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目的:分析以肠道外症状为首发表现的结肠癌临床特征,旨在提高结肠癌诊治水平.方法:收集我院1994年1月至2008年1月间以肠道外症状为首发表现的结肠癌47例,对其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7例以肠道外症状为首发表现的结肠癌中位发病年龄为65岁;贫血症状多见,占78.7%(37/47),长期低热3例,肝转移瘤4例,肺转移瘤2例,皮肌炎1例;肿瘤多发生于右半结肠,占74.5%(35/47);病理类型:乳头状腺癌为主,占61.7%(29/47);Dukes分期:B期占44.7%(21/47),C期占42.6%(20/47);结肠镜是重要诊断方法,结肠镜与钡灌肠有互补优势;手术是主要治疗手段,综合治疗可延长患者生存期.结论:以肠道外症状为首发表现的结肠癌以贫血多见,病变多位于右半结肠,结肠镜是主要确诊方法,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可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临床手术治疗结肠癌合并肠梗阻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72例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观察手术治疗的效果。结果:72例患者行急诊手术24例,并发症发生率37.5%,行择期手术48例,并发症发生率7.14%,急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择期手术(P0.05);47例左半结肠癌患者并发症发生率23.04%,25例右半结肠癌患者并发症发生率4.0%,左半结肠癌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右半结肠癌患者(P0.05)。结论:手术治疗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时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合理的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做好并发症预防,以最大限度减少手术创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原发肿瘤位置对于西妥昔单抗治疗K-ras基因野生型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187例我院行西妥昔单抗联合FOLFOX或FOLFIRI治疗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根据原发肿瘤位置,以结肠左曲为分界点分为右半结肠癌和左半结肠癌两组,按照严格的配对标准进行1:2配对,最终获得右半结肠癌组16例,左半结肠癌组32例,进行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和无进展生存期。结果:右半结肠癌组ORR为56.3%,左半结肠癌组ORR为62.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74,P=0.676)。右半结肠癌组DCR为87.5%,左半结肠癌组DCR为93.7%。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545,P=0.460)。右半结肠癌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m PFS)为5.0个月,左半结肠癌组mPFS为7.7个月,两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K-Ras基因野生型的左半结肠癌患者应用西妥昔单抗治疗,预后好于右半结肠癌。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肠梗阻性大肠癌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994年至2008年85例急性梗阻性大肠癌的外科治疗资料。在36例右半结肠癌中,35例行一期右半结肠切除术,1例行捷径手术,在49例左半结肠及直肠癌中,36例行一期切除术,5例单纯造瘘术,5例行麦氏术,3例行Har-tm ann术。结果一期右半结肠切除35例顺利康复,1例重度感染休克死亡;一期左半结肠切除34例,1例肠麻痹,MoF死亡,6例切口感染,2例吻合口漏,再次行横结肠造瘘术。结论对于急性梗阻性大肠癌,应遵循个体化原则,合理选择手术方法,右半结肠癌性肠梗阻,可行一期手术,对于左半结肠癌性急性肠梗阻,行一期手术是可行的,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分期手术的发生率相仿。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CT仿真结肠镜(CTC)与腹部增强CT在炎症性肠病诊断中的价值,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到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炎症性肠病患者60例为研究组,另选取非炎症性肠病患者60例为对照组,两组均30例患者接受CTC检查,30例患者接受腹部增强CT检查,对影像图片进行盲法阅读,将炎症性肠病的可信度分为5个等级进行评价,对6项影像学特征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腹部增强CT对炎症性肠病诊断的准确率、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68.33%,59.09%,71.39%显著低于CTC的93.33%,95.01%、89.63%,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结肠粘膜呈颗粒状、不光滑;肠壁强化并增厚;结肠袋消失对炎症性肠病具有预测作用;肠壁强化及增厚对炎症性肠病诊断敏感性较高,结肠粘膜呈颗粒状、不光滑联合结肠袋消失诊断炎症性肠病的特异性较高。