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8年6—9月我们对嗜人按蚊、中华按蚊和致倦库蚊3种蚊虫的叮刺活动和叮人率进行了观察,以作为分析丝虫病传播趋势、指导防治措施的依据之一。在川南、川西南马来丝虫病流行区筠连、五通桥、雅安和川东班氏丝虫病流行区武隆、忠县、黔江等县农村,分别选定人房1间,于每月中旬由专人进行一次人帐诱饵通宵捕蚊,按小时分装,次日鉴种计数。共捕获嗜人按蚊1071只、中华按蚊576只、致倦库蚊646只。前者午夜后2—3时为叮刺高峰;次者午夜前后叮刺较活跃,黎明前为叮刺高峰;后者黄昏后、黎明时叮刺活跃,无明显叮刺高峰。3种蚊媒叮人率平均分别为44.6、…  相似文献   

2.
二带喙库蚊(Culex bitaeniorhynchus Giles,1901)和中华库蚊(C.sinensis Theobald,1903)的夜间活动情况,国内尚无报告。作者等曾在湖北均县作过观察。结果如后。二带喙库蚊:整夜均有活动,并有黄昏后与黎明前的活动高峰。但后者远不及前者为高(见表)。各月夜间活动不甚一致。但仍可看出蚊虫多时则有黎明前活动高峰,蚊虫少时,则无黎明前高峰出现。各月黄昏后高峰出现的迟早与日落有一定的关系。不同月相对二带喙库蚊的夜间活动有较明显的影响。即在上弦月时上半夜蚊虫活动频繁,满月夜时全夜均有一定数量的蚊虫活动,下弦月时则下半夜蚊虫活动…  相似文献   

3.
<正> 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 Skuse在全天都有叮刺活动,但在适宜温度22—23℃以上的7—8月,可出现黎明与黄昏两次高潮,共约5小时左右,占全天观察时间的27.8%,而其活  相似文献   

4.
1.本文报告了济南市蚊虫种类,孳生地,栖息场所,幼虫发现季节,尖音库蚊淡色变种成虫、幼虫及白纹伊蚊幼虫的密度调查结果。 2.过去在济南曾有人作过蚊类的初步观察,而此次调查较为普遍。共采获蚊类标本3属11种。其中吉浦伊蚊、拟态库蚊、二带喙库蚊、褐尾库蚊4种为济南市新发现之蚊种。其中褐尾库蚊在山东省为首次发现。 3.3属蚊虫中以尖音库蚊淡色变种为最普遍,其与居民之关系亦最为密切;次之为白纹伊蚊与中华按蚊。 4.尖音库蚊淡色变种之幼虫从5月上旬开始出现,到8月中旬达最高峯,9、10月份渐少,到11月下旬绝迹。白纹伊蚊之幼虫,8月上旬密度最高,9月中旬绝迹。各种蚊幼 之密度随雨量之增减而消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掌握武汉地区蚊类群落结构、时空动态及多样性特征,为蚊媒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7-2016年每月采用灯诱法调查该地区5种生境蚊类群落结构和密度的时空动态,测定群落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及优势度指数。【结果】2007-2016年武汉市蚊平均密度为58.54只/(灯·夜),隶属2亚科5属8种,优势蚊种为致倦库蚊Culexpipienspallens和三带喙库蚊Culex tritaeniorhynchus。季节消长呈单峰,高峰出现在6月。牲畜棚、农户生境与居民区、公园、医院生境在蚊类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方面均有差异。【结论】武汉地区不同季节和不同生境蚊虫种类、数量和多样性有差异,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蚊媒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对烟台、济南、徐州、镇江、杭州、福州及厦门等不同纬度地区尖音库蚊复组的雄蚊尾器在光学镜下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在杭州以南地区,致倦库蚊为本复组的唯一成员,属南方组;而徐州及镇江地区的本复组成员中,尚包括淡色库蚊及中间型,与武汉地区的类似,统属中介组。济南以北地区的本复组蚊虫,仅有淡色库蚊,属于北方组。 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进一步揭示了本复组雄蚊尾器的形态随纬度发生递交的现象;阳茎侧板中叶的形态特征是我国古北界与东洋界交错过渡地带本复组蚊虫的可靠鉴别依据。在过渡地带,所谓纯的淡色库蚊或致倦库蚊是很难得到的,这一假想在蚊虫抗性试验中具有实际意义。在扫描电镜下,还发现了在光学显微镜下未见过的一些特征,它们在分类学上的地位及其生理意义有待进一步探讨。但是,尾器的感觉毛数量多、分布广,可能在完成交配行为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1986年4—10月,在四川南部珙县的洛表乡,对嗜人按蚊成虫的一些生态习性进行了观察,观将观察结果报告于后。观察方法观察蚊体腹侧膜上有无“T”形暗斑决定是否为中华按蚁或嗜人按蚊。同时单个捕捉牛房吸血按蚊,饲养产卵,以卵型结果所得比例来验证“T”形暗斑鉴定的准确性;选择人、牛房各两间,每旬每次定人各捕蚊30分钟,毒杀分类后按人工小时记录密度;选点采用帐诱法(捕蚊前清除帐内原有蚊虫),每月观察一次夜间叮刺活动,从观察日下午8时开始,至次晨8时止,捕捉飞入帐内来吸血的蚊虫,毒杀后分类计数。结果4—10月间,都能从人房、牛房中捕到嗜人…  相似文献   

