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手术切除是治疗肝癌的首选治疗方法,但是大多数患者发现时多数为中晚期,无法进行手术切除.高强度聚集超声(HIFU)是一种非侵袭性的治疗方法,在肝癌的治疗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此作者对HIFU治疗肝癌的原理、提高免疫力的作用及抑制肝癌侵袭和转移的作用进行阐述,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肝癌的治疗之所以困难,一是耐药,二是无法防治癌的转移复发.对不能切除的肝癌,半个世纪的努力无大进展,现在人们对肝癌的认识仍然停留在原有阶段,肝癌研究热点的手术治疗、介入治疗、众多局部微创消融治疗,以及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等,其目标均聚焦主体肿瘤治疗,而肝内侵袭转移治疗依然被忽视.目前有效防治肝内掐散和转移方法尚无共识.本文对肝癌转移复发相关因素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Sirt1基因在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表达差异,进一步检测其对肝癌细胞增殖和侵袭活性的调控.方法:收集30例肝癌手术患者的病变组织和癌旁组织,通过Real time-PCR检测Sirt1基因的表达差异,并对其中6例组织通过western blot验证.在转染Sirt1基因或干扰掉该基因后,采用MTT的方法检测HepG2细胞的增殖活性,通过Transwell小室的方法检测HepG2细胞的侵袭活性.结果:Real time-PCR检测发现Sirt1 mRNA在肝癌组织中高表达,同样,Western blot检测也发现Sirt1在肝癌组织中高表达,而在癌旁组织中表达较低.过表达Sirt1导致HepG2细胞过度增殖,侵袭能力增加;相反,敲除该基因,细胞增殖和侵袭活性被抑制.结论:Sirt1在肝癌组织中高表达并且介导肝癌细胞增殖和侵袭活性.该基因在肝癌组织中的过量表达有助于肝癌的临床诊断,同时Sirt1在肝癌的恶性肿瘤生物活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Sirt1是一个潜在的治疗肝癌的药物作用靶点,为开发新的抗肿瘤药物提供了新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肝癌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类恶性肿瘤,但其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明确.虽然长链非编码RNA的异常表达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但在肝癌中的报导尚不多见.因此,本文将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H19在肝癌组织和正常组织中表达差异,进一步检测其对肝癌细胞增殖和侵袭活性的调控及其分子机制,为开发长链非编码RNA的临床诊断试剂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收集20例肝癌手术患者的癌变组织和20例正常组织,通过real time PCR检测H19的表达差异.在转染或干扰掉该H19后,采用MTT的方法检测HepG2细胞的增殖活性,通过Transwell小室的方法检测HepG2细胞的侵袭活性.结果:real time PCR检测发现H19 mRNA在肝癌组织中高表达,而在正常组织中低表达.过表达H19导致HepG2细胞过度增殖,敲除该lncRNA,细胞增殖和侵袭活性被抑制.结论:H19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肝组织,并且过表达H19导致肝癌细胞增殖活性增加,而敲除H19会导致肝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活性明显减弱.该LncRNA在肝癌组织中的过量表达有助于肝癌的临床诊断,同时H19在肝癌的恶性肿瘤生物活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H19是一个潜在的治疗肝癌的药物作用靶点,为开发新的抗肿瘤药物提供了新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肝癌是一种发生在肝脏的侵袭性肿瘤,具有极易发生转移和复发的特点。原发性肝癌主要包括肝细胞癌、肝内胆管癌、混合肝细胞胆管癌和纤维板层型肝细胞癌等。目前,手术切除、放射性和化学治疗仍是肝癌治疗的主要手段,但其特异性差、临床效果有限,肝癌患者5年总生存率仅为18%。肝癌干细胞是存在于肝癌组织中特定的细胞亚群,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强致瘤性,驱动肝癌起始、转移、耐药和复发。因此,肝癌干细胞分子标志物的鉴定及其干性维持机制的阐明,不仅能够揭示肝癌发病的分子机理,也为肝癌的分子分型、预后评估和靶向治疗奠定了理论基础。最新研究表明,5-氟尿嘧啶与CD13抑制剂联合使用,能够抑制CD13+肝癌干细胞的增殖,从而减少肿瘤体积。因此,肝癌干细胞是非常有前景的治疗靶标。文中将从分子标志物、干性维持机制及靶向治疗方面总结肝癌干细胞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6.
