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檗碱单独及与常规抗真菌药物联合使用后对马尔尼菲篮状菌酵母相的作用效果。方法采用CLSI棋盘法对21株马尔尼菲篮状菌(Talaromyces marneffei,TM)进行体外药敏试验,使用分数抑制浓度指数(FICI)判断药物相互作用:FICI≤0.5为协同作用,FICI4为拮抗作用,0.5FICI≤4为无关作用。利用时间-杀菌曲线进一步确认相互作用。结果小檗碱联合常用抗真菌药物具有协同作用,协同作用率分别为:小檗碱/氟康唑(47.62%),小檗碱/伊曲康唑(66.67%),小檗碱/伏立康唑(71.43%),小檗碱/两性霉素B(71.43%),小檗碱/卡泊芬净(52.38%)。时间-杀菌实验结果显示,5组联合用药组在24 h时每毫升TM的CFU的对数值均与任意单用药物组相比下降大于等于2个单位。所有组合均未观察到拮抗作用。结论中药小檗碱体外对马尔尼菲篮状菌具有抑制作用,与常规抗真菌药联合使用可大大降低抗真菌药物对马尔尼菲篮状菌酵母相的MIC值。这结论为小檗碱联合抗真菌药应用于马尔尼菲篮状菌病的治疗提供实验室基础。  相似文献   

2.
覆盆子提取物联合唑类药物抗真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中药覆盆子提取物联合唑类药物的体外抗真菌作用.方法 采用CLSI公布的M27-A方案微量液基稀释法和棋盘式微量稀释法,测定覆盆子提取物单用及联合唑类药物对不同念珠菌的MIC值和FICI指数.结果 覆盆子不同溶液提取物与氟康唑均表现出协同关系,以覆盆子醇提物为例,单用对念珠菌的MIC80测定值范围主要集中在0.16~1.25 mg/mL,与氟康唑合用后表现出协同关系(FICI≤0.5),且MIC80测定值范围降至0.01 ~0.04 mg/mL;合用后的氟康唑抗真菌活性也明显增强.另外,覆盆子醇提物与不同唑类药物合用后均有协同关系,其MIC80测定值由单用时大于10 mg/mL降至0.04 mg/mL.结论 覆盆子醇提物和唑类药物单用时对耐药念珠菌的抑菌作用较弱,但二者合用后表现出明显的协同关系,对耐药念珠菌的抑菌作用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3.
目的测定利福喷丁(Rifapentine)对氟康唑(Fluconazole)体外抗耐药白念珠菌的增效作用。方法参考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SI)的M27-A2方案测定利福喷丁与氟康唑对白念珠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利用棋盘式微量液基稀释法测定利福喷丁联合氟康唑体外抗白念珠菌的效果。结果利福喷丁单药时对实验所用12株白念珠菌均无抗菌活性(MIC801 024μg/mL)。在氟康唑敏感白念珠菌株中,利福喷丁联合氟康唑后未表现出协同效应(FICI0.5);在氟康唑耐药白念珠菌中,利福喷丁联合氟康唑后均表现出显著的协同作用(FICI0.1)。结论利福喷丁单用无抗白念珠菌活性,但利福喷丁能显著增强氟康唑抗耐氟康唑白念珠菌活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舍曲林抗新生隐球菌的效果。方法实验分为6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10 mg/mL氟康唑、10 mg/mL舍曲林、20 mg/mL舍曲林、10 mg/mL氟康唑联用10 mg/mL舍曲林以及10 mg/mL氟康唑联用20 mg/mL舍曲林组。通过体外药敏试验及BALBc小鼠新生隐球菌动物探讨各组间抗隐球菌效果的差异。结果体外药敏试验发现舍曲林可有效降低新生隐球菌菌落数,当与氟康唑联用时抑菌效果更显著。动物实验发现2种浓度的舍曲林都可明显降低感染小鼠实验早期脑、肺组织的新生隐球菌菌落数,但在实验后期,低浓度的舍曲林对感染小鼠脑组织失去抑菌作用。脑、肺组织中,舍曲林治疗对新生隐球菌的抗菌效果均不如氟康唑。舍曲林与氟康唑联合用药对新生隐球菌模型小鼠肺组织的抗菌效果强于单用舍曲林或氟康唑。结论舍曲林具有抗新生隐球菌的作用,当与氟康唑联合用药时可起到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云南省艾滋病患者中新生隐球菌病的病原分离部位、耐药性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临床总共分离的424株新生隐球菌,用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鉴定菌种,ATB FUNGUS 3检测5种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并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424株新生隐球菌以脑脊液检出比例最高,占62.50%(265/424);血液次之,占30.90%(131/424);第三是痰液,占2.83%(12/424)。