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过敏性哮喘发病率的持续升高,人们开始注意到环境、生活方式的改变可能会影响过敏性哮喘的发生。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过敏性哮喘的发生和发展与生命早期肠道菌群的紊乱密切相关。本研究主要综述近年来肠道菌群对过敏性哮喘发生的影响及机制,探讨影响肠道菌群定植的主要因素,以及微生态调节剂在过敏性哮喘等变应性疾病中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肠道菌群是一个被遗忘的"器官",其在宿主消化营养免疫发育等诸多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0~3岁是婴幼儿肠道菌群建立的关键时间窗,其与肠道免疫系统的成熟同步,是形成免疫耐受的关键时期,如果这一时期肠道菌群发生紊乱,可导致免疫耐受破坏,引起婴幼儿过敏性疾病。近年来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研究提示婴幼儿早期肠道菌群紊乱与过敏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研究就婴幼儿常见过敏性疾病如特应性皮炎、食物过敏、哮喘、过敏性鼻炎等与肠道菌群的相关性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SCFA)是肠道菌群代谢产物中最主要的标志物之一.肠道中不同种属类型的细菌产生的SCFA的种类和数量各不相同,通过检测肠道中SCFA的变化,可以反应肠道中肠道菌群的变化.过敏性疾病患儿在早期与正常儿童肠道中的肠道菌群有明显差异,故SCFA的种类和数量也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有研究显示过敏性疾病患儿肠道中丙酸、异丁酸、丁酸、异戊酸、戊酸的水平较正常儿童低,而乙酸和异己酸的水平则较高.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对于探索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与过敏性疾病发病机制的关系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肠道菌群与过敏性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有关过敏性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粪便菌群分析和临床研究提示,过敏性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与早期肠道菌群的紊乱有密切的关联性。1过敏性疾病概述过敏性疾病(又称变态反应性疾病)被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是当今世界性的重大卫生学问题。过敏性疾病主要包括变应性鼻炎、过敏性结  相似文献   

5.
肠道菌群是一个数量庞大且种类复杂的微生物群落,是人类的“第二基因组”,同时又是一个被遗忘的“器官”,参与调控宿主生理及病理过程。随着检测技术的不断提高,肠道菌群的研究已经成为了热点,其与各个系统疾病关系的研究也不断深入。生命早期(包括胎儿期和婴幼儿期)是婴幼儿尤其是早产儿肠道菌群定植及演替的主要阶段,具备动态变化的特征,且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剖宫产、母乳喂养减少和抗生素使用。这些因素可能会扰乱生命早期肠道菌群分布,进而影响人类宿主近期或远期健康状况。本文就早产儿生命早期肠道菌群的建立、影响因素及其与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前,过敏性疾病的防治主要依赖于使用抗生素,然而抗生素的滥用已造成了严重的危害。近年来随着肠道微生物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人们对过敏性疾病的日益关注与重视,肠道微生物与过敏性疾病间的关系逐渐受到科学家们的关注。调整肠道菌群结构可能为过敏性疾病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目前对肠道微生物与过敏性疾病间的相关性报道相对较少且未有深层次的剖析。本文总结了关于肠道微生物与过敏性疾病关系的研究起源、发展与现状,旨在为过敏性疾病的防治提供新策略。  相似文献   

7.
过敏性哮喘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但共生微生物与宿主免疫稳态的建立及维持关系密切。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在过敏性哮喘的发生发展中起主要作用,“肺-肠轴”概念的提出阐释了肺部菌群与肠道菌群之间的串扰关系。研究证实肺部菌群与过敏性哮喘密切相关,并通过肺-肠轴直接或间接影响过敏性哮喘的发生发展。本文分析肺部菌群与过敏性哮喘的相关性及可能的机制,深入了解肺部菌群在过敏性哮喘中的作用及意义,以期为过敏性哮喘的临床预防及诊疗拓宽思路。  相似文献   