李一鸣  陈博  郭云山  蒋建利  唐娟 《生物磁学》2013,(27):5247-5250
目的:肝细胞癌(HCC)是一类常见的恶性肿瘤,主要表现为进展迅速、易复发及预后不良。侵袭转移作为肝癌的最主要的恶性表型,是造成较高致死率的主要原因。Calpain是钙激活中性蛋白酶,广泛参与了细胞多种生命过程。其中Calpainl和Calpain2是Calpain家族主要成员,对于维持肿瘤细胞恶性表型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RNA干涉技术下调人肝癌Huh7细胞中Calpain2基因的表达,检测下调Calpain2对人肝癌Huh7细胞黏附,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明确Calpain2在人肝癌细胞浸润和转移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合成Calpain2的RNAi片段,瞬时转染人肝癌细胞Huh7,降低Hull7细胞中Calpain2的表达,运用细胞黏附实验,细胞侵袭实验及划痕愈合实验检测干涉Calpain2对肝癌细胞的黏附,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合成Calpain2的RNAi片段。瞬时转染人肝癌细胞Huh73,36小时后,细胞中Calpain2的蛋白水平明显下降,干涉Calpain2后人肝癌细胞Huh7的黏附率,侵袭率及划痕修复率的显著下降。结论:以上实验结果表明Calpain2能够促进肝癌细胞黏附,侵袭及划痕修复能力,Calpain2能够促进肝癌细胞的浸润和转移的作用,是肝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肿瘤促进因子。因此,Calpain2可以作为抑制肝癌侵袭和转移的潜在靶点,靶向Call'ain2的药物可能成为治疗肝癌侵袭转移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合并下腔静脉癌栓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采用肝切除加下腔静脉取栓治疗2例肝癌合并下腔静脉癌栓患者,取栓方法包括经荷栓肝静脉取栓(1例)和下腔静脉切开取栓(1例),又分在全肝血流阻断下取栓和在萨氏钳局部血管阻断下取栓。结果:2例肝癌及下腔静脉癌栓均得到成功切除,术中无明显并发症发生;术后无死亡;随访中一例存活11月;另1例已生存8个月。结论:肝癌合并下腔静脉癌栓的手术治疗安全可行,其基本术式为肝切除加下腔静脉切开取栓。  相似文献   

8.
王凡  戴维奇  何磊  林春蕾  程萍  沈淼  卢洁  徐凌  郭传勇 《生物磁学》2013,(24):4615-4619
目的:肝癌的转移与复发是肝癌治疗的一大难题,盐霉素是近年来新发现的具有抗肿瘤作用的抗生素,本文研究了盐霉素在体外及体内对人肝细胞癌转移与侵袭能力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在体外对肝癌细胞株HepG2,SMMC-7721,BEL-7402给予盐霉素处理,体内建立裸鼠肝脏原位肿瘤模型,并给予腹腔注射盐霉素治疗。观察肿瘤细胞的转移侵袭能力以及肝内肿瘤转移灶的情况,进一步测定E.cadherin,Vimentin的表达,来研究盐霉素对肝癌转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及机制。结果:经盐霉素处理后,肝癌细胞株HepG2,SMMC.7721,BEL.7402的转移及侵袭能力明显下降,肝内转移灶的数目也减少。分子机制检测发现盐霉素处理后E.cadherin表达增高,Vimentin表达下降。结论:盐霉素在体内与体外都抑制了肝癌的转移与侵袭,其机制可能抑制了肿瘤细胞的上皮间质化(EMT)过程。这为控制肝癌的转移和复发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合并下腔静脉癌栓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采用肝切除加下腔静脉取栓治疗2例肝癌合并下腔静脉癌栓患者,取栓方法包括经荷栓肝静脉取栓(1例)和下腔静脉切开取栓(1例),又分在全肝血流阻断下取栓和在萨氏钳局部血管阻断下取栓.结果:2例肝癌及下腔静脉癌栓均得到成功切除,术中无明显并发症发生;术后无死亡;随访中一例存活11月;另1例已生存8个月.结论:肝癌合并下腔静脉癌栓的手术治疗安全可行,其基本术式为肝切除加下腔静脉切开取检.  相似文献   

10.
