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化学发光分析法对大连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2 293例孕前和孕早期妇女TORCH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统计得出其感染的阳性率,为本地区育龄期妇女保健提供参考依据,加强TORCH对孕产妇影响的认识,并指导做好预防工作。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LIA)对2 293例孕前期及孕早期妇女进行巨细胞病毒(CMV)、单纯疱疹(HSV)、风疹(RV)、弓形虫(TOX)的IgG以及IgM进行检测。结果 IgG抗体检测结果:TOX阳性率为1.25%,CMV阳性率为95.04%,RV阳性率为84.78%,HSV阳性率为94.31%。IgM抗体检测结果:TOX阳性率为1.39%,CMV阳性率为1.48%,RV阳性率为2.28%,HSV阳性率为10.50%。结论大连地区孕前期及孕早期妇女TORCH的阳性率偏高,TORCH的感染影响人口的质量,与优生优育有着重要的关系,要积极做好检测和预防,及早的干预和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TORCH感染情况,为妇幼保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捕获ELISA方法对1 253例孕妇和新生儿的血清进行TORCH-IgM抗体检测.结果 689例孕妇CMV、TOX、RV及HSVⅡ特异性IgM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89%、0.87%、0.44%和0.73%;564例新生儿CMV-IgM、TOX-IgM、RV-IgM和HSVⅡ-IgM阳性率分别为6.91%、0.18%、0和0.35%.结论 检测TORCH特异性抗体对优生优育有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TORCH的检验结果,探讨TORCH感染对于自然流产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到2013年12月来南京市第一医院检查的无自然流产史孕妇300例(对照组),并选择同期有自然流产史孕妇300例(观察组),使用ELISA检验法检测所有孕妇TORCH抗体,对比分析两组阳性率。结果:观察组血清中的风疹病毒(RV)、单纯疱疹病毒(HSV-Ⅱ)、巨细胞病毒(CMV)、弓形虫(TOX)的阳性率分别为12.00%、52.00%、27.67%、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00%、3.00%、2.67%、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流产、死胎和早产的比率分别为37.67%、7%、11.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7%、0.33%、0.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SV-Ⅱ和CMV所致不良妊娠发生率分别为58.30%﹑59.04%,与RV、TOX所致不良妊娠发生率66.67%、50.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ORCH病原体或者病毒抗体阳性率的孕前检测对于预防自然流产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单纯疱疹病毒、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弓形虫感染(TORCH感染)对育龄妇女不孕不育以及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为优生优育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义乌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体检者的病例资料,选择女性不孕不育患者300例(不孕不育组)及正常妊娠者616例(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应用ELISA检测各组对象TORCH-IgM,比较两组对象的TORCH感染状况。结果不孕不育组TORCH-IgM总体阳性率为17.0%(51/300),高于对照组的4.55%(28/6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孕不育组的单一感染与混合感染率分别为12.67%和4.33%,高于对照组的4.06%和0.49%,两组对象单一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ORCH感染的孕妇不良妊娠结局比例高于未感染者(51.85%vs 0.74%,χ2=-44.932,P0.01)。结论 TORCH感染可影响育龄妇女的孕育状况,常规开展TORCH检测有利于降低育龄妇女的不孕不育率,对优生优育的开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抗ToRCH-IgM型抗体临床对比检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ToRCH系列病原微生物(包括弓形虫Tox、风疹病毒RuV、巨细胞病毒CMV、单纯疱疹病毒HSV I/Ⅱ等)是一组具有致畸作用的病原体,孕妇感染可导致流产、早产、畸形甚至死胎.目前ToRCH IgM型抗体的检测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非特异性的干扰,采用有效方法消除干扰对ToRCH IgM型抗体检测的准确性至关重要.为此我们对比了多种消除IgM检测中非特异性干扰的方法,并以最佳方法对256例女性献血者、143例正常妊娠和61例异常妊娠标本进行ToRCH IgM抗体的对比检测.结果显示健康人群中ToRCH活动性感染率较高,健康孕妇ToRCH IgM的总阳性率高达23.1%(其中Tox5.6%、CMV9.8%、RuV8.4%、HSV4 9%);而异常妊娠则显著上升(p<0.01),其中Tox、CMV、RuVIgM阳性率上升明显(p<0.05),分别为19.7%、26.2%、24.6%.由此可见孕期ToRCH病原微生物活动感染是致异常妊娠的主要因素之一,应严密监视孕期ToRCH病原微生物活动性感染,特别是弓形虫、风疹病毒和巨细胞病毒的感染.  相似文献   

6.