8.
妊娠期肥胖发生率在世界范围内呈上升趋势,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肥胖母亲肠道菌群失调导致婴儿早期定植菌群异常,而婴儿早期菌群定植情况与其日后生长发育密切相关,容易导致成年后出现肥胖、胰岛素抵抗、代谢综合征等疾病。因此针对肥胖孕妇肠道菌群分析,以及婴儿肠道菌群及生长发育的分析,对于孕妇孕期管理、健康宣教提高国民整体身体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发现,肠道微生态(intestinal microecology)与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精神疾病、代谢综合征、过敏性疾病、肿瘤等关系密切。本文将综合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对肠道微生态与肠道疾病的关系做一综述。1 肠道微生态的概述肠道微生态是由肠道菌群及其肠道环境构成,肠道菌群包括至少100万亿个细菌,是人体细胞总数的10倍,分属1000多个种,平均重达2 kg。人体肠道菌群按来源分类,可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正常人与过敏性鼻炎患者口咽部菌群差异,探讨菌群定植的变化对过敏性鼻炎发生存在的影响。方法利用PCR-DGGE方法分析正常人与过敏性鼻炎患者口咽部菌群定植,并利用切胶测序分析DGGE图谱中两组样本之间的差异菌群。结果正常人与过敏性鼻炎患者口咽部菌群定植存在显著差异,与正常组相比,过敏性鼻炎患者口咽部菌群多样性显著增大,且类杆菌门的Prevotella pallens,厚壁菌门的Veillonella atypica、Veillonella parvula、Streptococcus salivarius,变形菌门的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fluorescens的含量均高于正常人。结论过敏性鼻炎患者口咽部菌群多样性显著高于正常人,且以厚壁菌门和变形菌门的增加为特征。  相似文献   

11.
聂晶  程茜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7,19(6):580-581,583
胃肠道是机体与外源性抗原的主要接触部位。其在对食物抗原及肠道菌群产生免疫耐受的同时还能有效抵御外来病原体的入侵。一旦肠道的耐受不能建立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这时不仅仅会引起局部的炎症反应同,亦导致全身的过敏性炎症反应。早期的“卫生假说”提出,过敏性疾病发生率的增加与环境的改变相关,而其中最主要的是肠道菌群的改变。对照研究和前瞻性调查研究也支持了肠道菌群的改变与过敏性疾病的发生具有相关性的观点。有研究提出,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益生菌的应用不仅可以缓解由于过敏所致的炎症反应、降低特异性IgE的产生等,益生菌的…  相似文献   

12.
哺乳动物肠道中定植有数以亿计的微生物菌群,这些菌群大多和宿主共生共演化,其中一部分在与其他微生物菌群竞争中,利用自身生存策略,促进自身的增殖复制。近期研究表明,微生物菌群平衡的破坏更有利于条件致病菌发挥作用。以宿主黏附侵袭性大肠杆菌(AIEC)为例,在肠道菌群失衡的情况下,AIEC不仅能够提高肠道炎症的发病率,还能诱发更为严重的炎症性肠炎。我们简要综述了AIEC在炎症性肠道疾病中的作用,并对炎症性肠道疾病的治疗新策略做相关展望。  相似文献   

13.
肠道微生态与人体健康关系密切,婴儿期是肠道菌群定植成熟的关键时期,直接影响人体免疫系统的发育成熟,2岁之前肠道微生态失调导致的免疫功能缺陷将影响孩子终身。抗生素在我国存在过度使用现象,在婴儿及儿童中尤为严重。过度使用抗生素不仅存在多种副作用,导致细菌耐药性,还从多个方面破坏肠道微生态平衡,进而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并与远期多种疾病发生相关。因此,2岁之前的小儿应谨慎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4.
定植于宿主肠道中的微生物参与了宿主多种生理功能以及相关疾病的发生。一个新的医学研究热点在近年内逐渐被关注,肠道菌群可通过主要由神经—内分泌介导的肠—脑轴(gut-brain axis,GBA)与大脑进行双向式交流。GBA不仅实现了肠道菌群对大脑发育和功能的影响,也促使大脑对肠道菌群结构和多样性的改变成为可能。本文旨在对肠道菌群与大脑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肠道和大脑功能领域的研究以及重要相关疾病的治疗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肠道菌群与肠黏膜免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肠道不仅是吸收、消化和营养物质交换的重要场所 ,也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人的肠黏膜面积巨大 ,约 2倍于皮肤的表面 ,每时每刻黏膜都要接触大量抗原 ,担负着重要的免疫功能。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黏膜免疫功能与寄居在肠道中为数众多的肠道菌群 (intestinalflora)有密切关系。本文就该领域的研究作一综述。1 肠道菌群的变迁与肠黏膜屏障人出生时肠道是无菌的 ,肠道菌群定植开始于出生后。菌群的发展和肠黏膜屏障的建立是一个渐进而互动的过程。母亲的肠菌群是新生儿肠道定植细菌的重要来源。定植也取决于环境因素。最初 ,任何厌氧菌都可…  相似文献   

