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目的探讨合并有糖尿病的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原则。方法回顾分析76例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并对其进行研究,分为观察组34例(合并有糖尿病)和对照组42例(非糖尿病),并根据患者的一般资料、平均住院天数、并发症类型、治疗效果进行对照分析和研究。结果合并有糖尿病的颌面部间隙感染的治疗疗程明显延长;易累及多个间隙和引发严重并发症;应用同等抗生素,疗效不及非糖尿病患者。结论合并有糖尿病的颌面部间隙感染大多为老年人,临床症状严重,感染不易控制,治疗时要将控制感染和降糖并重,局部治疗和全身治疗并举,早期足量应用抗生素才能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研究高压氧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2月~2019年12月于遂宁市中心医院(我院)的100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的50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在常规清创后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术,观察组的50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在负压封闭引流术的基础上联用高压氧疗法。检测两组的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hs-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 PCT)和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 WBC)计数水平;并记录两组的伤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和肉芽组织生长时间。结果:观察组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清hs-CRP、PCT和WBC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的血清hs-CRP、PCT和WB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伤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和肉芽组织生长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压氧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术能明显降低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血清hs-CRP、PCT和WBC水平,加快创腔创面肉芽组织的生长速度,提高疗效,值得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特点、诊治要点、病原菌的分布情况以及抗生素使用时长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2009年至2013年收治的463例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性别、入院年龄、体温、入院白细胞数、感染来源、是否进行细菌培养、住院时长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63例患者的年龄为1~82岁,平均年龄47岁;男性265人(57.24%),女性198人(42.76%);大多数患者平均入院体温、入院时白细胞数、入院中性粒细胞百分数均高于正常值。进行分泌物细菌学培养的患者206人(44.49%),在送检的206份标本中,细菌培养结果阳性的有127例,阴性的79例,感染细菌大部分为链球菌属。抗生素使用时长与患者的年龄、抗生素使用种类、细菌培养结果、是否伴有基础疾病等因素均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患者入院体温、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仍为临床诊治感染的重要指征。及时行脓肿切开引流对控制间隙感染有重要意义;积极进行分泌物细菌培养,对选择正确的抗生素及减少抗生素的使用时长具有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颏下岛状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患者进行观察与探讨,为临床应用颏下岛状皮瓣修复治疗存在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情况的患者提供依据。方法:对2013年6月到2015年6月期间在医院接受颏下岛状皮瓣修复治疗的60例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患者进行临床回顾性研究,按照是否存在颈淋巴结转移分为两组进行研究比较。结果:研究组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患者的颏下岛状皮瓣存活率,术后复发率,术后6个月、1年、2年的生存率,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总满意度与对照组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患者相比,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颏下岛状皮瓣修复治疗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患者的效果较好,大多数患者对于临床修复治疗效果比较满意。而且,对存在颈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实施颈部淋巴结的清扫术及术后放疗对于临床疗效的影响不大,基本不影响皮瓣的存活,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蒙振根 《蛇志》2010,22(4):380-381
蜂窝织炎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疾病,由于本病起病急,除局部的红、肿、热、痛及功能障碍外,还常伴有较严重的全身感染中毒症状。我院自2004年1月~2010年1月共收治37例口腔颌面部蜂窝织炎患者,经综合治疗,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口腔颌面部骨折患者的性别、年龄、致伤原因、损伤类型及部位进行临床回顾性总结.方法:对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2003年至2008年共5年间收治的645例口腔颌面部骨折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汇总和分析.结果:645例颌面部骨折患者男女比例为3.64:1;21~30岁(27.6%)为发病的高峰年龄段;夏秋两季为好发季节;交通事故(46%)在致伤原因中居首位.在颌面部骨折中,下颌骨骨折361例,占总数的56%,发生率最高.结论颌面部骨折的发病年龄有年轻化的趋势.颌面部骨折的发生有一定的季节性,夏秋是高发季节.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OMSI)患者病原学、耐药性特点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D-二聚体(D-D)与治疗后创面愈合情况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感染科于2018年7月-2021年5月收治的188例OMSI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OMSI患者的感染部位、感染来源,感染病原学特点、耐药性特点;所有患者均采用封闭负压引流(VSD)技术治疗,根据治疗后创面愈合情况分为创面愈合良好组(n=153)和创面愈合不良组(n=35),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CRP、PCT、D-D水平。