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南天竹不同叶色与若干生理生化指标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研究南天竹不同叶色的叶片叶绿素、花青素、可溶性糖含量和气孔密度、POD、CAT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南天竹叶色差异与花青素、叶绿素含量有关,绿叶花青素含量低、叶绿素含量高;红叶则相反。此外,红叶下表皮气孔数目少,气孔小;绿叶气孔数目多,气孔大。红叶的可溶性糖含量明显高于绿叶,而POD和CAT活性低于绿叶。  相似文献   

2.
人工高温下苋菜叶的抗热特征和光合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连续6昼夜人工热胁迫(40℃/35℃)对苋菜(Amaranthus tricolor)两个栽培品种绿叶苋和花红苋叶片的组织结构、苋菜红素和热稳定蛋白含量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6昼夜高温胁迫后,花红苋叶中苋菜红素大量积累,第6天时的含量是绿叶苋的1.81倍。苋菜红素在花红苋叶片下表皮、维管束细胞和上表皮中积累,但绿叶苋则不明显。花红苋栅栏组织结构正常,但绿叶苋出现部分断裂,叶绿体受损较为严重。花红苋叶片的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降幅较绿叶苋低,热稳定蛋白含量轻微上升,其光补偿点和饱和光强比绿叶苋明显滞后。高温胁迫6 d后,绿叶苋的光合速率、胞间CO2浓度和气孔导度等光合参数均显著低于花红苋(P<0.01)。可见,高温下苋菜红素在组织或细胞中的积累与花红苋的耐热性密切相关,较好地维持了花红苋叶片相对稳定的光合性能。  相似文献   

3.
高温胁迫下红色与绿色苋菜叶抗氧化能力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40℃高温下连续处理6d的红叶苋和绿叶苋叶中抗氧化能力的结果表明:高温胁迫下,两种苋菜叶中总酚含量相近,红叶苋的苋菜红素和类黄酮含量显著大于绿叶苋,两者的抗氧化酶活性都下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变化差异不大.但红叶苋的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下降幅度比绿叶苋小.其叶中H2O2积累较少-总叶绿素含量较高,热害指数也低于绿叶苋.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究茶树种质资源叶片色素含量与叶色参数之间的关系,以143份黄、白化和紫化叶色特异茶树种质为材料,比较分析各种质叶片叶色参数L*、ɑ*、b*值和花青素、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差异,并通过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相关性分析、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探讨叶片色素含量和叶色参数关系,为叶色特异茶树种质叶片呈色机理及品种选育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紫化茶树种质花青素含量和ɑ*值较高,叶片呈现紫红色;黄化种质类胡萝卜素含量/叶绿素含量比值和b*值较高,叶片呈黄色,白化种质L*值较高,叶片呈白色。在叶色表型性状方面,叶色特异茶树种质大体聚为两大类群,白色系和黄色系聚为一大类,紫色系聚为另一大类。(2)叶色特异茶树种质叶片叶色参数ɑ*值与花青素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L*值、b*值与花青素和叶绿素含量均呈极显著负相关,且b*值与类胡萝卜素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花青素、叶绿素对叶片CIEL*ɑ*b*值直接作用较大。总之,ɑ*值可作为描述叶色特异茶树种质叶片紫红色性状的代表性参数,b*值可作为描述叶色特异茶树种质叶片黄色性状的代表性参数。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秋季不同叶色美国红栌叶片的生理差异,以秋季同一植株上红色、中间色、绿色三种颜色的美国红栌叶片为试材,测定了叶片中色素物质含量、酶活性以及叶片可溶性内含物的含量,结果表明:在红色叶片中,叶绿素含量较低,PAL、POD酶活性较高,花青素苷/叶绿素的比值较大,从而使叶色显现红色;而在绿色叶片中,叶绿素含量较高,PAL、POD酶活性较小,花青素苷/叶绿素的比值较低,叶片显现绿色。通过可溶性内含物测定可知,在红色叶片中的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含量相对较高,均与花青素苷/叶绿素的比值达到显著相关水平,表明这些内含物的积累有利于花色素苷的合成。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南天竹和火焰南天竹叶色变化与生理生化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以2年生南天竹和火焰南天竹植株为材料,进行叶色表型与色素含量的测定与分析。结果:南天竹叶片在10月至翌年2月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红色,其余时间则呈现绿色。火焰南天竹叶片大部分时间表现为黄绿色,11月至翌年2月叶色发生变化;南天竹和火焰南天竹在5月至翌年3月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变化呈现相同的趋势,6月南天竹叶片中叶绿素含量最高,火焰南天竹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在3月最高;1月南天竹叶片中类胡萝卜素含量最高,5月含量最低。火焰南天竹叶片中类胡萝卜素含量在3月最高,7月含量最低;11月南天竹叶片中花青素含量最高,而火焰南天竹叶片中花青素含量在2月最高。结论:在南天竹和火焰南天竹叶片发育的初期,外界温度低,诱导叶片大量合成花青素,使其呈现红色。随着环境温度的不断升高,叶片中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逐步产生并积累到一定含量,叶片颜色由红色转变成绿色。  相似文献   

