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东海陆架盆地西南部始新世孢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东海陆架盆地西南部台北拗陷始新统之瓯江组、温州组和平湖组的孢子和花粉的研究,本区始新统可分为两个孢粉组合:Taxodiaceaepollenites-Caryapollenites triangulus-Aquilapollenites spinulosus组合(早始新世)和Retitricolpites-Retitricolporites组合,后者又分为两个亚组合,分别代表中始新世和中始新世晚期或/至晚始新世早期的孢粉植物群。孢粉组合反映早始新世的植物群主要由杉科、胡桃科和完斗科组成,指示暧湿的、近现今的中南亚热带气候;中晚始新世孢粉植物群具有明显的现代性,并有较多南亚热带成份加入,指示更趋暖热的气候环境,其后半期有较多指示干旱气候的分子出现,表明曾一度受到干旱气候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江汉盆地白垩纪至古近纪陆相沉积地层发育良好。申科1井位于江汉盆地江陵凹陷,为一口连续取心的科探井。为研究江汉盆地白垩纪/古近纪界线及古新世初期气候-环境的变化,利用申科1井岩心资料,对红花套组、渔洋组的孢粉化石展开了分析。化石主要分布于渔洋组上部及红花套组,以裸子植物含量多为特征,被子和蕨类植物含量为其次。自下而上识别出两个化石组合:Deltoidospora-Ephedripites-Ulmoideipites组合、Pterisisporites-Ephedripites-Nanlingpollis组合。组合1和组合2的时代均为古新世,未找到白垩纪/古近纪界线。本文对富含孢粉化石的渔洋组上部岩心进行定量分析,孢粉植被主要为灌木、针叶林类型,总体反映偏干旱的亚热带气候。  相似文献   

3.
南堡凹陷是位于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北部的小型构造单元。为深入研究南堡凹陷古近纪孢粉组合,采集了Gp1和Np288等七口钻井样品。经传统酸、碱处理法获得孢粉化石,并在研究区古近系地层中划分出六个孢粉亚组合:沙三段4亚段的Ephedripites-Taxodiaceaepollenites-Ulmoideipites tricostatus-Pterisisporites属于始新世鲁特期、沙三段1—3亚段的Quercoidites microhenrici-Ulmipollenites minor属于始新世中晚期、沙二段的Ephedripites-Rutaceoipollis-Meliaceoidites与沙一段的Quercoidites-Meliaceoidites属于渐新世早期、东二段与东三段的Ulmipollenites undulosus-Piceaepollenites-Tsugaepollenites与东一段的Juglandaceae-Celtispollenites属于渐新世中晚期。研究区古近纪孢粉组合与黄骅坳陷中北区及滩海地区的孢粉组合可以形成良好对比,并且研究区局部出现的沙三段4、5亚段与渤海湾盆地普遍出现的沙河街组四段上部为同一时期的产物。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山东青东凹陷西部古近纪地层孢粉研究,共建立4个孢粉组合:Ⅰ.Ephedripites-Inaperturopollenites-Ulmipollenites minor,Ⅱ.Pinaceae-Ulmoideipites tricostatus-Taxodiaceaepollenites,Ⅲ.QuercoiditeshenriciTaxodiaceaepollenites hiatus,Ⅳ.Alnipollenites-Juglanspollenites-Polypodiaceaes porites。根据与渤海湾地区的孢粉资料对比,确定4个组合的时代分别为早始新世晚期—中始新世早期、中始新世早—中期、中始新世中—晚期、中始新世晚期—晚始新世。该区古近纪植被类型由落叶、阔叶和灌木混交林逐步转变为落叶、常绿阔叶和针叶混交林,古气候经历了干热的亚热带气候到湿热的亚热带气候再到亚热带型温暖气候的变化。沙四段上部到沙三段下部沉积时期是研究区烃源岩最为发育时期。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莺琼盆地新生代的孢粉资料进行了综合梳理,划分出6个特征明显的孢粉组合。根据孢粉组合的特征及具有时代意义的化石分子对地层的时代进行划分,探讨了各个时代的植被类型、气候条件及沉积环境。孢粉组合显示,莺琼盆地陵水组/三亚组出现的孢粉组合差异大,气候条件发生了较大突变,由偏凉干向偏暖湿变化,是古近纪/新近纪的界线。  相似文献   

