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十五届国际化学生态学年会于1998年6月20至24日在美国纽约州伊萨卡·康乃尔大学校园内举行。来自美国、加拿大及欧洲等地区20多个国家的近200名代表出席了会议。我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资助出席了这次会议。本次大会报告的题目分别是:1.特邀报告;2.种内相互作用;3.种间相互作用等,此外还有墙报展出。在开幕式上,Olivera做了以“海螺毒液──5千万年药物学进化”为题的报告。毒海螺是靠其毒液捕食海洋动物生存的捕食者,其毒液是由多个二硫键连接的多个小分子多钛组成,这些多肽都是基因的直接表达产物…  相似文献   

2.
1987年7月13—17日,国际化学生态学会在英格兰的哈尔大学举行了第四次年会,有英国、美国、加拿大、西德、法国等20个国家的119位学者出席。生态生物化学导论(In-roduction to Ecological Biochemistry)一书的作者,化学生态学的创始人之一 Jefferey B.Harborne 教授应邀召集了“化学生态学与棱物保护”专题讨论会.本次年会组织了4个专题讨论会,化学生态学各领域有影响的学者宣读了专题会特邀论文16篇.在“化学生态学中生物检测的精确性”专题讨论会上宣读了“生物检测(bio-assay):得到的正好是我们所要测试的?”、“天然发生化合物的植物毒性(phytotoxicity)之生物检测”和“分异植物的生物检测;研究化学防御的策略”。分别讨论了植物与昆虫之间  相似文献   

3.
一、什么是昆虫性信息素性信息素(sexpheromone)是由一种昆虫产生和释放出来,引诱或激起同种异性昆虫交配的化学物质。昆虫性信息素按其作用方式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挥发性性信息素,有远距离的引诱效果,它广泛存在于鳞翅目昆虫及其它种类的昆虫中;另一种是非挥发性性信息素,须由接受的一性与释放的一性接触才能起作用,称之为性识  相似文献   

4.
《应用生态学报》2007,18(5):1142-1142
由中国生态学学会化学生态学专业委员会主办、浙江大学昆虫科学研究所和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农业部茶叶化学工程重点开放实验室联合承办、中国林学会森林昆虫分会协办的“全国第六届化学生态学学术研讨会”于2007年4月20-23日在浙江省杭州市召开.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林业科学院以及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40所高等院校和研究院所的171名代表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5.
郑重 《生态学杂志》1989,8(4):35-39
随着化学生态学(chemical ecology)和行为生态学(behavioral ecology)的蓬勃发展,近年来信息素(pheromone)研究进展较快,发表的论文与日俱增,但研究的进度很不平衡——脊椎动物以哺乳类研究较多,而无脊椎动物则以昆虫类研究较多。后者是可以理解的,一因昆虫的种类多、数量大,易于取材;二因昆虫具有重大经济意义,特别是有害昆虫的防治(利用性信息素作为诱捕剂),对农业丰收与森林保护关系极大。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甲壳动物的信息素研究也日益受到重视,论文也日益增多。但和昆虫比较起来,它仍处于萌芽状态。作者深信,随着虾、蟹类养殖业和捕捞业的蓬勃发展,这类高等甲壳动物的  相似文献   

6.
在昆虫信息素研究领域当中,鳞翅目昆虫的性信息物质相关研究开展得的最早,也较为详尽。目前全世界已经鉴定出来有超过了1 572种蛾类的信息素组分,各个种间信息素的比例和组分都不尽相同,这正是生物多样性在化学信息联络方面的完美体现。人类对昆虫信息素的研究已经持续了半个多世纪,昆虫信息素的研究一直是化学生态学的一个重要课题,总结出的很多经典方法与结论,对于指导农业实际生产和相关产业生活都具有指导意义。本文综述了昆虫信息素的研究概况、研究方法以及应用现状,力求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生态学报》2005,25(5):1232-1232
由中国生态学会化学生态学专业委员会主办 ,农业部昆虫生态、毒理重点实验室和中国科学院会同森林生态实验站联合承办的“全国第五届化学生态学学术研讨会”于 2 0 0 5年 5月 10~ 12日在广东省珠海市召开。中国生态学会代表冯宗炜院士 ,珠海市人民政府金展扬副市长 ,珠海市农业局罗新安局长到会祝贺。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林业科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和 2 3所高等院校以及《生态学报》、《应用生态学报》、《生态学杂志》和《生态环境》学术刊物的 97名代表出席了会议。杜家纬主任委员做了第四届中国生态学会化学生态学专…  相似文献   

