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半永久性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临床应用,并对两种不同方法的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择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血净中心自2005年7月~2011年7月中心静脉留置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CVT)病例共计1153例,包括半永久性颈内静脉双腔留置导管(568例)及临时性颈内静脉双腔留置导管(585例),临时性双腔导管留置应用Seldinger技术.半永久性颈内静脉留置导管采用美国Permcatch带涤纶套双腔导管,长度36-40cm,插管在局麻下实行,经颈内静脉应用Seldinger技术,采用撕脱型扩张导管置管法,带一涤纶套固定,半永久性导管则根据所选用导管长度的不同按导管标示用纯肝素封管.结果:两种CVT方式中,临时性颈内静脉双腔导管留置时间短,导管功能不良占27.1%,感染占27.0%,半永久性颈内静脉双腔导管留置时间长,导管功能不良占9.7%,感染占7.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永久性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操作简单、方便、安全,并发症低于临时性双腔导管,为解决由于自身血管条件而不能作人造血管或内瘘的血液透析患者选择了一条血管通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陈小梅 《蛇志》2009,21(4):336-337
恶性肿瘤病人化疗用药时间较长,而高浓度化疗药物,特别是需要反复多次进行化疗,对外周浅静脉的损伤较大,且易引起药液外渗。因此.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及深静脉(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股静脉等)置管已越来越广泛用于临床.但化疗需要多个疗程,  相似文献   

3.
吕艳梅 《蛇志》2005,17(4):282-282
静脉留置导管因其保留时间长,病人痛苦小,而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但在留置导管过程中,常出现堵塞而影响留置时间。现将我科成功解决1例静脉留置导管堵塞的护理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中心静脉导管用于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素娟 《蛇志》2007,19(4):316-317
临床上,胸腔积液的治疗多采用反复胸腔抽液法,其缺点是病人痛苦,治疗费用高,易感染,医护工作量大;气胸采用的传统闭式引流方法,则切口大,出血量多,术后病人疼痛明显。2005年6月~2006年8月,我科利用中心静脉导管对18例中等量以上的胸腔积液和10例自发性气胸病人行胸腔闭式引流,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8例中等量以上的胸腔积液患者,男10例,女8例;年龄20~80岁。其中结核性胸水10例,癌性胸水8例;置管时间最长15天,最短3天。10例自发性气胸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6~74岁。肺压缩带20%~60%;置管时间1~5天,平均2…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观察预充式导管冲洗器防止静脉留置针堵管的临床效果。方法:12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64例,观察组用预充式导管冲洗器冲管。对照组采用传统冲管方法冲管。结果:观察组发生堵管的患者人数为9例(14.1%),对照组为21例(32.8%),两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人数多于对照组(P〈0.01)。结论:预充式导管冲洗器较传统冲管方法预防堵管更为有效,方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静脉留置部位导管相关菌血症的病原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调查静脉留置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病原学特点。方法回顾性调查杭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03年1月至2005年9月静脉留置治疗患者感染的发生情况,并对其病原菌及耐药特点进行分析。结果165例患者共送检留置导管标本184份,140份标本检有病原菌,检出率为76.1%(140/184)。在165例患者中有150例进行了血液培养,发生血流感染的有103例,感染率为68.7%(103/150)。从140份静脉留置导管标本中共分离出171株病原菌,主要为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等。有44例患者静脉留置导管和血液培养出同一种病原菌,主要为表皮葡萄球菌。导管留置后到第一次血液培养出现阳性的时间大约为4~8d。同时从静脉留置导管和血液分离的21株表皮葡萄球菌全部对呋喃妥因和万古霉素敏感,除对利福平的耐药率较低外,对其它抗生素的耐药率都超过50%。结论静脉留置导管较易引起血流感染,引起血流感染病原菌主要以表皮葡萄菌为主,且耐药性严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患者深静脉置管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 采用表单式记录方法,记录置管前手消毒、置管时机、置管部位、置管顿次、置管时间、穿刺点护理、输液接头、敷料选择等内容.结果 通过对64例置管患者的—预,其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为7.8%,其危险因素主要与置管技术、无菌原则、插管部位、使用时间、导管维护等有关.结论 中心静脉导管在临床使用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感染的发生难以避免,针对其危险因素,采用表单式的护理方法,可以提醒操作者及维护者在置管前的准备、置管中的配合及置管后的护理方法,从而降低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留置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CRI)的临床、病原学特点,探讨护理措施。方法对行ALSS治疗的肝衰竭患者留置的静脉导管尖端和外周血进行细菌学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实施相应护理。结果61例CRI中共分离出64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56株,革兰阴性菌2株,真菌6株。最常见的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该菌对万古霉素敏感率为100%。结论严格无菌操作,及时拔除感染导管是防治CRI的有效方法,临床应以预防为主,万古霉素是治疗CRI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9.