结果: 188例OMSI患者感染部位分布依次为颌下间隙(34.57%)、眶下间隙(27.13%)、咀嚼肌间隙(17.02%)、颊间隙(11.17%)、咽旁间隙(10.11%),感染来源占比依次为牙源性(74.47%)、腺源性(14.89%)、其他(10.64%)。188例OMSI患者中共分离检测出337株病原菌,其中需氧菌172株(51.04%),厌氧菌101株(29.97%),需氧-厌氧菌64株(18.99%)。主要感染致病菌对青霉素G、氨苄西林、红霉素具有高耐药性,克林霉素和亚胺培南对需氧菌、厌氧菌、需氧-厌氧菌均具有较高活性。治疗后创面愈合良好组CRP、PCT、D-D水平低于创面愈合不良组(P<0.05)。结论:OMSI患者以牙源性感染为主,感染部位多发生于颌下间隙和眶下间隙,病原菌类型多样且耐药情况较严重,临床治疗应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创面愈合良好患者血清CRP、PCT、D-D水平降低,因此,降低血清CRP、PCT、D-D水平可能有助于OMSI患者VSD术后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手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以及护理干预方法。方法:本组抽取我院于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手外科患者64例,均使用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并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本组64例患者行持续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后,创面恢复良好,无1例患者出现感染症状。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价,本组64例患者中,51例满意,占79.69%,13例较满意,占20.21%,护理满意率为100%。结论:加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手外科的应用,能够降低创面感染的几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颌面部血管瘤和血管畸形的整形手术治疗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软组织血管瘤和血管畸形以整形外科手术为原则的治疗效果.方法:对科室26例采用整形外科手术治疗口腔颌面部血管瘤和血管畸形的患者进行回溯性研究,其中男性15例,女性11例.术前通过B超、MRI和CT等影像学检查明确病变部位及性质,为手术治疗模式提供帮助,手术方法为肿瘤手术切除同时用邻位皮辩或血管化皮辩移植修复;治疗后经6个月至3年随访,评价疗效效果.结果:治疗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疗效分析表明患者都有一定的改善,其中治愈率、显效率分别为61.5%和34.6%.结论:制定完善的诊断和序列治疗方案是保证血管瘤和血管畸形治疗效果和减少并发症的关键,整形外科为原则进行手术治疗在外形和功能均可获满意疗效而且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后路脊柱术后切口感染病原菌分布特征及不同治疗方案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32例2015年8月-2019年12月于我院进行后路脊柱术治疗且术后切口出现感染的患者,对其标本进行细菌分离培养鉴定,分析病原菌分布情况并测定细菌药敏性。对浅层切口感染患者采用常规换药治疗,而深部感染者在早期进行扩创冲洗引流,并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抗生素治疗,观察不同治疗方案的治疗效果。结果:32例术后切口感染患者中,共检出36株病原菌,革兰阴性菌17株,占47.22%,革兰阳性菌19株,占52.78%。前四位病原菌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溶血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及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全部敏感,耐药率为0.00%;黄色葡萄球菌及溶血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全部敏感,耐药率均为0.00%。浅层切口感染及深部切口感染患者全部治愈,所有患者愈后均随访3个月,未见复发感染病例。结论:后路脊柱术后切口感染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临床应对深部切口感染患者行早期行扩创冲洗引流,并根据耐药性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1.
《蛇志》2018,(2)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参与重症感染抗生素应用的指导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8月在我院ICU的重症感染患者500例,按是否请临床药学指导抗生素使用进行分为研究组263例和对照组237例,比较两组患者抗菌药物联合用药、降阶梯治疗天数、使用疗程以及继发二重感染、住ICU时间、感染相关的病死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研究组抗菌药物单用和二联用均较对照组高,三联及以上联用较对照组低(均P0.01)。研究组降阶梯治疗天数、使用疗程以及继发二重感染、住ICU时间、感染相关的病死率均较对照组低(均P0.05)。结论临床药学参与重症感染的抗生素使用指导有助于促进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术后缺损的外侧皮瓣修复术与前臂皮瓣修复术对比。方法:选取遂宁市中心医院(我院)2015年8月到2020年8月共收治的120例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所有患者通过肿瘤切除术后均出现组织缺损现象,对所有组织缺损的患者依照不同的皮瓣修复方式分为两组,其中应用外侧皮瓣修复术的68例患者分为外侧皮瓣修复组,应用前臂皮瓣修复术的52例患者分为前臂皮瓣修复组,对比两组的皮瓣修复效果,治疗后的口腔功能恢复情况,瓣成活率、术后皮瓣危象率以及血管吻合时间,并发症情况。结果:外侧皮瓣修复组的总有效率为95.59 %,前臂皮瓣修复组的总有效率为84.62 %,外侧皮瓣修复组明显高于前臂皮瓣修复组(P<0.05);外侧皮瓣修复组患者的外形修复、语言功能、咀嚼功能、吞咽功能以及口腔闭合评分明显高于前臂皮瓣修复组(P<0.05);两组的皮瓣成功率均比较高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的术后皮瓣危象率比较低,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血管吻合时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发现,外侧皮瓣修复组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2.94 %,前臂皮瓣修复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7.31 %,外侧皮瓣修复组明显低于前臂皮瓣修复组(P<0.05)。结论:对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术后缺损患者应用外侧皮瓣修复术能够提升患者的皮瓣修复效果,提升患者的口腔功能恢复情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安全性好,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3.
