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0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静  张志文 《生物学通报》2003,38(11):13-14
20 0 3年 10月 6日 ,瑞典卡罗琳斯卡医学院诺贝尔医学奖评委会宣布 ,本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的保罗·C·劳特伯 (Paul C Lauterbur)和英国的皮特·曼斯菲尔德 (Peter Mansfield) ,以表彰他们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简称MRI)领域的突破性成就。用非介入方法精确绘制人体内器官的立体图像对于医学诊断治疗极为重要。 2 0 0 3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即对核磁共振领域的发现予以表彰。这些发现为现代核磁共振成像 (MRI)技术的问世奠定了基础 ,成为医学诊断和研究的一项重大突破。原子由原子核和电…  相似文献   

2.
胡伶莉 《生命科学》2002,14(6):383-384
2002年10月7日,瑞典卡罗林斯卡研究院(Karolinska Institutet)宣布,将 200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悉尼·布雷内、罗伯特·霍维茨和约翰·苏尔斯顿,以表彰他们发现了“器官发育和程序性细胞死亡的基因调节”。  相似文献   

3.
去年12月10日,1983年诺贝尔奖金授奖仪式在瑞典斯德哥尔摩音乐厅举行。瑞典国王亲自将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授予美国植物学家、康奈尔大学的女博士巴巴拉·麦克林托克,表彰她发现玉米“转座因子”的光辉成就。麦克林托克于1902年6月16日出生于美国康湟狄格州哈特福特,已81岁高龄,未婚,现住纽约。50多年来,她一直从事玉米中遗传物质的研究,人们称她“玉米夫人”。她是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第三个妇女。在这之前,她的成果于1970年获美国科学奖章,1981  相似文献   

4.
潘希 《生命世界》2007,(1):10-13
200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由两个美国科学家,安德鲁·法尔和克雷格·梅洛获得,以表彰他们发现了RNA(核糖核酸)干扰机制。虽然奖项名目既涉及生理学,也涉及医学,但针对本年度两位获奖者及其成果,欧美媒体无不把今年这一奖项称为诺贝尔医学奖。对生物体内RNA的研究,是近  相似文献   

5.
秦成峰 《生物学通报》2004,39(12):25-25
2004年10月4日,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宣布,本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发给美国科学家理查德·阿克塞尔(RichardAxel)和琳达·巴克(LindaB.Buck),以表彰他们在人体气味受体和嗅觉系统组织方式研究中作出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6.
管兴华 《生命科学》2005,17(6):569-570
200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澳大利亚科学家巴里·马歇尔和罗宾·沃伦,以表彰他们发现了幽门螺杆菌在胃炎和胃溃疡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器官移植在今天已成为许多疾病治疗的重要方式并得到广泛应用,这些成就要归功于20世纪50年代同卵双胞胎之间肾移植的首次成功及随后的技术完善,而完成这一重大突破性手术的是美国著名整形外科专家、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约瑟夫·默里(Joseph Murray)。良好家庭教育背景的默里最初梦想是运动员,却被元素周期表背后的自然科学所吸引默里于1919年4月1日出生在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的一个叫米尔福德的小镇。他的  相似文献   

8.
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于 2 0 0 2年 10月 7日宣布 ,将本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英国科学家悉尼·布雷内 (SydneyBrenner)、美国科学家罗伯特·霍维茨 (RobertHorvitz)和英国科学家约翰·苏尔斯顿 (JohnSulston) ,以表彰他们在器官发育及程序性细胞死亡的基因调控方面做出的贡献[1] 。“程序性细胞死亡”(programmedcelldeath)是细胞一种生理性、主动性的“自觉自杀行为” ,这些细胞死得有规律 ,似乎是按编排好的“程序”进行的。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体是由细胞组成的 ,我们体…  相似文献   

9.
2004年度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简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4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颁发给两位美国科学家理查德·阿克塞尔(Richard Axel)和琳达·巴克(Linda Buck).他们发现嗅觉系统中一个大家族基因,这一大家族基因可以表达等量的嗅觉受体类型.这些受体位于鼻腔上皮的嗅觉神经元上,以检测不同的气味分子.  相似文献   

10.
杨宏彦  王晓民 《生理通讯》2002,21(6):178-181
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于2002年10月7日宣布,将本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英国科学家悉尼&;#183;布雷内(Sydney Brenner)、美国科学家罗伯特&;#183;霍维茨(Robert Horv比)和英国科学家约翰&;#183;苏尔斯顿(John Sulston),以表彰他们在器官发育及程序性细胞死亡的基因调控方面做出的贡献^[1]。  相似文献   

11.
去年十月中旬,瑞典卡洛琳医学院宣布了1982年生理学、医学奖的获奖者名单。生理学、医学奖获得者是约翰·文博士、苏讷·贝里斯特伦博士、本特·萨穆埃尔松博士,他们三人因“关于前列腺素和有关的生物活性物质的发现”而共同获奖。约翰·文博士1927年出生于英格兰的伍斯特郡,现在英国韦尔科姆研究实验室工作,他发现了阿斯匹林等抗炎药物阻止前列腺素形成的作用。苏讷·贝里斯特伦博士1916年出生于瑞典斯  相似文献   

