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4 毫秒
1.
目的 评价预防性应用微生态制剂(培菲康)防治婴幼儿肺炎继发腹泻的疗效及成本效益.方法 2008年1月到2010年9月住院治疗的婴幼儿肺炎966例为研究对象,对患儿的临床特征、微生态制剂(培菲康)预防性应用情况、是否出现继发腹泻及住院治疗费用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干预组594例,对照组372例,两组住院治疗期间继发腹泻的发病率分别为18.69%、39.78%,两组比较,x2 =51.889,P <0.01,RR=0.470;干预组99例发生继发腹泻后继续原有微生态制剂治疗,对照组134例因继发腹泻才开始应用同类微生态制剂治疗,两组腹泻治疗总有效率分别86.87%、74.6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5.299,P=O.021).干预组、对照组每例(次)患儿住院总费用分别为(2775.0±1724.2)元和(3130.7±1899.8)元,预防性应用微生态制剂(培菲康)次均节省直接医疗费用支出355.6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998,P=0.003);预防性应用微生态制剂(培菲康)的效益成本比为13.02.结论 预防性应用微生态制剂(培菲康)不仅能降低肺炎继发腹泻的发病率,缩短住院病程,提高腹泻治疗总有效率,同时,明显降低患儿的次均医疗费用,效益成本比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培菲康辅助联合铋剂四联方案治疗老年消化性溃疡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4年8月来绍兴市第六人民医院就诊的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68例,将其随机分为微生态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铋剂四联方案进行治疗,微生态组在铋剂四联方案的基础上加服培菲康,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溃疡愈合效果、幽门螺杆菌清除率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微生态组溃疡愈合的总有效率为88.2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40%(P0.05);微生态组幽门螺杆菌清除率为91.1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50%(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培菲康辅助治疗老年幽门螺杆菌感染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同时,合理的护理措施有助于患者病情控制,提高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微生态制剂培菲康经结肠途径给药联合补中益气丸治疗老年人肠道菌群失调相关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卫生所确诊为肠道菌群失调相关性腹泻的老年患者10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培菲康组、联合组和灌肠组,每组各3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培菲康组患者给予口服培菲康,联合组患者在口服培菲康基础上,联合口服补中益气丸,灌肠组患者给予培菲康灌肠,联合补中益气丸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粪便检查结果及临床疗效。结果 3组平均起效时间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273,P0.05),以灌肠组最快,其次为联合组、培菲康组。治疗14d后3组临床症状发生比例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少(P0.05),治疗后3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间比较,双歧杆菌、乳杆菌数量、肠道定植抗力在3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灌肠组显著优于其他两组(P0.05)。联合组、灌肠组的真菌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培菲康组(P0.05)。3组中以灌肠组的总有效率最高,其次为联合组、培菲康组。3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与单用培菲康比较,联合使用补中益气丸可提高对老年人肠道菌群失调相关性腹泻的临床疗效,而培菲康经结肠途径给药疗效更优于口服给药,更有利于有益菌的定植生长,重建肠道微生态平衡,不良反应较轻,患者耐受良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微生态疗法治疗婴儿腹泻的临床研究与探讨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 研究微生态制剂对婴幼儿腹泻的临床疗效并对新近提出的一些看法与异议进行探讨。方法 186例住院的急性婴幼儿腹泻患者被随机分为思密达对照组、米雅爱儿A治疗组、培菲康治疗组以及爱儿A联合思密达治疗组,4个组的疗效以SPSS10.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个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疗效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爱儿A的疗效优于培菲康,二者相比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爱儿A与培菲康的疗效与思密达相当且爱儿A的作用优于培菲康,爱儿A联合思密达的疗效并不优于两种药单用。所有微生态制剂治疗的患儿均未发现任何副作用。  相似文献   

5.
