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验以MCF-7细胞株为亲本细胞,采用阿霉素(ADM)低浓度持续加量诱导法建立了多药耐药的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MDRa,并对其耐药谱、动力学周期分布、表型变化、药物的蓄积量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分析评价。结果表明,MCF-7/MDRa细胞较亲本细胞的ADM半数致死浓度(IC50)高500倍,撤药培养150天后耐药指数仍维持在200倍以上,并对多种化疗药物产生交叉耐药性;耐药细胞分化程度低于同步传代的MCF-7细胞,细胞倍增时间与亲本细胞接近,S期细胞显著增加,G1期细胞减少;随着撤药时间的延长,细胞的增殖速度加快;耐药细胞P-gP、LRP和GSTπ的表达水平较亲本细胞有显著增加,ER阳性表达丢失;在稳定生长的撤药培养6天的细胞中仍有ADM蓄积。建立的MCF-7/MDRa模型具有多药耐药细胞的基本生物学特性,可用于肿瘤多药耐药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膜结合蛋白SH3GL1参与调控某些肿瘤细胞生物学行为,而其对紫杉醇耐药乳腺癌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影响尚未见报道.为阐明 SH3GL1对紫杉醇耐药敏感性的影响以及潜在的分子机制,本研究首先采用免疫组化法证实SH3GL1在紫杉醇耐药乳腺癌组织高表达(P<0.001).Western印迹法证实,SH3GL1在紫杉醇耐药细胞株MCF-7/PTX高表达(P<0.01);随后,采用MTT分别检测(0,50,100 nmol/L)紫杉醇处理后MCF-7细胞株增殖情况,同时Western印迹法检测SH3GL1表达,发现100 nmol/L紫杉醇能够抑制MCF-7细胞增殖(P<0.05);同时抑制SH3GL1表达(P<0.01); 敲减SH3GL1表达后,紫杉醇耐药细胞株MCF-7/PTX和MCF-7增殖速率降低(P<0.05),耐药基因MDR1表达降低(P<0.05),p-AKT和p-gp水平下降(P<0.05).上述结果表明,降低SH3GL1表达可以减弱紫杉醇耐药性,增加乳腺癌对紫杉醇的敏感性,这为临床上紫杉醇耐药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P-gp和MDR1在人乳腺癌敏感细胞(MCF-7/S)和耐药细胞(MCF-7/ADR、MCF-7/TAM)中的表达差异,初步探讨乳腺癌细胞对阿霉素与对三苯氧胺产生耐药机制的区别。方法: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流式细胞术检测P-gp,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MDR1在三种乳腺癌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在MCF-7/ADR细胞中P-gp和MDR1均呈高表达,阳性表达率与MCF-7/S细胞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MCF-7/TAM细胞中P-gp、MDR1均呈低表达,与MCF-7/S细胞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gp和MDR1的高表达是乳腺癌细胞对阿霉素产生耐药的主要机制,而并非是乳腺癌细胞对三苯氧胺产生耐药的机制。  相似文献   

4.
miR-34在肿瘤发生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mi R-34在肿瘤耐药中的作用研究不多。该研究将合成的mi R-34c成熟序列转染乳腺癌阿霉素(doxorubicin,DOX)耐药细胞MCF-7/DOX,探讨mi R-34c体外逆转MCF-7/DOX细胞耐药性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采用Real-time RT-PCR检测mi R-34c在乳腺癌耐药细胞株MCF-7/DOX中的表达,MTS法检测miR-34c对MCF-7/DOX细胞阿霉素耐药性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miR-34c对MCF-7/DOX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Real-time 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DR、MRP以及细胞周期与凋亡相关蛋白Bcl-2、E2F3的表达。结果显示,mi R-34c在乳腺癌MCF-7/DOX耐药细胞中低表达,转染mi R-34c可明显增加耐药细胞对阿霉素的敏感性;流式分析发现,miR-34c可以促进耐药细胞G2期细胞周期阻滞和凋亡;与对照组相比较,miR-34c转染组细胞MDR、MRP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而Bcl-2、E2F3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下调。研究表明,miR-34c直接靶向抑制Bcl-2和E2F3的表达,诱导细胞周期G2期阻滞和凋亡,进而增强MCF-7/DOX耐药细胞对阿霉素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人乳腺癌MCF-7多西他赛(DTX)耐药细胞株,并对其耐药机制进行初步分析。方法:采用逐步提高多西他赛浓度、间歇诱导的方法,建立人乳腺癌MCF-7/DTX体外耐药细胞模型;耐药曲线检测MCF-7/DTX的耐药特性;流式细胞术比较耐药细胞株MCF-7/DTX及亲本细胞株MCF-7肿瘤干细胞含量的差异。结果:耐药曲线显示MCF-7/DTX比亲本细胞株MCF-7耐药;流式细胞分析显示MCF-7/DTX的细胞干细胞含量为2.59%,MCF-7细胞的干细胞含量为1.28%。结论:采用逐步提高浓度、间歇诱导的方法,建立了稳定、耐药性较高的MCF-7/DTX细胞株;干细胞含量升高是MCF-7/DTX的可能耐药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MDR)是导致化疗失败的重要原因,多药耐药基因(multidrug resistance gene,mdr1)产物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过表达是最主要的耐药机制。