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白芷乙醇提取物对白色念珠菌生物膜抑菌效果及对毒力因子CPH1、EFG1转录或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建立白色念珠菌生物膜模型,MTT法计算白芷乙醇提取物对白色念珠菌生物膜的抑制率;激光共聚焦观察不同浓度白芷乙醇提取物对相同时间白色念珠菌生物膜的抑菌效果;RT-PCR技术检测在不同药物浓度作用下白色念珠菌毒力因子CPH1、EFG1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白芷乙醇提取物对白色念珠菌生物膜的抑菌作用随其浓度的增大而增强。激光共聚焦观察显示白芷乙醇提取物使生物膜内活菌死菌比例下降。RT-PCR结果表明白芷乙醇提取物在药物浓度为50、25、12.5mg/mL时抑制白色念珠菌毒力因子CPH1、EFG1mRNA的表达,在浓度为50mg/mL时则完全抑制毒力因子EFG1mRNA的表达。结论白芷不仅对白色念珠菌生物膜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且对白色念珠菌毒力因子CPH1、EFG1表达过程产生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芒果苷与氟康唑合用对唑类耐药白念珠菌协同抗真菌的作用和机制。方法采用棋盘式微量稀释法测试芒果苷协同氟康唑对22株耐药白念珠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80;时间-杀菌曲线探究两药联用对4株耐药白念珠菌生长的抑制作用;药物生长抑制实验实验探究不同浓度芒果苷和不同浓度氟康唑协同抗耐药白念珠菌药效;通过实时定量RT-PCR检测两药联用时耐药基因CDR1、CDR2、MDR1表达水平。结果芒果苷联合氟康唑可产生协同抗唑类白念珠菌作用,协同指数(FICI)0.5;两药合用对白念珠菌生长可产生抑制作用;两药合用降低耐药基因CDR1表达水平。结论芒果苷与氟康唑合用可产生协同抗唑类耐药白念珠菌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龙血素A对白色假丝酵母菌生物膜的抑菌作用,并初步研究龙血素A是否通过影响或干扰白色假丝酵母菌毒力因子的转录和表达实现的。方法建立白色假丝酵母菌生物膜体外模型,MTT法计算龙血素A对白色假丝酵母菌生物膜的抑制率;激光共聚焦观察龙血素A对不同时间白色假丝酵母菌生物膜的抑菌效果;RT-PCR技术检测药物作用下白色假丝酵母菌毒力因子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龙血素A对白色假丝酵母菌生物膜的抑菌作用增强。激光共聚焦观察显示龙血素A使白色假丝酵母菌生物膜内活菌死菌比例下降。RT-PCR结果表明龙血素A抑制了毒力因ALS3、SAP4的表达。结论龙血素A对白色假丝酵母菌生物膜有抑制作用,并在毒力因子ALS3、SAP4的表达过程中起到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SRB1在白念珠菌氟康唑耐药株和敏感株表达差异,探讨与白念珠菌耐药性的关系。方法使用同一亲本来源的白念珠菌氟康唑耐药株CA-16和敏感株CA-3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的方法扩增各菌株的目的基因SRB1、CDR1、ERG11,观察各菌株目的基因表达情况。结果与白念珠菌氟康唑敏感株CA-3相比,在mRNA水平氟康唑耐药株CA-16的SRB1和耐药基因CDR1、ERG11表达升高,SRB1、CDR1、ERG11表达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念珠菌SRB1的表达增高和白念珠菌对氟康唑耐药密切相关,SRB1可能是一个新的耐药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5.
白色念珠菌氟康唑耐药相关基因的差异显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差异显示PCR技术 (DifferentialDisplay PCR ,DD PCR)寻找白色念珠菌的氟康唑耐药相关基因。体外用含氟康唑的酵母培养基 (YEPD)诱导培养临床白色念珠菌氟康唑敏感株 4 35 (对咪康唑耐药 ) ,诱导 80d后得到氟康唑耐药子代 4 35 2 (MIC =1 2 8μg mL)。DD PCR比较 4 35 2、4 35分别在含氟康唑、不含药的YEPD液基中的基因表达 ,找到 3个明显差异片段 ,分别与数据库中白色念珠菌的醇脱氢酶基因ADH1、多药耐药基因CDR1及拓扑异构酶基因TOP2有高度同源性。半定量RT PCR中证实了ADH1、CDR1在氟康唑耐药株中的差异表达 ;对已知氟康唑耐药基因MDR1作半定量RT PCR时发现MDR1在氟康唑耐药株 4 35 2中无表达 ,而在氟康唑敏感株 4 35中有表达。