6.
松科1井位于松辽盆地,是中国大陆第一口以白垩纪陆相地层为研究对象的全取心科学探井,其生物地层、磁性地层等证据显示白垩纪/古近纪界线可能位于明水组二段上部。为了进一步确定松辽盆地白垩纪/古近纪界线位置和晚白垩世末期气候-环境变化,本研究选择位于松辽盆地西部斜坡区的LD17井,对明水组的孢粉类化石开展了分析。自下而上识别出三个组合:Taxodiaceaepollenites-Wodehouseia-Aquilapollenites组合、Schizaeoisporites-Pinuspollenites-Callistopollenites组合和Pinuspollenites-Ulmipollenites-Tricolpollenites组合。组合1、2的时代为Maastrichtian,而组合3面貌可能更接近于早古新世,白垩纪/古近纪界线可能位于组合3底部,即明二段中部。同时,对含孢粉化石丰富的明一段进行定量分析,孢粉植被主要为针、阔混生林和灌丛,总体反映了一种半湿润的亚热带气候。根据特征孢粉类型推断明一段中部沉积期,即Maastrichtian早期可能发生了一次极冷极湿事件,与当时全球白垩纪变冷事件同步。  相似文献   

7.
东海陆架西南部台北坳陷古近纪孢粉植物群的时空分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详细叙述东海陆架西南部台北坳陷古近纪不同凹陷区各时期孢粉植物群展布情况。区内古近纪孢粉植物群可分为早古新世、晚古新世、早始新世和中始新世4个发育阶段,早古新世孢粉植物群仅见于坳陷西南的局部地区,称Abietineaepollenities/Cedripites-Parcisporites-Momipites leffingwellii组合,晚古新世孢粉植物群分4种类型,椒江凹陷称Taxodiaceaepollenites-Engelhardtioidites-Momipites leffingwellii组合,丽水-福州凹陷称Taxodiacenepollenites-Myricaceoipollenites-Momipites leffingwellii组合,闽江凹陷南部称Taxodiaceaepollenites-Momipites leffingwellii组合,闽江册陷北部称Lygodiumsporites-Cicatricosisporites dorogensis-Tiliaepollenites-Bombacacidites组合。早始新世孢粉植物群具南北差异,北部以海金沙科和椴科孢粉植物发育为特征,南部以海金沙科、椴科和杨海科孢粉植物群发育为特征,以上均指示为湿热的亚热带气候。中始新世本区孢粉植物群比较一致,称Cicatricosisporties dorogensis-Ephedripites(D)-Nitrariadites组合,指示为受到干旱气候影响的亚热带气候。区内缺失渐新统,故无渐新世孢粉记录。  相似文献   

8.
对北部湾盆地涠洲组和流沙港组的钻井所获的岩屑进行孢粉分析,以孢粉组合优势和特征分子为依据,划分出流沙港组4个孢粉组合,涠洲组3个组合8个亚组合。流沙港组时代属于始新世,以藻类为优势的孢粉组合属于晚始新世,涠洲组属于渐新世。始新统与渐新统的界线位于流沙港组与涠洲组之间。  相似文献   