几种微生态制剂治疗婴幼儿腹泻病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评价微生态制剂治疗婴幼儿腹泻病的临床疗效,为合理应用微生态制剂治疗婴幼儿腹泻提供指导。方法:对婴幼儿腹泻病患儿住院治疗期间应用微生态制剂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运用Kaplan—Meier(K—M)法对不同微生态制剂治疗婴幼儿腹泻病的临床疗效进行时间—效应分析。结果:470例婴幼儿腹泻病患儿住院治疗期间,有453例患儿有应用微生态制剂治疗,占96.4%;其中,选用培菲康、整肠生的病例最多,分别有237例和198例;多种微生态制剂联合应用有83例(18.32%)。K—M法分析显示:培菲康治疗婴幼儿急性腹泻病的疗效优于整肠生组及多种微生态制剂联合应用组;无论是急性腹泻病,还是迁延性、慢性腹泻病,多种微生态制剂联合应用治疗的临床治愈时间均不优于单用微生态制剂组。结论:适当应用微生态制剂有助于婴幼儿腹泻的恢复,但盲目采用多种微生态制剂联合治疗并不能提高临床疗效,甚至不利于婴幼儿腹泻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酪酸梭菌活菌散防治小儿肺炎继发性腹泻的临床疗效,进一步从卫生经济学角度探讨其成本-效果比及经济学价值。方法选择深圳市儿童医院收治的571例小儿肺炎患者,随机分为预防组与对照组,预防组286例,对照组285例,两组患儿均给予抗生素及对症治疗,预防组在治疗同时加服酪酸梭菌活菌散,出现腹泻后继续服用:对照组待出现腹泻后服用酪酸梭菌活菌散,至腹泻痊愈为止。观察两组患儿腹泻的发生率、严重程度、腹泻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并比较分析治疗期间直接费用、间接费用、成本-效果比。结果预防组患儿腹泻发生率、严重程度、腹泻持续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防组的直接费用、间接费用和成本效果比均明显低于对照组,预防性应用微生态制剂酪酸梭菌活菌散可减少次均住院总费用283.68元。结论酪酸梭菌活菌散防治小儿肺炎继发性腹泻有很好的成本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婴幼儿感染性腹泻的微生态疗法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报告1995年2~4月间住院的99例急性感染性腹泻患儿,年龄2.5月~18月,随机分成微生态治疗组63例及常规抗生素对照组36例。两组病儿入院时病程及病症相仿,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P<0.05)。结果治疗组显效40例,有效16例,无效7例;对照组显效12例,有效11例,无效13例。治疗组显效率63.49%及总有效率88.89%均高于对照组33.33%及63.89%。提示以新一代微生态制剂——培菲康为主药治疗婴幼儿感染性腹泻有良好的疗效,结合文献探讨微生态疗法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微生态制剂(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防治婴幼儿肺炎继发腹泻的疗效.方法 选取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住清徐县第二人民医院呼吸科诊断为支气管肺炎继发腹泻的患儿共116例,随机分为2组,以住院期间抗生素治疗同时应用微生态制剂(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的患儿为治疗组60例,仅使用抗生素治疗的患儿为对照组56例,分别观察腹泻次数、大便性状、腹痛、止泻时间及大便镜检与大便培养正常时间及治疗有效率.结果 微生态制剂(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剂)治疗组腹泻次数减少时间、大便性状变稠时间、腹泻停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腹痛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治疗组大便镜检恢复正常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大便细菌培养恢复正常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2组患儿治疗效果比较,治疗组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有效率为76.79%,经卡方检验x2=4.8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剂防治婴幼儿肺炎继发腹泻,能使腹泻时间缩短、疗效明显、方法简便,经济,易于患儿及父母接受.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常用微生态制剂与一些常见抗菌药物的体外相互作用。方法从3种微生态制剂(美常安、妈咪爱、培菲康)中培养并分离供试菌,用电子显微镜和药敏纸片做鉴别及药敏试验。结果3种微生态制剂对常用的抗菌药物均敏感。尤其是制剂中的杆菌类对所选的抗菌药物几乎都敏感,而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对各种抗菌药物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结论除阿莫西林外,常用的抗菌药物不宜与美常安、妈咪爱、培菲康配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培菲康联合洁维乐治疗小儿迁延性和慢性腹泻的疗效。方法将72例小儿迁延性和慢性腹泻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32例,均给予去乳糖喂养和液体疗法,其中治疗组加用培菲康联合洁维乐治疗。