育龄妇女和母婴巨细胞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应用ELISA技术和PCR技术对武汉市地区1051名育龄妇女和195对母婴的巨细胞病毒感染进行了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1246名受检妇女CMV IgM和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6%和82.2%.195对母婴有20名产妇尿中CMV-DNA阳性,所生子女中有3名尿中CMV-DNA阳性,相关率为15%.受检妇女中98名有不良孕产史,其CMV IgM和IgG抗体阳性率与无不良孕产史妇女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  相似文献   

7.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又称念珠菌性阴道炎,是一种常见的由假丝酵母菌引起的机会性黏膜感染疾病,由于其相对高发病率及易复发的特点,可严重影响妇女的生活质量及心理健康。妊娠期由于体内激素、代谢水平及免疫等方面的改变,阴道微生态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使孕妇易于受到病原菌的侵害,念珠菌性阴道炎的发病率明显较非孕期升高。以往的研究中,妊娠期阴道感染与妊娠不良结局研究热点为细菌性阴道炎,关于妊娠期念珠菌性阴道炎相关研究较少。近年来,有研究发现,妊娠期阴道念珠菌感染与妊娠不良结局的发生有关,如流产、胎膜早破、早产等。该文从妊娠期阴道微生态、妊娠期念珠菌性阴道炎及其与妊娠不良结局关系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妊娠感染和阴道微生态失调对产妇和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1年7月在我院妇产科产检并行分娩的300例妊娠期妇女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妊娠感染,分为感染组(86例)和对照组(241例)。对所有孕妇行阴道分泌物镜检和生化指标检测。其中,生化指标包括pH值、过氧化氢、N−乙酰基−β−氨基半乳糖苷酶、白细胞酯酶和唾液酸苷酶。根据检测结果确定患者的感染类型。比较两组产妇的不良妊娠结局和新生儿的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感染组患者的胎膜早破发生率(5.81%)、剖宫产率(11.63%)、产褥期感染发生率(5.81%)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感染组的新生儿发生黄疸发生率(4.65%)、新生儿感染发生率(5.81%)也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妊娠感染和阴道微生物失调会导致不良妊娠结局,产妇出现胎膜早破、产褥期感染、新生儿发生黄疸和感染的风险更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围产期孕妇支原体、衣原体感染与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比较分析95例孕期和88例正常产妇的不良妊娠结局.结果 UU、CT感染孕妇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高于正常孕妇(P<0.05).结论 加强产前保健,重视生殖道感染对于改善围产结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风疹病毒包膜糖蛋白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冰  王志玉 《病毒学报》2005,21(5):400-402
风疹病毒(rubella virus,RV)是披膜病毒科风疹病毒属的唯一成员,是最常见、最重要的TORCH综合征病原体之一。其感染的危害主要在于先天性感染,孕妇在妊娠期、特别是妊娠前3个月感染RV,可引起胎儿宫内感染,产生先天性风疹综合征(congenital rubella syndrome,CRS),造成婴儿全身多种器官发育畸形或功能异常,如白内障、耳聋、先天性心脏病等,严重时可出现死胎或流产。因此,许多国家把风疹疫苗纳入计划免疫。但目前临床应用的风疹疫苗均为减毒活疫苗,其中的RV能通过胎盘感染胎儿,仍有致畸的危险性,故妊娠早期的妇女无法使用该疫苗预防风疹感染。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妊娠35~37周孕妇B族链球菌(GBS)带菌情况,探讨GBS感染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收集妊娠35~37周孕妇265例,取阴道下段1/3分泌物和直肠分泌物,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进行GBS检测,观察其妊娠结局。结果:265例孕妇中GBS阳性者42例,阴性者223例,带菌率约为15.84%;GBS阳性孕妇的宫内感染、胎儿窘迫和新生儿肺炎发生率高于GBS阴性组(P0.05)。结论:围产期妇女GBS感染会导致宫内感染、胎儿窘迫及新生儿肺炎的发生率升高,对妊娠结局会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2.