16.
宿主微生物群落对机体局部以及系统免疫的影响已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目前发现局部的微生物群落能够对机体远端部位的免疫能力造成影响。肠道和呼吸道菌群稳态对机体免疫系统发育以及抗病原微生物感染至关重要,肠道和呼吸道菌群失衡与炎症性疾病、代谢性疾病以及过敏性疾病密切相关。肠道和呼吸道菌群失衡会通过"肠—肺轴"的相互作用,引起免疫系统改变与急性、慢性肺部疾病的发生。在这篇综述中,我们对肠道微生物和呼吸道微生物在肠-肺轴中发挥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总结,并对从微生物角度进行疾病治疗干预的可能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 观察过敏性鼻炎患儿肠道菌群变化及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对其辅助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就诊的过敏性鼻炎患儿60例,从中随机抽取10例为疾病组,并以10例体检的健康儿童为健康对照组,采集两组对象粪便标本,用高通量测序法对比过敏性鼻炎患儿与健康对照组肠道菌结构的差异。另一方面,将入选的60例过敏性鼻炎患儿分为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治疗)和治疗组(30例,常规治疗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两组患儿连续治疗8周后,观察其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及血清IL-4、IL-12、IgE水平变化。结果 过敏性鼻炎患儿肠道菌群多样性低于健康对照组。患儿肠道菌群以拟杆菌门为主,健康对照组以厚壁菌门为主(P<0.05)。患儿肠道双歧杆菌属数量低于健康对照组,而毛螺菌属,瘤胃菌属,红蝽菌属和普雷沃菌属有所增多(均P<0.05)。治疗8周后,治疗组患儿临床症状评分明显降低,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儿血清IL-4、IgE水平明显降低,IL-12水平明显升高,且治疗组患儿以上指标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过敏性鼻炎患儿与健康儿童相比肠道菌群存在差异,肠道菌群失衡可能是促进过敏性鼻炎发生发展的一个因素。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对过敏性鼻炎有辅助治疗的作用,能显著改善患儿临床症状,调节机体的免疫能力,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正正常成人胃肠道菌群有1 000余种,总量达1013-14[1],10倍于人体细胞总量,人体正常肠道菌群的基因总和是人体自身基因的100~150倍[2]。肠道是人体最大的消化器官,同时也是最大的免疫器官和代谢器官。儿童肠道菌群的定植与建立对出生后消化系统、免疫系统和代谢等发育和成熟具有重大作用。肠道菌群紊乱与感染性疾病、免疫性疾病和代谢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具有密切的关系。近5年来,粪菌移  相似文献   

19.
肠道微生物群影响着人体的生理状况和营养吸收代谢。粪菌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FMT)是将健康人粪便中的功能菌群移植到患者体内,重塑肠内菌群结构进而调节人类肠道微生物群,成为新兴的治疗手段。本文回顾了近年来粪菌移植对儿童代谢性疾病、过敏性疾病与孤独症谱系障碍等肠道外疾病的运用与进展,表明粪菌移植治疗安全有效改变了肠道病理生理,有望成为治疗多种儿科疾病的技术。现就FMT在儿童肠道外疾病的应用现状及前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0,(9):F0002-F0002
临床微生态学是运用微生态学理论和方法来研究人类菌群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诊断、治疗和预防的临床分支学科。近年来随着研究方法与技术的不断突破,临床微生态学的基础研究、临床研究取得重大进展:肠道菌群与炎症性肠病、功能性胃肠疾病、幽门螺杆菌感染、过敏性疾病、2型糖尿病、肥胖等疾病的关系成为临床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