对照组仅加用培菲康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2组相比χ2=8.23,P<0.01,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培菲康联合洁维乐治疗小儿迁延性和慢性腹泻的疗效显著、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微生态制剂(培菲康)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110例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住院治疗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65例给予肝酶诱导剂、光疗等综合治疗;治疗组45例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培菲康治疗。治疗前后检测患儿血清总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含量。采用SPSS11.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α=0.05为显著性检验标准。结果时间-效应分析显示培菲康治疗组和对照组血清总胆红素下降值及95%CI(μmol/L)分别为142.6(126.7~158.4)、74.1(66.9~81.3),血清间接胆红素下降值及95%CI(μmol/L)为115.7(103.3~128.1)、62.6(53.7~71.7),差异有显著性(P〈0.05);多元Cox回归分析显示患儿年龄、体重、孕周、入院前病程、入院血清总胆红素值/间接胆红素值及应用培菲康治疗为影响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下降的主要因素;治疗组和对照组治愈例数(治愈率)分别为37例(82.2%)、8例(17.8%),好转例数(好转率)分别为47例(72.3%)、10例(27.7%),χ^2=1.448,P=0.229。2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应用培菲康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可促进胆红素分解和排泄,减少肠肝循环,减少肠道重吸收未结合胆红素,是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一种可靠、安全的药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乳果糖联合培菲康预防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疗效.方法 选择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186例,随机分为乳果糖与培菲康联合治疗组和常规抗生素治疗组各93例,住院期间同时予以护肝利尿及对症支持治疗,用药3个月进行观察,并采集腹水样本,采用ELISA方法进行TNF-α和IL-6的检测.结果 肝硬化患者应用乳果糖与培菲康联合治疗组SBP发生率为12.9%,而常规抗生素治疗组SBP发生率为21.5%,二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BP发生患者腹水TNF-α的水平为(1650±126) pg/mL,而未发生SBP为(1312±289) pg/mL,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BP发生患者腹水IL-6的水平为(2566±138) pg/mL,而未发生SBP患者中为(924±251) pg/mL,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肝硬化患者应用乳果糖联合培菲康可显著降低SBP的发生率.腹水TNF-α和IL-6的水平可监测肝硬化患者SBP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培菲康为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粪链球菌组成的人体肠道微生态活菌制剂,本文采用此制剂治疗小儿菌痢22例,有效率81.82%;小儿肠炎47例,有效率86.6%;便秘31例,有效率达87.1%。全部100例,总有效率为86%。所有病例未用抗菌药物。本文对微生态药物培菲康的药理作用及特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常规保肝基础上联合微生态制剂对肝硬化自发性腹膜炎再发的疗效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选取2011年10月至2013年6月来我院治疗的肝硬化自发性腹膜炎患者48例,随机分为微生态治疗组及对照组,微生态治疗组行常规保肝治疗并加用微生态制剂,对照组仅行常规保肝治疗,比较1年内两组患者自发性腹膜炎的再发情况及再发时各症状缓解时间的变化,并总结护理措施。结果微生态治疗组再发率明显低于与对照组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生态治疗组的各项症状的缓解时间也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保肝基础上加服微生态制剂可以有效地预防肝硬化患者自发性腹膜炎再发,并能显著缩短再发时各症状的缓解时间。同时,护理人员的正确护理是保证治疗顺利进行,并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微生态制剂思连康联合小儿康治疗儿童迁延性腹泻的疗效,并进一步探讨其机制.方法:我院共收治60例腹泻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加用思连康联合小儿康,对照组加用杜拉宝治疗儿童腹泻.观察两组的疗效,以及两组临床症状的好转情况及住院时间的比较.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ELISA法)检测两组患者血清和粪便白介素6和8(IL-6和IL-8)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高于对照组(P<0.05);临床症状的好转情况及住院时间的比较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血清及大便细胞因子IL-6和IL-8均有降低,并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思连康联合小儿康治疗儿童迁延性腹泻,疗效显著,值得广泛推广.