结果表明 ,ADH1、CDR1基因的高表达与白色念珠菌氟康唑耐药性形成相关 ,ADH1可能是新的耐药基因 ;MDR1的表达可能在氟康唑敏感株或其它唑类耐药株中也存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三种艾叶制备物体外对白色念珠菌生物膜形成的抑制作用。方法将1×106个/L白色念珠菌液接种于96孔微量培养皿中,建立0、2、8、24、48 h白色念珠菌生物膜。采用甲基四氮盐(XTT)减低法检测艾叶水提物、艾叶醇提物及艾叶发酵物在3.125-200 mg/ml浓度范围内对不同生长状态下念珠菌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结果 :在0-48 h白色念珠菌生物膜形成过程中,艾叶发酵物对不同状态下白色念珠菌抑制作用最强,MIC50最低。其次为艾叶水提物,艾叶醇提物抑制作用最弱。随念珠菌生物膜形成时间延长,三种制备物对其抑制作用逐渐减弱。结论 :与艾叶水提物及醇提物比较,艾叶发酵物对白色念珠菌生物膜形成具有显著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肉桂醛对体外白色念珠菌生物膜的影响。方法采用琼脂扩散法进行肉桂醛和洗必泰对白色念珠菌敏感性的比较;MTT法评价肉桂醛对白色念珠菌生物膜及细胞黏附的影响。结果 2 048μg/mL肉桂醛与2%洗必泰抑菌环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 096μg/mL肉桂醛对白色念珠菌生物膜的抑菌率达93.02%;不同浓度肉桂醛对60、90和120 min的白色念珠菌细胞粘附都具有抑制作用。结论肉桂醛对体外白色念珠菌生物膜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利用基因缺失菌库研究转录因子敲除后对白念珠菌药物敏感性的影响,并利用药物敏感性差异菌株初步考察可能的耐药性调控机制。方法微量液基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点板法(spot assay)和生长曲线法验证菌株对氟康唑的敏感性;实时定量PCR(RT-PCR)法检测药物敏感性差异菌株中多药耐药基因CDR1和MDR1的表达,并通过罗丹明6G外排实验测定外排能力。结果亲本菌SN250对氟康唑表现为耐药,多药耐药基因CDR1和MDR1高表达,MIC80大于16μg/m L,大部分转录因子缺失菌与亲本菌SN250表现出相同的耐药性,但转录因子RPN4缺失菌株对氟康唑的敏感性升高,MIC80降为0.5μg/m L;多药耐药基因CDR1和MDR1的表达均降低,20 min和40min时对罗丹明6G的外排能力降低。结论转录因子RPN4有可能通过促进多药耐药基因CDR1和MDR1表达和菌株外排能力而降低对药物的敏感性,但相关机制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壳聚糖对白念珠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XTT减低法评价壳聚糖对白念珠菌生物膜形成及黏附的影响,镜下观察壳聚糖对白念珠菌生物膜形态的影响;实时定量RT-PCR法观察壳聚糖对白念珠菌的Ras信号通路因子CDC35、PDE2、EFG1和HWP1的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低浓度(0.02 mg/mL)和高浓度(0.32mg/mL)壳聚糖对白念珠菌生物膜形成的抑制率分别为(19.6±1.2)%和(96.96±0.6)%,0.16 mg/mL浓度下壳聚糖对早期(0 h)、中期(12 h)和成熟期(48 h)的生物膜抑制率分别为(78.6±0.5)%、(54.4±0.9)%和(41.1±1.1)%,不同浓度的壳聚糖对各黏附阶段的白念珠菌细胞黏附均有抑制作用,壳聚糖可剂量依赖性地下调白念珠菌生物膜Ras信号通路基因CDC35、EFG1和HWP1的表达水平,上调Ras信号通路抑制剂PDE2的基因表达水平(P<0.05)。结论壳聚糖可能通过影响Ras信号通路及抑制细胞黏附而对白念珠菌生物膜的形成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葡萄籽原花青素对白色念珠菌的抑菌作用,通过观察其对生物膜活性的影响,探讨其在口腔微生态中变化的意义。方法采用MTT法确定葡萄籽原花青素体外对白色念珠菌的抑菌作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不同浓度药物作用后的效果,并进行红绿荧光染色定量分析。结果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最小抑菌浓度为32 mg/m L,在所实验的浓度范围内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抑菌性逐渐增大,CLSM观察,葡萄籽原花青素作用于白色念珠菌生物膜后可使生物膜内活菌比例下降,生物膜活性降低。