8.
植物气味化合物与斜纹夜蛾性信息素的协同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沈幼莲  高扬  杜永均 《昆虫学报》2009,52(12):1290-1297
为提高现有性信息素对雄蛾的引诱活性, 本研究通过大量的田间试验探索植物气味化合物与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性信息素(顺9, 反11-十四碳二烯乙酸酯∶顺9, 反12-十四碳二烯乙酸酯=10∶1)的协同作用机制。从斜纹夜蛾寄主植物和花的气味化合物中, 选择9种有代表性的化合物, 并以一定剂量分别加入到斜纹夜蛾性信息素诱芯中, 在田间测试对雄蛾的引诱活性。结果表明: 在测试的9种植源性化合物中, 发现一定剂量(每个诱芯加入0.4 mg)的苯乙醛(PAA), 具有显著提高斜纹夜蛾性信息素的引诱作用, 而高剂量的苯乙醛则强烈抑制性信息素的引诱活性; 此外, 其他各种浓度的测试化合物或混合物对性信息素则没有统计上显著的增效作用。不同剂量的苯乙醛单个化合物及各种植物气味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对斜纹夜蛾也有微弱的引诱作用。苯乙醛必须要与性信息素的完整组分(以10∶1比例混合的顺9, 反11-十四碳二烯乙酸酯和顺9反, 12-十四碳二烯乙酸酯)混合才能起作用, 缺少顺9, 反12-十四碳二烯乙酸酯则没有引诱活性。本研究证明, 苯乙醛作为理想的性信息素诱芯增效剂, 可应用于建立更理想的斜纹夜蛾性信息素诱杀技术, 对性诱害虫防治和测报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中国生态学会化学生态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学术讨论会,于1991年10月15日在上海召开。大会收到论文47篇,来自全国14个省(区)、市代表52人。会上,有32人做了报告,主要集中在植物生化他感作用的研究,昆虫信息素的释放、鉴定和生态作用,农田病虫害防治的化学生态学的研究等;在植物化学生态学方面,会上概括的介绍了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国内较  相似文献   

10.
2009年10月27~30日,亚太地区化学生态学大会在美国夏威夷召开。这次大会的主题是“探索生命的多样性”。来自世界各地的约200名学者和研究生参加了会议。参会代表就“果蝇的化学生态学”、“昆虫信息素的基础和应用”、“分子化学生态学”、“入侵物种化学生态学”、“水生生物化学生态学”、“三级营养关系”、“昆虫与植物的关系”、“次生物质多样性”、“次生物质的研究和应用”等方面,利用大会报告、分组报告、口头报告和墙报等形式,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交流。  相似文献   