其机制可能与下调炎性细胞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益生菌对肝硬化血氨影响的实验及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采用动物实验及临床观察,探讨益生菌制剂培菲康治疗肝硬化高氨血症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大鼠肝硬化模型,其中治疗组予以培菲康悬液每天灌胃治疗共8周,检测治疗组及对照组血浆内毒素指标;并选用70例肝硬化Child-Pugh分级为B级的患者,其中治疗组口服培菲康胶囊(每次2粒,每日3次)3周,观察治疗前后血浆内毒素变化。结果培菲康治疗组的肝硬化大鼠及患者血浆内毒素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培菲康能明显降低肝硬化患者的血氨水平,可作为肝硬化患者的辅助用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微生态制剂治疗肝性脑病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3年9月来绍兴市第六人民医院治疗的肝性脑病患者56例,随机分为微生态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各2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治疗,微生态治疗组在采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微生态制剂,比较8周后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血氨以及转氨酶水平的变化,并总结护理措施。结果微生态治疗组治疗有效率为9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6%(P0.05);微生态治疗组治疗后的血氨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谷丙转氨酶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微生态制剂可以有效改善肝性脑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时,积极合理的护理措施有助于提高治疗质量,促进患者病情好转。  相似文献   

18.
微生态制剂在肝硬化肠功能紊乱患者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肠道微生态制剂对肝硬化肠功能紊乱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择100例肝硬化肠功能紊乱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培菲康、乳果糖口服28d。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检测治疗前后血氨和血浆内毒素。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血氨水平降低,血浆内毒素水平下降,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肝硬化肠功能紊乱患者存在肠道菌群失调,微生态制剂可有效改善肝硬化肠功能紊乱患者临床症状,并降低血氨及血浆内毒素,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活菌剂培菲康在腹型过敏性紫癜(HSP)治疗中的辅助作用。方法选择2004年8月至2006年1月,腹型HSP的住院患儿325例,其中男187例,女138例,年龄3~14岁,病程1~16 d。随机分为培菲康治疗组173例,对照组152例。2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程长短及临床表现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患儿入院后均予免动物蛋白流食或禁食。对照组给予维生素C、能量合剂、西米替丁及糖皮质激素等综合治疗,合并感染者给予抗生素、消化道出血的给予止血敏、维生素K1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培菲康1袋,3次/d。用药1周后进行疗效判定。结果 2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总有效率培菲康治疗组为96.5%,对照组为91.4%,P<0.05。2组患者消化道症状消失时间比较:培菲康治疗组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活菌剂培菲康对腹型HSP的治疗显示出了一定的疗效,临床证明培菲康可保护胃黏膜,防止胃肠道出血,减轻腹痛症状,从而可缩短病程,临床值得应用。其作用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可能与其发挥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和评价凝结芽孢杆菌活菌片(商品名:爽舒宝)与抗菌药联用预防小儿肺炎继发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4例肺炎患儿随机分为预防组和对照组,预防组84例,对照组80例,两组均给予抗菌药及对症支持治疗。其中预防组在治疗的同时序贯(间隔2~3h)应用凝结芽孢杆菌活菌片,出现腹泻继续服用;对照组单用抗菌药,出现腹泻用凝结芽孢杆菌活菌片治疗。对两组继发性腹泻的发生率、腹泻持续天数、肺炎治疗的总疗程、腹痛和肠鸣音异常等症状和体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预防组继发腹泻10例,发生率11.9%,对照组继发腹泻41例,发生率51.3%,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预防组腹泻持续时间和治疗疗程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预防组患儿腹痛、肠鸣音异常和脱水等症状和体征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凝结芽孢杆菌活菌片与抗菌药序贯应用治疗肺炎,能显著降低继发性腹泻的发生率,缩短疗程,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