424株新生隐球菌对唑类抗真菌药物伊曲康唑和伏立康唑MIC范围均≤2μg/mL,多烯类的两性霉素B MIC范围≤4μg/mL,氟康唑及5-氟胞嘧啶的MIC范围≤64μg/mL。对两性霉素B、氟康唑、5-氟胞嘧啶的敏感性分别为95.28%(404/424)、80.66%(342/424)、75.71%(321/424)。5种抗真菌药物的流行病学折点分别为:5-氟胞嘧啶和氟康唑16μg/mL;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和伏立康唑0.5μg/mL。结论新生隐球菌对两性霉素B的敏感性较好,而氟康唑及5-氟胞嘧啶在多年的临床用药过程中已慢慢出现非敏感菌株,伊曲康唑和伏立康唑MIC范围≤2μg/mL。新生隐球菌药敏试验结果为临床医生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新生隐球菌病治疗首选两性霉素B与5-氟胞嘧啶联合治疗。隐球菌作为临床重要的致病真菌,实验室及临床均应给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光滑念珠菌临床菌株的药敏情况以及中药单体焦性没食子酸联合唑类药物对念珠菌的抑菌作用。方法收集临床分离的光滑念珠菌116株、白念珠菌49株、热带念珠菌42株、克柔念珠菌4株和近平滑念珠菌13株,采用ATB FUNGUS3药敏试条检测光滑念珠菌的药敏情况;同时采用棋盘肉汤稀释法检测焦性没食子酸联合唑类药物对念珠菌的抑菌情况。结果116株光滑念珠菌中,14.66%(17株)的菌株对氟康唑耐药,22.41%(26株)对伊曲康唑表现为非野生型和81.03%(94株)对伏立康唑表现为非野生型。焦性没食子酸对5种念珠菌的抑菌情况,46.55%光滑念珠菌的MIC值为64μg/mL;34.69%白念珠菌的MIC值为64μg/mL;59.52%热带念珠菌的MIC值为64μg/mL;25%克柔念珠菌的MIC值为128μg/mL;46.15%近平滑念珠菌的MIC值为128μg/mL。唑类药物与焦性没食子酸联合用药时,100%、99.14%、99.14%的光滑念珠菌分别对氟康唑、伊曲康唑和伏立康唑表现为协同作用或相加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白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克柔念珠菌和近平滑念珠菌均表现为无关作用和拮抗作用。与单独用药相比,联合用药时81.03%、68.1%、77.59%的光滑念珠菌分别对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的MIC值降低2~3个浓度梯度,且耐药组与非耐药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光滑念珠菌对唑类药物具有耐药性,伏立康唑非野生型菌株所占比例最高。焦性没食子酸单独用药时,5组念珠菌中对光滑念珠菌的抑菌效果最好,且敏感组比耐药组的抑菌效果更加显著。焦性没食子酸联合唑类药物显著降低了光滑念珠菌唑类药物的MIC值,且耐药组比非耐药组的效果更加显著,为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光滑念珠菌感染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芒果苷与氟康唑合用对唑类耐药白念珠菌协同抗真菌的作用和机制。方法采用棋盘式微量稀释法测试芒果苷协同氟康唑对22株耐药白念珠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80;时间-杀菌曲线探究两药联用对4株耐药白念珠菌生长的抑制作用;药物生长抑制实验实验探究不同浓度芒果苷和不同浓度氟康唑协同抗耐药白念珠菌药效;通过实时定量RT-PCR检测两药联用时耐药基因CDR1、CDR2、MDR1表达水平。结果芒果苷联合氟康唑可产生协同抗唑类白念珠菌作用,协同指数(FICI)0.5;两药合用对白念珠菌生长可产生抑制作用;两药合用降低耐药基因CDR1表达水平。结论芒果苷与氟康唑合用可产生协同抗唑类耐药白念珠菌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价氟尼辛葡甲胺(FM)对克柔念珠菌生物膜形成的抑制作用以及和唑类药物联用对克柔念珠菌的体外抗菌作用。