登革热(dengue fever)是一种由登革病毒感染引起的蚊媒传染病,主要流行于热带、亚热带地区,如东南亚、美洲和西太平洋地区等。近年来,在中国登革热的流行范围明显扩大,多省市曾多次暴发不同规模的疫情。有临床证据表明,妊娠期登革病毒感染与不良妊娠结局(adverse pregnancy outcome)及胎儿先天缺陷的关系十分密切。妊娠期感染登革病毒可能增加孕妇发生产后出血、产妇死亡等妊娠并发症发生的风险,也会增加胎儿流产、早产、宫内死亡、低出生体重、先天缺陷和新生儿围产期死亡的可能性。因此,研究登革病毒感染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关联,探索登革热的致病机制,对于控制登革热和改善妊娠结局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就登革热对妊娠结局的影响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湘潭地区妊娠期妇女不同孕期、不同年龄微量元素的变化规律及缺乏情况,为孕妇合理地补充血清微量元素提供理论依据,从而达到提高孕期保健,减少不良妊娠事件发生的目的.方法:将255例观察组孕妇按妊娠时间分成早孕组(≤12周),中孕组(>12~<28周),晚孕组(≥28周),同时选取45例的健康非妊娠妇女作对照;并且根据年龄将观察组孕妇分为30岁以上组(年龄≥30岁)和30岁以下组(年龄<30岁),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孕期、不同年龄孕妇血清铁、钙、锌、镁、铜5种元素的含量,并统计出不同孕期、不同年龄孕妇5种元素的缺乏情况.结果:不同孕期、不同年龄孕妇各种微量元素均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微量元素的失衡程度与年龄和孕期有关.各孕期铁锌钙的缺乏率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30岁以上组中铁、钙、锌与30岁以下组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湘潭地区妊娠期孕妇不同孕期、不同年龄间微量元素含量存在着一定差异,孕妇应根据孕周和年龄的不同合理加强对铁、钙、锌等微量元素的补充,以避免孕期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提高优生优育.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旨在分析中国河南省新密市孕妇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 CMV)血清流行特征,及新生儿先天性CMV(CCMV)感染特征,为将来CCMV感染预防奠定基础。2015年至2017年,河南省新密市妇幼保健院开展了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对于孕早期在本院进行建卡产检的孕妇连续招募入组,分别在孕早期、孕中期及孕晚期采集其血液标本进行CMV-IgG检测。孕妇分娩后,采集新生儿唾液和尿液标本开展CMV-DNA检测,进行CCMV筛查和确认性检测。新密市孕妇CMV抗体阳性率为97.80%(3594/3 675,95%CI:97.27%~98.25%),人群抗体阳性率、抗CMV~IgG抗体水平均随年龄有上升趋势。在抗体阳性孕妇中,孕早期IgG几何平均抗体浓度为11.10IU/mL(95%CI:10.80 IU/mL~11.41 IU/mL);在抗体阴性孕妇中,孕期抗体阳转率为11.39%(9/79,95%CI:4.39%~18.40%)。新密市CCMV估算感染率为1.33%(49.28/3694,95%CI:1.01%~1.76%),97.92%CCMV新生儿来自孕早期抗体阳性孕妇。河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胎盘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内皮素-1(ET-1)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10月间济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80例。根据患者血糖控制效果分为血糖控制不良组(A组)40例和血糖控制良好组(B组)40例,另取同期于我院体检的健康孕妇40例为C组。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各组胎盘中HIF-1α、ET-1及VEGF的表达情况,观察各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情况,并分析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胎盘中HIF-1α、ET-1及VEGF的表达与妊娠结局相关性。结果:A组孕妇胎盘中HIF-1α、ET-1及VEGF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B组与C组,B组HIF-1α、VEGF的阳性表达率高于C组(P0.05)。