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2010年上海市市售食品中食源性沙门菌污染状况、菌型分布及药敏试验进行分析,初步确定该地区食源性沙门菌的菌型分布及耐药性,为防治因沙门菌感染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并摸索建立了针对沙门菌的快速检测方法。方法:对农贸市场和超市的5类840份市售食品进行沙门菌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并根据沙门菌的侵袭蛋白A(invA)基因序列设计保守引物,特异性快速检测沙门菌。结果:本次市售食品沙门菌阳性率检出率为4.29%,共36株沙门菌,生禽畜肉所占比例高达91%。主要血型为鼠伤寒沙门菌,德尔卑沙门菌和都柏林沙门菌。36株沙门菌药敏分析显示:所有菌株对头孢类等抗生素敏感较高,但对氨苄西林、麦迪霉素、环丙沙辛、呋喃妥因等存在普遍较多耐药菌株,并在此基础上通过PCR法成功地特异性检测出沙门菌。结论:上海市市售食品沙门菌污染以生禽畜肉为主,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较高。目前治疗市售食品中食源性沙门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应首选头孢内等抗生素。另外PCR快速检测方法也操作简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对食品中沙门菌污染能起到快速检测和监控。  相似文献   

2.
张毅  陈欣钦  宋昌彦 《生物磁学》2011,(20):3938-3941
目的:通过对2010年上海市市售食品中食源性沙门菌污染状况、菌型分布及药敏试验进行分析,初步确定该地区食源性沙门菌的菌型分布及耐药性,为防治因沙门菌感染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并摸索建立了针对沙门菌的快速检测方法。方法:对农贸市场和超市的5类840份市售食品进行沙门菌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并根据沙门菌的侵袭蛋白A(invA)基因序列设计保守引物,特异性快速检测沙门菌。结果:本次市售食品沙门菌阳性率检出率为4.29%,共36株沙门菌,生禽畜肉所占比例高达91%。主要血型为鼠伤寒沙门菌,德尔卑沙门菌和都柏林沙门菌。36株沙门菌药敏分析显示:所有菌株对头孢类等抗生紊敏感较高,但对氨苄西林、麦迪霉素、环丙沙辛、呋喃妥因等存在普遍较多耐药菌株,并在此基础上通过PCR法成功地特异性检测出沙门菌。结论:上海市市售食品沙门菌污染以生禽畜肉为主,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较高。目前治疗市售食品中食源性沙门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应首选头孢内等抗生素。另外PCR快速检测方法也操作简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对食品中沙门菌污染能起到快速检测和监控  相似文献   

3.
对鸡胴体淋洗液样品进行沙门菌检测,样品经过前增菌和选择性增菌后,分别采用4种不同的方法进行检测,即普通PCR方法、实时荧光PCR方法、免疫学方法(VIDAS)和传统的微生物检验方法。共检测了56份样品,普通PCR检出阳性样品34份,实时荧光PCR阳性样品36份,VIDAS阳性样品28份;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均无假阳性和假阴性结果。结果显示该3种检测方法均可以用于鸡胴体中沙门菌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北京市市售大米中真菌毒素的污染状况,为相关部门对北京市市售大米安全预警及风险评估提供基础资料。方法:在北京市11个区随机采集大米180份,按照国家标准《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标准》中规定的方法进行检测并评价。结果:10-6%大米样品中检出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而伏马菌素B1并未检出;不同产地大米间的DON污染不同,产地为东北三省的大米被DON污染最为严重;不同流通环节购买的大米被DON污染不同(χ2=4-037,P=0-045),农贸市场的检出率(16-00%)高于超市(6-67%)的检出率。结论:北京市市售180件大米已经被真菌毒素污染。  相似文献   