方法以患真菌性乳房炎奶牛奶样临床分离克柔念珠菌为试验菌株,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C)、最小杀菌浓度(MFC)初步探讨FM对克柔念珠菌的抑菌活性。水-烃两相法测定细胞表面疏水性(CSH)并通过XTT法测定FM对克柔念珠菌生物膜形成早期1~3 h黏附阶段的影响以及培养24 h后成熟生物膜的影响;以部分抑菌浓度指数(FICI)作为检测指标,通过棋盘法检测与唑类药物联用对克柔念珠菌体外静态抗菌作用;采用酶标比浊法测定绘制不同药物处理后的时间-抑菌曲线。结果 FM单药对克柔念珠菌的MIC均为0.625 mg/mL;FM可以降低CSH,对不同生长阶段(早期黏附、成熟)的克柔念珠菌生物膜均有显著抑制作用,抑制作用具有时间和浓度依赖性;联合用药发现,FM与伊曲康唑联用抗克柔念珠菌的FICI介于0.5~1.5之间,表现为协同/相加作用;与酮康唑联合用药的FICI指数介于0.375~1.25之间,表现为协同/相加作用;与氟康唑联用则表现为无关;时间-抑菌曲线显示,部分唑类药物与FM联用能增强其对克柔念珠菌抑制作用,并维持较长的作用时间。结论 FM是一种有效的抗真菌增效剂,可以促进伊曲康唑和酮康唑的抗真菌活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小檗碱对新生隐球菌的抗菌活性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小檗碱对新生隐球菌标准菌株和临床分离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通过棋盘法测定小檗碱与氟康唑、两性霉素B的协同作用,测定小檗碱对隐球菌重要毒力因子的表达,以及对巨噬细胞和隐球菌互作的影响,采用隐球菌感染大蜡螟模型测定小檗碱的体内杀菌活性。【结果】小檗碱是一种杀真菌化合物,在测试的菌株中,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范围为8-16μg/mL。亚致死剂量小檗碱能够抑制隐球菌荚膜大小、产黑色素能力和有性生殖能力,并能增强巨噬细胞的杀菌能力。锌指转录因子Nrg1介导了上述重要的过程。在隐球菌感染动物模型中,小檗碱能够延长感染大蜡螟的存活时间。【结论】小檗碱在体内外具有优异的抗隐球菌活性,有望作为抗隐球菌药物开发的起始化合物。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中药卷柏中炔多酚类成分卷柏素与氟康唑、酮康唑联用对念珠菌的体外抗真菌效果,并初步探讨对氟康唑增效的分子机制。采用棋盘法测定两类药物联用对念珠菌体外抗真菌活性,以FICI法评价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卷柏素与氟康唑、酮康唑合用对白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表现协同作用(FICI≤0. 5);对克柔念珠菌表现无关作用(FICI=1)。qRT-PCR检测卷柏素与氟康唑联用对白念株菌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显示,卷柏素能显著地逆转氟康唑诱导白念珠菌ERG5、ERG11、CDR1、CDR2、MDR1、FLU1和SIR2表达上调。Western-blot检测结果亦表明,卷柏素逆转组蛋白去乙酰化酶Sir2的上调。卷柏素显示出对氟康唑、酮康唑的抗念珠菌活性的体外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氯喹与氟康唑体外联合应用对隐球菌生长作用的影响。方法参考M27-A方案,检测10μmol/L,100μmol/L与1 000μmol/L 3种浓度氯喹与氟康唑联合后对20株菌株的氟康唑对隐球菌最小抑菌浓度与最小杀菌浓度的变化。结果与10μmol/L氯喹组相比,100μmol/L以上浓度的氯喹组可以显著降低氟康唑对隐球菌的M IC与MFC。结论氯喹在体外可以提高氟康唑抗隐球菌的作用,与氟康唑具有协同抗隐球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新疆首次临床分离的5株新生隐球菌进行分子鉴定、RAPD-PCR基因分型及体外药物敏感性研究。方法5株新生隐球菌分子鉴定采用核糖体DNA大亚基(LSU rDNA)D1/D2基因区域分子鉴定。分子分型采用引物SEQ-6结合RAPD-PCR法扩增5株新疆临床分离新生隐球菌菌株及5株由上海长征医院提供分离自上海新生隐球菌菌株,根据扩增产物带型进行基因型判定。采用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的酵母微量液基稀释法(M27-A3)测定5株新疆临床分离新生隐球菌菌株对6种抗真菌药(伏立康唑、伊曲康唑、两性霉素B、特比萘芬、氟康唑、5-氟胞嘧啶)的体外敏感性。