目的: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在肝癌细胞侵袭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siRNA干涉的方法处理人肝癌细胞,用PCR和Western-blot法检测OPN的表达;用transwell小室检测不同处理后的HepG2和MHCC97H细胞的侵袭能力;采用Western.b1.ot和ELISA方法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metalloproteinase-2,MMP-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蛋白表达和活力的变化情况。结果:在不同肝癌细胞系中,随着肝癌细胞系侵袭能力的增强,OPN的表达逐渐增高。siRNA可以降低HepG2和MHCC97H细胞中OPN的表达,并且能够降低HepG2和MHCC97H细胞的侵袭能力;抑制OPN的表达能够降低MMP-2和VEGF蛋白表达和蛋白活性。结论:OPN在肝癌侵袭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MMP-2和VEGF蛋白表达和活性来参与肝癌的侵袭,OPN可作为肝癌侵袭转移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以肠道外症状为首发表现的结肠癌临床特征,旨在提高结肠癌诊治水平。方法:收集我院1994年1月至2008年1月间以肠道外症状为首发表现的结肠癌47例,对其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7例以肠道外症状为首发表现的结肠癌中位发病年龄为65岁;贫血症状多见,占78.7%(37/47),长期低热3例,肝转移瘤4例,肺转移瘤2例,皮肌炎1例;肿瘤多发生于右半结肠,占74.5%(35/47);病理类型:乳头状腺癌为主,占61.7%(29/47);Dukes分期:B期占44.7%(21/47),C期占42.6%(20/47);结肠镜是重要诊断方法,结肠镜与钡灌肠有互补优势;手术是主要治疗手段,综合治疗可延长患者生存期。结论:以肠道外症状为首发表现的结肠癌以贫血多见,病变多位于右半结肠,结肠镜是主要确诊方法,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可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2.
封迎帅  林亚平  易受乡 《生物磁学》2011,(Z1):4753-4757
本文阐述了关于针灸治疗胃炎的研究概况,从治疗方法和机制两方面进行归纳总结,为今后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针灸治疗胃炎的方法比较多,如毫针刺法、艾灸、温针法、穴位注射等;研究认为针灸治疗胃炎是通过调节神经通路,提高免疫功能,调节胃肠激素和胃分泌功能,调节运动功能和保护胃黏膜等方面来实现的。目前针灸治疗胃炎的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共同性外斜视患者内直肌中Myf-5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在共同性外斜视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收集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2009年12月-2010年11月住院手术治疗的共同性外斜视病人获得的内直肌段为斜视组,共16例。另选同期行眼球摘除或角膜移植供体取得的内直肌为成人对照组(共6例)。所有的内直肌段固定切片后行Myf-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Myf-5在眼外肌中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值,对两组间平均光密度值进行比较。结果:Myf-5的平均光密度值在斜视组0.024±0.041,对照组0.233±0.024,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眼外肌中Myf-5表达的降低可能与斜视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介入血管腔内治疗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ISMAD)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5例患者均通过腹部CT及血管造影明确诊断ISMAD,本组病例确诊后行介入血管腔内治疗,术后继予抗凝抗血小板治疗,并术后1、3、6个月进行CTA或血管造影随访。结果:5例患者手术成功率100%,其中支架联合弹簧圈栓塞2例,双支架重叠技术3例,无并发症发生。全部患者术后3周内症状逐渐消失;术后3~6个月时肠系膜上动脉CTA及血管造影显示动脉瘤腔不显影,支架腔内血流通畅;随访3~12个月(平均7.8个月)夹层动脉瘤无复发。结论:介入血管腔内治疗是治疗ISMAD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王志鸿  李鲁  周乃康  邵壮  解华杰  杨帆 《生物磁学》2011,(Z1):4672-4674
目的:观察射频消融术(RFA)联合吉非替尼(Gefitinib)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6例晚期NSCLC(III、IV期)患者用RFA联合Gefitinib治疗,与23例单独使用RFA治疗的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两组之间有效率、生活质量和不良反应。结果:根据疗效、生活质量评分等指标进行评价,联合治疗组有效率为65.4%,高于单纯RFA治疗组的34.8%,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接受治疗的患者进行生活质量评价结果表明,所有接受RFA和Gefitinib联合治疗组中有71.3%的病人生活质量良好,而接受单纯RFA治疗组中只有47%的患者生活质量良好,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患者不良反应主要是疼痛、发热、腹泻等,只需对症处理。结论:RFA联合Gefitinib综合治疗NSCLC方案优于单纯采用RFA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6.
