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目的利用PCR-DGGE方法比较运动小鼠和正常小鼠肠道菌群的结构和数量变化,研究运动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从5只正常Balb/c小鼠和5只运动C57BL/6J小鼠的粪便中提取细菌基因组总DNA,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的方法获得小鼠肠道菌群分布图谱,对图谱进行相似性、多样性以及优势条带的序列分析。结果 PCR-DGGE结果图显示运动小鼠肠道菌群的多样性明显增加,优势菌群发生转变,序列分析表明变形菌门明显减少,厚壁菌门成为优势菌型。结论运动会对小鼠肠道菌群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 PCR-DGGE方法分析酸菜发酵液中微生物群落的动态变化。方法收集自然发酵2、4、6和8周的酸菜发酵液50mL,提取基因组DNA,应用PCR-DGGE获得菌群图谱,进行相似性、多样性和优势条带的序列分析。结果清酒乳杆菌和植物乳杆菌是酸菜自然发酵过程中的优势菌型,明串珠菌存在于发酵初、中期,发酵后期呈减少趋势。随着发酵周期的延长,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均有显著性的增大(P0.01),酸菜发酵液菌群结构呈现出丰富的多样性。结论 PCR-DGGE技术可以分析酸菜发酵液菌群的动态变化,明确优势菌型,为控制酸菜发酵进程、实现酸菜标准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和探讨2%氟化钠对正畸患者牙面菌斑内细菌总数及变形链球菌数的影响.方法:选择34例正畸儿童,分为两组,试验组涂布2%氟化钠;对照组不做处理.分别于戴用矫治器前,戴入后1月采集上颌牙唇颊面菌斑,测定菌斑中细菌总数及变形链球菌数.结果:对照组戴用后1月,细菌总数及变形链球菌数较戴用前明显增加(P<0.01).对照组与试验组戴用后1月相比,试验组细菌总数及变形链球菌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戴用固定矫治器后,牙面菌斑内细菌总数及变形链球菌数较戴用前增加,应用2%氟化钠可明显抑制正畸患者口腔内变形链球菌数,减少龋坏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复方茶多酚含漱液对正畸儿童牙面菌斑中细菌总数和变形链球菌数的影响,以及牙菌斑内原位pH的改变。方法选择42例戴用固定矫治器的正畸儿童,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用复方茶多酚含漱液漱口,对照组用蒸馏水漱口。分别于戴用矫治器前,戴入后1月采集上下颌牙唇颊面菌斑,测定菌斑中细菌总数及变形链球菌数,同时测定牙菌斑原位pH。结果对照组戴用后1月,细菌总数及变形链球菌数较戴用前明显增加(P0.01),牙菌斑原位pH较戴用前降低(P0.01)。试验组与对照组戴用后1个月相比,试验组细菌总数及变形链球菌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牙菌斑原位pH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戴用固定矫治器后,牙面菌斑内细菌总数及变形链球菌数较戴用前增加,牙菌斑原位pH较戴用前降低,应用茶多酚含漱液可明显抑制正畸儿童口腔内变形链球菌数,减少龋坏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从维护口腔内菌群平衡的角度出发,观察乳杆菌DM9811代谢产物对固定正畸治疗患者口腔内主要致龋菌的影响及其临床效果,探索一种适用于固定正畸治疗患者,无副作用,效果好的新型微生态防龋药物。方法将20例接受固定正畸治疗的无龋病病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例。试验组给予乳杆菌代谢产物含漱液;对照组给予纯净水。2组病例分别与含漱前,含漱20、40和60 d进行改良菌斑指数(MPLI)、唾液pH的检测和口腔微生物学检查。以对照组为标准观察固定正畸治疗患者口腔内主要致龋菌数量的变化趋势和乳杆菌代谢产物含漱液对MPLI和唾液pH的影响。结果(1)乳杆菌DM9811代谢产物使固定正畸治疗患者的MPLI指数降低、唾液pH升高。(2)乳杆菌DM9811代谢产物使固定正畸治疗患者口腔内主要致龋菌数量下降。结论乳杆菌DM9811代谢产物对固定正畸治疗患者MPLI和唾液pH具有改善作用;对变形链球菌、乳杆菌有明显的杀菌抑菌作用,并对维持正畸治疗患者口腔内菌群平衡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正常人与过敏性鼻炎患者口咽部菌群差异,探讨菌群定植的变化对过敏性鼻炎发生存在的影响。方法利用PCR-DGGE方法分析正常人与过敏性鼻炎患者口咽部菌群定植,并利用切胶测序分析DGGE图谱中两组样本之间的差异菌群。结果正常人与过敏性鼻炎患者口咽部菌群定植存在显著差异,与正常组相比,过敏性鼻炎患者口咽部菌群多样性显著增大,且类杆菌门的Prevotella pallens,厚壁菌门的Veillonella atypica、Veillonella parvula、Streptococcus salivarius,变形菌门的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fluorescens的含量均高于正常人。