原癌基因c-fos在肿瘤MDR中的作用渐受重视。主要选用人乳腺癌敏感株MCF-7和阿霉素(adriamycin,ADR)筛选的、mdr1/P-gp高表达的耐药株MCF-7/ADR,探讨c-fos在P-gp介导的乳腺癌MDR中的作用。相对于MCF-7,c-fos在MCF-7/ADR高表达。采用shRNA法下调c-fos表达后,MCF-7/ADR对ADR的敏感性大大增强,且mdr1/P-gp表达减少、P-gp外排功能降低。c-fos表达下调可逆转对P-gp介导的乳腺癌MDR的实验结果,为c-fos成为逆转肿瘤耐药诊断和治疗的新靶标,对实现耐药乳腺癌的分子靶向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苏氨酸蛋白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 kinase/serine-threonine kinase,PI3K/AKT)信号通路与乳腺癌多药耐药和侵袭转移的相关性。方法:以乳腺癌细胞系MCF-7为母本,持续低浓度加药诱导建立阿霉素(Adriamycin,ADR)耐药系MCF-7/ADR’。细胞免疫荧光检测两细胞系中磷酸化AKT(phosphorylated AKT,P-AKT)、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的表达。PI3K抑制剂LY294002作用两系前后,Western Blot检测P-AKT、MMP-2、P-gp的表达改变及qRT-PCR检测MMP-2、MDR1的表达改变。结果:P-AKT、P-gp(MDR1)、MMP-2在MCF-7中为低表达或不表达,MCF-7/ADR’中为高表达。LY294002作用两系后,P-AKT、P-gp(MDR1)、MMP-2在MCF-7/ADR’中的表达明显减低(P<0.05),MCF-7无明显改变。结论: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可有效降低MCF-7/ADR’耐药和侵袭转移能力,PI3K/AKT通路是调控乳腺癌多药耐药和侵袭转移的重要信号通路之一。  相似文献   

8.
乳腺癌是致死率很高的恶性肿瘤,由ABCG2 (ATP-binding cassette G2)介导的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MDR)是导致其化疗失败的重要原因,探讨ABCG2介导的耐药机制并探寻其关键分子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难题。上皮细胞黏附分子(epitheli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EpCAM)参与多种肿瘤耐药,且与乳腺癌MDR密切相关,但它在ABCG2介导的乳腺癌耐药中的作用尚未阐明。本研究目的在于探究EpCAM对于ABCG2介导的乳腺癌细胞的多药耐药的调节作用及其机制。CCK8细胞毒性结果证实,相对于人乳腺癌药物敏感株MCF-7,耐药株MCF-7/MX对米托蒽醌(mitoxantrone,MX)的耐药性显著增强;Western 印迹结果显示,与MCF-7相比,MCF-7/MX细胞中ABCG2高表达,EpCAM表达上调。siRNA法敲低MCF-7/MX细胞中EpCAM可下调其ABCG2表达,并恢复对MX的敏感性。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发现敲低EpCAM可减少MCF-7/MX细胞间连接。免疫荧光双染法观察到EpCAM与密封蛋白1(claudin 1)在MCF-7/MX细胞共定位;进一步Western 印迹结果表明,敲低EpCAM减少MCF-7/MX细胞中密封蛋白1表达。综上所述,EpCAM可能通过与密封蛋白1相互作用,增强细胞间紧密连接,促进ABCG2介导的乳腺癌多药耐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测定中药β-榄香烯乳剂对MCF-7/ADM细胞的无毒剂量,并检测此无毒剂量是否有逆转MCF-7/ADM细胞对化疗药物阿霉素(ADM)的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MDR)性。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测定药物的细胞毒性及耐药细胞逆转倍数;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细胞内药物浓度。结果:无毒剂量的β-榄香烯乳剂(6μg/ml)能显著降低化疗药物ADM对乳腺癌耐药细胞株MCF-7/ADM细胞的IC50,明显增加耐药细胞内药物浓度。结论:初步研究表明β-榄香烯乳剂具有逆转MCF-7/ADM细胞MDR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旨在分析星形细胞上调基因1(astrocyte elevated gene-1,AEG-1)对乳腺癌MCF-7/ADM细胞化疗药物耐药性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将MCF-7/ADM细胞在含1.0 mg/L阿霉素(adriamycin,ADM)的培养液中培养以维持细胞的耐药性;应用shRNA技术沉默乳腺癌MCF-7/ADM细胞中AEG-1基因表达;采用MTT比色法检测ADM对MCF-7/ADM的细胞耐毒作用,据以计算ADM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方法检测AEG-1、p53和多药耐药基因1(multidrug resistance gene 1,MDR1)蛋白的表达水平以及Akt、MDM2和Bad的磷酸化水平。结果显示,乳腺癌MCF-7/ADM细胞的AEG-1蛋白水平显著高于MCF-7细胞(P0.05),经shRNA干扰后AEG-1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5);沉默AEG-1基因能显著降低ADM对MCF-7/ADM细胞的IC50(P0.05),促进MCF-7/ADM细胞凋亡(P0.05),并增强ADM对MCF-7/ADM细胞的促凋亡作用,抑制Akt、MDM2和Bad的磷酸化(P0.05),促进p53蛋白表达(P0.05),降低MDR1蛋白表达水平(P0.05)。结果表明,沉默AEG-1基因可通过促进MCF-7/ADM细胞凋亡和下调MDR1蛋白表达,以逆转MCF-7/ADM细胞对ADM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