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及其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转基因作物的商业化,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问题在世界范围内倍受关注.通过对转基因作物的发展概况、优点和生物安全性进行简要综述,分析了转基因作物安全性产生的机理,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转基因作物及其食品的安全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转基因食品存在的潜在危害进行了全面分析,概述了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价的主要方面及世界各国对转基因食品安全的态度和对转基因食品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3.
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争论及其对策   总被引:128,自引:1,他引:128  
本文介绍了最近国际上对转基因植物安全性的争论情况,争论的本质并不纯粹是科学问题,而是政治和贸易问题,作者认为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应有自己的观点,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自转基因技术研发和商业化生产以来,针对转基因作物的食用安全性和环境安全性问题一直是公众争论的焦点。面对全球粮食安全形势的严峻压力,如何使公众对转基因技术及其产品的客观性保持一种科学性的认识,是摆在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政府和科学家面前不可忽视的课题。本文从食品和环境两个方面简要介绍了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问题,旨在还原转基因技术的科学真实性,并简要提出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对策。  相似文献   

5.
转基因植物的生物安全性的商榷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相似文献   

6.
转基因植物的生物安全性的商榷莽克强(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植物生物工程实验室100080)如将1985年发表的抗除草剂的转基因烟草标志着植物基因工程在农业方面应用的开始,十年来所取得的成果已充分显示了其巨大的潜力。已有30多种抗16个植物病毒组的转基因植物,其中有些已进入大田推广阶段。抗真菌、细菌侵染的转基因植物已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7.
转基因作物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42,自引:3,他引:4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转基因作物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是重要的环境问题之一,近年来,已有这类实验的报道。夏敬源等的研究说明大田种植转基因Bt虫棉花对棉铃虫优势寄生性天敌齿唇姬蜂(Campoletis chlorideae)和侧沟绿茧蜂(Microplitis sp.)的寄生率、羽化率和蜂茧质量造成严惩的危害。国际上一些昆虫学家也做了很好的工作,尤其1999年5月Losey在Nature上发表转基因Bt抗虫玉米在实验室水平上引起大斑蝶死亡报道后,世界范围内引起极大的反响,在有关经遗传修饰生物体(GMOs)的潜在生态风险和人体健康影响的问题上美国始络抱抵制的强硬态度,这次也开始有所所松动。两个有影响的美国玉米加工公司富布不再接受欧盟拒绝进口的转基因玉米品种。欧盟宣布在进一步研究得到结论前冻结转基因作物产品进口的审批。欧盟所属有关国家有的禁止进口,有的反对欧盟审批。科技界及公众众说纷纭。建议我国政府要加强GMOs潜在生态风险及对公众健康的研究及商业化生产后的监测。  相似文献   

8.
转基因食品(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s.GM)是以转基因生物为原料加工而成的食品。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争论主要集中于它对人和环境影响两个方面。其一是外源基因不是自然遗传的基因.它是否稳定.是否也像有害物质一样能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内.对人体造成意想不到的伤害。如食物过敏或者通过转基因作用而产生有害遗传性状对人的身体健康有害.或者发生有害基因的扩散。其二是转基因生物对农业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如何。如抗病虫害的转基因作物在一定时期后可能使病虫产生抗性并且遗传.  相似文献   

9.
转基因抗虫作物的商业化种植带来了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对转基因抗虫作物的安全性评价也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对生物非靶标效应的研究是转基因抗虫作物安全性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农田天敌类生物是其中的重点内容之一。瓢虫是农田生态系统重要的捕食性天敌,评价其在转基因抗虫作物田间是否能通过捕食猎物或取食花粉而接触到杀虫蛋白并富集于体内,进而对自身产生一定的非靶标效应,这对捕食性瓢虫的安全性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捕食性天敌瓢虫的生命表参数、行为功能参数、田间群落参数及体内微环境指标等方面综述了转基因抗虫作物对瓢虫的安全性研究进展,并对后期转基因抗虫作物对田间捕食性天敌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以期为转基因抗虫作物的环境安全性研究提供理论指导和为进一步完善转基因抗虫作物对瓢虫安全性评价的技术体系提供系统的数据资料。  相似文献   

10.
转基因水稻的生物安全性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DNA重组技术将外源基因导入栽培稻创造转基因水稻的方法为提高水稻产量、抗性和品质,解决日益增长的人口和粮食紧缺矛盾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途径。由于稻米在我国食物结构中的重要性和水稻起源的特殊地位,按照人类意志创造的转基因水稻可能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预料的灾难,因此,转基因水稻安全性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回顾了转基因水稻的研究进展,分析了转基因水稻可能产生的食品安全隐患及其可能对栽培稻其它品种、野生稻和稻田杂草以及非靶生物造成的危害,从现代科学技术的正副效应出发,客观地分析了转基因水稻的利弊关系,并针对转基因水稻的潜在危害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卡那霉素在转基因植物筛选中的作用机理及其在植物转化过程和转化后代中的应用现状。卡那霉素不仅在植物转化过程中可起到筛选作用,而且在转化后代中可通过其对后代进行遗传分析和测定种子纯度,同时还可用于后代田间成株的筛选。随着卡那霉素的广泛使用,卡那霉素抗性基因的安全性问题日益受到重视。概述了转基因植物的杂草化、卡那霉素抗性基因的水平扩散、抗生素医疗安全性和食用安全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  相似文献   