《蛇志》2019,(2)
目的研究游离前臂皮瓣移植修复治疗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36例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患者,给予游离前臂皮瓣移植修复,观察治疗后2个月皮瓣成活率、并发症情况及吞咽功能,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白介素2(IL-2)及唾液酸水平。结果治疗后2个月,患者皮瓣成活率为94.44%(34/36)。并发瘙痒10例(27.78%),瘢痕6例(16.67%),色素沉着17例(47.22%),皮区感觉异常20例(55.56%)。吞咽功能2级7例(19.44%),3级29例(80.56%),无1级和4级患者。治疗后IL-2与唾液酸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游离前臂皮瓣移植修复治疗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效果较好,皮瓣成活率较高,能改善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14.
247例颌面部感染的细菌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需氧和厌氧培养方法,分离培养247例颌面部感染标本的细菌。结果表明口腔颌面部感染以牙源性颌面部感染最多见,其感染率为879%。颌面部感染的细菌学特点是:①厌氧菌感染为主,其感染率在牙源性感染为96%,非牙源性感染为737%,可培养的优势厌氧菌是普氏菌、叶啉单胞菌、梭杆菌、消化链球菌,其次是放线菌、优杆菌和二氧化碳噬纤维菌、口腔链球菌群细菌是主要的兼性厌氧菌,其次是嗜血菌。②由定植于口腔的细菌引发的内源性感染。③复数菌和混合菌感染为主  相似文献   

15.
李健  关欣兰 《蛇志》2011,23(2):156-157
目的 探讨ICU老年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我院ICU收治的63例60岁以上的老年重症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ICU老年肺部感染患者的病情危重,免疫功能低下,基础疾病多,并发症多,死亡率高.结论 ICU老年肺部感染患者的症状不典型,应重视肺部感染的早期诊断,积极治疗肺部感染的同时,应加强基础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6.
周丽宁  杨晓梅 《蛇志》2002,14(2):67-68
1999年至 2 0 0 0年 ,我院口腔科收治的 1 3例口腔颌面部损伤的病人中除颌面部组织损伤严重(刺伤 ) ,清创术后感染 ,形成瘢痕 1例外 ,其余 1 2例口腔颌面部损伤 ,及时采取了治疗措施而获痊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保持呼吸道通畅 ,防止窒息  口腔颌面部有丰富的血管、淋巴管 ,受伤后易出血 ;血凝块和分泌物的阻塞 ,易影响呼吸道的通畅引起窒息。临床病人常有烦躁不安、出汗、鼻翼扇动 ;严重时出现紫绀、吸气时出现“三凹征”,呼吸浅而快。继之出现脉弱、速 ,血压下降 ,瞳孔散大 ,甚至死亡 ,故窒息应早期发现 ,查明原因 ,及时对症处…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综合护理在负压封闭引流治疗慢性骨髓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数字随机选择本院骨科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41例慢性骨髓炎患者(实验组),接受综合护理;同期选择41例慢性骨髓炎患者(对照组)作为对照,接受常规护理,对2组入选患者的临床效果、护理工作满意度进行客观对比。结果:本研究中实验组入选患者有效率95.12%,对照组75.61%;实验组入选患者的护理工作满意率97.56%,对照组73.17%(P0.05)。结论:在负压封闭引流治疗慢性骨髓炎患者护理中推行综合护理意义重大,可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微生态制剂联合抗生素治疗ICU重症肺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ICU病房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56例重症肺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每组28例,对照组患者行单纯抗生素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微生态制剂联合抗生素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各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痊愈5例(17.86%),好转18例(64.28%),治疗总有效率为82.14%;对照组患者痊愈1例(3.57%),好转16例(57.14%),治疗总有效率为60.7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两组患者治疗后PO2、PCO2及WBC明显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患者的PO2[(80.30±9.26)mmHg]、PCO2[(45.53±4.27)mmHg]及WBC[(8.85±3.62)G/L]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0.33±8.75)mmHg、(51.61±5.40)mmHg及(10.81±4.00)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单纯抗生素治疗,微生态制剂联合抗生素治疗效果明显,能帮助缓解和缩短肺感染症状,可作为重症肺感染治疗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负压封闭引流联合双氧水冲洗治疗厌氧菌感染创面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创面厌氧菌感染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0例)患者采用常规换药治疗创面厌氧菌感染,VSD组(30例)患者给予负压封闭引流并辅以双氧水冲洗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厌氧菌清除率,以及创面愈合情况。结果:VSD组创面厌氧菌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创面愈合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负压封闭引流不仅能够有效控制感染创面厌氧菌生长,而且可以有效促进创面愈合,对临床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侧脑室引流术在隐球菌性脑膜脑炎早期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探讨其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对近年来我科治疗的5例初发隐球菌性脑膜脑炎伴高颅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例患者经早期行侧脑室引流后临床症状迅速缓解,撤除引流管后症状无加重;5例患者中无一例发生感染等并发症。联合抗真菌治疗后早期真菌学指标好转,长期随访中,4例患者临床治愈,无复发,1例死亡。结论侧脑室引流是隐球菌性脑膜脑炎早期治疗中快速、安全缓解头痛症状及减少并发症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