结论葡萄籽原花青素对白色念珠菌起到了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荧光定量PCR检测不同状态下白念珠菌CPH1、EFG1基因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检测转录因子CPH1和EFG1基因在游离态及生物膜态呼吸道白念珠菌临床分离株的表达差异,探讨其在生物膜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10株白念珠菌临床分离株,分别提取游离态及生物膜态白念珠菌总RNA,用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测定两种状态下CPH1和EFG1基因的表达,用△△Ct的方法计算其相对表达量.结果 白念珠菌生物膜态转录因子EFG1的表达是游离态表达水平的1.42 ~7.14倍,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而转录因子CPH1的表达有8株菌生物膜态较游离态增高,1株降低,1株无明显变化,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 白念珠临床株转录因子CPH1和EFG1参与生物膜形成的调控,并需在体内实验中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盐酸小檗碱对白色念珠菌酵母相向菌丝相转换的抑制作用和分子机制,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盐酸小檗碱抑制白色念珠菌生长的MIC值,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菌丝动态形成过程;hochest染色法观察不同浓度盐酸小檗碱对菌丝形成的影响;RT-PCR检测在不同浓度盐酸小檗碱作用下白色念珠菌菌丝形成关键基因EFG1、HWP1、ECE1、ALS1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显示,盐酸小檗碱对白色念珠菌的MIC值为32μg/mL,同时白色念珠菌在4 h芽管形成明显,8 h转化为菌丝;hochest染色结果显示:128和32μg/mL的盐酸小檗碱可以通过抑制菌丝的形成以及降低细胞密度,从而达到抑制白色念珠菌发生菌态转换的目的,并且128μg/mL盐酸小檗碱的抑制作用明显优于32μg/mL盐酸小檗碱和4μg/mL氟康唑,而8μg/mL盐酸小檗碱抑制作用不明显;RT-PCR结果表明,128μg/mL盐酸小檗碱可以抑制白色念珠菌4 h干预组菌丝形成关键基因HWP1和ECE1的表达、6 h干预组HWP1、ECE1和ALS1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2μg/mL盐酸小檗碱可以抑制白色念珠菌4 h干预组菌丝形成关键基因EFG1和ALS1的表达,6 h干预组EFG1、HWP1和ALS1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8μg/mL盐酸小檗碱无明显抑制作用。结果表明,盐酸小檗碱可以明显抑制白色念珠菌的菌态转换,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菌丝形成关键基因EFG1、HWP1、ECE1、ALS1的表达下调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观察和厚朴酚对体外白色念珠菌生物膜形成中的作用,探讨其在口腔微生态中变化的意义.方法 采用XTT减低法评价和厚朴酚对白色念珠菌的生物膜及黏附性的影响;利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和死菌活菌荧光染色技术相结合,对常态及药物作用下白色念珠菌生物膜厚度及活性进行观察.结果 与阴性对照组相比,15.63、31.25及62.5μg/mL的和厚朴酚对白色念珠菌的早期黏附及菌丝生长有抑制作用;2 000 ~ 15.63 μg/mL的和厚朴酚对白色念珠菌生物膜的抑菌率分别为90.13% ~24.21%;24 h时常态生物膜结构中大部分是活菌,有少量死菌存在,生物膜厚度为(75.15 ±6.57) μm.Image-Pro Plus 6.0软件分析显示,62.5μg/mL的和厚朴酚对24h生物膜作用后活菌百分比为(31.4±0.09)%,生物膜厚度为(33.14 ±6.66) μm,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制霉菌素相比,其抑菌活性相对较弱,但对生物膜厚度影响强于制霉菌素.结论 和厚朴酚对体外白色念珠菌生物膜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王杨  陈菲  谢明杰 《微生物学报》2018,58(10):1817-1825