结论过敏性鼻炎患者口咽部菌群多样性显著高于正常人,且以厚壁菌门和变形菌门的增加为特征。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PCR-DGGE技术对结直肠癌患者肠道黏膜局部菌群多样性进行研究,为结直肠病变的防治提供微生态调节思路。方法收集正常对照组、结直肠息肉组及结直肠癌组患者各30例,采集结直肠黏膜局部肛拭子,提取细菌基因组DNA,采用PCR-DGGE对肠道黏膜局部菌群进行指纹图谱分析。结果正常对照组、结直肠息肉组和结直肠癌组患者PCR-DGGE指纹图谱分析显示3组肠道黏膜局部菌群多样性发生了显著的变化,3组肠道黏膜局部菌群发生了显著的菌群变迁。结论 PCR-DGGE分析结直肠癌患者肠道黏膜局部菌群多样性变化对监测肠道局部微生态变化在结直肠癌的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固定矫治器对牙周指数及龈下菌群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15例口腔卫生良好、牙周组织健康的正畸患者的90个牙位点,在黏接固定矫治器附件前进行菌斑指数、牙龈指数和探诊深度等临床牙周指数及龈下细菌的检测;根据患者上下颌牙齿错位畸形严重程度进行单颌牙齿黏接固定矫治器附件作为实验组,以暂不黏接固定矫治器附件的对颌牙齿作为对照组,在患者4周、8周复诊时进行重复检测。结果显示,戴用固定矫治器后牙齿的临床牙周指数与对照组及戴用矫治器前相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龈下细菌构成及比例亦未发生明显变化(p>0.05)。研究表明,戴用固定矫治器的患者如能认真保持口腔卫生,对牙周组织健康不会产生显著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新疆博州地区汉族、维吾尔族和蒙古族3~5岁儿童的口腔唾液细菌优势菌群结构多样性的差异,并探讨与低龄儿童龋发生的相关性。方法从本课题组在新疆博州地区3~5岁儿童口腔流行病学调查时建立的资料样本库中选取唾液样本120例(汉族40例,维吾尔族40例,蒙古族4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每个民族中高龋组(ECC)各20例,无龋组(CF)各20例,取非刺激性唾液,提取细菌DNA后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分析,采用Quantity One软件对PCR-DGGE指纹图谱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DGGE总体图谱表明:口腔微生物菌群结构具有民族差异性和个体差异性;维吾尔族总的条带数和多样性指数(条带数:87.00±10.40,多样性指数:5.99±1.12)大于汉族(条带数:63.00±8.07,多样性指数:3.29±0.74)和蒙古族(条带数:71.60±5.79,多样性指数:4.98±0.50)(P0.05),高龋儿童组的细菌菌群结构多样性小于无龋儿童组(P0.05),无龋儿童组的细菌菌群结构多样性存在民族差异(P0.05);聚类分析发现:每个民族组内大部分样本均表现出明显的聚类群。结论博州地区儿童口腔唾液细优势菌群结构多样性在民族之间差异明显,在低龄儿童龋病进展中,细菌多样性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肠杆菌基因间重复共有序列基因扩增(ERIC-PCR)和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分析壳聚糖对抗生素致肠道菌群失调小鼠的影响。方法 SPF级昆明小鼠24只,每组8只,依次分为模型组(N)、壳聚糖高(CS-H)和低浓度组(CS-L),盐酸左氧氟沙星灌胃6d后使用相应药物灌胃24d,收集鼠便,提取粪便细菌DNA,利用ERIC-PCR和PCR-DGGE电泳获得肠道菌群指纹图谱,主成分分析(PCA)和聚类分析(UPGMA)研究肠道菌群整体差异,并鉴定优势条带序列。结果 ERIC-PCR表明菌群失调组小鼠肠道中细菌条带减少明显,以300bp左右的条带为特征条带,PCR-DGGE显示屎肠球菌为优势菌型;壳聚糖灌胃小鼠肠道菌群结构组成发生改变,乳酸菌成为优势菌型。结论壳聚糖扶持乳酸菌等益生菌、抑制肠球菌等病原菌的增殖,起到益生元的作用进而调节肠道微生态均衡。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技术研究水溶性壳聚糖对正常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使用SPF级昆明小鼠18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依次为正常对照组(NC)、水溶性壳聚糖高(WSC-H)和低浓度组(WSC-L),灌服对应药物30d后收取鼠便,细菌基因组DNA提取,PCR-DGGE电泳得到肠道菌群图谱,计算菌群结构多样性指数,聚类分析相似性并鉴定优势条带序列。结果水溶性壳聚糖处理后小鼠肠道菌群结构发生改变,多样性指数、丰富度和均匀度较低,乳杆菌成为肠道中的优势菌型。结论水溶性壳聚糖能够增加肠道中乳杆菌的种类和数量,起到益生元的作用来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12.