A组羊水过多、巨大儿、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均高于B组与C组,胎儿窘迫、妊娠高血压的发生率高于C组,B组胎儿窘迫、羊水过多、产后出血、妊娠高血压的发生率高于C组(P0.0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可得,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胎盘中HIF-1α、ET-1及VEGF的表达与妊娠高血压、产后出血、巨大儿、羊水过多、胎儿窘迫等不良妊娠结局呈正相关(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胎盘中HIF-1α、ET-1及VEGF呈高表达,其表达会增加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妊娠晚期阴道B族链球菌(group B Streptococcus,GBS)的感染对肠道菌群和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11月大连市中心医院孕检并分娩的妊娠妇女744人为对象,调查并统计B族链球菌的感染率;筛选有和没有B族链球菌感染妊娠妇女各47人,调查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选取信息匹配的妊娠晚期阴道B族链球菌感染和未感染的妊娠妇女,采集粪便样本,提取菌群DNA,用16S rDNA方法分析菌群变化。结果744名妊娠妇女中B族链球菌检出49例,感染率为6.59%;B族链球菌感染组总的不良妊娠发生比例为76.6%,正常组发生比例为27.7%(χ^2=5.491,P<0.05)。B族链球菌感染组妊娠妇女胎膜早破(χ^2=16.177,P<0.01)、难产(χ^2=21.134,P<0.01)和羊水异常(χ^2=22.989,P<0.05)的发生率与未感染组比较显著增高。B族链球菌感染组妊娠妇女肠道菌群发生显著变化。结论妊娠晚期阴道B族链球菌的感染可能引起肠道菌群紊乱,增加不良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孕晚期妇女生殖道B族链球菌定植情况,探讨B族链球菌定植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及抗生素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4月在北京市通州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妇产科接受产前检查的295例妊娠35~37周的孕妇为研究对象,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其生殖道B族链球菌,将结果呈阴性者纳入阴性组,并依据自愿原则将结果呈阳性的43例孕妇分为阳性A组(28例)和阳性B组(15例),对阳性A组给予抗生素治疗,阳性B组未接受抗生素治疗,观察并比较其妊娠结局。结果:比较不同年龄、产次、流产次数的孕晚期孕妇B族链球菌定植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A组不良妊娠结局和围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明显低于阳性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A组不良妊娠结局和围生儿不良结局与阴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晚期生殖道B族链球菌定植会对妊娠结局造成不良影响,应用抗生素治疗可有效改善孕妇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妊娠中晚期妇女阴道微生态状况,探讨应用乳杆菌活菌胶囊纠正阴道微生态失调对不良妊娠结局的预防价值。方法选择孕13~36周单胎妊娠期妇女560例,取其阴道分泌物,经革兰染色后油镜下观察,进行阴道微生态(阴道菌群的密集度、多样性、优势菌、炎症反应等)状况评价,检测阴道分泌物成分、阴道病原菌类型。对阴道微生态失调孕妇,根据是否接受乳杆菌活菌胶囊治疗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乳杆菌活菌胶囊,对照组不采用药物干预。追踪随访所有孕妇的妊娠情况,比较阴道微生态正常组、微生态失调治疗组及微生态失调对照组的不良妊娠结局。结果 560例研究对象中,阴道微生态正常335例(59.82%),微生态失调225例(40.18%)。225例微生态失调孕妇中,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osis,BV)32例(14.22%),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56例(24.89%),滴虫性阴道炎(triehomonal vaginitis,TV)11例(4.89%),BV和VVC混合感染4例(1.78%),BV和TV混合感染3例(1.33%),菌群增殖过度75例(33.33%),菌群抑制44例(19.56%)。微生态失调组pH值4.5、过氧化氢、白细胞酯酶、唾液酸苷酶、脯氨酸氨基肽酶、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阳性比例均明显高于微生态正常组(χ2=55.59~340.06,Ps0.05)。微生态失调孕妇中,治疗组135例,对照组90例,对照组胎膜早破、早产、产褥感染、新生儿感染及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微生态正常组(χ2=12.63~32.42,Ps0.05)和微生态失调治疗组(χ2=5.16~12.28,Ps0.05),微生态正常组与微生态失调治疗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中晚期容易导致阴道微生态失调,造成不良妊娠结局,乳杆菌活菌胶囊纠正阴道微生态失调对于改善不良妊娠结局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9.