7.
高温下花红苋和绿叶苋叶片生理特性变化的比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40℃连续6 d处理苋菜(Amaranthus tricolor)两个栽培品种花红苋和绿叶苋,探讨热胁迫下它们生理特性的改变.结果表明:与绿叶苋相比,高温下花红苋叶中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明显增加,PPO(多酚氧化酶)和POD(过氧化物酶)活性增强,苋菜红素显著积累.绿叶苋对高温表现敏感,苋菜红素含量在处理2 d后明显降低,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和质膜透性均高于花红苋,叶片呈现较明显的氧化漂白症状.与常温对照相比,高温下两种苋菜的总酚含量变化不大.热胁迫下花红苋积累较多的苋菜红素和渗透调节物质,酶活性提高,可能是其对高温逆境具有较好耐受能力的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8.
干旱利于刺苋的竞争优势 干旱可以影响入侵植物的生长和土壤酶活性。因此,非常有必要评估干旱背景下入侵植物的竞争优势以及入侵植物和干旱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本研究旨在分析干旱背景下起源于热带美洲的入侵植物刺苋(Amaranthus spinosus)与本地植物苋菜(Amaranthus tricolor)共存时的竞争优势和土壤酶活性。通过栽植实验进行刺苋与苋菜的竞争共栽培,并进行不同水平的干旱处理,即:(i)对照;(ii)轻度干旱;(iii)重度干旱。实验结束后测定两种苋属植物的功能性状、渗透调节、抗氧化酶活性以及土壤pH、电导率、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和土壤酶活性。干旱背景下,刺苋的相对竞争强度和相对优势度均高于苋菜。因此,干旱利于刺苋的竞争优势。干旱背景下,刺苋的土壤水溶性盐含量和蔗糖水解能力均大于苋菜。而较高的土壤水溶性盐含量和蔗糖水解能力利于刺苋对养分的获取和利用。  相似文献   