【目的】研究紫草素抑制白色念珠菌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微量稀释法测定紫草素对白色念珠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FC);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紫草素对白色念珠菌细胞膜渗透性的影响;扫描电镜观察紫草素对菌体形态的影响;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测定紫草素对白色念珠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影响;卵黄平板培养基法检测紫草素对白色念珠菌的细胞膜磷脂酶活性的影响;RT-PCR检测紫草素对白色念珠菌PLB1和PLB2基因表达量的影响。【结果】紫草素对白色念珠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对白色念珠菌的MIC和MFC分别为16μg/m L和32μg/mL。紫草素能破坏白色念珠菌细胞膜的完整性,使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导致细胞内DNA和RNA等大分子物质的泄漏和细胞内钙离子的流失。其中MIC的紫草素作用菌体16 h后,上清液中的DNA和RNA等大分子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增加了117.32%(P0.01);细胞内的[Ca~(2+)]降低了72.02%(P0.01)。扫描电镜结果也证明了紫草素对白色念珠菌细胞膜的破坏作用。紫草素也能抑制白色念珠菌分泌磷脂酶,且呈浓度剂量依赖。其中,与对照组相比,MIC的紫草素能使白色念珠菌分泌磷脂酶的量下降56.3%(P0.01)。RT-PCR结果显示,紫草素能抑制编码磷脂酶B的基因PLB1和PLB2的表达量,其中1/2 MIC的紫草素作用白色念珠菌16 h后,与对照组相比,PLB1和PLB2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分别降低了56.4%和61.4%(P0.01)。【结论】紫草素对白色念珠菌有较强的抑杀作用,其作用机制是通过破坏白色念珠菌细胞膜的完整性,增加菌体细胞膜的通透性,导致细胞内DNA和RNA等大分子的泄漏和细胞内[Ca~(2+)]的流失,最终引起菌体的死亡。而紫草素对白色念珠菌磷脂酶分泌的抑制作用,致使其不能及时维护和修复由紫草素造成的细胞膜的破坏和损伤,也是导致菌体死亡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缺失相应转录因子基因的白念珠菌进行抗真菌药物敏感性的筛选,考察转录因子对白念珠菌耐药性的影响及调控机制。方法通过微量液基稀释法、点板实验(Spot Assay)检测实验菌株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采用实时定量PCR(RT-PCR)的方法检测白念珠菌耐药性相关MDR1,CDR1以及ERG11的表达,并通过检测菌株对罗丹明6G的外排能力进一步检测菌株对抗真菌药物的外排能力。结果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测定和Spot Assay实验结果表明,与亲本菌相比,PHO4基因缺失菌对氟康唑、咪康唑的敏感性显著升高。虽然耐药相关基因的表达增加,但对罗丹明6G的外排能力降低,抗氧化应激能力下降。结论转录因子Pho4的缺失可能通过降低白念珠菌的抗氧化应激能力,减弱对药物的外排作用而导致对唑类药物敏感,但其具体的调控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在体外情况下和厚朴酚对白色念珠菌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和厚朴酚对白色念珠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80)和最低杀菌浓度(MFC);用透射电镜观察不同浓度和厚朴酚对白色念珠菌超微结构的影响;采用Annexin V-FITC/PI染色法分析不同浓度和厚朴酚对白色念珠菌细胞凋亡的影响;用DCFH-DA染色法测定不同浓度和厚朴酚对白色念珠菌细胞内活性氧积累的影响;用JC-1染色法分析不同浓度和厚朴酚对白色念珠菌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用碘化丙啶染色、考马斯亮蓝G-250染色检测和厚朴酚对白色念珠菌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通过测定加入麦角甾醇后,和厚朴酚对白色念珠菌的抑制作用的变化,检测和厚朴酚对白色念珠菌细胞膜的影响。【结果】和厚朴酚对白色念珠菌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MIC和MFC分别为16μg/mL和32μg/mL。对白色念珠菌细胞壁、细胞膜和胞浆均有明显的影响。和厚朴酚是通过增加活性氧的产生和破坏线粒体功能来诱导白念珠菌的细胞凋亡和坏死。它也影响细胞膜的通透性,这可能和细胞壁的破坏和与麦角固醇的结合有关。