5.
文章对钦州市售的16种贝类进行GⅡ型诺如病毒污染调查,在采集的342份贝类样品中,共检出阳性样品55份,平均检出率为16.08%。其中牡蛎的阳性率最高,检出率为33.33%;在阳性样品中,病毒平均感染强度为1.66×105copies/g(消化腺),病毒含量主要集中在104~105copies/g数量级之间,占比为45.45%。研究显示钦州市售贝类中存在较高的诺如病毒污染水平,需要加强对市售贝类诺如病毒污染的持续监测与风险评估,保障消费者的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 为摸清市场中出售鲫鱼沙门菌的污染情况.方法 以徐州市某市场上出售的鲫鱼为材料,主要采用SS琼脂平板对120份肠道样品中的沙门菌进行初步鉴定和培养计数.结果 在120份鲫鱼肠道中共检出沙门菌32份,阳性率为26.7% (32/120),菌群数量分布在(0.32 ~9.12)×103 CFU/g.结论 本研究对徐州地区市售鱼类沙门菌检疫及疾病防治等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2019年辽宁省市场出售食品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污染情况,初步确定该菌易引起的高危食品种类,为食品风险监测提供参考。方法 从我省13个监测点中共抽取753份不同种类食品样本,根据国标法GB4789.30-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验》对样本进行L.monocytogenes菌株的分离及生化鉴定。结果 样品中检出L.monocytogenes 22株,检出率为2.9%(22/753)。污染最严重的是冷冻鱼糜制品9.4%(12/128),其次为预制半成品3.6%(8/221)和熟肉制品1.0%(2/196)。结论 辽宁省市售食品存在不同程度L.monocytogenes污染,尤以冷冻鱼糜制品污染较为突出,应继续加强对市售食品L.monocytogenes的检测及监管能力。  相似文献   

8.
合肥地区鸡沙门菌带菌情况调查及其血清型与基因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合肥地区临床健康鸡沙门菌的携带率及其分离菌株的血清型与基因型的分布情况。方法采集父母代鸡和商品肉鸡肛拭样品500份,利用常规法和PCR技术进行沙门菌的分离鉴定,并用凝集试验和ER IC-PCR技术确定分离菌株的血清型与基因型。结果合肥地区临床健康鸡沙门菌的携带率为4.2%(21/500),21株分离菌分属5个血清型,鸡-雏沙门菌14株(66.67%)、纽兰沙门菌3株(14.29%)、明斯特沙门菌2株(9.52%)、茨昂威沙门菌和圣保罗沙门菌各1株(4.76%),分离菌株的基因型聚类分为5个群7个基因型,相同血清型且来源相同的沙门菌基因型一致。结论鸡-雏沙门菌是合肥地区临床健康鸡携带沙门菌的优势血清型,基因型与相同血清型的来源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重庆市售塑桶装食用油中塑化剂的污染情况,为相关行政职能部门加强监管提供依据。方法:2014 年9-11 月,在 重庆市内7 个区县的大型超市和农贸市场等流通领域随机采购16 个品牌的塑桶装食用油共143 件,采用在线凝胶渗透色谱- 气 象色谱- 质谱法检测其中的16 种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含量,并用《GB/T 21911-2008 食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的测定》对所得到的阳 性结果进行复查。结果:所采集的143件食用油样品中DBP检出率为40 %;DEHP 检出率为100 %;DINP 检出率为16 %,其余种 类的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未检出,所有检出样品中除3 件DBP 样品超标外,其余均小于法规限量。结论:重庆市售塑桶装食用 油中不同程度的检出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其污染来源极有可能是从塑料包装迁移到食用油中,塑桶装食用油中的塑化剂迁移 问题需要引起监管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丹东市熟肉制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丹东市熟肉制品中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的污染及菌相分布状况,为丹东市熟肉制品中致病菌污染提供本地资料,以及熟肉制品卫生监督提供科学依据。依据国标方法以及采用全自动酶联免疫荧光快速筛选仪进行筛选和BBL Crystal细菌鉴定仪鉴定,对130份样品分别进行上述致病菌分离、血清学和生化鉴定。结果共检出致病菌15株,总检出率为11.5%,酱卤类检出率为14.0%、烧烤类检出率为7.5%、白切类检出率为12.5%,其中沙门菌4株、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4株和金黄色葡萄球菌7株。说明丹东市熟肉制品中存在食源性致病菌污染,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最严重。  相似文献   

