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采用Minolta公司生产的SPAD-502型叶绿素计,研究我国北方2种主要果树海棠和核桃不同枝条叶片叶绿素含量的时间变化。结果表明:海棠和核桃所有叶片的SPAD平均值分别为46.3、37.3。海棠叶片早春SPAD值较高,随后缓慢增加;核桃叶片早春SPAD值较低,随后快速增加。海棠树冠西部叶片SPAD值较高,东部较低;核桃树冠东部叶片SPAD值最高。海棠树冠上、中层叶片SPAD值显著高于下层,果枝顶、中端叶片SPAD值显著高于果枝基部叶片;核桃树冠不同层次叶片SPAD值无显著异,果枝不同部位叶片SPAD值亦无显著差异。海棠和核桃非果枝叶片SPAD值略大于果枝,但无显著差异。为加强叶片叶绿素含量累积,促进光合作用,对于海棠和核桃应分别在早春及中期加强肥水管理。  相似文献   

2.
高温胁迫下苋菜的叶绿素荧光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梅  唐运来 《生态学杂志》2013,32(7):1813-1818
为了探明高温胁迫对苋菜(Amaranthus tricolor L.)光合过程的影响,用不同温度(25、30、35、40、45℃)处理苋菜植株1h后,随即测定了其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和快速光响应曲线特征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40℃以上高温胁迫下,苋菜叶片的光系统Ⅱ(PSⅡ)潜在光化学效率(Fv/Fo)、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下降;最大荧光(Fm)、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Yield)、光化学淬灭系数(qP)也均有所下降;而初始荧光(F.)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在40℃以上高温胁迫下显著上升.叶绿素荧光快速光响应曲线测定结果表明,初始斜率α、最大相对电子传递速率ETRmax和半饱和光强Ik在40℃以上高温胁迫下有所下降.研究表明,40℃以上高温胁迫对苋菜的光能的吸收、转换、光合电子传递和强光耐受能力等均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以7目14科共44种蕨类植物为材料,对它们的花青素、原花青素和总黄酮含量进行检测。结果显示,44种蕨类植物均含有花青素,较为进化的水龙骨目植物的总花青素平均含量明显高于其它蕨类植物。矢车菊素、飞燕草素和天竺葵素是蕨类植物主要的花青素类型,其中乌毛蕨科植物富含矢车菊素,鳞毛蕨科植物富含飞燕草素。本研究中大部分蕨类含有原花青素,水龙骨目植物的原花青素平均含量高于其它蕨类。研究结果表明,蕨类植物中花青素和原花青素等黄酮类化合物的分布与植物科属相关,推测花青素与蕨类植物的生长发育和抗逆过程相关。  相似文献   

4.
以拟南芥野生型(WT)、突变体col7、以及COL7过量表达转基因株系COL7-OX-10和COL7-OX-11为实验材料,观察比较了白光、红光以及蓝光下,生长在MS培养基上的幼苗表型,以及蓝光下生长在0、100 mmol/LNaCl MS培养基上的幼苗表型。结果发现,过量表达株系幼苗在白光和蓝光下出现黄化现象,并且NaCl处理导致蓝光下幼苗黄化现象更加严重。检测幼苗的花青素及叶绿素的含量,发现白光和蓝光下,过量表达株系幼苗中花青素和叶绿素的含量明显降低,其中蓝光下生长在含100 mmol/L NaCl的MS培养基上幼苗的花青素和叶绿素含量下降尤为明显,表明COL7可能参与调控花青素和叶绿素的合成,并依赖于蓝光。  相似文献   

