量表(ICDSC)于患者入院当日12h内,24、48、72、96h进行ICU谵妄状态测评,并比较两组ICU谵妄发生率,以评价强化护理干预措施对预防患者ICU谵妄的效果。结果 A组患者发生ICU谵妄51例,B组患者发生ICU谵妄25例,两组比较具有差异性。结论强化护理干预措施可降低患者ICU谵妄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石家庄地区住院非腹泻儿童艰难梭菌的定植率、毒素产生及核糖体分型特征,并与本地区成人艰难梭菌感染(Clostridium difficile infection,CDI)患者中分离的菌株进行同源性分析。方法采用改良快速肉汤孵育法对2011年10月至2012年6月石家庄三所医院的601份粪便标本进行厌氧培养,筛选出艰难梭菌;应用PCR方法检测A、B毒素基因并进行核糖体分型,Ntsys PC 2.0软件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 601份住院非腹泻儿童粪便标本的艰难梭菌定植率为25.3%(152/601),其中产毒株定植率为18.3%(110/601);2岁以下婴儿与2~18岁儿童定植率分别为20.6%(81/394)、34.3%(71/207)。PCR核糖体分型共分有23个型别,其中6种主要型别的菌株占82.2%(125/152)。与该地区成人CDI患者来源菌株的12个型别相比,有10个型别相同。结论石家庄地区住院非腹泻儿童艰难梭菌的定植率不同年龄段有差异,产毒株的定植率较高,且与引起成人CDI的菌株有同源性。提示艰难梭菌可能在儿童与成人间相互传播,尤其是无症状儿童作为艰难梭菌的储存库可能会污染医院环境,成为医院感染的潜在因素。  相似文献   

13.
杨启英 《蛇志》2014,(1):61-62
目的分析老年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确保老年患者医疗安全。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216例老年住院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估,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同时选择2009年1月~2010年12月住院的采用常规护理的208例老年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并对老年防跌倒知识掌握程度及跌倒发生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跌倒知识知晓率为87.5%,发生跌倒1例,发生率为0.46%;对照组跌倒知识知晓率为34.62%,发生跌倒26例,跌倒发生率为12.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通过对老年人跌倒危险因素进行全面评估,有的放矢的进行干预,可预防老年人跌倒的发生,确保老年患者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现场干预对外科手术部位感染(SSI)目标性监测的作用,降低SSI发生率.方法 采用干预性研究方法,对6种手术患者的手术部位感染及相关因素进行了目标性监测,对危险因素进行现场干预.结果 共监测手术患者519例,SSI发生率为1.9%;手术部位感染与年龄、保温措施、ASA评分、住院天数、是否引流有关(P<0.05);其中保温措施、外科引流与手术部位感染有显著关系(P<0.01);经过现场干预,直肠、结肠手术及胆囊、胆管手术的手术部位感染率分别下降至7.1%及6.3%,单纯胆囊切除术下降至1.6%;甲状腺切除术及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患者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率从100.0%降至<30.0%.结论 术中低体温、引流、住院天数等是手术部位感染的高危因素,目标性临测中现场干预足控制这些高危因素的强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痴呆患者医院感染状况及相关因素,为制定控制措施提供指导。方法:对医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452例老年痴呆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并对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研究数据采用SP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52例老年痴呆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92例,感染率为20.35%,呼吸系统感染最多,占80.43%,其次是泌尿道感染占14.13%;患者年龄大、住院时间长、吞咽困难、基础疾病多、重度痴呆、侵入性操作、滥用抗菌药物是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老年痴呆患者较易发生医院感染,有效控制可控因素,如缩短住院时间、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减少侵入性操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同时,全员参与,多种方式提高医院感染防控意识,并附着行动落实各项措施,有助于降低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16.
《蛇志》2017,(4)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术中运用集束化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骨科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58例行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的形式将5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治疗,观察组采用集束化护理干预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时间、住院时间及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经集束化护理干预治疗后,疼痛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比较,观察组为93.1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术中实施集束化护理的效果满意,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满意度,值得临床运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老年住院患者口咽部念珠菌定植状况及菌种分布特点,为有效预防念珠菌感染提供参考。方法对解放军第44医院收治的894例住院患者口咽部念珠菌定植状态进行调查分析。结果894例住院患者口咽部标本共培养出念珠菌121株,念珠菌定植率为13.5%,老年患者的定植率高于非老年患者。念珠菌定植以白色念珠菌所占比例最大,占74.5%。年龄≥80岁、肺部基础疾病的存在及使用抗菌药物患者口咽部念珠菌定植率高于普通患者,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患者口咽部念珠菌定植率较高,菌种分布以白色念珠菌最为常见。念珠菌定植与患者年龄、肺部基础疾病的存在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分析住院患儿分离出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菌株的分布情况及临床特点,了解MRSA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预防、控制MRSA的传播提供参考。方法分析临床分离出的445株MRSA,对其季节分布、年龄特点、科室分布及标本类型等进行分析。结果 MRSA的检出率为30.44%(445/1462),其中男287例(检出率64.49%),女158例(检出率35.51%),男性高于女性。从季节分布看:6月份最多,12月份最少;从科室分布看,呼吸科最多,其次为骨科、新生儿科、心内科感染MRSA患儿居多;从标本类型来看,痰液中MRSA检出率最高。结论患儿由于自身因素,年龄小、体内产生抗体的器官尚未发育完善,全身抵抗力差,较易感染。因此,医院应加强侵入性操作的无菌管理,避免不必要的侵入性操作,实行对导管插管等相关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预防与控制,缩短住院时间,及时隔离MRSA感染者,并做好监测。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金黄色葡萄球菌(SA)致晚期肺癌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与耐药特征,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金华市人民医院2009年12月至2014年11月住院治疗晚期肺癌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送检标本,应用法国生物梅里埃Vitek 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鉴定菌种,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法(K-B)进行。结果157株SA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98株,占62.4%,药敏试验表明MRSA对青霉素G、红霉素、四环素、头孢西丁、莫西沙星100.0%耐药,对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磺胺类抗菌药物耐药率均较高(26.5%~93.9%),且存在多药耐药,MRSA耐药率普遍高于MSS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晚期肺癌患者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中分离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以MRSA为主,MRSA较MSSA的耐药性高,而且多重耐药严重,临床必须加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监控,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确定影响神经内科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和控制住院患者肺部感染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神经内科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住院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案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研究发现,调查的2091名患者中,肺部感染例数为41例,发生率为1.96%。内源性因素包括:年龄,意识障碍,瘫痪,卧床,严重的基础疾病;外源性因素包括:住院日,侵入性检查、人工气道与人工机械通气,不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及误吸。结论:外源性的感染,通过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在临床上及早进行预防性的护理干预,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预防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降低患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