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杉木萌芽林林冠下营造中亚热带常见乡土阔叶树种——细柄阿丁枫与木荷后,形成的杉阔混交林的两年定位观测研究,结果表明:杉木萌芽林改造成细柄阿丁枫杉木混交林与木荷杉木混交林后,林分水源涵养功能增强,土壤肥力提高,林内小气候得到改善,林分抗御火灾能力增强。杉木林冠下营造乡土阔叶树种是改良杉木林生态环境质量,科学经营杉木低产林的有效生物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2.
基于多目标的杨树速生丰产林主伐决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效益综合评价是产业决策研究的重要内容.从系统工程观点来看,经济效益综合评价本质上是一个有限方案多目标决策问题.因此,本文采用多目标决策法对杨树速生丰产林的主伐决策进行研究,以年均净现值、内部收益率、土地期望价、效益成本比、成本利润率为指标,提出用熵技术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结合"理想点"法、TOPSIS法和线性加权和法三种方法对决策方案进行排序择优,得到不同排序结果,最后用平均值法得到最终综合评价结果.结果表明,对所研究的密度为10×10m~2、8×8m~2、6×8m~2、5×6m~2的杨速生丰产林进行分析得到综合评价结果,其最优主伐龄分别为:13年、10年、9年、9年.随着密度的增大,经济成熟龄提前.本研究表明该方法对杨树速生丰产林的主伐决策研究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祁慧博  杜萌萌  龙飞  高晓玮 《生态学报》2023,43(9):3607-3624
在林业碳汇项目设计与作业标准基础上,将中国东北地区典型人工林生长与经营相关多源数据融合,运用系统动力学理论与方法,构建人工林生态经济系统模型,通过设计实施主伐/间伐、营造混交林、补植补造等不同生态调控情景,模拟并预测人工林可持续经营的生态—经济收益,以此掌握人工林生态调控机制,并为人工林可持续经营决策提供参考。模拟结果显示:(1)高初植密度能有效增汇,而低初植密度相比基准情景则减少了碳汇;(2)高主伐率使得木材收益大幅提升,而无主伐限制了木材收益,且从长期来看碳汇收益有限;(3)高密度-无主伐情景下的累计碳汇量最大,高密度-高主伐情景下的木材收益净现值和总收益净现值最大;若以可持续经营为目标,平衡生态收益和经济收益,则高密度-高主伐情景为理想选择,该情景的累计碳汇量相比高密度-无主伐情景损失有限,对应碳汇收益净现值为357.9万元,以5%贴现率计算的木材总收益和累计总收益的净现值分别为1219.35万元和1577.25万元。由此证实了以林业碳汇项目为依托,因地制宜地构建将造林、抚育、采伐、再造林更新于一体的人工林可持续经营项目,平衡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综合功能,可纾解因无法采伐所带来的高...  相似文献   

4.
北亚热带森林土壤有效微量元素状况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曾曙才  谢正生  俞元春  刘月秀 《生态学报》2002,22(12):2141-2146
研究了北亚热带25a生栓皮栎林,杉木林,火炬松林,毛竹林和5年生2代杉木萌芽林土壤中B,Mo,Cu,Zn,Fe,Mn的有效含量,在土壤剖面中的分布规律,影响其有效性的土壤因子以及不同林分对土壤微量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该地区的森林土壤中,有效B,Mo,Cu的平均含量均低于各自临界值,有效Zn平均含量接近临界值,Fe,Mn含量丰富;有效微量养分在土壤剖面中的分布园林分和元素种类而异影响微量元素有效性的主要土壤因子为有机质和有效磷含量;不同林分对土壤有效微量元素含量有显著影响,栓皮栎林土壤中有效微量养分含量最高,2代杉木萌芽林最低,其余林分居中且基本接近。  相似文献   