龙玉  唐卉 《蛇志》2013,25(2):219-221
甲状腺过氧化物酶(TPO)在甲状腺激素合成过程中催化碘离子氧化、酪氨酸碘化及碘化酪氨酸偶联,是甲状腺激素合成的关键酶.TPOAb是TPO的特异性抗体,TPOAb与TPO结合后可抑制TPO活性,减少甲状腺激素的合成,甚至导致甲状腺疾病发生.国外文献报道,妊娠期妇女TPOAb阳性率为15.3%~16%[1];国内研究显示,妊娠前半期TPOAb阳性率为9.17%[2].目前有大量研究证实,甲状腺功能异常的TPOAb(+)孕妇自然流产、早产、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子痫前期及后代智力减低等发病率较阴性者明显增高,但TPOAb对甲状腺功能正常的孕妇及后代智力的影响还存在较大的争议.现就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对妊娠、妊娠不良结局及后代智力发育影响的相关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检测巨细胞病毒(CMV)DNA及其即刻早期抗原(IE)、巨细胞病毒pp65和pp67抗体对肾移植受者术后巨细胞病毒感染早期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按肾移植术受者术后3个月外周血是否出现CMV抗原,将71例患者分为CMV感染组(56例)和CMV未感染组(15例),肾移植术受者手术前和术后第1个月每周检查1次,第2、3个月每2周检查1次外周血巨细胞病毒pp65和巨细胞病毒pp67、即刻早期抗原(immediate early antigen,IE),巨细胞病毒DNA和IgM、IgG,共8次;以监测与分析评价肾移植术受者手术前后各项指标变化。结果肾移植术前71例肾移植受者PP65、PP67、IE、CMV DNA均为阴性;肾移植术后CMV感染组的pp65、pp67、IE、CMV DNA阳性率分别为67.8%(38/56)、66.1%(37/56)、64.2%(36/56)和48.2%(27/56),CMV未感染组4项指标值分别为0%、0%、13.3%(2/15)、和0%,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肾移植术后CMV感染组(56例)和CMV未感染组(15例)CMV IgG均为阳性,而IgM阳性率在CMV感染组仅为3.5%(2/56),在CMV未感染组为0%,IgM表达率在CMV感染组和未感染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期内感染组与未感染组相比,术后CMV pp65,pp67,CMV DNA和IE指标出现阳性的例数及阳性出现的具体时间均有显著性差别(P均0.01),而IgM和IgG则均无显著性差别(P均0.05)。结论肾移植术后患者外周血CMV DNA,IE,pp65和pp67抗原检测阳性与其术后巨细胞病毒感染相关。检测CMV DNA、IE、pp65和pp67抗原可能更早更准确反映器官移植术后CMV活动性感染。而CMV IgG和IgM不能作为肾移植后患者CMV感染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