应用16S rDNA检测固定矫治患者牙周可疑病原菌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16S rDNA检测固定矫治患者龈下菌斑中牙周可疑病原,探讨戴用固定矫治器对牙周组织健康的影响。随机选择36例治疗时间超过6个月的固定矫治患者组成实验组,29例未经正畸治疗者组成对照组。分别检验特定部位牙周临床指数并收集龈下菌斑样本。采用16S rDNA检测9种牙周可疑致病菌。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牙龈指数、牙周袋深度、探诊出血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牙周可疑病原菌中牙龈卟啉菌、齿垢密螺旋体在实验组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固定矫治器戴入可引起患者牙周可疑病原菌的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和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法研究肺癌患者铂类药物化疗后肠道菌群的变化,为临床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收集接受铂类药物治疗的肺癌患者化疗前后的粪便,通过PCR-DGGE所得图谱分析菌群丰富度、多样性并对差异条带测序;利用RT-PCR法比较化疗前后两种优势菌群的变化。结果肺癌患者铂类药物化疗后肠道菌群的丰富度和多样性下降,菌群构成发生改变,乳酸杆菌及双歧杆菌数量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肺癌患者接受铂类药物化疗后益生菌减少,条件致病菌增加,如何调整肠道菌群失调以减轻化疗相关副作用,值得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肝硬化患者(LC组)与健康人群(N组)唾液菌群丰度及多样性的差异,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45例肝硬化患者和44例健康人群唾液样本,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测序分析,对有效序列进行物种注释及多样性分析。结果 共获得7 729 352条有效序列,平均每个样本获得有效序列86 847条。两组人群唾液样本内菌群丰度及多样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唾液菌群结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0.13,P<0.01)。肝硬化患者口腔中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ota)、梭杆菌门(Fusobacteriota)相对丰度较高,而在健康人群口腔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相对丰度较高(均P<0.05)。结论 肝硬化患者与健康人群唾液菌群结构有差异,肝硬化患者相较于健康人群可能更易患龋病、牙周炎。重视口腔健康,防治口腔菌群失调对肝硬化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胆总管阻塞引起的梗阻性黄疸对于巴马香猪肠道菌群优势菌的影响.方法 结扎巴马香猪胆总管制备小型猪梗阻性黄疸动物模型,于结扎前1天及2周后分别取对照组和实验组小型猪粪样,PCR-DGGE法分析巴马香猪胆汁淤积前后肠道菌群总菌的相似性和多样性.结果 多样性分析显示梗阻性黄疸可显著降低巴马香猪肠道菌群总菌的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P<0.01),UPGMA聚类分析显示梗阻性黄疸的巴马香猪肠道菌群可以明显的区分于对照组.结论 梗阻性黄疸可导致巴马香猪肠道菌群发生严重紊乱.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大肠埃希菌O157∶H7感染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采用大肠埃希菌O157∶H7菌悬液,灌胃制备感染小鼠。随后测定小鼠的生长情况和死亡率;收集肠道菌群,DGGE检测小鼠个体间肠道菌群的变化,高通量测序检测组间感染小鼠肠道菌群的变化。结果大肠埃希菌O157∶H7感染小鼠与正常对照组小鼠相比,小鼠体重、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GGE结果显示,在不同小鼠个体之间,它们的肠道细菌的种类和数量存在明显差异。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大肠埃希菌O157∶H7感染小鼠肠道菌群的多样性高于对照组,但优势菌的丰度有显著变化。结论大肠埃希菌O157∶H7感染,尽管极大改变了小鼠肠道优势菌群的比例,但没有降低其多样性。另外,小鼠个体间肠道菌群多样性的差异在微生态研究中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肠杆菌基因间重复共有序列基因扩增(ERIC-PCR)和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研究大蒜素对急性酒精性肝损伤小鼠肠道菌群失调的预防作用。