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中国科学院农业项目专项经费和云南省红河州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的支持下 ,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主持、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云南省蒙自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云南省蒙自县科学技术委员会、吉林省吉林农业大学生物防治研究所参加的该项研究 ,历时四年 ,完成了蒙自石榴的主要病害干腐病 (酒果 )、裂果等的致病成因和主要害虫棉蚜、棉铃虫、豹蠹蛾、麻皮蝽、榴绒粉蚧等的生物生态习性和发生规律的研究 ,其中棉铃虫、麻皮蝽蟓危害石榴属国内首次报道。该项目提出了一整套有效、实用、简易的综合治理蒙自石榴主要病虫害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凌发瑶等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院长基金、日本文部省国际研究基金的支持下 ,从群体细胞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着手 ,对银额果蝇及其B染色体的起源、进化以及生物学效应等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发现我国银额果蝇自然群体内存在极其丰富的B染色体遗传资源 ,并认为这是一种十分难得的可供持续研究B染色体的最佳动物模型 ;同时还发现了银额果蝇自然群体进化过程中的中间过渡性新核型 ,这一发现对研究果蝇的系统进化以及染色体的进化方式有着重要意义。通过本项研究 ,查明了银额果蝇自然群体内存在B染色体…  相似文献   

3.
闫华超 《生物技术通讯》2010,21(2):280-283,294
结合动物线粒体基因组的最新研究进展,对目前动物线粒体基因序列的分析技术进行了概述,分析了应用较广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分析(SSO)、DNA芯片、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和竞争性寡核苷酸引物延伸(COP)等技术的原理、方法和适用范围,并对它们在线粒体基因的遗传、起源和进化等热点问题中的应用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杨君兴研究员主持的“白鱼的人工增殖技术和种群恢复研究” ,荣获2 0 0 3年度云南省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类三等奖。该成果研究人员在对白鱼生物学进行系统研究的基础上 ,探索人工增殖技术和种群恢复途径 ,不仅将白鱼的天然产卵孵化率从 4 0 %提高到 86 % ,而且首次在白鱼的人工授精孵化、饵料培育、驯养繁殖方面获得成功 ;人工孵化鱼苗 15 43万尾 ,培育0 7~ 3 0cm规格苗种 12 71万尾放流湖中 ,从而使 2 0 0 2年抚仙湖白鱼产量得到了恢复性增长 ,扭转了抚仙湖白鱼产量急剧下降的趋势。该成…  相似文献   

5.
《动物学研究》2004,25(6):533-533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杨君兴研究员主持的“鱇Lang白鱼的人工增殖技术和种群恢复研究”,荣获2003年度云南省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类三等奖。该成果研究人员在对鱇Lang白鱼生物学进行系统研究的基础上,探索人工增殖技术和种群恢复途径,不仅将鱇Lang白鱼的天然产卵孵化率从40%提高到86%,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刘次全研究员等 ,在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STM实验室首次观察到变性条件下λ噬菌体DNA三链辫状结构的直观形貌 ;在此基础上 ,参照TAT三碱基体的有关结构参数 ,分别在M - 2 40 0计算机和SGI系统的4D/ 80s、 4D/ 2 0G和SGIIndigoR40 0 0上成功的构建了国内外第一个三链辫状结构模型 ;进而就三碱基体模型和能力学 ,DNA三链结构模型和能力学 ,以及三链DNA碱基配对相互作用三链和三链辫状DNA构象比较方面 ,进行了系统的定量和半定量的理论生物学研究。在取得较大进展的基础上 ,又对…  相似文献   

7.
好消息≤微生物学通报≥获2000年中国科学院优秀期刊三等奖.  相似文献   

8.
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熊郁良、王婉瑜研究员主持的该项研究工作,在国际上首次发明了一种高效、广谱,具有镇痛、戒毒双重作用的新型不成瘾药物——克洛曲。该药以蛇毒神经毒为主,辅以起效快的曲马多、布洛芬,组成一个全面作用于中枢、外周神经传导突触后Ach及植物神经系统的新复方制剂,在药效学、药理学及正交试验方面证明均优于国内外现有镇痛药。它克服了神经毒(克痛宁)起效慢、曲马多仅作用于中枢镇痛和可能产生耐药性或会成瘾、布洛芬仅作用于植物神经解热镇痛的缺点,将三条作用途径组成“克洛曲”,充分发挥了各药品的特点,形成起效快、镇痛时间长、高效、广谱、毒性低的新型镇痛药物;该药还具有戒毒作用,且不成瘾,对患者免疫功能及性功能恢复都有显著效果。该工作为毒素研究和应用开创了一条新途径,有关论文在国际会议多次报道并全文刊登,受到好评。 克洛曲作为镇痛药物已经卫生部新药办公室及医药管理局批准并获生产批文,列入部颁试验标准。2000年已在全国上市,并在云南省及全国部分地区作为戒毒辅助用药推广应用。目前正在进一步补充完善材料,拟报批为戒毒特药。该工作1998年经中国科学院组织专家鉴定,达国际先进水平;2000年获云南省科学技术(科学技术进步类)二等奖。  相似文献   