5.
苋菜叶片和叶绿体消除活性氧能力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苋菜成熟叶和老叶分离的叶绿体中加入外源H_2O_2和O_2~+,发现前者对这两种活性氧的消减速率比后者高1.5~1.0倍,而形成的丙二醛则低30%~70%。同一植株的下部老叶中SOD、GR活性、GSH、ASA及类胡萝卜素等抵御活性氧的清除剂水平显著比中部的成熟叶片低。老叶中消除活性氧能力的降低是导致膜损伤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海岛棉与陆地棉叶绿素含量变化的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5份陆地棉和4份海岛棉为材料,研究了整个发育进程中陆地棉和海岛棉叶绿素的变化规律之间的差异,结果显示:陆地棉与海岛棉的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a+b各有不同动态变化规律,其叶绿素a/b在整个发育进程中的变化也有差异。海岛棉与陆地棉的叶绿素a变化趋势有较大差别,陆地棉的叶绿素a含量在6月18日(苗期)最高,峰值出现在8月6日,海岛棉峰值、最大值均在7月4日(现蕾期);叶绿素b含量表现为陆地棉、海岛棉峰值均在8月6日(花铃期),但海岛棉平均值高于陆地棉;陆地棉的叶绿素a+b和叶绿素a曲线相似,海岛棉的叶绿素a+b和叶绿素b曲线相似;陆地棉叶绿素a/b值表现苗期最大,然后迅速下降,海岛棉a/b值表现普遍低于陆地棉,其变化趋势为前期在7月4日出现峰值,然后下降再升高。实验说明陆地棉和海岛棉叶绿素的合成机制、调控机理可能不同。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究低温贮藏对香椿芽品质的影响,研究以贵州省织金县板桥镇红光村种植的红和绿香椿芽为材料,在4℃低温黑暗贮藏过程中对其叶片和叶柄进行外观形态和组织细胞学观察,花青素、木质素含量及其相关合成基因表达水平分析。结果表明,(1)红香椿芽贮藏3 d后色泽保持较好,而绿香椿芽贮藏1 d后开始出现黑色斑点,且黑色斑点的数量随贮藏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2)红香椿芽叶脉和叶柄木质部细胞比相应绿香椿芽小且数量少;红、绿香椿芽贮藏过程中次生细胞壁均逐渐增厚,且绿香椿芽叶脉和叶柄细胞染色程度较深;(3)在低温贮藏过程中,红、绿香椿芽花青素含量均降低,木质素含量均升高,红香椿芽花青素含量始终高于绿香椿芽,而其木质素含量始终低于绿香椿芽,且红香椿芽升降幅度较小;(4)在采后低温贮藏过程中,香椿芽叶片和叶柄中花青素和木质素相关合成基因的表达水平与花青素和木质素含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研究表明,红、绿香椿芽贮藏过程中均发生了木质化和蒸腾失水,花青素含量降低,但绿香椿芽的变化更明显;香椿芽花青素和木质素含量的差异与其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水稻高光谱变化特征与叶绿素含量监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绿素含量是评价水稻光合效率的重要指标,实时无损监测叶绿素含量对水稻生长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以水稻P88S(绿叶)和黄1S(黄叶)为试验材料,分析高光谱指数与水稻叶绿素含量的关系,并构建冠层反射光谱与水稻叶绿素含量监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水稻不同叶色的冠层光谱反射率随着植株生长而不断变化,在绿叶材料P88S的502-711 nm和黄叶材料黄1S的487-716 nm可见光波长范围内,叶绿素含量与一阶微分光谱的相关系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以P88S RVI(363,675)和黄1S DVI'(639,680)作为光谱参数,与叶绿素含量建立估算模型拟合效果最佳,说明利用高光谱技术结合一阶微分光谱的方法可以监测水稻叶绿素含量。  相似文献   

9.
叶绿素含量测定的简化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本文介绍一种避免称重、研磨、冲洗和过滤等繁琐步骤,仅将确定面积的叶片细丝用少量80%丙酮浸泡提取后便可比色计算的简便的测定叶绿素含量的方法。此法省时间、省溶剂,不受叶片含水量变化的干扰,适合于大批量叶片样品的测定,而且便于与以单位叶面积表示的光合速率联系起来分析实验结果。同时,指出一些可能影响测定结果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
野苋菜的氨基酸含量与营养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野苋菜含有18种氨基酸,其中有营养必需的8种氨基酸。含硫氨基酸AAS=0.51,为第一限制氨基酸。E/E+N=41.6%,E/N=0.71,接近WHO/FAO提出的参考蛋白模式。  相似文献   