12.
为了评价转Bt稻谷储藏期的生态安全性,通过对在自然条件下不同储藏期Bt稻谷与非Bt稻谷抽样调查。结果表明,随着稻谷储藏期的延长,在储藏17个月后Bt稻谷上的虫蚀率依次为0.70%,1.20%,显著低于另外两种非Bt稻谷上的虫蚀率(汕优63:1.7%,2.0%;9311稻:2.70%,3.00%,P<0.05)。但Bt稻谷和非Bt稻谷中的赤拟谷盗、谷蠹、书虱、麦蛾数量,在19个月储藏期内,大部分调查结果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转基因林木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生物技术和基因工程为林木商用价值的提高开辟了广阔的前景。综述了最近几年转基因林木耐逆性提高、木质素的分子改造、植物体的繁殖不育以及转基因林木的安全性等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转基因植物生物安全标记基因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在大量转基因植物被推向市场的同时,人们对转基因植物对环境及人类健康等许多方面可能存在的风险感到担扰。标记基因的生物安全性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新的标记基因不仅要求能够对转基因植物进行筛选和鉴定,而且必须对环境和生物都是安全的。概述并评价了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核糖醇操纵子、6磷酸甘露糖异构酶基因、木糖异构酶基因以及谷氨酸1半醛转氨酶基因等生物安全标记基因及其最新研究进展 。  相似文献   

15.
转基因作物生物安全:科学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美国Web of Science数据平台的全部转基因作物生物安全SCI论文的检索,研究了有关转基因作物生物安全的科学证据。得出科学家比消费者更关心转基因技术的安全性;批准商业化生产的转基因技术经过了有史以来最为严格的生物学安全检验与检测,并建立了有史以来最为严格的监管体系;在所发表的全部9333篇转基因生物安全论文中,90%以上的论文证明转基因技术的安全性与传统非转基因作物无显著差异;而对于所有得出转基因食品不安全结论的论文的追踪研究发现,其研究结论被证明是在错误的研究材料或方法条件下得出的。  相似文献   

16.
安全型转基因植物培育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关系到转基因植物的产业化前景,安全型转基因植物培育越来越受到公众的关注。在植物遗传转化体系中,绝大多数选择标记基因来源于细菌,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存在潜在风险,因此无选择标记转基因植物培育受到科研工作者的高度重视。本文综述了安全型转基因植物的培育途径,包括共转化系统、位点特异性重组系统、转座子系统、同源重组系统、不依赖于组织培养的简易转化技术及再生相关基因利用等技术,探讨了各种途径的优缺点,以期推动安全型转基因植物培育和转基因植物产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17.
主要农作物转基因研究现状和展望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近15年来,大豆、水稻、玉米、小麦等主要农作物转基因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几乎各种遗传转化方法在这些作物上都取得了成功,尤其是农杆菌介导法,不仅在难转化的双子叶作物大豆上取得了成功,而且在单子叶作物水稻、玉米、小麦上先后取得了突破。同时,将一些与重要性状改良有关的外源基因转入了主要农作物,包括抗虫、抗病、抗除草剂、抗逆、品质改良、发育调控、营养吸收等。转基因大豆、玉米、棉花、油菜在生产上得到了大面积种植,产生了极大的经济效益,2004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达到了8100万公顷。本文对大豆、玉米、水稻和小麦等主要农作物转基因研究历史和产业化现状进行了综述,并对主要农作物转基因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转基因植物的环境及食品安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国际上转基因植物的环境安全性和食品安全性作了评述,描述了已积累的科学数据和经验,并对存在的问题、安全性评估和监控的总趋势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Advances in development of transgenic pulse crops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It is three decades since the first transgenic pulse crop has been developed. Todate, genetic transformation has been reported in all the major pulse crops like Vigna species, Cicer arietinum, Cajanus cajan, Phaseolus spp, Lupinus spp, Vicia spp and Pisum sativum, but transgenic pulse crops have not yet been commercially released. Despite the crucial role played by pulse crops in tropical agriculture, transgenic pulse crops have not moved out from laboratories to large farm lands compared to their counterparts - 'cereals' and the closely related leguminous oil crop - 'soybean'. The reason for lack of commercialization of transgenic pulse crops can be attributed to the difficulty in developing transgenics with reproducibility, which in turn is due to lack of competent totipotent cells for transformation, long periods required for developing transgenics and lack of coordinated research efforts by the scientific community and long term funding. With optimization of various factors which influence genetic transformation of pulse crops, it will be possible to develop transgenic plants in this important group of crop species with more precision and reproducibility. A translation of knowledge from information available in genomics and functional genomics in model legumes like Medicago truncatula and Lotus japonicus relating to factors which contribute to enhancing crop yield and ameliorate the negative consequences of biotic and abiotic stress factors may provide novel insights for genetic manipulation to improve the productivity of pulse crops.  相似文献   

20.
载体骨架序列等非目的基因外源DNA片段整合入植物染色体中有可能引发的安全性问题已成为近年来植物基因工程研究的热点之一。总结了载体骨架序列整合进植物染色体的现象、由此引发的安全性隐患和机理 ,以及解决该问题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并着重介绍了采用基本元件转化植物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