11.
信息化合物对昆虫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鲁玉杰  张孝羲 《昆虫知识》2001,38(4):262-266
本文综述了来自寄主植物的挥发性物质和同种昆虫或异种昆虫释放的各种信息素及两者的协同作用的信息化合物对昆虫行为的影响。特别强调了寄主植物的气味物质和昆虫信息素协同作用在昆虫寻找寄主、求偶、交配及天敌在寄主识别过程中的重要地位。昆虫对寄主植物的识别是由于识别了植物气味的由一定组分、按照严格比例组成的化学指纹图。昆虫信息素与植物挥发性物质相结合为昆虫寻找求偶、交配场所提供更复杂或更全面的信息。许多昆虫只有在寄主植物或寄主植物气味存在时 ,才能释放性或聚集信息素。天敌在寄主识别、搜索及定位等一系列过程中 ,来自寄主的食料、寄主本身及两者的互作的信息化合物起重要的作用。研究信息化合物对昆虫行为的影响可以探索昆虫各种行为的内在机理 ,更好的了解寄主—昆虫—天敌三层营养关系的相互作用 ,对利用天然活性化合物防治害虫及生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水稻挥发性信息化合物对昆虫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植物挥发性化合物是联系植物、害虫和天敌间3层营养关系的关键信息因子。是害虫防治理论与实践的基础.首先,介绍了水稻挥发性信息化合物的基本化学特征及其在植食性昆虫和天敌昆虫寄主选择中的作用;其次,分析了水稻挥发性信息化合物的产生与作用机制及其生态学功能和水稻挥发性信息化合物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展望了水稻挥发性信息化合物的研究前景.对水稻挥发性化合物的更进一步研究有两个方向,一是对存在于水稻体内,启动相关代谢途径的小分子信号物质的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二是研究捕食性节肢动物对信息化合物的接收、识别和学习等行为及与这些行为相关的生理生化和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13.
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主要借助于性信息素通讯完成雌雄识别,实现交配和种群繁衍。关于棉铃虫感受性信息素机制的研究一直是我国化学生态学领域的热点和重心,研究结果有助于开发和改进棉铃虫防治的性引诱剂。本文将对棉铃虫雄虫感受雌虫释放的性信息素的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深入研究棉铃虫及其他相关昆虫的性信息素感受的分子和神经机理提供参考。棉铃虫雌虫性信息素腺体合成和释放多种长链、饱和或非饱和的脂肪醛和醇等化合物,其中Z11-16:Ald为主要性信息素成分,Z9-16∶Ald和Z9-14∶Ald为次要性信息素成分,不同组分按一定比例混合可明显增强对雄性棉铃虫的引诱效果,而化合物Z11-16∶OH和高剂量的Z9-14∶Ald对性信息素引诱活性具有明显的抑制效果。相应地,雄性棉铃虫触角上A, B和C 3种类型的毛形感器能够感受这些信息化合物。A类型毛形感器内表达受体OR13感受Z11-16∶Ald,B类型毛形感器内表达OR14b感受Z9-14∶Ald,C类型毛形感器内表达OR6和OR16感受Z9-16∶Ald, Z9-14∶Ald, Z11-16:Ac和Z11-16∶OH。受体的表达位置和功能与不同类型毛形感器的电生理反应特性相一致。钙离子成像证明在棉铃虫触角叶内的3个扩大型神经纤维球接受这些气味信息,其中神经纤维球云状体接受Z11-16∶Ald,背中间后侧纤维球接受Z9-16∶Ald,背中间前侧纤维球接受Z9-14∶Ald, Z11-16∶Ac和Z11-16∶OH。这些研究成果在感器、受体和脑中枢水平上揭示了棉铃虫感受性信息素的机制,在这些研究基础上,我们认为需要深入开展以下方面的研究:(1)进一步鉴定相关性信息素受体的功能和定位;(2)深入研究脑内嗅觉高级中枢对性信息素信息的处理和整合神经机制;(3)明确棉铃虫性信息素感受受到寄主植物、光周期、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及机制。  相似文献   

14.
第一次全国昆虫信息化合物研究学术交流会于1978年2月17—23日在上海举行。出席这次会议的代表来自全国二十一个省、市、自治区的部分综合性大学、高等农林院校、中国科学院有关研究所、农科院省级研究机构及一些基层单位教学、研究技术人员和业务领导共一百三十二人。大会收到论文和研究报告六十七篇,其中四十六篇在会上宣读。 昆虫信息化合物的研究,在文化大革命前,只有少  相似文献   

15.
植物—昆虫间的化学通讯及其行为控制   总被引:84,自引:0,他引:84  
在植物与昆虫间的化学通讯中植物气味物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调控着昆虫的多种行为,诸如引诱昆虫趋向寄主植物,刺激昆虫取食,引导昆虫选择产卵场所,进行传粉和防御昆虫等。有些植物则当受到食植性昆虫危害时会释出一些引诱害虫天敌的化学信号。这些化学信号是一些挥发性萜类混合物,天敌昆虫就以此来区分受害和未受害植株。尽管目前在害虫综合治理中,昆虫信息素的应用越来越显得比天然植物气味源更受重视,但是必须指出的是,昆虫信息化合物首次成功地使用于植物保护的却是天然植物气味源。在利用植物气味源作害虫测报和防治中,近年来一种简单价廉的粘胶诱捕器已成为多种害虫的标准测报工具。在害虫综合治理中利用植物气味源的技术显然是具有不可估量的潜力。文中提出了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来改造植物,使植物能释放特定的驱避剂或其它控制昆虫行为的特殊气味物质的新概念。  相似文献   