结论:CTC对炎症性肠病具有较高的检出率,肠壁强化及增厚对炎症性肠病诊断的敏感性较高,结肠粘膜呈颗粒状、不光滑联合结肠袋消失诊断炎症性肠病特异性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以急性脑干综合征(ABS)为首发表现的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的临床和MRI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首发表现为ABS的NMOSD患者临床资料,包括脑脊液常规、生化及寡克隆区带,血清水通道蛋白4抗体(AQP4-IgG),头颅与脊髓MRI表现,并分析其特点。结果:共纳入男性3例,女性14例,发病年龄20~43岁,平均发病年龄33.5岁,88.2%患者以恶心、呕吐、顽固性呃逆等胃肠症状就诊,发作病程7天~47周,平均8周。脑脊液检查多呈轻中度炎性反应,2例白细胞计数>50×10^6/L。脑脊液蛋白平均0.32 g/L (0.15~1.17 g/L),OBs检测阳性率为11.8%,血清AQP4-IgG阳性率为76.5%。64.7%病例早期MRI表现延髓背侧中央导水管周围异常信号,无明显强化;脊髓未见受累。结论:中青年女性以ABS为首发症状时应警惕NMOSD的可能,脑脊液检查、血清AQP4抗体阳性以及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有助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结肠腺瘤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和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6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80例结肠腺瘤患者,同时选择我院接受结肠镜检查无异常者152例作为对照组。收集和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采用14C尿氮呼气试验检测Hp的感染情况,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肠腺瘤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年龄、体质指数24 kg/m~2、腹型肥胖、饮酒、吸烟、喜食红肉、喜食果蔬、高脂血症、糖尿病、粪便隐血阳性、肿瘤家族史及Hp阳性是结肠腺瘤发生的危险因素,喜食果蔬为其发生的保护因素。HP阳性率组腺瘤1 cm、腺瘤数目多发、左结肠率高于Hp阴性组(P0.05);Hp阳性组和Hp阴性组肠腺瘤患者腺瘤蒂部分型、腺瘤病理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肠腺瘤的发生和多种危险因素有关,其中Hp感染可增加结肠腺瘤发生发展风险,临床应将此类高危人群作为结肠腺瘤的重点筛查对象,以降低结肠癌的潜在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分析结肠黑变病(melanosis coli,MC)的致病因素、预后及其与结肠癌、结肠息肉等疾病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由电子结肠镜检出的64例MC患者的临床资料、内镜表现及病理结果.结果:64例患者中47例有便秘,服用葸醌类泻药史者54例.诊断为MCⅠ°24例(37.5%),MC Ⅱ°28例(43.8%),MCⅢ° 12例(18.7%).合并有结肠息肉14例、痔疮9例、溃疡性结肠炎2例、结肠癌1例.结论:服用泻药、便秘以及相关细胞凋亡是导致MC发生的重要因素.泻剂主要为蒽醌类,MC的发病率与性别不存在相关性,其与结肠癌、结肠息内和溃疡性结肠炎等的关系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应积极给予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眼睑肿物的临床病理类型及特点。方法:收集2000年1月至2011年6月到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住院部行手术治疗眼睑肿物患者326例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在326例眼睑肿物中,良性肿瘤156例,占47.9%,恶性肿瘤63例,占19.3%;炎性改变98例,占30.1%。良性肿瘤的前五位分别是色素痣、乳头状瘤、囊肿、疣、血管瘤;恶性肿瘤前三位分别是基底细胞癌、睑板腺癌、鳞状细胞癌;炎性改变以炎性肉芽肿最常见。儿童多发的眼睑肿物为皮样瘤、钙化上皮瘤。结论:眼睑病变以良性肿瘤多见,其次为炎性改变。良性肿瘤中以色素痣、乳头状瘤和囊肿多见;恶性肿瘤最常见的为基底细胞癌,儿童眼睑肿瘤以皮样瘤最多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儿童暴发性心肌炎的临床特点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患者病史、ECG、UCG、CMR、血清学检查资料及随访结果,得出影响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共收治49例暴发性心肌炎患者,平均年龄8.89±3.63岁。