5.
森林采伐技术分为间伐与主伐,在对森林实施采伐时应遵循采伐的原则及依据,并充分考虑采伐对环境及经济的影响,将森林采伐技术进行具体的应用,为提高森林生态环境质量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6.
抚育间伐,即从幼林郁闭到成熟林主伐前一个龄级期间内,定期采伐部分林木的经营措施,又称中间采伐。抚育间伐的主要目的是保证目的树种及优良林木的主导地位,改善林分卫生条件,提高林木品质,缩短森林培育期限,增强森林防护功能,更好地发挥森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7.
杨寅  邱钰明  王中斌  曲来叶 《生态学报》2020,40(21):7621-7629
对内蒙古根河大兴安岭林区1987年(恢复后期)、2013年(恢复前期)的皆伐与渐伐样地以及未采伐对照样地兴安落叶松的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进行了分析,旨在揭示不同主伐方式对兴安落叶松根际土壤理化性质以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主伐后兴安落叶松根际土壤的理化性质以及微生物群落的变化特征与非根际土壤存在区别,且不同主伐方式在不同恢复时期会对兴安落叶松根际土壤理化性质以及微生物群落产生不同的影响:(1)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中真菌均比细菌更容易受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但是单一种理化性质的改变对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均不能造成显著影响。(2)相较于未采伐对照样地,皆伐样地恢复前期兴安落叶松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没有显著变化。皆伐样地恢复后期,兴安落叶松根际土壤理化性质(总碳、总氮、速效氮、pH)发生了显著变化,导致了微生物量碳氮、真菌磷脂脂肪酸(PLFA)含量显著降低、细菌/真菌显著升高,辛普森多样性指数显著降低。(3)渐伐样地恢复前期兴安落叶松根际土壤总碳、总氮、速效氮含量以及含水量均显著降低,总钾、速效磷含量显著上升,根际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显著降低。恢复后期,兴安落叶松根际土壤总磷含量显著升高,根际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含量已恢复到渐伐前水平。渐伐干扰对根际土壤各微生物类群PLFA含量、微生物群落结构以及多样性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文是1980--1983年本所湖南会同森林生态实验站成年杉木纯林中进行定位研究根据所取得的观测资料,分析和论述了营养元素在林内的积累与分配;以及从降雨中的输入量,计算了营养元素的年吸收量和归还量。研究表明,杉木纯林在21--23年生时,即达到主伐年龄期,营养元素年吸收量仍大于归还量,整个林分还处在养分消耗阶段。  相似文献   

9.
研究森林生态系统中营养元素的积累、分配和循环,有助于了解森林中各树种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树木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为合理地制定各项森林经营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冯宗炜、陈楚莹等人1980—1983年在杉木中心产区湖南省会同县,对杉木纯林的营养元素的积累、分配和循环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杉木纯林在21—23年生时,即达到主伐年龄期,营养元素吸收量仍大于归还量,整个林分还处在养分消耗阶段。为了改变我国亚热带地区大面积营造杉木纯林对生态环境带来的不良影响,1978年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国营六万林场营造了杉木、火力楠混交林。1982—1985年研究了不同林分营养  相似文献   

10.
四川桤柏混交林生物量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四川省盐亭县桤柏混交林单株干重、平均净生产量、林分生物量和生产力动态的系统研究表明:桤木和柏木不同器官生物量随年龄积累变异显著,积累最多的是树干,其它器官积累较少。桤木各器官平均净生产量在2~12年上升,在12~14年左右达到峰值,随后下降,其生物量结构和垂直分布也程相同的趋势,表明桤木在16年以后已成熟,主伐年龄可定在18~20年间。柏木叶积累量的增长在幼龄期有“超前现象”。其各器官平均净生产量在2~18年内增长呈“J”型曲线.生物量结构和垂直分布仍处于剧烈分化期。在我国人工混交林中,桤柏混交林的生物量和生产力都比较高。  相似文献   

11.
浙北平原水杉人工林生物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浙江省北部平原水杉人工林的生物量和生产力进行了测定和研究。按平均标准木法分别调查了干、枝、叶、根的生物量。据调查材料,用相对生长规律建立了估测单株林木各器官干重的回归方程,方程的相关系数和估测精度符合要求,具实用价值。研究结果表明:水杉人工林生物量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林带18年生后增加速度变缓,片林生物量普遍大于林带生物量,生物量组成比例因年龄而异。随着年龄的增加,年平均净生产量、叶面积指数、光能利用率均逐步加大,至18年生时,上述指标分别为17.51t/ha·a、9.1和0.77%。叶净光合生产率以速生阶段为最大,衰退阶段为最低,当叶净光合生产率急剧下降时,可实施主伐更新。  相似文献   