8.
1988年5—9月,我们在西藏察隅,对进入室内的蚊虫种类组成、主要蚊种的季节消长及夜间活动数量动态等进行了调查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调查方法在海拔1600米的下察隅洞穷村选择三间住房,每间面积约12平方米。5月下旬至9月下旬,每旬选择一晴而无风的夜晚,从21时至23时,每小时捕蚊一次,每次3人各手持一电动吸蚊器,分别在三间住房内捕捉进入室内的全部蚊虫。以每小时3人捕蚊总数为一次计量单位。在蚊虫活动高峰季节,对室内主要蚊种夜间活动数量动态进行通宵观察。每次观察捕蚊均做到定时、定人、定房间,同时记录温度、湿度等气象因素。此外,…  相似文献   

9.
为调查甘肃省部分地区蚊虫及蚊媒病毒的种类及分布,本课题组2014年在甘肃省酒泉市和陇南市地区共采集蚊虫4 412只.酒泉市共采集蚊虫2属3种2 833只,其中背点伊蚊(Aedes dorsalis)2 665只(94.1%)、刺扰伊蚊(Aedes vexans)150只(5.3%)、淡色库蚊(Culex pipiens pallens)18只(0.6%);陇南市共采集2属2种1 579只蚊虫,其中淡色库蚊1 451只(91.9%)、中华按蚊(Anopheles sinensis)128只(8.1%).经实验室常规处理后,将蚊虫标本分为96批,接种于C6/36、BHK和Vero细胞,进行病毒分离和多种病毒基因特异性扩增检测.结果显示,96批蚊虫标本在3种细胞中均未出现细胞病变效应(cytopathic effect,CPE),在18批蚊虫标本研磨液中检测到辽宁病毒(Liaoning virus,LNV)基因阳性.病毒核苷酸序列的遗传进化分析显示,在甘肃省检测到的辽宁病毒与此前在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现的辽宁病毒亲缘关系最近.  相似文献   

10.
巨端库蚊Culex(Eumelanomyia)macrostytus Sirivanakarn et Ramalingan,1976 1981年7月,作者等在云南省耿马和瑞丽县森林中清凉水井内,采判幼虫20余条,并育出雌、雄成蚊备5只。该蚊为小型棕黄色蚊虫,雄蚊尾器亚端叶的形状与柬埔寨库蚊[Culex(Eum.) richi Klein,1970]相似,但后者的亚端叶后毛组最后一根为锯齿叶片状,而本种的则是有柄的械状。另外,在前毛组的形状、抱肢端节以及阳茎等均有明显差别。 园外分布:马来西亚。  相似文献   