11.
随机采集江苏省各地区的超市和农贸市场鲜活水产样品252份,参考国家标准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检验方法,采用形态特征观察、生化特性测定并结合特异性基因测定的方法对溶藻弧菌进行分离鉴定。结果显示,252份样品中共有198份分离鉴定出溶藻弧菌,其分离率为79%。其中,淡水产品的检出率为76%,海水产品的检出率为81%。淡水鱼中的溶藻弧菌检出率低于淡水虾贝类产品和海水产品;沿江地区的又高于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农贸市场的高于超市。结果表明,海水产品与淡水产品中溶藻弧菌的携带情况非常普遍。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选用5种常用培养基,对沙门菌进行培养试验,比较其增菌效果。方法以5种培养基对沙门菌进行静止需氧培养和静止厌氧培养实验,观察pH对沙门菌生长的影响,并在已选定的最佳条件下进行模拟样品实验。结果得出样品中沙门菌的最低检出限。结论该研究为提高进出口食品中沙门菌的检出率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甘肃省酒泉市市售食品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为预防与控制食源性疾病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2010—2015年食源性致病菌监测计划实施方案》的要求,对2010—2015年酒泉市监测的20类1 575份样品的食源性致病菌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 结果:共检测样品1 575份,检出阳性菌株196株,总检出率为1116%。各种致病菌的检出率分别为沙门氏菌102 %、蜡样芽孢杆菌1404%、金黄色葡萄球菌395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104 %、阪崎肠杆菌118 %、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090%、副溶血性弧菌500%、创伤弧菌1000%、弯曲菌000%。不同类别食品中,生禽肉、婴幼儿配方食品、生奶、餐饮食品、生畜肉、豆制品、水产品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率较高。生产加工和流通环节是致病菌的主要污染环节。结论:酒泉市市售部分食品存在食源性致病菌污染,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应加强日常监管,确保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空肠弯曲菌(Campylobacter jejuni)在华南四省食品中的污染状况及其遗传多样性,为食源性病原菌的风险监测和控制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采用传统国标和MPN组合的方法对华南四省市售生鲜禽畜肉及其制品、生食蔬菜、熟食、水产品、速冻食品、奶制品、食用菌7大类食品进行C.jejuni污染调查,对分离到的C.jejuni菌株进行12种毒力相关基因检测分析和ERIC-PCR分型。【结果】2011-2012年共检测样品558份,检出阳性样品14份,检出率2.51%,其中肉与肉制品的检出率达13.2%,污染量达8.77 MPN/g,获得C.jejuni14株。毒力相关基因分析显示9种毒力相关基因的携带率超过50%,而pldA和wlaN的携带率均为14.3%,virB11的携带率为0。ERIC-PCR分析结果显示15株C.jejuni可分为3簇共10种基因型,其中簇A中有4株的指纹图谱基本相同。【结论】华南四省中的生鲜禽肉类样品,存在不同程度的空肠弯曲菌污染,尤其是福州的鸭肉样品,其MPN值大于110 MPN/g,应加强生禽肉类的食品安全防控。  相似文献   

15.
流感疫苗中间品-鸡胚尿囊病毒液质量控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建立流感疫苗中间品-鸡胚尿囊病毒液质量控制点提供依据。用鲎试剂法、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沙门菌检查法检测流感疫苗中间品一鸡胚尿囊病毒液的细菌内毒素含量、微生物限度及沙门菌。在300份鸡胚尿囊病毒液中,细菌内毒素含量大于5EU/mL的阳检率为5%;微生物限度检查中小于lO个/mL细菌菌落数的占78.67%,小于10个/mL霉菌菌落数的占80.67%,小于10个/mL酵母菌菌落数的占88.67%。沙门菌属的阳检率为4%,其中未检出A~F群的沙门菌。对流感疫苗中间品-鸡胚尿囊病毒液进行细菌内毒素,微生物限度及沙门菌检测可避免不合格尿囊病毒液进入后续生产,污染后续中间品。  相似文献   