黄品琼 《蛇志》1996,8(1):32-33
颈内静脉留置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黄品琼广西肿瘤防治研究所530027预内静脉具有管腔大,(管腔平均1.3cm[1],血流丰富穿刺成功率高,操作方便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并取得满意的效果,本文仅就颈内静脉留置并发症的预防及其护理综述如下。1局部感染和...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加尿激酶心包内灌洗治疗急性结核性心包炎的疗效。方法:自1996年1月~2009年5月对我院48例临床确诊为急性结核性心包炎伴中到大量积液的患者(病程均短于1月),男28例,女20例,年龄14~72岁。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常规抗结核、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心包引流加心包内尿激酶灌洗治疗)或对照组(常规抗结核、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基础上给予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观察并比较两组穿刺并发症(心包内出血、心律失常及感染),治疗前、后心包膜厚度的变化,拔管时心包积液的残留量,以及通过电话问询及心脏超声随访并发症,随访截止日期为2010年5月。随访期限为11~132个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1周及2周后心包膜厚度的变化、拔管时积液残留量及发生心包缩窄方面有明显差异(P〈0.05),穿刺相关并发症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全部治疗组患者给予尿激酶治疗后未见心包内出血及系统性出血并发症。随访期内无一例发生死亡,治疗组及对照组分别有1例(4.2%)及8例(33.3%)发生心包缩窄。结论: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加尿激酶灌洗治疗急性结核性心包炎安全、可行,心包积液引流彻底,拔管时间早,心包膜增厚程度显著减轻,心包粘连机会减少,能有效地预防患者心包缩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加尿激酶心包内灌洗治疗急性结核性心包炎的疗效。方法:自1996年1月~2009年5月对我院48例临床确诊为急性结核性心包炎伴中到大量积液的患者(病程均短于1月),男28例,女20例,年龄14~72岁。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常规抗结核、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心包引流加心包内尿激酶灌洗治疗)或对照组(常规抗结核、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基础上给予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观察并比较两组穿刺并发症(心包内出血、心律失常及感染),治疗前、后心包膜厚度的变化,拔管时心包积液的残留量,以及通过电话问询及心脏超声随访并发症,随访截止日期为2010年5月。随访期限为11~132个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1周及2周后心包膜厚度的变化、拔管时积液残留量及发生心包缩窄方面有明显差异(P<0.05),穿刺相关并发症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全部治疗组患者给予尿激酶治疗后未见心包内出血及系统性出血并发症。随访期内无一例发生死亡,治疗组及对照组分别有1例(4.2%)及8例(33.3%)发生心包缩窄。结论: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加尿激酶灌洗治疗急性结核性心包炎安全、可行,心包积液引流彻底,拔管时间早,心包膜增厚程度显著减轻,心包粘连机会减少,能有效地预防患者心包缩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半永久性颈内静脉留置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0月到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半永久性颈内静脉留置导管患者42例(研究组),另选取同期人造血管内瘘患者42例(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研究组导管留置时间(23.2±0.8)月显著长于对照组的(12.8±0.8)个月,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导管功能不良和感染显著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无显著不良反应发生,对照组有2例止血困难,6例血栓形成。结论:半永久性颈内静脉留置导管具有方便、不良反应少的优点,可应用于需要血液透析的患者。  相似文献   

13.
心包穿刺术常用来解除心包填塞 ,判断心包积液性质 ,心包腔内冲洗及注射药物等。但心包穿刺术是临床上一种危险性较大的诊疗手段 ,其危险性大于冠状动脉造影术 ,其威胁生命的并发症包括冠状动脉和心肌损伤 ,严重心律失常 ,气胸和腹部脏器损伤等 [1]。近年来我们采用 Seldinger法经皮心包穿刺留置静脉导管引流的方法替代单纯心包穿刺术 ,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收集我科 1 996年 9月至 2 0 0 0年1 0月 8例经皮心包穿刺置入导管引流的心包积液患者 ,其中结核性心包炎 3例 ,癌性积液 3例 ,化脓性心包炎 1例 ,狼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安全型留置针在儿科临床应用的优越性.方法 将2012年6~12月在我科行输液治疗使用留置针的患儿3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50例,为使用安全型留置针输液;对照组150例,为使用普通型留置针输液.比较两种留置针的并发症,操作者针刺伤发生率和一次穿刺成功率.结果 观察组在静脉炎、外渗、堵管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操作者针刺伤发生率为0,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安全型留置针可起到预防针刺伤的作用,提高了穿刺成功率,延长了留置时间,减少了患儿的痛苦,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提高了患儿家属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贺晓  高峰  冯秉华 《蛇志》2007,19(3):227-228
静脉留置针因其操作简单,可减少反复静脉穿刺带来的痛苦,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而静脉炎的发生是静脉留置针最常见的并发症。我们通过对174例患者应用静脉留置针后并发静脉炎进行分析,为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和并发静脉炎后的护理提供了依据,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  相似文献   

16.
