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时间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用石灰絮凝、吹脱后分别经磷酸、盐酸、硫酸调pH到7,在35℃条件下进行厌氧处理。试验表明,经磷酸或盐酸中和的早期垃圾渗滤液易于厌氧生物处理,38d后其COD、BOD5、VFA(挥发性脂肪酸)都有大幅度的降低。盐酸中和的早期垃圾渗滤液其厌氧产甲烷性能良好;但磷酸中和的其产甲烷性能被完全抑制。硫酸中和的早期垃圾渗滤液在反应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硫化物,最高浓度达到1.241mg/L,对厌氧处理产生了严重的抑制,但是在第38d硫化物浓度达到最高后抑制作用慢慢减弱,其COD、BOD5、VFA开始迅速下降。晚期垃圾渗滤液经磷酸、盐酸、硫酸中和后经过54d的反应,其COD、BOD5、VFA均没有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2.
生物脱氮新工艺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废水生物脱氮已经成为水污染控制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传统的生物脱氮采用的是硝化 反硝化工艺 ,但存在很多问题。最近的一些研究表明 :生物脱氮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超出人们传统认识的新现象 ,为水处理工作者设计处理工艺提供了新的理论和思路。现就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成熟厌氧颗粒污泥的结构及其特征*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厌氧序批式反应器〈AnaerobicSequencingBatchReactorASBR〉在处理啤酒废水过程中 ,能形成厌氧颗粒污泥。文中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荧光显微镜技术对成熟厌氧颗粒污泥的结构及微生物群落等进行跟踪观察 ,结果显示 ,颗粒污泥结构复杂 ,细菌以微群落形式分布 ,其中产甲烷菌占一定比例。同时也探讨了厌氧颗粒污泥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4.
厌氧生物处理技术因其具有有机负荷高、污泥产量低、能耗低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废水处理中。厌氧颗粒污泥具有沉降性能好、微生物浓度高、有机负荷高等优点,极大地提高了废水处理效率。尤其在处理含高氨氮废水中,厌氧颗粒污泥的形成对反应器的高效生物脱氮至关重要。但到目前为止,厌氧反应器中的颗粒污泥形成及废水处理效果还缺乏系统的认识。鉴于此,总结了厌氧反应器中颗粒污泥的形成机制,分析了影响厌氧反应器中颗粒污泥形成的因素,论述了厌氧反应器中厌氧颗粒污泥生长的模拟,最后介绍了厌氧颗粒污泥在国内外的主流应用。厌氧反应器中颗粒污泥的形成是综合因素影响的结果,对影响厌氧颗粒污泥形成的每个因素都需要认真对待,可为在厌氧反应器中颗粒污泥的培育和应用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生物滴滤法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有机废气处理方法。从填料的选择、传质过程、微生物的筛选等几个方面介绍了影响生物滴滤池处理效果的几个关键因素。回顾以前的一些研究成果并对某些重要观点进行了总结与分析,希望能为生物滴滤池在有机废气处理的应用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可溶性微生物产物(SMP)是污水生物处理中有机物质的主要成分,对出水水质有着重要影响。对污水生物处理中SMP的产生、分子质量分布、生物可降解性、毒性、离子螯合性、吸附性等进行了综述,分析了影响SMP产生的因子。分析表明,SRT、HRT、进水浓度、基质性质、有毒物质的存在以及温度都会对SMP的产生及浓度产生影响,控制系统运行的这些参数,可使出水中SMP量降到最少,从而提高出水质量。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加深,蓝藻水华频繁暴发。微囊藻毒素是有害蓝藻产生及释放的危害最大的一类蓝藻毒素,对生态环境和公众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寻求有效的微囊藻毒素降解方法已成为全球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针对微囊藻毒素生物治理技术展开综述,阐述了微囊藻毒素的产生、理化性质及生物毒性,总结了微生物、水生植物、浮游动物等自然生物降解微囊藻毒素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概述了生物滤池、人工湿地、生态浮床、膜生物膜反应器等生物治理技术对微囊藻毒素的去除效果,分析了现有微囊藻毒素生物处理方法的优势和局限性,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展望,为解决水环境中微囊藻毒素的污染问题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8.
生物降解法是染料污染治理的重要方法。针对目前使用量较大的偶氮染料、三苯基甲烷染料和蒽醌染料这3大类染料,重点介绍了厌氧和好氧条件下的偶氮还原及其机理、三苯基甲烷染料降解菌和蒽醌染料降解菌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在无分子氧环境中,同时存在NH4+和NO2-时,NH4+作为反硝化的无机电子供体,NO2-作为电子受体,生成氮气,这一过程称为厌氧氨氧化。目前已经发现了3种厌氧氨氧化菌(Brocadia anamm oxidans,Kuenenia stuttgartiensis,Scalindua sorokinii);对厌氧氨氧化  相似文献   

10.
随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在全球的不断蔓延,开发有效的治疗药物迫在眉睫。中和抗体作为最有希望的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治疗药物,已经在临床研究中展现很好的治疗效果。对抗新冠病毒单克隆中和抗体药物研发的进展、涉及的主要技术和主要临床试验结果进行了总结,以期为包括COVID-19在内的新发、突发传染病中和抗体药物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上流式厌氧复合床反应器(UASBF)处理垃圾渗滤液的启动期、负荷提高期、运行期的处理效果及CODCr负荷、pH、碱度对反应器运行的影响.结果表明,启动期最佳启动温度在35±1℃,进水pH6.8,CODCr浓度1000~1200 mg·L-1,水力停留时间(HRT)48h,容积负荷为0.5kgCODCr·m-3·d-1.提高期和运行期容积负荷为10kg CODCr·m-3·d-1,CODCr去除率为71.5%,氨氮去除率为57.5%,总磷去除率为64.8%,悬浮物达到去除率为55%.  相似文献   