9.
江苏北部始新统戴南组、三垛组孢粉植物群及古生态环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该文通过对苏北—南黄海盆地高邮凹陷和海安凹陷16口石油探井中戴南组及上覆三垛组690块岩心样品的孢粉分析研究,建立了始新世三个孢粉植物组合,它们分别是早始新世Ulmipol-lenites-Inaperturopollenites-Pterisisporites组合(称第一孢粉组合,分布于戴南组一段至二段的Ⅰ亚段)、早始新世Taxodiaceaepollenites-Caryapollenites组合(称第二孢粉组合,分布于三垛组一段Ⅰ亚段)和中始新世晚期Nitrariadites-Retitricolpites-Euphorbiactes组合(称第三孢粉组合,分布于三垛组二段Ⅱ亚段)。讨论了这三个组合的特征和所属时代,提出了与以往戴南组、三垛组众多研究者将其归于渐新世的不同意见。文章还简要地阐述了各孢粉植物群的生态环境。对新发现的13个种作了描述,其中8新种,2未定种,对2种作了重新组合。  相似文献   

10.
河南潭头、卢氏和灵宝盆地上白垩统一下第三系的划分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在这篇短文中,根据脊椎动物化石的发现,进一步叙述和讨论了豫西潭头、灵宝和卢氏三个盆地的中、新生代地层的划分问题。在这三个盆地的中、新生代堆积物中,属于晚白垩世的有潭头盆地秋扒组和灵宝盆地的南朝组,后一个盆地还可能存在着时代更早的白垩纪地层。在潭头盆地的高峪沟组和大章组中分别找到中古新世的阶齿兽、中兽科和晚古新世的牧兽科、假古猬科化石;在潭头组中发现原恐角兽类和古脊齿兽类化石,时代为早始新世。在灵宝盆地的项城群中尚未找到哺乳类化石,可能包括古新世和始新世早中期的堆积。卢氏盆地的卢氏组和锄钩峪组以及灵宝盆地的川口组和浑水河组的时代为晚始新世。卢氏组下部和川口组或许可延至中始新世。  相似文献   

11.
开鲁盆地白垩系发育,至今已有200余口探井钻遇到上白垩统,其中嫩江组滨浅湖相沉积地层厚度稳定,分布广泛,含较丰富的孢粉化石。通过对嫩江组孢粉化石的系统研究,建立了以Schizaeoisporites-BeaupreaiditesLythraites为代表的孢粉组合。孢粉组合和岩石组合的对比表明,开鲁盆地缺失松辽盆地嫩江组中上部地层。根据沉积特征和孢粉植物群面貌,对古植被、古气候和古环境进行了讨论,认为本区晚白垩世处于东北中生孢粉植物区南缘,孢粉植物群具有过渡性质,反应了偏干的暖温带—亚热带气候特征。  相似文献   

12.
准噶尔盆地东北缘孔雀坪剖面金沟组孢粉组合中Protohaploxypinus,Striatoabieites等具肋双气囊花粉非常发育,类型丰富,达7属32种之多;Cordaitina,Zonalasporites等单气囊花粉分异度较高,但含量较低;少量出现单沟花粉、具肋纹花粉、无肋双气囊花粉和蕨类植物孢子等。所见孢粉类型中约1/2的已知种在新疆北部只见于二叠纪地层中,1/3已知种在晚石炭世至二叠纪地层中均可见到。孢粉组合特征与盆地南缘下二叠统塔什库拉组上部组合相似,地质时代为早二叠世空谷期。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宁安盆地穆棱组及其孢粉型组合新发现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黑龙江宁安盆地是一个具有油气勘探远景的中小型盆地,主要目的层为下白垩统。新发现了一套相当于邻区穆棱组的地层,孢粉化石十分丰富,建立了5个孢粉组合带,通过对两口石油探井生物地层的研究,建立了该舅地新的地层层序,并对穆棱组的时代和沉积环境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依兰-伊通地堑方正断陷孢粉组合及其地层层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大量钻井岩心中的孢粉资料,建立了方正断陷内白晋系至新近系5个孢粉组合,讨论了其地质时代,并结合岩性资料,首次将乌云组和富锦组引入方正断陷,提出了方正断陷不仅发育有古近纪新安村组和达连河组,而且还发育有晚白晋世方正组,古近纪乌云组,宝泉岭组以及新近纪富锦组,进而完善了方正断陷区沉积地层层序。  相似文献   