11.
为探索中国山东省蚊虫中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病毒的携带状况,研究其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本研究于2017年和2019年夏季,在济宁微山县、临沂莒南县、东营垦利区、淄博淄川区、烟台龙口市、济南历城区(2017年)和济阳县(2019年)等6个监测点采集蚊虫,分拣分装研磨后,提取上清RNA,使用荧光定量PCR实验检测乙脑病毒核酸,采用最大似然法估算蚊虫中乙脑病毒的携带率,并对阳性标本进行乙脑病毒PrM基因的扩增测序和系统发生学分析。共采集蚊虫标本36 015只,其中三带喙库蚊26 969只,为优势蚊种。所有蚊虫分为605份标本进行检测,共检出乙脑病毒核酸阳性标本100份,分别来自三带喙库蚊(95)、骚扰阿蚊(2)、中华按蚊(2)和淡色库蚊(1)。2017年和2019年山东省监测点蚊虫JEV总体感染率分别为4.03‰和1.98‰,不同年份不同监测点的蚊虫中乙脑病毒感染率有较大差异。基于PrM基因的系统发生学分析显示本研究的阳性标本均为基因1型乙脑病毒。本研究证明了山东省蚊虫中存在持续性的基因1型乙脑病毒循环,其感染率随时间和地区的不同而呈现动态变化,加强人群中乙脑疫苗的接种是保持全省乙脑发病处...  相似文献   

12.
根据1982~1992年和2001~2002年上海奉贤地区每年3月~6月灯诱捕蚊的现场调查数据,采取相关对比分析、统计分析、天气图分析法,探讨三带喙库蚊春季首次出现、季节分布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三带喙库蚊季节分布按蚊虫密度变化划分为首次出现期、季节增多期和混合发生期三个时期。三带喙库蚊春季首次出现的温度条件是:首现日当天和前1天的日平均气温均≥11.0℃,其2天的日平均气温累加值≥25.5℃,或首现日当天、前2天和后1天任意连续3天的日平均气温均≥11.0℃,其3天的日平均气温累加值≥34.0℃,结果三带喙库蚊春季首现日和首现日温度日期的差异在1~2天内(91.7%)。三带喙库蚊季节增多期其逐候蚊虫密度(Y1)与平均气温(X1)呈显著的正相关,用一元回归方程表示为:Y1=-9.3534+0.7217X1;至候平均气温≥18℃(平均始日为5月3日)进入三带喙库蚊混合发生期。总体上三带喙库蚊蚊虫密度季节分布与平均气温、“S”系风向变化存在密切关系。首次出现期至季节增多期三带喙库蚊突增日与锋面天气活动存在着较大的关联,候平均气温≥18℃是三带喙库蚊大量发生和进入峰期重要的温度指标。上述结果提示上海地区三带喙库蚊春季和初夏随气流北迁降落的可能性相当大。  相似文献   

13.
正淡色库蚊(Culex pipiens pallens),为蚊科库蚊属的一种,体形中等,整体为淡褐色,喙与足呈深褐色,无白环,中胸背板无白色条纹,腹背各节基部有灰色横带,带的后缘平直。主要孳生于人居附近污染的积水中,幼虫可以在受污染的积水中生长,但不能在室内干净的贮水中孳生。淡色库蚊分布地区偏北,幼虫出现的季节随纬度升高而推迟,在苏南、浙江等偏南的地区每年有6~7月、10~11月两个季节高峰,在北方和西北地  相似文献   

14.
中国库蚊属库状蚊亚属一新种:双翅目:蚊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记述库蚊属库状蚊亚属一新种——刺端库蚊,新种Culez(Culiciomyia) spiculostylussp.nov.。本新种阳茎侧板背角短粗而端钝,密布小齿并形成明显的齿簇为其独具特征。模式标本系1985年8月11日采自云南省西双版纳勐腊县新公社一积水坑,存放于贵阳医学院生物学教研室。  相似文献   