12.
大兴安岭林区兴安落叶松人工林土壤有机碳贮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样地调查,研究了大兴安岭林区10、15、26和61年生兴安落叶松人工林0~ 40cm土壤有机碳(SOC)贮量,以及原始兴安落叶松林皆伐后营造人工林过程中SOC碳源/汇的变化.结果表明:随林龄的增加,兴安落叶松人工林SOC贮量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转折点在林龄15 ~26 a.与原始落叶松林相比,兴安落叶松人工林土壤碳库初期(10 ~26 a)表现为碳源,之后逐渐转变为碳汇,林龄61 a时SOC贮量达158.91· hm-2.兴安落叶松人工林土壤碳库的垂直分布表现为初期下层SOC贮量高于上层,26 a后上层高于下层,说明人为干扰对该地区森林土壤碳库垂直分布产生了强烈的影响.大兴安岭林区兴安落叶松人工林的主伐年龄以>60 a为宜.  相似文献   

13.
中国林学会森林采运学会于1986年6月9日至14日在吉林市召开了“以森林生态为基础的森林采运学术讨论会”,参加会议代表来自四川、湖南,江苏、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和北京等8省、市、区的44名代表。吉林市林学会会员和吉林林学院部分师生共120多人参加了会议,这是一次多学科的综合性的学术讨论会,也是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的学术会议。中国林学会副理事长陈陆圻教授致开幕词,指出会议的主要内容有三个方面:1.围绕会议主题,展开学术争论,达到学术交流的目的;2.讨论北京林业大学与吉林林学院协作在蛟河教学实验林场拟定的森林生态型主伐方式与采运工艺的科学试验方案,使理论密切联系生产实际;3.落实编写以森林生态为理论基础的森林采运学计划。  相似文献   

14.
王晗生 《生态科学》2017,36(5):85-95
塬区作为黄土高原上引人注目的重要人工植被区, 有关森林的问题多有不同的论述。为厘清事实而达到明辨,在分析植被地带性环境的基础上, 以人工林直接证据获取为重点, 采取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考证。着重于显域生境中龄林、成熟林, 尤其成熟林的渭北塬地人工林调查, 由区别于疏林的林冠郁闭程度(多数在0.6 以上)、持续稳定生长的过程(如从幼龄林起始终维持着较高的郁闭度)、特殊森林环境的形成(以林下特征灌木茅莓(Rubusparvifolius)以及层间植物杠柳(Periploca sepium)等的出现为反映)、大径材生产(林分的平均胸径可达14.36 cm)、成材利用和良好更新(采伐后第2 代萌芽林的发育)等正常立地反应, 表明了塬地人工林的森林特点。尽管广为种植的树种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在阳坡条件下的生长及成林状况较差(郁闭度0.27), 但耐旱树种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却相对较好。典型显域生境下的这种情况也符合森林地带森林生长分布的规律。除此直接说明塬地森林属性外, 主要根据关联程度高的现有天然林与塬面的空间关系以及土壤类型(褐土、粘黑垆土、灰钙土等)分布进行间接推证。并非所有塬面都是草原性的, 森林地带的塬面适合发育森林, 不能说因长期农作就不适宜。20-30多年来苹果(Malus pumila)等经济林的发展亦表明森林地带塬面森林潜在发育的普遍性。  相似文献   