9.
施肥对两种苋菜吸收积累镉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凝玉  李志安  庄萍  傅庆林  郭彬 《生态学报》2012,32(18):5937-5942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生长在5 mg/kg镉(Cd)污染土壤中的两种苋菜(红苋(Amaranthus Paniculatus L.)和绿苋(Amaranthus Paniculatus L.))在3种施肥处理下(N、NP和NPK)的生长状况和对Cd的吸收积累情况。结果表明,两种苋菜能够在污染土壤中正常生长,各器官中叶Cd含量最高,范围为124.1—225.9 mg/kg;根中次之,范围为57.1—100.6 mg/kg;茎中最低,范围为56.2—87.6 mg/kg;富集系数高达22.4—40.2。施加N,NP,NPK肥对两种苋菜器官中的Cd含量和生物量有显著影响。其中,施加NPK肥使红苋和绿苋的生物量分别达到不施肥(对照)处理的3.5和3.2倍,单株提取Cd的总量是对照3.2和5.0倍。综上表明,两种苋菜(红苋和绿苋)具有生物量大、易栽培、施加NPK肥能够大幅增加生物量的同时不减少器官对Cd的吸收等优点,作为Cd污染土壤的修复植物有巨大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三叶海棠秋季叶色丰富,观赏价值良好。该研究以三叶海棠叶色差异明显的绿色、黄色、红色系的叶片为材料,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色素进行了定性定量检测,并分析了叶色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三叶海棠叶片中的色素主要有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花青苷,其中花青苷主要是矢车菊素半乳糖苷。绿色系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与所占比例显著高于红色和黄色系叶片,而花色素苷和类胡萝卜素所占比例均最小;红色系叶片中的花青苷含量高于其它色系的叶片,花青苷所占比例高于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所占比例;黄色系叶片中类胡萝卜素含量相对较高,花色素苷和叶绿素所占比例位于绿色与红色系之间。该研究结果表明三叶海棠秋季叶色变化最直接的原因是色素含量与比例发生变化;叶片含有的原花青素B1、芦丁、绿原酸等单体酚作为辅色素对叶片成色起到辅助作用;三种色系叶片中的总黄酮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红色、黄色、绿色。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不同叶色猴樟花青素含量与光合特性差异,初步分析猴樟春季叶色形成的机理。方法:以3种不同叶色的猴樟种苗为材料,测定其功能叶片花青素含量、光合色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光合作用参数及花青素合成相关基因表达量。结果:紫叶猴樟和红叶猴樟的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与绿叶猴樟无明显差异,花青素含量分别是绿叶猴樟的134.24倍和49.80倍;红叶猴樟和紫叶猴樟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均高于绿叶猴樟,胞间CO2浓度(Ci)和水分利用效率(WUE)均低于绿叶猴樟;红叶猴樟和紫叶猴樟的初始荧光(Fo)、暗适应下最大荧光(Fm)、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光适应下PSII的最大量子产额(Fo’/Fm’)均高于绿叶猴樟,光化学淬灭系数(qP)和光适应下PSII的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均低于绿叶猴樟,暗适应下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差异不显著;紫叶猴樟的CbDFR、CbANS和CbUFGT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绿叶猴樟,红叶猴樟的CbDFR、CbANS和CbUFGT基因表达量高于绿叶猴樟,其中仅有CbUFGT基因表达量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2.
该研究以牡丹品种‘满园春光’的叶片为材料,测定不同叶色时期叶片中黄酮醇、花青素、原花青素、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利用RHSCC和色差仪测定牡丹叶片红色消退过程中不同时期的叶色表型,采用qRT PCR测定不同时期叶片中类黄酮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并分析叶片色素与类黄酮合成相关基因表达之间的关系,以揭示牡丹春季叶片红色消退的潜在原因,为牡丹春季叶片红色消退分子调控机制的研究提供基因资源。结果表明:(1)随着牡丹叶片发育,紫红色消失,黄绿色逐渐形成,并且叶正面和叶背面呈现出两种不同的颜色变化。其中,叶背面的RHSCC值、L*、a*值要高于叶正面,而b*、C*值则低于叶正面。(2)牡丹红叶期叶片中富含花青素和原花青素,而非红叶期叶片中富含黄酮醇、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3)结构基因PsDFRPsANS表达量与花青素含量变化趋势一致,而PsFLSPsANR基因表达量分别与黄酮醇含量、原花青素含量变化一致。(4)转录因子基因PsMYB113表达量与花青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sMYB4表达量与花青素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sMYBF1表达量与黄酮醇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研究发现,花青素合成减少是牡丹春季叶片紫红色褪去的主要原因;牡丹叶片花青素合成减少是PsDFRPsANSPsFLS等结构基因协同表达的结果,而PsMYB113、PsMYB4、PsMYBF1可能是调控这些结构基因表达的重要转录因子。  相似文献   

13.
叶面喷施水杨酸对3种色系榉树秋季叶片呈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秋季转色期叶色表现为红色、黄色、绿色的3种色系榉树叶片为材料,通过不同浓度水杨酸叶面喷施处理,测定并分析其叶片的颜色参数及花青素、叶绿素等色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喷施0.5 mmol·L~(-1)水杨酸能促进红色系榉树叶片花青素的合成,加速其叶绿素的降解,加深叶片红色程度;喷施0.5 mmol·L~(-1)水杨酸延长黄色系榉树的绿色期,推迟变色期;喷施1.0 mmol·L~(-1)水杨酸能使黄色、绿色系榉树叶片变黄,提前变色期。  相似文献   

14.
新红星苹果果实在果皮着色前果皮内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降至最低。果皮着色过程中,随果皮内花青素含量迅速增加,叶绿素及类胡萝卜素含量也出现增加趋势,果色由淡红变为深红。自然着色前在果皮伤害处理情况下可明显刺激果皮内花青素、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的一致提高。  相似文献   