9.
王桂兰 《动物学研究》2003,24(3):179-179
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张云研究员等开展的“蛇毒蛋白酶结构与功能及其对血液凝固系统的作用”的研究项目获云南省 2 0 0 2年科学技术奖 (自然科学类 )一等奖。首先 ,该项目系统全面地研究了中国常见蛇类蛇毒对哺乳动物血液凝固系统的作用。其次 ,发现并克隆了竹叶青蛇毒专一纤溶酶原激活剂 (TSV PA) ,利用TSV PA的定点突变结果和三维空间结构 ,确定了Asp97残基在人t PA和u PA中的关键作用 ;研究了眼镜蛇科蛇毒第Ⅹ因子激活剂 ,以及蝮蛇蛇毒凝血酶原激活剂 ;还完成了高比活竹叶青蛇毒凝血酶样酶Stejnobin和 3个纤维蛋白原溶酶St…  相似文献   

10.
茶叶是世界三大饮料中唯一具有保健功能的天然饮品。云南是中国茶叶的主产区之一。近年来,突发成灾的茶茸毒蛾害虫严重影响云南茶叶的质量和产量。在云南省科委主任基金的资助下,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杨大荣研究员承担的这项研究,紧密结合生产实际,对全省主要茶园害虫进行了大面积普查和定点跟踪观察。基本查明云南茶叶主产区茶茸毒蛾的发生种类及分布特点,掌握了茶茸毒蛾优势种群的一些重要生物学特性及生态学规律,并较为全面地研究了害虫天敌的群落组成结构,为制定综合防治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从保护茶园生态环境,持续控制虫害,建…  相似文献   

11.
DNA芯片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相似文献   

12.
DNA芯片技术及其应用安海谦卢圣栋(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医学分子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DNA芯片(DNAChip)又被称为生物集成模片,DNA阵列或寡核苷酸微芯片(Bio-Chip,DNAarrays,aligonucleotidemicrochip)等。这项技术是由位于美国旧金山以南的SantaClara的一个新兴生物技术公司Afymetrix首先发展起来的。它是受到在固相支持物上...  相似文献   

13.
转基因动物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涛 《动物学杂志》1996,31(6):44-46,26
转基因动物技术及其应用张涛(北京医科大学生物遗传教研室北京100083)关键词转基因动物80年代初期,由于分子生物学和动物实验胚胎学的发展和相互渗透,使科学家可以借助实验手段,将特定的目的基因从某一动物体分离出来,进行扩增或加工,再导人另一动物的早期...  相似文献   

14.
一、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大跃进的新形势,更好地担负起技术革命新时期的重大任务,中华全国自然科学专门学会联合会(以下简称科联)、中华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以下简称科普)全国代表大会一致同意科联全国委员会和科普全国委员会的联合建议,批准科  相似文献   

15.
一、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大跃进的新形势,更好地担负起技术革命新时期的重大任务,中华全国自然科学专门学会联合会(以下简称科联)、中华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以下简称科普)全国代表大会一致同意科联全国委员会和科普全国委员会的联合建议,批准科联、科普两个团体合并,建立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科学技术团体,定名为“中华人民共和  相似文献   

16.
一、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大跃进的新形势,更好地担负起技术革命新时期的重大任务,中华全国自然科学专门学会联合会(以下简称科联)、中华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以下简称科普)全国代表大会一致同意科联全国委员会和科普全国委员会的联合建议,批准科联、科普两个团休合并,建立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科学技术团体,定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协会”(简称中国科协)。  相似文献   

17.
18.
《遗传》2011,(7):82
著译者刘云国等定价$45.00出版时间2011年3月内容简介:本书分七章介绍了荧光定量PCR技术、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焦磷酸测序技术、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肽核酸探针技术、基因芯片技术等DNA小分子检测技术及其应用。概述了每一项DNA小分子检  相似文献   

19.
[本刊讯 ]近日 ,在中山大学博士论文答辨会上 ,广东省实验动物监测所黄韧研究员的博士论文“恒河猴组织学研究及其网络数据库建立”得到钟世镇院士和成令忠教授等 7位专家的充分肯定。专家们一致认为 :该论文取得了系统性的成果 ,研究具有创新性 ,丰富了动物组织学和病理学资料 ,拓宽了实验动物质量控制内容 ,为安全性评价和动物实验提供了组织病理学的比较基础和科学依据及数据共享的信息网络技术 ,加快了成果推广。这也是国家“九五”实验动物标准化项目在培养人才的又一成果。“恒河猴组织学研究及其网络数据库建立”获专家肯定…  相似文献   

20.
DNA条形码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DNA条形码技术(DNA Barcod ing)是通过对一个标准目的基因的DNA序列进行分析从而进行物种鉴定的技术。这个概念的原理与零售业中对商品进行辨认的商品条形码是一样的。简单地说,DNA条形码技术的关键就是对一个或一些相关基因进行大范围的扫描,进而来鉴定某个未知的物种或者发现新种[1—3]。自从提出DNA条形码的概念以来,这种新兴分类学技术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的生物学家的关注。DNA条形码技术是分类学中辅助物种鉴定的新技术,它代表了生物分类学研究的一个新方向[4],因此它在生态、环境、食品等诸多领域都将会有广泛的应用[5]。本文概括综述了DNA条形码技术的发展历史、原理与操作,分析了其在生物分类中的应用及应用上的优势与限制,对DNA条形码技术在鱼类学研究的意义与可行性进行了探讨。1 DNA条形码技术的发展历史2003年,Herbert研究发现利用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M itochondrial cytochrom ecoxidase subun itⅠ,COⅠ)基因一段长度为648bp的片段,能够在DNA水平上成功的区分物种,并且认为利用COⅠ基因从分子演化的角度,将提供一种快速、简便、可信的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