15.
采用宏基因组测序技术,研究了杨树人工林Ⅰ代林地和连作Ⅱ代林地根际土和非根际土、Ⅱ代林地主伐后轮作花生地和轮荒地土壤中解磷微生物类群特征及磷酸酶基因丰度变化.结果表明: 参与磷循环微生物共9属,芽孢杆菌属和假单胞菌属为优势菌群.土壤解磷微生物丰度大小顺序为轮荒地>轮作花生地>Ⅱ代林地>Ⅰ代林地;主伐更新后轮作花生地和轮荒地芽孢杆菌属和假单胞菌属丰度显著升高,节杆菌属、慢生根瘤菌属、链霉菌属丰度显著降低;但在人工林根际土壤中,与Ⅰ代林根际相比,Ⅱ代林根际土壤与此规律相反.在根际与非根际土壤中,芽孢杆菌属和假单胞菌属丰度为根际小于非根际,节杆菌属、慢生根瘤菌属、链霉菌属丰度为根际大于非根际.磷酸酶基因总丰度为Ⅰ代林地>轮荒地>Ⅱ代林地>轮作花生地,且在Ⅰ、Ⅱ代林中根际效应明显,但Ⅱ代林根际与非根际差异缩小且部分磷酸酶基因的根际丰度低于非根际丰度.解磷微生物数量与酚酸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pH值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林下植被作为森林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林分结构和土壤质量起着重要作用.不同年龄树种对林下植被发育的影响已有所涉及,但这些为数不多的研究往往割裂了林木种群的生长规律与其林下植被间的相互作用,以林龄为尺度探讨林下植被发育的差异必然掩盖了林分种群对林下植被作用的异质性.采用时序研究法,按照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高速生期、径速生期、材积慢生期和材积速生期等不同发育时期,探讨林下植被组成、多样性、生物量和元素积累量的差异性.结果表明,高速生期阶段油松与林下植被竞争最为激烈,林下植被物种丰富度、多样性、生物量、元素积累量均最低.因此,高速生期阶段应及时对油松采取较大强度的抚育间伐以缓和油松种群与林下植被剧烈竞争的关系.径速生阶段林下植被与油松竞争最为缓和,草本层Gleason、Shannon-Wiener、Pielow指数由高生长阶段的7.817、2.222和0.769剧增到19.978、3.470和0.907,灌木层、草本层地上部分生物量、元素积累量也均达到最大.径速生阶段对油松林分的管理可相对粗放一些.进入材积阶段,油松与林下植被的关系日趋紧张.材积慢生阶段灌木层、草本层生物量由径速生期的2 262.61、461.92 kg/hm2分别下降至1 549.85、 220.84 kg/hm2,而灌木层Gleason、Shannon-Wiener指数均达到峰值.相对于材积慢生期,材积速生期灌木层、草本层物种多样性指数、元素积累量进一步下降,而生物量略有上升,材积速生期阶段应对油松林分适度间伐或主伐.可见,林下植被可作为人工纯林乔木生长规律的指示剂,根据林下植被发育状况选择林分经营方式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冯源恒  李火根  杨章旗  吴东山 《广西植物》2016,36(11):1275-1281
广西桐棉是我国重要的马尾松优良种源区,该种源分布面积达1.56万hm2,马尾松遗传资源优质且丰富,但近30年来该地区的马尾松天然资源受到较为严重的破坏。为了解该地马尾松天然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现状,该研究利用SSR分子标记分析了桐棉马尾松的群体遗传结构。结果表明:16对 SSR 引物在285个样本中共检测到53个等位基因,多态位点百分率为100%。桐棉群体的平均等位基因数( N a )、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Shannon 多样性指数(I)、观测杂合度(Ho)、期望杂合度(He)分别为3.31、1.68、0.64、0.35和0.36,可见桐棉群体现今仍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群体的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049,固定指数(FST)为0.072,基因流(Nm)为3.21。这说明桐棉群体内基因型分布接近于平衡状态,未出现明显的杂合子过剩或不足,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林分内,林分间不存在明显的遗传分化,群体内基因交流顺畅。同时,处于桐棉种源核心区域的4个林分遗传多样性水平显著低于核心区外围的3个林分,说明桐棉种源核心区域遭到更为严重的人为破坏。为了保障该处马尾松天然群体的正常更新及自然遗传改良能力应重视对马尾松天然林的科学管护。一方面通过遗传资源选择收集,建立大规模种质资源库;另一方面,对于桐棉种源这类分布面积大、利用价值高、目前所受破坏尚不严重的天然群体,应建立专门的自然保护区,严禁盗伐、主伐、非法采割松脂及过度采种。该研究结果对于马尾松天然种质资源的研究与保护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当前,随着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微生物学涵盖的领域越来越广,交叉学科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关注。除了已有的微生物学、病毒学、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之外,基因组学、代谢工程、纳米科学、生物炼制、生物质能等也逐步成为微生物学研究的热门领域。为了更加系统、集中地反映各个领域  相似文献   

19.
《生物学杂志》2014,(5):I0001-I0001
1、《生物学杂志》是生命科学的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刊登动物、植物、微生物及生理、生化、遗传、生物技术、生物工程、分子生物学等生命科学领域的学术论文以及大中专院校生物教学等方面的经验介绍。主要栏目有:研究报告、综述与专论、技术方法、教学研究等。对反映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的论文、国家级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论文、获省、部级以上资助项目的科研成果论文将优先发表。  相似文献   

20.
第十一届国际化石刺丝胞与多孔类学术研讨会于2011年8月21—26日在比利时的列日大学召开。全球27个国家将近有100名代表出席会议。除了东道主比利时外,参加会议的有中国、俄罗斯、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德国、意大利、荷兰、爱尔兰、西班牙、瑞士、奥地利、波兰、罗马尼亚、爱沙尼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