12.
殷静雯 《化石》1992,(2):30-31
早在本世纪初,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动物学家赫伯特·朗和詹姆斯·查普就对黑腹碎种雀的嘴形变化颇感兴趣。他俩发现分布于非洲大陆上的所有黑腹碎种雀可按鸟喙大小分为两类,一类系长嘴形,(嘴长约1.6厘米),另一类则属于短嘴形(嘴长约1.25厘米),而介于两者中间的黑腹碎种雀则从未发现。为此,加州大学的动物学家托马斯·贝茨·史密斯和夫人于1985年奔赴地处西非喀麦隆的偏僻雨林中,开始对这种奇异的进化现象进行了历时两年的野外调查工作,最后终于解开了这个生物之谜。  相似文献   

13.
吉尔曼和罗德贝尔荣获199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万有,王晓民(北京医科大学神经科学研究中心,北京100083)1994年10月10日,卡罗林斯卡研究所诺贝尔奖委员会决定将199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共同授予阿尔弗雷德·G·吉尔曼(AlfredGG...  相似文献   

14.
如果说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为现代遗传学奠定了基础 ,那么 ,摩尔根和他的学生以黑腹果蝇(Drosophilamelanogaster)为材料所进行的一系列实验 ,导致了遗传学的许多重大发现。186 6年 9月 2 5日 ,托马斯·摩尔根 (ThomasHuntMorgan)生于美国肯塔基州 (Kentucky)的列克星屯市 (Lexinton)一个上流社会家庭 ,父亲是高级军官 ,母亲是名门闺秀。他的大伯父约翰·亨特·摩尔根 (JohnHuntMorgan ,182 5~ 186 4)是南北战争的陆军准将 ,号称“南军雷神” ,可惜于摩尔根出世前2年战死疆场。摩尔根 (ThomasHuntMorgan ,186 6~ 194 5 )http : www…  相似文献   

15.
科学巨匠     
沉痛,难以形容的沉痛!给千百万人民带来幸福生活的、劳动人民的领袖、导师、朋友、伟大的科学巨匠、亲爱的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离我们而去了。科学的一切部门,无论是社会科学或自然科学,都会为而且继续将为斯大林同志的学说、著作所鼓舞。唯物主义生物学,米丘林学说的发展,应归功於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不仅因为他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者和领导者,因而在这里,为一切部门知识的成长和发展创造了从未有过的优越条件;而且他也是一位直接的导师,为我们指出了伊·维·米丘林事业的巨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20 0 3年 10月 6日 ,瑞典卡罗林斯卡研究院宣布 ,2 0 0 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保罗·劳特布尔 (PaulC .Lauterbur)和英国科学家彼得·曼斯菲尔得 (PeterMansfield) ,以表彰他们在核磁共振成像 (magneticresonanceimaging ,MRI)技术领域的突破性成就[1] 。保罗·劳特布尔 192 9年生于美国俄亥俄州小城悉尼 ,196 2年获费城匹兹堡大学化学博士学位。196 4年间 ,劳特布尔作为化学和放射学系教授执教于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在此期间 ,他致力于核磁共振波谱学 (magneticresonancespectroscopy ,MRS)及其应用的研究。劳特布…  相似文献   

17.
现年 6 3岁的美国科学家甘特·布洛贝尔博士 ,因发现蛋白质分子内控制蛋白质在细胞内传输的信号——“定位地址签”,荣获了 1999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布洛贝尔出生在德国 ,早年毕业于前西德的图宾根大学 ,后来移居美国 ,在纽约的洛克菲勒大学工作 ,长期从事细胞和分子生物学研究。从 1978年起 ,他先后因多项卓越成就 ,获得过 13个国际科学奖 ,而这次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的颁发 ,更肯定了他 2 0多年前的发现。1 类比想象与蛋白质“定位地址签”的发现我们人类通常有这样的尴尬经历 ,因写错了地址或邮政编码 ,无法准确地将信送到目的地…  相似文献   

18.
2000年10月9日,瑞典卡罗琳斯卡研究院(KarolinskaInstitute)宣布,2000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发给瑞典哥德堡大学神经药理学家阿尔维德·卡尔森(ArvidCarlsson)、美国洛克菲勒大学神经分子生物学家保罗·格林加德(PaulGreengard)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神经生物学家埃里克·坎德尔(EricKandel),以表彰他们三人在神经系统信号传导领域做出的突出贡献[1]。他们的工作奠定了现代神经生物学的基础,对于人类揭示自身脑的奥秘,探索神经系统疾病的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并对将来神经科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对于巴巴拉·麦克林托克这样一个科学“怪人”,一直心存敬畏,不曾走近去发现她的魅力。因为《生命科学与诺贝尔奖》的讲座,让我得到了一个难得的机会,充满虔诚地阅读了伊夫林·凯勒关于巴巴拉·麦克林托克的传记《情有独钟》。读罢掩卷而思,不能安寝。我被强烈的感情指引着,巴巴  相似文献   

20.
《生理通讯》2004,23(5):121-121
据新浪科技讯两位美国科学家理查德&;#183;阿克塞尔和琳达&;#183;巴克因发现人类嗅觉系统的奥秘而荣获今年的诺贝尔医学奖。以下是瑞典科学院决定向这两位美国科学家颁发医学奖的文告内容节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