16.
【背景】2019年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情的流行给食品安全带来了挑战。【目的】评估后疫情时代市售生鲜猪肉中单增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的污染情况。【方法】选取2020-2021年疫情期间不同地点、不同包装方式、不同季度的生鲜猪肉,分析单增李斯特菌的污染率和污染水平,并对分离菌株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生鲜猪肉中单增李斯特菌的污染率为15.28%(77/504),其中猪肉直营店和农贸市场的污染率高于超市。不同包装方式中,预包装和简易包装的污染率高于散装样品,并且不同季度的污染率存在显著性差异,第三季度污染率最高,为27.78%。定量结果发现,40.26%超过10 MPN/g(MPN:most probable number),其中有3个样品的污染水平超过100MPN/g。血清型分析结果发现,1/2a-3a (48.05%)和1/2c-3c (44.16%)为主要血清型。耐药性试验结果表明,19.50%的分离株存在多重耐药,有2株(2.60%)对所有抗生素都敏感,68株(88.30...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为食源性疾病诊断提供病原学确证,进一步探讨食源性疾病的治疗、预防和控制措施。方法按照国标方法进行几种致病菌的分离鉴定,按照CLSI 2010进行药敏试验操作及结果判定。结果 200份样品中共检出48株致病菌,检出率为24.00%。其中致泻性大肠埃希菌37株,沙门菌6株,副溶血性弧菌3株,志贺菌2株。分离出的志贺菌和副溶血性弧菌对13种抗生素全部敏感,分离出的沙门菌仅对四环素存在耐药性;分离出的大肠埃希菌中,有19株对13种抗生素均敏感,18株对8种抗生素具有一定的耐药性,产生10种耐药谱。结论通化市人民医院的食源性疾病患者粪便标本中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检出率最高,其次为沙门菌,且两者均存在耐药株,应引起相关部门重视。  相似文献   

18.
儿童感染性腹泻病原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研究儿童感染性腹泻病原学组成与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按《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定点逐月检测0~6岁腹泻患儿大便标本中轮状病毒、痢疾杆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与沙门菌,并分析病历。结果 全年共检测693份标本,检出病原326份,检出率为47.0%;轮状病毒、EPEC、痢疾杆菌及沙门菌的检出率依次为30.2%,8.4%、7.2%与1.3%;轮状病毒与细菌性病原构成比为64.1:35.9;轮状病毒以秋冬季(10、11月与次年1、2月)、水样便标本、2岁以内年龄组以及人工和混合喂养婴儿检出率较高;细菌性病原以夏秋季(6~10月)与脓血便检出率较高;痢疾菌群中以福氏菌占优势(70%),次为宋内杆菌(28.0%);EPEC菌型复杂,共检出11个“O”群;检出的沙门菌有4种,即阿哥纳、德尔串、鼠伤寒与肠炎血清型。结论 开展儿童感染性腹泻病原学研究能即时发现病原,并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沙门菌在腹泻病人粪便、外环境污水和部分动物标本中的菌型分布及其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方法:采用血清学方法对沙门菌进行分群和分型,采用K—B法进行抗生素耐药性测定。结果:410份临床腹泻病人标本和514份非临床标本共检出沙门菌93株,检出率为10.1%,其菌型分布为:腹泻病人粪便中检出的均为B群鼠伤寒沙门菌(6/93),非临床标本中的菌型主要为C2群纽波特沙门菌(72/93),还有E1群伦敦沙门菌(7/93)、B群鼠伤寒沙门菌(2/93)和未定型(6/93)。87株沙门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最高(96.5%),其次为SMZ TMP(73.6%),未发现对新霉素、链霉素、四环素和阿米卡星的耐药株。结论:实验结果可为研究我省沙门菌的菌型分布及其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提供参考;临床上应加强对鼠伤寒沙门菌引起腹泻的监测。  相似文献   

20.
选择性增菌液对单核增生性李斯特氏菌检出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杨峰  韩军  贾英民 《微生物学通报》2008,35(12):1987-1991
为了了解食品中单核增生李斯特氏茵(Listeria monocytogenes)的污染状况,比较不同选择性增茵方法对单核增生李斯特氏茵的检出效果,并进一步比较不同增茵方法在不同类食品中检出单核增生李斯特氏茵的差异性,进而确定特定食品最合适的增茵方法,随机采集本市生鲜肉、水产品、果蔬及冷冻食品4类135份食品.采用国标LB二次增茵法、EB法、最新改良FDA法及Fraser肉汤增菌法进行增菌,采用PALCAM选择性平板进行分离,先用行标多重PCR法进行初步验证后再进行国标生化鉴定.4种方法共检出单核增生李斯特氏茵23株,其中LB二次增菌法检出5株、Fraser肉汤增菌法检出6株、EB法检出5株、最新改良FDA法检出7株.结论是4种方法总的检出率没有较大的差异性,但对于不同类食品的检出率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