11.
干旱区胡杨叶片含水量和叶绿素含量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阿拉干样区内,距河道不同距离选取40棵胡杨树(Populus euphratica)采样,使用相关分析方法探讨胡杨叶片相对含水量(fuel moisture content,FMC)、等效水厚度(equiv-alent water thickness,EWT)、叶绿素含量随距河道距离的空间差异,以及随地面温度的变化特征,并讨论了FMC、EWT和叶绿素含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FMC、EWT、叶绿素含量与河道距离有极显著的相关关系(P<0.01)。距河道越远,3项指标均随距河道距离的增加极显著的减少,其中EWT与距河道距离的相关性最大(-0.577)。温度变化对FMC和EWT均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但对叶绿素含量影响不大(P>0.05)。因FMC、EWT的物理含义不同,它们的平均值在胡杨树个体尺度/水平上极显著相关,但在单片叶子尺度上FMC和EWT之间无显著相关(P>0.05),而胡杨树个体平均和单片叶子的EWT与叶绿素含量均极显著相关(P<0.01)。由于EWT与距河道距离和叶绿素含量的相关性极显著,而且对温度变化不敏感,因此,具有很好的开发应用潜力,建议将EWT作为干旱区河岸生态系统植被含水量遥感监测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2.
不同氮水平下异养小球藻生物量和叶绿素含量的变化(简报)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异养小球藻在氮源充足时氮源消耗增大,叶绿素合成也增加;在氮源不足时,小球藻细胞黄化,叶绿素明显减少,生物量则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银杏(Ginkgo biloba)叶萜类内酯含量和光合同化作用的关系,对其内酯含量和叶绿素荧光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采收时间银杏叶中白果内酯和银杏内酯含量有显著差异,总体上,5月份含量较低,此后逐渐升高,8月份达到高峰,然后快速下降,10月底最低;与此同时,银杏叶片的光合色素以及叶绿素荧光参数也呈现周期性变化。白果内酯以及萜内酯含量与叶绿素荧光参数Y(NPQ)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因此,可以通过银杏叶片的叶绿素荧光参数预测白果内酯和萜内酯含量。  相似文献   

14.
玉米叶绿素含量的QTL定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王爱玉  张春庆 《遗传》2008,30(8):1083-1091
为了探讨玉米叶绿素含量的遗传规律, 以A150-3-2×Mo17杂交组配的189个F2单株作为作图群体, 构建了具有112个标记位点的玉米分子遗传图谱, 于喇叭口期和开花期分别进行了玉米叶绿素a含量(chla), 叶绿素b含量(chlb), 其他叶绿素含量(chlc)和叶绿素总含量(chlz)4个性状的测定, 并进行QTL分析。在喇叭口期和开花期共检测到32个QTL, 分布在除第6和10染色体以外的其他染色体上。在喇叭口期检测到24个QTL, 分布于第1、2、3、5、7、8和9染色体上, 叶绿素a、叶绿素b、其他叶绿素和叶绿素总含量各检测到6个QTL, 在同一区间内检测到的4个性状的QTL之间的距离在0~2 cM之间。喇叭口期检测到控制叶绿素a、叶绿素b、其他叶绿素和叶绿素总含量的4个主效QTL位于第5染色体上的umc1098~bnlg557区间, 分别可解释表型变异的11.63%、10.3%、10.77%和11.51%。开花期检测到8个QTL, 分布于第4和5染色体上。其中叶绿素a、叶绿素b、其他叶绿素和叶绿素总含量各2个QTL。标记umc1098和bnlg557之间同时存在控制喇叭口期4个叶绿素含量性状的QTL和开花期控制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QTL。标记umc2308和bnlg386之间只存在控制开花期4个叶绿素含量性状的QTL。  相似文献   