结果 5株新疆临床分离隐球菌菌株经过D1/D2区域序列分析在基因Bank中比对后鉴定为新生隐球菌。5株新疆临床分离新生隐球菌和5株上海新生隐球菌菌株经RAPD-PCR法扩增,带型显示分为A、B、C、D 4个基因型,其中新疆5株菌株A型1株、其余4株均为B型,上海菌株B型为1株,C型3株、D型1株,5株新疆临床分离新生隐球菌株对伏立康唑、伊曲康唑、两性霉素B、特比萘芬的MIC值(μg/mL)范围依次为:0.062 5~0.25、0.25~1、0.125~0.5、1~2,对氟康唑、5-氟胞嘧啶MIC值较高,MIC值范围依次为:4~16、8~32。结论新疆临床分离5株隐球菌株采用D1/D2基因序列鉴定为新生隐球菌。RAPD-PCR分型显示新疆临床分离5株新生隐球菌株以B型基因型为主。A型和B型对伏立康唑、两性霉素B敏感,对伊曲康唑、特比萘芬剂量依赖型敏感,对氟康唑、5-氟胞嘧啶耐药。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化合物体外筛选,获得与临床常用抗真菌药物卡泊芬净具有协同作用的化合物,增强卡泊芬净的抗菌效果。方法采用棋盘式微量液基稀释法考察硬脂酸单甘油酯(glyceryl monostearate, GMS)与卡泊芬净(CAS)、氟康唑(FCZ)对多种念珠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协同指数(FICI);考察硬脂酸单甘油酯与卡泊芬净单用及联合使用时,在RPMI 1640和Spider培养基中抑制白念珠菌菌丝形成的抑菌浓度。结果在考察的绝大多数致病念珠菌中,硬脂酸单甘油酯与卡泊芬净具有协同抗菌作用,协同指数FICI≤0.5;联用硬脂酸单甘油酯后,卡泊芬净抑制菌丝形成的浓度降低。结论硬脂酸单甘油酯可以增强卡泊芬净的体外抗真菌效果,二者具有较强的协同抗念珠菌活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念珠菌属对唑类药物的体外敏感性时,培养24h和48h读取MIC值的差异。方法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653株念珠菌对氟康唑、伏立康唑和伊曲康唑的体外药物敏感性,分别于24h和48h读取MIC值,比较不同孵育时间所得MIC总一致率(EA)、敏感性判定一致率(CA)及敏感性判定错误率(Error)。结果绝大多数念珠菌培养24h能够生长充分并进行MIC值读取;孵育24h和48h读取MIC值总EA较好,分别为:氟康唑(91.9%),伏立康唑(92.0%),伊曲康唑(95.6%);CA分别为氟康唑(96.9%),伏立康唑(90.4%),伊曲康唑(88.2%),不同菌种类型CA有差异;未发现极严重错误(VME)的结果,错误多为一般错误(MiE),653株菌敏感性判定错误率ME/MiE分别为氟康唑(1.7%/2.9%)、伏立康唑(2.0%/10.6%)和伊曲康唑(1.5%/13.0%)。结论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念珠菌属对唑类药物体外敏感性时,孵育24h与48h MIC值一致率较好,24h读取MIC值可缩短药敏报告时间,减少拖尾现象导致的判读错误。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头孢他啶与阿米卡星联合对鲍曼不动杆菌体外药敏试验效果,探索多药耐药的临床用药新途径。方法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棋盘法分别测定头孢他啶、阿米卡星两药单独及两种不同浓度药物组合时对临床分离的24株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最低抑菌浓度(MIC),计算部分抑菌浓度(FIC)指数,应用FIC指数来计算及判读两种抗菌药物联用对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体外抗菌作用的效果。结果头孢他啶与阿米卡星联合应用,能显著降低各自的MIC值,分别有75%的菌株表现为协同作用,20.8%的菌株表现为相加作用,有4.2%发生无关作用,没有拮抗作用发生。结论对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可使用头孢他啶与阿米卡星进行联合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伊曲康唑联合卡泊芬净或特比萘芬时对球形孢子丝菌酵母相和菌丝相的体外抑菌作用。方法参照标准的微量液基稀释法及棋盘微量稀释法对33株球形孢子丝菌行药敏试验,结果使用抑菌浓度指数(FICI)判定"协同""不相关"和"拮抗"。