死亡9例(18.37%),平均存活时间4天,无晚期死亡。以心外表现为首发症状者占83.67%。初诊时血清CK-MB及c Tn I异常检出率分别为51.11%和81.39%,两者同时增高占47.50%。49例患者在疾病初期均存在明显的心电图异常,其中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在恢复组与死亡组间存在明显差异(P=0.020)。恢复组与死亡组LVEF/LVFS降低的发生率分别为62.5%和100%(P=0.157),恢复组LVEF恢复正常平均时间10.22天。恢复组中10例患者在急性期行CMR检查,其中9例符合路易斯湖。所有患者均使用大剂量激素及丙种球蛋白治疗。8例患者安装临时心脏起搏器,4例接受ECOM治疗。恢复组平均随访19.28月,100%临床痊愈。多因素生存分析,最终与死亡有关的危险因素为年龄≤6岁(RR40.215,95%CI(1.285-1258.369))。结论:暴发性心肌炎起病急骤,以心外症状为首发者多见,经及时诊断、治疗的患者有望完全康复。所有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心电图异常。多因素生存分析发现年龄≤6岁为死亡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徐菊娣  张明  倪国英  丁罡 《生物磁学》2011,(Z1):4781-4783
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手术切除是治疗肝癌的首选治疗方法,但是大多数患者发现时多数为中晚期,无法进行手术切除。高强度聚集超声(HIFU)是一种非侵袭性的治疗方法,在肝癌的治疗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此作者对HIFU治疗肝癌的原理、提高免疫力的作用及抑制肝癌侵袭和转移的作用进行阐述,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介入血管腔内治疗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ISMAD)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5例患者均通过腹部CT及血管造影明确诊断ISMAD,本组病例确诊后行介入血管腔内治疗,术后继予抗凝抗血小板治疗,并术后1、3、6个月进行CTA或血管造影随访。结果:5例患者手术成功率100%,其中支架联合弹簧圈栓塞2例,双支架重叠技术3例,无并发症发生。全部患者术后3周内症状逐渐消失;术后3~6个月时肠系膜上动脉CTA及血管造影显示动脉瘤腔不显影,支架腔内血流通畅;随访3~12个月(平均7.8个月)夹层动脉瘤无复发。结论:介入血管腔内治疗是治疗ISMAD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胃镜鼻空肠置管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对重症胰腺炎患者血糖及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将32例重症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EEN,18例)和肠外营养组(PN,14例)。详细记录治疗期间的血糖波动,第4d、10d营养指标和淀粉酶等变化,并观察临床恢复情况。结果:早期肠内营养组血糖水平波动较肠外营养组平稳(P<0.01)。入院第4天EEN组患者的各项营养指标和淀粉酶指标恢复明显高于PN组患者(P<0.01)。并发症发生率EEN组少于PN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经胃镜鼻空肠置管早期肠内营养对重症胰腺炎患者营养支持的较好方法,方便血糖调控,同时可促进机体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肖颖  杨婷  曾璨 《生物磁学》2011,(Z1):4775-4777
结核病是目前我国最严重,危害最大的传染病之一。我国结核患病人数多,病情较复杂,实验室检查阳性率不高,影像学表现多种多样,给临床上早期、及时的诊断带来了困难,容易导致误诊和漏诊,以致延误了治疗。因此,结核病的误诊和漏诊是一直被关注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林泓怡  林建  王净蒙  韩影 《生物磁学》2011,(Z1):4675-4677
目的:比较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LDD)和经皮颈椎间盘等离子消融术治疗单节段突出的神经根型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2007年6月至2011年5月的颈椎间盘突出症住院患者36例。其中PLDD治疗17例(A组),等离子消融治疗19例(B组)。根据VAS评分和JOA评分,评价术前和术后一月内的疗效,同时记录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果:所有病例均成功穿刺并完成随访。两组手术后一月内各观察点的VAS评分和JOA评分均明显优于术前(P<0.05),其中B组患者术后3d和7d的VAS评分低于A组(P<0.05),而两组间术后JOA评分无明显差异。两组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与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相比,经皮椎间盘等离子消融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症状消失更快。  相似文献   

16.