15.
杉木人工林叶绿素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作为能量固定者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如果没有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生态系统中的一切生物活动就停止,整个生态系统也就不可能存在。因此,研究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叶绿素含量的多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张恒彬  吴娇娇  余春娅  赵鑫  江洪  李晓娜 《生态学报》2023,43(10):3882-3893
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可以反映叶绿体状态及光合作用效率,可用于探讨植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响应机制。选择贵州省毕节市撒拉溪石漠化治理示范区,研究了区内28个不同等级石漠化(无、潜在、轻度、中度、重度石漠化)样地中所采集的168份石生苔藓植物标本,探讨了其相对叶绿素含量(SPAD值)和叶绿素荧光参数对不同喀斯特石漠化生境的响应。结果表明:(1)石生苔藓SPAD值、叶绿素荧光参数受多种环境因子的综合影响,其中石漠化等级、大气温度、郁闭度、坡向的影响较为显著。(2)相较于低等级石漠化和阴坡生境,中高等级石漠化和阳坡的石生苔藓SPAD值和除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和非调节性能量耗散(ФNO)之外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均降低,可能由于在石漠化生态系统逆向演替后期,石生苔藓植物的叶绿素含量降低,PSⅡ反应中心活性受到影响,PSⅡ电子传递受阻,植物体通过增加热耗散和启动非调节性机制进行自我保护。(3)3种优势石生苔藓植物中,穗枝赤齿藓(Erythrodontium julaceum)的SPAD值显著低于圆枝粗枝藓(Gollania tereticaulis)和密毛细羽藓(Cyrt...  相似文献   

17.
野生稻和栽培稻的光合作用和叶绿素含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三个野生稻种,即普通野生稻(Oryza sativa f. spontanea)、药用野生稻(O.officinalis)、疣粒野生稻(O. meyeriana),一个由野生稻演变为栽培稻的过渡型深水莲,五个栽培稻(O.sativa L.)地方品种(六月谷、饭萝白、矮仔占、夜花占、桂161),和三个栽培稻改良品种(包选二、珍珠矮、广陆矮)的光合作用和叶绿素含量作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野生稻的光合作用光饱和点比栽培稻的低;前者为25000~35000lx,后者为35000~45000lx。在饱和光强下,野生稻的光合作用也比栽培稻弱,前者平均为13.0mg CO_2 dm~(-2)h~(-1),后者平均为20.6mg CO_2 dm~(-2)h~(-1)。深水莲的光合作用强度和光饱和点均大约介于野生稻和栽培稻之间。 野生稻的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a/b比亦比栽培稻低;前者平均分别为1.93mg g~(-1) FW和2.55,后者平均分别为2.83 mg g~(-1)FW和3.12。深水莲亦有较高的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a/b比。 上述这些性状,是和野生稻原来是分布在比较荫蔽的生态环境,因而具有阴生植物的光合性状,而栽培稻则比较地具有阳生植物的性状相一致的。  相似文献   

18.
遮光对三叶鬼针草光合作用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遮光对三叶鬼针草(Bidens pilosa)光合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遮光处理提高了三叶鬼针草叶绿素a+b含量,但叶绿素a/b的比值没有什么改变;高光强条件下生长的三叶鬼针草的最大光合速率和饱和光分别是遮光处理的379和271倍;遮光处理的初始斜率比对照高,而表观量子效率却比对照低;遮光处理的三叶鬼针草在光合有效辐射低于100 μmol·m-2·s-1时,其光合速率比对照组要高;当光合有效辐射超过650 μmol·m-2·s-1时,光合速率随光强的增加而下降;对照组在光强约为1780 μmol·m-2·s-1时才出现光合速率随光强的增加而降低的现象;遮光处理不利于三叶鬼针草的生长。  相似文献   

19.
水稻叶绿素含量的QTL定位   总被引:28,自引:3,他引:28  
汪斌  兰涛  吴为人  李维明 《遗传学报》2003,30(12):1127-1132
利用由两个籼稻品种Acc8558和H359杂交构建的一个包含131个株系(F19)的重组自交系群体,及其相应的包含147个RFLP和78个AFLP标记的遗传图谱,采用多性状复合区间定位方法,对控制水稻叶绿素含量的QTL进行了定位分析。对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各检测到6个QTL,其中5个QTL在两性状问是相同的。这些QTL主要分布在第1和第4染色体上,因此这两条染色体对叶绿素含量是重要的。QTL qChlAlc/qChlBlb(二者位置相同)在4个观测时期均表现较大效应,且在最后的剑叶期贡献最大,因此对叶绿素含量最为重要。另两个QTL(qCh-LA4a/qChlB4a和qChlA4b/qChlB4b)只在第2次观测时期效应显著,表明它们只在特定发育阶段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在植物生理学研究中,叶绿素和植物生长反应定量测定对于评价某些因素的生理效应具有一定意义。但是叶绿素(a、b和总叶绿素a+b)含量和植物生长分析(相对生长速率RGR、叶面积比率LAR和净同化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