12.
曲酸生产菌的复合诱变选育*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为出发菌株,经3次紫外线、1次^60Co、3次亚硝基胍多重复合诱变处理,选育获得曲酸生产菌UCN7—17,配以最佳培养条件,发酵7d,曲酸产量由原来的0.926%,提高到6.3%。实验证明采用多因子复合诱变,能有效改变菌株对诱变因素敏感性,提高变异率,逐步提高突变株的产酸水平。  相似文献   

13.
丙酸积累对薛氏丙酸杆菌生长及产酸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报道丙酸积累对维生素B12产生菌Propionibacterium shermanii生长及丙酸产生的影响,在初糖浓度6%,pH6.5的批次发酵条件下,测定了该菌的耗糖、产酸和茵体生长曲线。发酵24h后,培养基中添加1%、3%和6%的丙酸,发酵结束时菌体干重只有对照的75.2%、65.4%和52.9%,产酸是对照的79.3%、69.2%和39.3%。加入6%的丙酸不能完全抑制耗糖和产酸。部分解除丙酸抑制可使菌体干重增加60%。  相似文献   

14.
产木聚糖酶厌氧真菌菌株筛选及产酶培养条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12株分离自反刍动物瘤胃及粪样的厌氧真菌中筛选到一株木聚糖酶高产菌,编号为A4,初步鉴定为Neocallimastix属菌。以稻草秸、玉米秸、花生秸、滤纸片段为发酵底物,经39℃厌氧培养,A4菌产生的木聚糖酶活分别为14.31U/mL、11.39U/mL、6.99U/mL和13.38U/mL。对A4菌产生木聚糖酶的条件进行优化,结果发现,培养基中无细胞瘤胃液浓度对A4菌产生的木聚糖酶活无显著影响;但酵母膏浓度从1.0g/L降至0.5g/L后,A4菌产生的木聚糖酶活显著下降(P<0.05)。  相似文献   

15.
近十几年来,随着化学合成塑料造成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微生物合成生物可降解塑料的研究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聚羟基烷酸(polyhydroxyalkanoates,PHA)具有与化学合成塑料相似的性质,能拉丝、压模、注塑等,而且具有合成塑料所没有的特殊性能,如利用其生物相容性可作为外科手术缝线、人造血管和骨骼代用品,术后无需取出.因而在工业、农业、医药和环保等行业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研究利用城市生活垃圾发酵生产绿色木霉孢子的可行性,培养条件和发酵过程中的种群密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城市生活垃圾适宜作为生产木霉孢子的培养基质;合适的培养条件为垃圾培养基质中添加 30%(W/W)的麸皮,接种量 30%(v/w),发酵 8—10d,孢子密度可达 10/g以上。  相似文献   

17.
污泥厌氧发酵生产挥发性脂肪酸相较产甲烷,是更具应用价值的污泥稳定途径及资源化利用方式,得到国内外学者的普遍重视。考虑到产酸量低和产酸过程的不稳定性是限制污泥发酵产酸的主要问题,采用生物强化方法实现挥发性脂肪酸的大量积累,与物理和化学方法相比,具有成本低、无二次污染等优点。根据生物强化制剂的类型,归纳了微生物纯培养物、微生物混合培养物及生物酶强化对污泥厌氧发酵产酸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对生物强化技术控制污泥定向产酸、调控奇偶数碳比率等方面的应用进行讨论。此外,分析了影响挥发性脂肪酸产量和组分的因素,如pH、温度、底物、水力停留时间和污泥龄等。最后对生物强化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深入探究污泥资源化利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以陶粒和活性炭为填料的生物滴滤池系统,对人工合成的甲苯废气进行了净化处理试验,4个多月的运行结果表明:(1)添加活性炭能提高填料柱的处理性能,陶粒和活性炭组成的复合填料能有效地处理含有甲苯的废气,当进气浓度为2·35g/m3时,去除率可达95%以上,填料柱对甲苯的去除能力为130g/m3·h;(2)在低浓度下,生物滴滤池的处理性能受传质过程控制;(3)填料柱出气通过循环液曝气处理后,废气中甲苯浓度进一步降低。  相似文献   

19.
考察了不同的预处理方式对餐厨垃圾与市政污泥混合厌氧消化产甲烷的影响。结果表明:对市政污泥进行热碱预处理效果最优,与空白组相比,热碱处理组累计单位质量的挥发性固体(VS)的甲烷产量达到了255.00 L,提高了13.03%,溶解性化学需氧量(SCOD)的降解率提高了27.05%,总固体(TS)的降解率提高了16.65%,VS的降解率提高了9.08%。在厌氧消化过程中,利用碳水化合物及蛋白质的热袍菌门(Thermotogae)的比例在所有处理中都有所上升;与产生短链脂肪酸有关的Erysipelotrichaceae菌属在预处理组中的丰度显著高于空白组,热碱处理组中Erysipelotrichaceae在末期的丰度最高,为19.21%;Petrimonas在厌氧消化体系中的作用为产氢产乙酸菌,热碱处理组的Petrimonas的丰度在产气高峰时最高,为6.84%。不同处理系统起主要产甲烷作用的古菌属为Methanosarcina,在产气高峰期热碱预处理组中Methanosarcina的丰度最高。预处理能够破环市政污泥的细胞结构,提高污泥的可生物利用性,提高混合厌氧消化产甲烷的效率。  相似文献   

20.
根据纤维素降解细菌对不溶性纤维素底物的粘附作用,利用Hungate厌氧操作技术直接以不溶性纤维素粉为基质进行滚管,分离和纯化获得嗜热厌氧纤维素降解细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