蒋桂花  杨蓓  吕进  王和明  袁丽 《生物磁学》2011,(Z1):4696-4698
目的:探讨125I粒子植入治疗中晚期食管鳞癌围手术期的护理的临床效应。方法:2000.01-2005.12间IIb-III期233例胸段食管鳞癌患者随机分为根治加125I粒子植入组(n=112)和单纯性根治术组(n=121)。术前进行放疗知识的专业宣教,根据CT影像资料,根据术前TPS计划模拟肿块所布源的最外层粒子总数作为最终植入数,一般为10~22粒,约为计算量的2/5,术中直视下125I粒子(北京原子高科公司提供)组织间植入。术后防护宣教;用γ射线探测仪检查患者周围的射线强度;通过X摄片观察粒子位移和质量评估;观察术后并发症及生存率。结果:所有患者术后粒子验证无移位、脱落,技术评估满意;未见出血量增加和吻合口瘘。结论:术中125I粒子植入治疗中晚期食管鳞癌,患者依从性好;放射污染小;操作简单、安全;有效降低局部复发率而不增加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刘金石  陈敏  王永忠  陈伟华  徐栋 《生物磁学》2011,(Z1):4684-4686
目的:了解不同试剂在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以及巢式PCR方法在检测低拷贝数的HBV DNA量的差异与灵敏度。方法:用上海复星医学科技发展有限公司(A方法)检测出了68例HBV DNA结果为5.1×101-1.0×103拷贝数/亳升的低拷贝数标本。然后,三家不同公司的试剂(方法 B、方法 C、方法 D)对这些样本进行复核。另外,巢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此68例标本。随访巢式PCR结果为阳性的10例低拷贝数HBV DNA的病人。结果:用四种方法(A、B、C、D)检测的68个样本的HBV DNA拷贝数结果如下:无拷贝(0,9,12,4);101-102(21,17,18,22);102-103(47,36,28,35),大于103(0,6,10,7)。同时,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此68例标本,有55例检测为阳性,有13为阴性结果。巢式PCR结果为阳性的10例低拷贝数HBV DNA含量的病人,随访发现此10病人有8例均在1~3月后出现HBV DNA的反跳,并伴肝功能的不正常,其HBV DNA的含量均在104拷贝数/毫升以上。结论:目前所用的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的方法和试剂对低拷贝数HBV DNA存在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巢式PCR法对低拷贝数HBV DNA的检测灵敏度要远高于实时荧光定量PCR法。该研究提示测对抗病毒治疗过程中患者进行低拷贝数HBV DNA的检将提供有效的药物评价和预后信息。  相似文献   

18.
徐志宏  唐立文  王赞 《生物磁学》2011,(Z1):4665-4667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联合应用曲马多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镇痛的作用效果评价。方法:72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成3组,每组24例。A组与B组术前15 min静注帕瑞昔布0.8mg/kg,C组手术结束前10 min静注帕瑞昔布0.8mg/kg;术毕A组静注生理盐水20 mL,B组与C组静注曲马多1 mg/kg。分别记录术毕给药后1、3、6、12、24 h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不良反应及患者对镇痛治疗的总体满意度。结果:B组VAS评分在术后24h内各时间点均低于A组和C组(P<0.05);3组术后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P>0.05);B组镇痛药物用量明显少于A、C组(P<0.05);患者对镇痛治疗总体满意度B组与A组、C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105)。结论:帕瑞昔布术前应用具有超前镇痛作用,同时联合应用曲马多,可以提高镇痛质量,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镇痛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19.
赵磊  张忠双  司军强 《生物磁学》2011,(Z1):4793-4795
酒精依赖的产生机制是由特定的GABAA受体亚单位介导的,并且能够影响其它GABAA受体亚单位,使其对一定剂量的酒精敏感。此外酒精还可以通过细胞内信号转导途径影响GABA在大脑不同区域及核团单元的表达。焦虑、抗惊厥、镇静催眠、认知功能障碍等由酒精依赖产生的现象或者机制,均与GABA受体的介导有关。这些机制包括酒精对GABAA受体的直接或间接的作用,以及GABA的合成和释放。因此对GABAA受体功能的研究,将有助于人们关注酒精依赖现象及其治疗手段,为寻找酒精依赖治疗药物和治疗酒精中毒的机制的提供新线索。  相似文献   

20.
程志健  何斌  邱洪清  卢娅萍 《生物磁学》2011,(Z1):4693-4695
目的:观察复方嗜酸乳杆菌对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诱导和维持缓解作用的疗效。方法:第一阶段将102例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成A组(34例)、B组(34例)和C组(34例),分别服用美沙拉嗪片、复方嗜酸乳杆菌、美沙拉嗪+复方嗜酸乳杆菌治疗12周后观察3组临床疗效,缓解率及缓解时间。第二阶段将各组缓解者随访1年,观察3组维持时间及复发率。结果:3组临床疗效评价,临床缓解时间、缓解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见(P>0.05),3组患者维持临床缓解时间、复发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所以由中国株嗜酸乳杆菌,日本株嗜酸乳杆菌、粪链球菌和枯草杆菌等四种菌粉组成的复方片剂是值得推荐的维持治疗缓解期UC的有效药物;两者联合用药并未增效,联合使用复方嗜酸乳杆菌片和美拉沙嗪作为溃疡性结肠炎的联合维持治疗是没有必要的。结论:复方嗜酸乳杆菌对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诱导和维持缓解作用的疗效与美拉沙嗪比较无差异,没有必要联合使用复方嗜酸乳杆菌片和美拉沙嗪作为溃疡性结肠炎的联合维持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