程志健  何斌  邱洪清  卢娅萍 《生物磁学》2011,(Z1):4693-4695
目的:观察复方嗜酸乳杆菌对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诱导和维持缓解作用的疗效。方法:第一阶段将102例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成A组(34例)、B组(34例)和C组(34例),分别服用美沙拉嗪片、复方嗜酸乳杆菌、美沙拉嗪+复方嗜酸乳杆菌治疗12周后观察3组临床疗效,缓解率及缓解时间。第二阶段将各组缓解者随访1年,观察3组维持时间及复发率。结果:3组临床疗效评价,临床缓解时间、缓解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见(P>0.05),3组患者维持临床缓解时间、复发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所以由中国株嗜酸乳杆菌,日本株嗜酸乳杆菌、粪链球菌和枯草杆菌等四种菌粉组成的复方片剂是值得推荐的维持治疗缓解期UC的有效药物;两者联合用药并未增效,联合使用复方嗜酸乳杆菌片和美拉沙嗪作为溃疡性结肠炎的联合维持治疗是没有必要的。结论:复方嗜酸乳杆菌对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诱导和维持缓解作用的疗效与美拉沙嗪比较无差异,没有必要联合使用复方嗜酸乳杆菌片和美拉沙嗪作为溃疡性结肠炎的联合维持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共同性外斜视患者内直肌中Myf-5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在共同性外斜视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收集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2009年12月-2010年11月住院手术治疗的共同性外斜视病人获得的内直肌段为斜视组,共16例。另选同期行眼球摘除或角膜移植供体取得的内直肌为成人对照组(共6例)。所有的内直肌段固定切片后行Myf-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Myf-5在眼外肌中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值,对两组间平均光密度值进行比较。结果:Myf-5的平均光密度值在斜视组0.024±0.041,对照组0.233±0.024,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眼外肌中Myf-5表达的降低可能与斜视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细胞色素P450 3A5基因(CYP3A5)单核苷酸多态位点rs3800959与氯吡格雷抵抗(Clopidogrel resistance,CR)发生的关系。方法:于2010年3月至2011年10月期间,连续入选在沈阳军区总医院心内科住院的接受标准双联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的冠心病患者共800例。以光学比浊法测定20μmol/L浓度ADP诱导的残余血小板聚集率(Residual plateletagglutination,RPA),并定义RPA≥70%为CR,所有入选患者分为CR组和氯吡格雷非抵抗组(Non-clopidogrel resistance,NCR)。所有入选病例提取血液白细胞基因组DNA后,采用直接测序的方法测定CYP3A5基因rs3800959单核苷酸多态位点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结果:所入选的800例病人中,CR组为150例,NCR组为650例,CR发生率为18.75%。rs3800959基因型频率在CR组为TT型110例(73.3%)、CT型39例(26.0%)及CC型1例(0.7%);NCR组rs3800959基因型频率分别为477例、159例及14例(73.4%、24.5%及2.1%)。两组间各基因型频率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460,x2=1.554);T、C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在两组间亦无明显差异(P=0.784,OR=0.942,95%CI=0.655~1.356)。结论:CYP3A5基因单核苷酸多态位点rs3800959与冠心病人CR的发生无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9.
封迎帅  林亚平  易受乡 《生物磁学》2011,(Z1):4753-4757
本文阐述了关于针灸治疗胃炎的研究概况,从治疗方法和机制两方面进行归纳总结,为今后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针灸治疗胃炎的方法比较多,如毫针刺法、艾灸、温针法、穴位注射等;研究认为针灸治疗胃炎是通过调节神经通路,提高免疫功能,调节胃肠激素和胃分泌功能,调节运动功能和保护胃黏膜等方面来实现的。目前针灸治疗胃炎的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微量白蛋白尿与代谢综合征(MS)的相关性。方法:282例T2DM患者根据是否合并MS分为MS组(163例)和非MS组(119例),测定24h尿白蛋白(UAlb)及相关生化指标,比较两组UAlb水平及糖尿病肾病(DN)患病率,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T2DM患者微量白蛋白尿的危险因素。结果:MS组的UAlb及DN患病率明显高于非MS组,且随着MS组分增加,UAlb水平显著升高。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甘油三酯、糖化血红蛋白、收缩压为影响UAlb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T2DM患者微量白蛋白尿与MS密切相关,需采取综合干预措施避免或延缓DN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