方法 SPF级昆明小鼠40只,分为正常对照组、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组、护肝片组、大蒜素高和低浓度组,每组8只。灌服相应药物30d,除正常对照组,其他组灌胃14 mL/kg红星二锅头,12h后收集鼠便,提取粪便细菌DNA,利用ERIC-PCR和PCR-DGGE电泳获得肠道菌群指纹图谱,主成分分析(PCA)和聚类分析(UPGMA)研究肠道菌群整体差异并鉴定优势条带序列。结果 ERIC-PCR表明急性酒精性肝损伤小鼠肠道中细菌条带较少,以300bp和500bp左右的条带为特征条带,PCR-DGGE显示肠球菌为优势菌型;大蒜素灌胃小鼠肠道菌群结构组成发生改变,优杆菌属为优势菌型。结论大蒜素预防给药可以扶持肠道中优杆菌属等益生菌生长,抑制肠球菌等病原菌的增殖,调节急性酒精性肝损伤伴有的肠道菌群失调。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肠杆菌基因间重复共有序列基因扩增(ERIC-PCR)和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研究大蒜素对急性酒精性肝损伤小鼠肠道菌群失调的预防作用。方法 SPF级昆明小鼠40只,分为正常对照组、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组、护肝片组、大蒜素高和低浓度组,每组8只。灌服相应药物30d,除正常对照组,其他组灌胃14 mL/kg红星二锅头,12h后收集鼠便,提取粪便细菌DNA,利用ERIC-PCR和PCR-DGGE电泳获得肠道菌群指纹图谱,主成分分析(PCA)和聚类分析(UPGMA)研究肠道菌群整体差异并鉴定优势条带序列。结果 ERIC-PCR表明急性酒精性肝损伤小鼠肠道中细菌条带较少,以300bp和500bp左右的条带为特征条带,PCR-DGGE显示肠球菌为优势菌型;大蒜素灌胃小鼠肠道菌群结构组成发生改变,优杆菌属为优势菌型。结论大蒜素预防给药可以扶持肠道中优杆菌属等益生菌生长,抑制肠球菌等病原菌的增殖,调节急性酒精性肝损伤伴有的肠道菌群失调。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对比固定矫治器与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对牙周病正畸治疗患者龈沟液炎症因子、龈下菌群和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21年10月于河北省眼科医院口腔正畸科接受正畸治疗的112例牙周病患者,根据矫治器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固定矫治器,n=54)和实验组(无托槽隐形矫治器,n=58)。对比两组牙周健康指标、龈下菌群、龈沟液炎症因子、氧化应激指标和疼痛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矫治10个月后牙龈指数、菌斑指数、龈沟出血指数、牙周探诊深度下降,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矫治10个月后牙龈卟啉单胞菌(Pg)、具核梭杆菌(Fn)、福塞斯坦氏菌(Tf)和中间型普里沃菌(Pi)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矫治10个月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下降,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矫治10个月后丙二醛(MDA)、活性氧(ROS)水平下降,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升高,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矫治1 d、7 d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升高后下降,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与固定矫治器对牙周病正畸治疗患者均有较好的疗效,其中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在改善牙周健康指标、龈下菌群、龈沟液炎症因子和氧化应激等方面的效果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应用PCR-DGGE技术评价西芹对昆明小鼠肠道菌群平衡的影响。方法给予小鼠高脂饲料,复制高脂模型,模型复制成功后,每日给予小鼠西芹提取液灌胃,连续28 d。分别在实验的0、14和42 d,收集每只小鼠粪便,提取基因组DNA,应用PCR-DGGE(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获得肠道菌群分子指纹图谱,针对相似性、多样性分析及优势条带的序列进行分析。结果高脂饲料喂养后肠道益生菌约氏乳杆菌等趋近消失,出现了特异菌真杆菌,而西芹灌胃组和食用基础饲料组真杆菌数量显著减少,且西芹灌胃组作用大于食用基础饲料自然恢复组。结论西芹对高脂小鼠肠道菌群的平衡有显著的恢复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