15.
淡色库蚊的飞翔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忠 《昆虫学报》1984,(4):472-475
用声音传递倩息是昆虫种内通讯的一种方式。自声学技术引进以来,研究昆虫鸣声的特点和行为效应已有较快的进展。不同类型的昆虫发声方式不同,双翅目昆虫是靠翅的振动来发声的。根据文献记载,不同蚊种飞翔声的基音频率不同,同种蚊虫雌雄两性飞翔声的基音频率也有明显的差别。最近,Belton等(1979)对加拿大西部13种雌蚊的飞翔声作了比较,并对尖音库蚊C.pipiens作了较详细的分析,但没有分沂该种雄蚊飞翔声的频谱特性。此外,前人的研究结果表明,尖音库蚊,埃及伊蚊等许多种类雌蚊的飞翔声能引诱雄蚊(Clements,1963;Wishart,1959)。而雄蚊飞翔声能否对雌蚊发生作用,至今尚属疑问。  相似文献   

16.
王兴相  张军 《昆虫学报》1957,(4):473-480
中华按蚊不仅是普遍而众多的一种蚊种,而且是疟疾、丝虫病等疾病的重要传播媒介。因而关于该蚊夜间叮刺活动的规律,国内学者早就予以注意。但在过去观察中华按蚊夜间活动的时候,往往未能同时注意到外界条件对它的影响,这就使得所研究的结果很难反映出它的真正的活动规律。例如从胡梅基(1953)在上海的研究材料  相似文献   

17.
在室温26±1℃和相对湿度80%的条件下,以食物充足和食物缺少两种处理饲养致倦库蚊Culex quinquefasciatus Say幼虫。实验表明,幼虫期食物量不仅对幼虫有影响,而且对成蚊期一系列种群参数均有明显影响。净增殖率R_0、内禀增长能力r_m和有限速率γ降低,种群增长受抑制不仅是由于幼虫期食物量减少使幼虫发育速率减慢、存活率下降所致,且与成蚊的年龄特征存活率及年龄特征产雌率有关。各年龄组雌蚊所产的卵的孵出率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故以卵孵出数计算产雌率m_x所得的种群参数值较为客观,而以卵孵出率与年龄关系的回归方程校正以卵数计算的m.,同样达到上述目的。本文还提供广州致倦库蚊实验种群生命表特征的资料。  相似文献   

18.
严子锵  何桂铭 《昆虫学报》1991,34(4):399-404
在室温26±1℃和相对湿度80%的条件下,以食物充足和食物缺少两种处理饲养致倦库蚊Culex quinquefasciatus Say幼虫.实验表明,幼虫期食物量不仅对幼虫有影响,而且对成蚊期一系列种群参数均有明显影响.净增殖率R0、内禀增长能力rm和有限速率γ降低,种群增长受抑制不仅是由于幼虫期食物量减少使幼虫发育速率减慢、存活率下降所致,且与成蚊的年龄特征存活率及年龄特征产雌率有关.各年龄组雌蚊所产的卵的孵出率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故以卵孵出数计算产雌率mx所得的种群参数值较为客观,而以卵孵出率与年龄关系的回归方程校正以卵数计算的m.,同样达到上述目的.本文还提供广州致倦库蚊实验种群生命表特征的资料.  相似文献   

19.
生殖营养节奏(gontotrophic rythm),亦即昆虫吸血和卵巢 发育一致的现象,是雌性吸血直裂亚目双翅昆虫正常生活的共同特点,而在吸血蚊类中最 为显著。在这类昆虫中,通常一次饱血已足供卵巢发育成熟之需,并且卵巢的发育也和胃 血的消化相符并进。雌性成蚊的一些重要活动,如飞行和散布、刺叮吸血、产卵等等,无不 和这周期性的节奏密切相关,因而这方面的观察,乃是研究成蚊习性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吴厚永 《昆虫知识》1992,29(3):162-165
<正> 世界上一半以上的人体传染病是以医学昆虫作为媒介而传播的,加之因它们刺叮吸血等活动对人畜造成的骚扰和影响,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因此人们很早就对医学昆虫引起了注意。我国早在公元前100多年西汉刘安撰写的淮南子中就已提到“孑孓为蚊”。但是人类对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