15.
斋桑盆地自晚白垩世以来即为淡水湖泊环境,其始新世至中新世湖相及湖边缘相沉积物产有丰富的轮藻化石。文中建立三个轮藻化石组合:(1)Harrisichara mitella—Peckisphaera zajsanica组合(中始新世早期);(2)Lychnothamnus formosus—Peckichara组合(中始新世晚期--渐新世早期);(3)Gyrogona aralica—sphaerochara clearus组合(中--晚渐新世)。斋桑盆地轮藻化石出现的最高层位为下中新统且化石稀少,推测系盆地环境日益干旱所致。  相似文献   

16.
六盘山盆地海原凹陷肖家湾构造的海参1井钻遇中生代地层。其中安定组见孢粉化石Pinuspollenites-Ali-sporites-Araucariacites组合,时代定为晚侏罗世。和尚铺组含介形类和孢粉化石Cypridea(Cypridea)unicosta-ta-Cypridea(Ulwellia)koskulensis组合、Pinuspollenites-Classopollis-Schizaeoisporites组合和大量Peckisphaera paragranulifera,李洼峡组含轮藻和孢粉化石Aclistochara huihuibaoensis-Mesochara cf. voluta-Sphaerochara组合、Classopollis-Cicatricosisporites-Granudiscus组合和介形类Damonella cf. mediocris,Cypridea(Yumenia) sp.等,和尚铺组和李洼峡组的时代可归于早白垩世早中期(Hauterivian—Barremian)。乃家河组产轮藻化石Raskyae-chara sp.,Obtusochara cf. subcylindrica等,时代可能是晚白垩世。  相似文献   

17.
山东平邑盆地固城组、卞桥组共发现介形类化石21属21种4比较种13未定种,本文记述了其中的17属16种4比较种9未定种。卞桥组一段下部的介形类可称为Talicypridea reticulata-Mongolocypris longa-Frambocythere fangjiaheensis介形类动物群,含化石地层的时代被确认为晚白垩世最晚期,即马斯特里赫特期的晚期。该动物群的发现,为平邑盆地白垩系/古近系界线的确定提供了十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70至80年代,几乎所有关于江汉盆地跑马岗组和渔洋组的古生物文献都将其时代确定为晚白垩世。李伟同在深入地研究了跑马岗组标准剖面上的轮藻化石后提出跑马岗组大部分属于古新统。取自层位与跑马岗组相当的渔洋组上段上部的岩芯样品经分析后获得了丰富的孢粉化石。这一组合总的面貌与王大宁等获得的晚白垩世渔洋组的第三组合区别明显,而与古近纪的新沟嘴组的第四组合相似处很多。在该孢粉植物群中,常见于当地的晚白垩世分子,如希指蕨孢属、克拉梭粉属、江汉粉属、刺参粉属、鹰粉属等没有或极少见到。而在本组合常见的南岭粉属、五边粉属、漆树粉属等多出现在我国南方古新世地层中。因此,其时代很有可能为古新世。如果是这样,渔洋组上部有可能跨越了白垩系和古近系界线。从当前孢粉植物群含有很多亚热带成分以及麻黄粉属以及胡颓子粉属、忍冬粉属等看,它反映了江汉盆地当时偏干旱的亚热带气候。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海拉尔盆地南部地区晚白垩世青元岗组介形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蒙古海拉尔盆地南部探井青元岗组红色碎屑岩中发现较丰富的介形类化石,即下段的Ahanicypris obesa-Talicypridea triangulata组合和上段的Chinocypridea augusta-Talicypridea qingyuangangensis组合,这些介形类化石地方性色彩强烈,表现为以具冠状壳喙类型的Ahanicypris,Talicypridea,Chinocypridea和网纹发育的Harbinia等属繁盛为特征,反映了中国东北地区晚白垩世晚期介形类动物群面貌。根据介形类化石组合特征及其分布规律,可以与松辽盆地晚白垩世四方台组的介形类动物群对比,时代为晚白垩世Maastrichtian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