15.
选取不同叶色紫苏资源,统一田间栽培管理,待紫苏成熟期收获紫苏叶,并对紫苏叶中花青素含量进行分析。紫苏花青素传统的提取方法中含有大量的副产物如糖、有机酸和蛋白质等副产物,这些杂质可能加速花青素的降解。本研究比较不同提取介质的提取能力及选择性,其中乙醇-酸化水(50%,v/v)提取花青素的含量最高(4.7%)。采用不同的吸附剂进行吸附纯化,实验表明XAD-7HP吸附树脂表现出较好的吸附能力和解吸能力,利用LCMS对花青素苷成分进行分析,花青素苷中丙二酸单酰基紫苏宁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6.
选取不同叶色紫苏资源,统一田间栽培管理,待紫苏成熟期收获紫苏叶,并对紫苏叶中花青素含量进行分析。紫苏花青素传统的提取方法中含有大量的副产物如糖、有机酸和蛋白质等副产物,这些杂质可能加速花青素的降解。本研究比较不同提取介质的提取能力及选择性,其中乙醇-酸化水(50%,v/v)提取花青素的含量最高(4.7%)。采用不同的吸附剂进行吸附纯化,实验表明XAD-7HP吸附树脂表现出较好的吸附能力和解吸能力,利用LCMS对花青素苷成分进行分析,花青素苷中丙二酸单酰基紫苏宁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7.
一叶知秋     
树叶里除含有叶绿素外,还含叶黄素、花青素等色素。入秋之后随着气温逐渐下降,叶绿素的合成受到阻碍和破坏,逐渐降解消失,而耐低温的叶黄素(呈黄色)、胡萝卜素(呈橙黄色)和花青素(呈红色)等色素的颜色逐渐显现。花青素和胡萝卜素的含量大于叶黄素,所以树叶便呈现出绚丽的红、橙、黄等色彩;花青素在温度低时反而容易形成,所以深秋时含有花青素的树叶会变得一片火红。  相似文献   

18.
以小型番茄 Micro-Tom 为材料,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导入花青素调节基因VlmybA2。对抗性筛选出的再生植株进行 GUS 组织染色和 PCR 检测,证明外源基因已经整合到 Micro-Tom 中,转基因番茄根、茎、叶脉、果皮均呈紫色,花色为黄紫嵌合。而野生型的根为白色,茎、叶脉呈绿色,果皮为红色,花为黄色。对转基因番茄的花青素含量、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等生理指标进行测定,花青素含量有显著增加,叶绿素含量降低,VlmybA2基因过量表达会降低植株的光合效率,但对植株正常生长影响并不显著。VlmybA2 基因既可增加抗衰老物质花青素含量,又可作为转基因植株的报告基因。  相似文献   

19.
以拟南芥野生型(WT)、突变体col7、以及COL7过量表达转基因株系COL7-OX-10和COL7-OX-11为实验材料,观察比较了白光、红光以及蓝光下,生长在MS培养基上的幼苗表型,以及蓝光下生长在0、100 mmol/LNaCl MS培养基上的幼苗表型。结果发现,过量表达株系幼苗在白光和蓝光下出现黄化现象,并且NaCl处理导致蓝光下幼苗黄化现象更加严重。检测幼苗的花青素及叶绿素的含量,发现白光和蓝光下,过量表达株系幼苗中花青素和叶绿素的含量明显降低,其中蓝光下生长在含100 mmol/L NaCl的MS培养基上幼苗的花青素和叶绿素含量下降尤为明显,表明COL7可能参与调控花青素和叶绿素的合成,并依赖于蓝光。  相似文献   

20.
不同种源黄连木秋季色素含量与叶色参数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研究以陕西汉中、河南林州、河北涉县和北京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4个种源黄连木(Pistacia chinensis Bunge)的苗木为对象,用分光光度计和色差仪对其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花色素苷含量及叶色参数(L*、a*、b*)进行了测定分析,探讨不同种源苗木秋季叶色变化规律及差异,揭示黄连木叶色呈现与叶片色素含量之间的内在关联,为筛选适合城市绿化的优良黄连木种源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在秋季叶片转色期,随着时间的推移,4个种源黄连木叶片的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花色素苷含量的比例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其中:河北种源的花色素苷含量较高,叶片呈现红色;陕西种源叶绿素含量较高,叶片呈现绿色的时间较长;河南、北京种源处于两者之间。(2)各个种源黄连木的叶色参数a*值(红/绿)均与花色素苷含量呈正相关关系,与叶绿素含量呈负相关关系,且相关系数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各个种源叶色参数L*值(光泽明亮度)也与叶绿素含量间表现出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性。研究发现,河北种源黄连木秋季的叶色最红,陕西种源黄连木叶片呈现绿色的时间最长;色差仪的应用实现了叶色和各色素含量间量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