韦春萍 《蛇志》2014,(3):353-354
目的:探讨头皮式留置针穿刺方法的改进,以提高穿刺的成功率,减轻病人的痛苦。方法对我科2013年1~12月住院治疗的112例术前患者,采用改进后的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进行穿刺,同时给予相关护理,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改进后的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显著减少了静脉穿破的几率。结论改进后的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可有效的减轻反复穿破血管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及经济负担,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也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7.
颜月花 《蛇志》2006,18(2):161-162
癌肿病人化疗后血液中存在大量的死亡肿瘤细胞,血液粘稠度增高,且从导管输注高营养物质,容易在导管内壁形成沉积物及纤维素而形成血栓导致导管堵塞,因此,保持深静脉导管的通畅尤为重要。我院应用尿激酶于癌肿病人深静脉留置导管堵塞中,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循证护理(evidence-based nursing,EBN)是伴随着循证医学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的临床护理模式,它既是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又是在这种认识方式指导下为临床研究和实践提供科学的方法论[1].循证护理也称为"以实证为基础的护理",它是指护理人员在护理实践中运用现有的最好的科学证据对病人实施的护理.目前,循证护理正在成为现代护理发展的方向,已被逐步应用于护理实践.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护理人员的素质和服务水平的要求也不断提高.2004年1月,我院儿科开展浅静脉留置针技术,静脉留置针在儿科的应用,既可减轻患儿反复穿刺的痛苦,保护血管,有利于临床用药和紧急抢救;同时又可减轻护理工作量,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和质量.但是由于小儿血管细小,充盈度差,较难做到一针见血.我们于2005年3~10月将循证护理运用于小儿浅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的实践中,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乙醇封管和常规肝素封管两种方法在长期留置导管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效果,为临床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深静脉置管患者封管方式提供依据。方法:选择长期留置导管的维持性血透患者2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乙醇封管,对照组采用常规肝素封管,观察两组导管相关菌血症及血栓的发生情况及患者微炎症状态,观察48周。结果:乙醇封管组导管相关性感染及炎症指标明显降低,尤其在25-48周(P<0.05);两组患者血栓发生率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乙醇封管比常规肝素封管可有效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率,且不易导致管腔内凝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封管方式。  相似文献   

20.
静脉导管留置及胸腔注射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穿刺留置抽液联合胸腔内注入尿激酶(urokinase,UK)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对胸膜肥厚、粘连的预防作用。方法:将52例收治的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所致大量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7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给于常规抗结核以及传统单纯胸腔穿刺抽液(每周3次)等治疗;全身结核中毒症状严重者,予口服泼尼松30mg.d-1,每周减量5~10mg,疗程约4~6周。在以上药物治疗同时,治疗组第一次穿刺时使用一次性中心静脉导管代替传统胸穿针穿刺置入并保留于胸腔,抽液后从导管注入尿激酶10~20万U,保留24小时后再次抽液;可以再次或多次使用尿激酶10万u注入胸腔;此后不定时抽液,经B超证实抽尽胸水后拔除导管。结果:治疗组住院时间(12.3±6.6)天,住院费用(2219.5±1171.9)元,治疗后第三个月的胸膜厚度(1.00±0.23)mm,无病例发生胸膜增厚、粘连及包裹性胸腔积液。对照组住院时间(20.4±7.9)天,住院费用(2721.9±1711.7)元,治疗后第三个月胸膜厚度(2.1±0.31)mm,另有3例发生胸膜增厚、粘连,2例形成包裹性胸腔积液。各项指标对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穿刺留置抽液及尿激酶胸腔内保留注射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具有简便、安全、创伤少、疗效确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且能有效预防胸膜肥厚和粘连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