16.
植物-昆虫间的化学通讯及其行为控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植物与昆虫间的化学通讯中植物气味物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调控着昆虫的多种行为,诸如引诱昆虫趋向寄主植物,刺激昆虫取食,引导昆虫选择产卵场所,进行传粉和防御昆虫等。有些植物则当受到食植性昆虫危害时会释出一些引诱害虫天敌的化学信号。这些化学信号是一些挥发性萜类混合物,天敌昆虫就以此来区分受害和未受害植株。尽管目前在害虫综合治理中,昆虫信息素的应用越来越显得比天然植物气味源更受重视,但是必须指出的是,昆虫信息化合物首次成功地使用于植物保护的却是天然植物气味源。在利用植物气味源作害虫测报和防治中,近年来一种简单价廉的粘胶诱捕器己成为多种害虫的标准测报工具。在害虫综合治理中利用植物气味源的技术显然是具有不可估量的潜力。文中提出了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来改造植物,使植物能释放特定的驱避剂或其它控制昆虫行为的特殊气味物质的新概念。  相似文献   

17.
简讯     
海洋微生物专题研讨会在厦门举行2005年8月22日,由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海洋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分会(筹)与中国微生物学会海洋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筹备组联合主办的海洋微生物专题研讨会作为第三届海洋生物高技术论坛的卫星会议在福建厦门召开,157名从事海洋微生物研究的工作者出席了会议。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海洋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分会(筹)理事长、中国微生物学会常务理事、海洋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筹备组负责人焦炳华教授出席并主持了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161篇,编辑出版了论文集。会议共安排学术报告14个,专家们分别就…  相似文献   

18.
<正> 中国昆虫学会于1980年1月19日至23日在湖北咸宁召开了全国棉垫种群数量生态学学术讨论会。全国重点棉区25个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共35名出席了会议,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上海昆虫研究所、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等亦派代表参加了会议。昆虫生态学组召集人马世骏教授主持了会议。会上着重讨论了棉虫生物防  相似文献   

19.
昆虫寄主标记信息素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陈华才  程家安 《生态学报》2005,25(2):346-350
综述了昆虫寄主标记信息素的研究进展。昆虫寄主标记信息素是指由昆虫产生的用来标记寄主上有同种个体存在的化学物质。昆虫寄主标记信息素的主要生态学功能是调节昆虫的产卵行为,通过阻止自身或同种其它个体对已标记寄主的产卵选择,或减少产卵量来减少后代之间对寄主资源的竞争。寄主标记信息素也会给释放着带来不利的影响,如信息盗用和盗寄生现象等。昆虫寄主标记信息素也调节昆虫近缘种之间对共同寄主资源的竞争。近缘种昆虫对相互寄主标记信息素识别能力的差异反映了不同昆虫对同一寄主资源竞争能力的强弱。寄主标记信息素产生和贮存的部位一般与外分泌腺、消化系统或生殖系统相联系,杜氏腺、毒腺、前胸腺、腹腺、下唇腺、后产卵管、卵巢、中肠和后肠等是产生或贮存寄主标记信息素的常见部位。产生的寄主标记信息素一般在成虫产卵时由产卵器、口器或排泄口释放到寄主体内或体表。卵寄生蜂的寄主标记信息素一般标记在寄主的体表,雌成蜂用触角检测;其它寄生蜂的寄主标记信息素常产在寄主体内,用产卵器检测;植食性昆虫的寄主标记信息素只产在寄主表面,用触角或产卵器检测。昆虫的产卵器、口器、触角或跗节上着生有感受寄主标记信息素的化感器,可以检测到标记在寄主体内或体表的寄主标记信息素。昆虫寄主标记信息素的完全定性涉及活性化合物的分离、鉴定、合成以及行为测定等,已有几种昆虫的寄主标记信息素成分得到了分离鉴定。  相似文献   

20.
该会议由中国昆虫学会资源昆虫专业委员会主办,湖北省昆虫学会承办,于1996年10月28~对日在华中农业大学召开,来自全国12省、市、自治区的113名代表出席了会议。大会收到论文52篇,已汇编成论文摘要集。其中,5篇论文作为大会专题学术报告,其余论文分别在药用昆虫、工业用昆虫、天敌昆虫组及传粉昆虫、食用昆虫、观赏昆虫组进行了交流。会议开幕当天举行了隆重的昆虫午宴,代表们兴致勃勃地品尝了昆虫佳肴。闭幕式上通过了供国家有关部门决策参考的“我国资源昆虫产业化发展政策建议书”.通过交流,可以看出我国资源昆虫研究在广度和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