结果伊曲康唑与卡泊芬净联合对球形孢子丝菌酵母相菌株的协同率为93.94%(31/33),与特比萘芬联合的协同率为60.61%(20/33);伊曲康唑与卡泊芬净或特比萘芬联合对菌丝相菌株协同率分别为96.97%(32/33)、84.5%(28/33)。对所有受试菌株均未观察到上述药物的拮抗作用。结论体外联合药敏试验结果显示伊曲康唑与卡泊芬净或特比萘芬联合有较好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重庆地区新生隐球菌感染的类型、治疗、预后和菌株耐药性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5年新生隐球菌感染病例的临床资料以及6种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我院新生隐球菌感染共47例,感染类型以隐球菌性脑膜脑炎为主(72.3%),78.7%的患者为男性,且大部分患者无HIV感染;此外,有17.1%的患者患有隐球菌肺炎。37例患者进行血清和/或脑脊液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检测,其阳性率均为100%。所有菌株对伊曲康唑和伏立康唑均为野生型,90%以上的菌株对5-氟胞嘧啶和泊沙康唑为野生型,对氟康唑为野生型的菌株占85.1%,但对两性霉素B为野生型的菌株仅有53.2%。经药物治疗后预后良好者占78.0%,但未进行治疗的患者中仅有16.7%预后良好。结论及时检测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有助于提高隐球菌感染诊断的阳性率,新生隐球菌培养阳性后及时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非常重要,根据药敏结果尽早给予联合抗隐球菌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罗米地辛对氟康唑体外抗白念珠菌活性作用的影响。方法参考CLSI的M27-A3方案检测氟康唑对受试白念珠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以及不同浓度罗米地辛联合氟康唑检测其对受试白念珠菌的抗真菌效果。结果受试菌包括氟康唑敏感株、剂量依赖株、耐药株各5株。2μg/mL罗米地辛和4μg/mL罗米地辛联合氟康唑对氟康唑的抗真菌活性有增效作用,表现为MIC值降低、菌量减少和抑制拖尾现象。结论罗米地辛对氟康唑体外抗白念珠菌活性的增效作用,可抑制氟康唑的拖尾现象。  相似文献   

19.
新生隐球菌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环境中的酵母类真菌,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引起隐球菌性脑膜炎。HIV感染是导致隐球菌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但近年来关于非HIV患者隐球菌感染的报道不断增加。体外药敏试验证实大部分新生隐球菌对棘白菌素类药物具有内在抗性。两性霉素B和氟康唑是用于隐球菌感染治疗的一线药物,而长期广泛用药引起新生隐球菌对氟康唑的耐药率逐年升高,患者临床治疗失败率居高不下。为进一步加深对新生隐球菌的认识,本文结合国内外流行病学报道及相关研究,从感染现状、生物学特征、诊治方法和耐药性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新生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明确酮康唑联合特比萘芬或萘替芬相互作用模式,评估不同分数抑菌浓度解读标准对判断抗真菌药物体外联合效应的影响。方法参考CLSI微量液基稀释法M27-A3和M38-A2方案,采用棋盘微量稀释法对100株分离自临床真菌病患者的菌株进行酮康唑与特比萘芬或奈替芬体外联合药敏试验,包括皮肤癣菌,念珠菌和马拉色菌。采用不同分数抑菌浓度解读标准评估酮康唑与特比萘芬或奈替芬体外联合效应,A标准定义为:FICI≤0.5为协同作用,0.5FICI≤4为无相互作用,FICI4为拮抗作用;B标准:FICI≤0.5为协同作用,0.5FICI≤1为相加作用,1FICI≤2表示为无关作用,FICI2为拮抗作用;C标准:FICI1为协同作用,FICI=1为相加作用,1FICI≤2为无关作用,FICI2为拮抗作用。结果A标准与B标准具有较好的一致性,C标准则较为宽松。根据C标准进行解读会明显扩大协同效应范围。结论定义FICI≤0.5为协同作用,0.5FICI≤4为无相互作用,FICI4为拮抗作用的解读标准,具有简便、一致性好的优点,值得临床采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