【结论】和厚朴酚通过产生活性氧并伴随着一系列的细胞损伤这种复杂的机制从而对白色念珠菌产生抑制作用,使和厚朴酚成为一种潜在的抗真菌药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在体外情况下和厚朴酚对白色念珠菌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和厚朴酚对白色念珠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80)和最低杀菌浓度(MFC);用透射电镜观察不同浓度和厚朴酚对白色念珠菌超微结构的影响;采用Annexin V-FITC/PI染色法分析不同浓度和厚朴酚对白色念珠菌细胞凋亡的影响;用DCFH-DA染色法测定不同浓度和厚朴酚对白色念珠菌细胞内活性氧积累的影响;用JC-1染色法分析不同浓度和厚朴酚对白色念珠菌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用碘化丙啶染色、考马斯亮蓝G-250染色检测和厚朴酚对白色念珠菌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通过测定加入麦角甾醇后,和厚朴酚对白色念珠菌的抑制作用的变化,检测和厚朴酚对白色念珠菌细胞膜的影响。[结果]和厚朴酚对白色念珠菌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MIC和MFC分别为16 μg/mL和32 μg/mL。对白色念珠菌细胞壁、细胞膜和胞浆均有明显的影响。和厚朴酚是通过增加活性氧的产生和破坏线粒体功能来诱导白念珠菌的细胞凋亡和坏死。它也影响细胞膜的通透性,这可能和细胞壁的破坏和与麦角固醇的结合有关。[结论]和厚朴酚通过产生活性氧并伴随着一系列的细胞损伤这种复杂的机制从而对白色念珠菌产生抑制作用,使和厚朴酚成为一种潜在的抗真菌药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白假丝酵母菌耐药机制进行研究.方法 将临床分离对氟康唑敏感的白假丝酵母菌种,经体外诱导产生耐药.半定量PCR检测敏感株、耐药株、回复敏感株多药耐药基因CDR1、CDR2、MDR1和转录调控因子TAC1编码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并对TAC1编码基因进行测序.结果 与敏感株和回复敏感株比较,耐药株CDR1、CDR2相对表达量增高,发现1株TAC1 N977D氨基酸置换.结论 氟康唑体外诱导白假丝酵母菌产生耐药的机制与CDR1、CDR2表达相关.TAC1基因突变在诱导耐药中的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蛴螬多肽Probrelin对白色念珠菌的抗菌活性。[方法] 采用肉汤稀释法测定蛴螬多肽Probrelin对正常菌株及临床耐药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同时结合平板计数法测定最小杀真菌浓度;通过不同浓度多肽处理后经平板计数绘制时间-杀菌动力学曲线;通过PI吸收实验检测多肽对白色念珠菌细胞膜完整性的影响;通过核酸阻滞实验检测多肽与核酸间是否具有结合作用;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检测多肽对白色念珠菌形态的影响;通过结晶紫染色法检测多肽对生物膜生成及成熟生物膜的影响;通过显微镜观察多肽对白色念珠菌菌丝形成的影响;通过棋盘法检测多肽与抗真菌药物间的相互效应;通过小鼠皮下感染模型检测多肽在生理条件下的抗白色念珠菌活性。[结果] 蛴螬多肽Probrelin对正常菌株及临床耐药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均为100 μg/mL,最小杀真菌浓度为100-200 μg/mL,且对白色念珠菌的杀菌动力学具有时间和浓度依赖性;该多肽以浓度依赖性的方式影响白色念珠菌细胞膜的完整性,并通过破坏白色念珠菌细胞壁的结构影响其形态,但与核酸间不具有结合作用;该多肽既可抑制白色念珠菌生物膜的形成,又可清除成熟生物膜,同时还可抑制白色念珠菌菌丝的形成;该多肽与抗真菌药物Clotrimazole间具有协同效应;在小鼠皮下感染模型中,该多肽可以有效杀灭白色念珠菌,进而抑制感染。[结论] 蛴螬多肽Probrelin对白色念珠菌具有良好的抑制杀灭活性,可以作为新的药物分子或模板分子用于抗白色念珠菌药物的研发。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胡桃楸提取物对白念珠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方法采用甲基四氮盐(XTT)还原法评价胡桃楸提取物对白念珠菌的生物膜形成及黏附性的影响。镜下观察胡桃楸提取物对白念珠菌生物膜的形态学影响。结果胡桃楸提取物抑制白念珠菌生物膜50%及90%的最小抑制药物浓度(SMIC50、SMIC90)分别为15.2μg、23.4μg。胡桃楸提取物作用浓度大于20μg时对该菌细胞黏附有抑制作用。30μg胡桃楸提取物可完全抑制白念珠菌生物膜的形成。结论胡桃楸提取物对体外白念珠菌生物的膜形成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