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讨论了植物气孔气态失水与SPAC系统液态供水相互作用研究领域的一些重要现象和行为.当植物水力信号和化学信号共同作用促进气孔对叶水势的调节时,植物对叶水势的调节表现为等水行为.气孔对环境湿度变化响应的反馈机制可用来解释土壤干旱条件下气孔和光合的午休现象,以及气孔导度和水流导度之间的相关关系;而气孔对环境湿度变化响应的前馈机制,则可用来解释气孔导度对大气 叶片间水汽饱和差的滞后反应.植物最大限度地利用木质部传输水分的策略,要求气孔快速响应以避免木质部过度气穴化和短时间内将气穴逆转的相应机制.  相似文献   

2.
气孔是分布在植物表面的微孔, 是植物水分散失和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经过多年的研究, 气孔发育过程中重要调节因子陆续被发现。气孔复合体结构、发育起始模式以及在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中的分布都有较大差异。该文综述了双子叶植物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气孔发育过程中调控因子、细胞极性分裂以及环境因子和植物激素调控气孔发育的机制; 还阐述了单子叶植物玉米(Zea mays)、二穗短柄草(Brachypodium distachyum)和水稻(Oryza sativa)气孔发育方面的研究进展, 并展望了气孔发育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石蒜属植物叶微形态特征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借助显微和扫描电镜技术对石蒜属植物叶表皮微形态特征进行了研究。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石蒜属植物的叶表皮,统计并测量了气孔类型、气孔大小、气孔密度及气孔指数等,描述了气孔及气孔外拱盖的有关特征。结果表明:石蒜属植物叶表皮气孔器为无规则型,近轴面表皮细胞形状、气孔器类型、垂周壁式样、气孔大小及气孔外拱盖内缘种间无差异或极小,表明石蒜属植物为一自然分类群。而远轴面表皮细胞形状、气孔密度、气孔指数、气孔是否下陷、气孔外拱盖是否有蜡质纹饰等种间差异较大。根据远轴面叶表皮细胞形状及叶气孔特征,研究表明:换锦花、长筒石蒜和安徽石蒜,夏水仙、乳白石蒜与红蓝石蒜,石蒜与中国石蒜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因此,叶微形态特征对探讨石蒜属植物种间亲缘关系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一种用透明胶带粘取叶片表皮观察气孔的方法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28  
用普通塑料透明胶带粘取叶片下表皮观察植物的气孔,比印迹法和撕取下表皮观察气孔的方法具有操作简单、速度快、真实性强的优点,尤其适宜于试管苗等幼嫩材料的气孔变化动态和形态学指标的研究.此法可以防止因保卫细胞失水而导致气孔开张度的变化,能真实地观察植物不同阶段和时期气孔的变化动态.  相似文献   

5.
安徽黄精属(Polygonatum)植物叶表皮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郑艳  王洋  周海滨  徐如松  李阿山  张定成   《广西植物》1999,19(3):263-266+294
利用光学显微镜及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安徽省黄精属9种植物的叶表皮;统计并测量了气孔类型、气孔大小、气孔密度及气孔指数等;描述了表皮角质膜、蜡质纹饰、气孔的形状及气孔外拱盖等有关特征。结果表明:黄精属植物叶表皮气孔器类型属只有2个保卫细胞而无任何副卫细胞的单子叶植物气孔器类型。气孔的某些特征,如气孔器类型、气孔器分布特征、表皮细胞形状及垂周壁式样、角质层及蜡质纹饰等在种间差异不大,可作种间区别的次级特征用。  相似文献   

6.
紫竹梅、吊竹梅和鸭跖草气孔分布与比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吕洪飞 《植物学通报》2000,17(4):375-380
用无色指甲油印痕法对鸭跖草科的紫竹梅、吊竹梅和鸭跖草的幼茎、成熟茎、成熟叶鞘的外表皮和幼叶、成熟叶和上、下表皮的气孔分布进行观察。并借助于计算机对三种植物的各器官各部分的气孔分布进行差异性检验和总体比较。结果表明 :三种植物的幼茎、成熟茎和成熟叶鞘外表皮的上部、中部、基部的气孔分布均无显著性差异 ,而幼叶和成熟叶的上、中、下部的气孔分布存在着显著性差异或极显著差异。三种植物的总体比较 ,只有幼茎无显著性差异。同科不同属的三种植物不同器官的气孔分布存在差异与其遗传和生境条件有关。在植物不同的器官中 ,叶表面的气孔分布特征可以作为植物分类的佐证。  相似文献   

7.
吕洪飞 《植物学报》2000,17(4):375-380
用无色指甲油印痕法对鸭跖草科的紫竹梅、吊竹梅和鸭跖草的幼茎、成熟茎、成熟叶鞘的外表皮和幼叶、成熟叶和上、下表皮的气孔分布进行观察。并借助于计算机对三种植物的各器官各部分的气孔分布进行差异性检验和总体比较。结果表明:三种植物的幼茎、成熟茎和成熟叶鞘外表皮的上部、中部、基部的气孔分布均无显著性差异,而幼叶和成熟叶的上、中、下部的气孔分布存在着显著性差异或极显著差异。三种植物的总体比较,只有幼茎无显著性差异。同科不同属的三种植物不同器官的气孔分布存在差异与其遗传和生境条件有关。在植物不同的器官中,叶表面的气孔分布特征可以作为植物分类的佐证。  相似文献   

8.
27种木犀属植物叶表皮微形态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27种木犀属植物的叶表皮,测量并统计了气孔器类型、气孔大小、气孔密度、气孔指数及腺点密度等指标,以明确各种的叶表皮细胞形状及垂周壁式样、表皮角质膜、蜡质纹饰及气孔外拱盖的具体特征。结果显示:木犀属植物叶下表皮有气孔器,形状为圆形、椭圆形;气孔器类型多为不规则型,只有总状桂花和狭叶木犀为环列型;气孔器外围角质层有放射状、条状、环状、颗粒状等多种类型;叶表皮细胞形状有无规则形和多边形2种;下表皮腺点的数目远远大于上表皮。研究表明,木犀属植物气孔器和叶表皮细胞特征在种之间差异比较明显,可以作为种间鉴定的重要依据,具有重要的分类学意义。  相似文献   

9.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中国西南地区独活属16种1变种植物(分隶于中国独活属的全部4个组)的叶表皮微形态进行了观察,测量并统计气孔器大小、密度和气孔指数,并用统计学方法对远轴面气孔器长轴进行显著差异性分析.结果显示:无规则型气孔器普遍存在于所有研究类群的叶远轴面及个别类群叶近轴面,气孔器的分布和密度具有种间特异性.表皮毛普遍存在于远轴面及大部分类群近轴面,长短和覆盖密度因种而异.近轴面表皮细胞为多边形或者不规则形,垂周壁平直、浅波状或波状;远轴面表皮细胞形态多不规则形,表皮细胞垂周壁浅波状或波状.在扫描电镜下,叶表皮气孔器外拱盖内缘为近平滑、浅波状或波状;角质膜条纹状,有的附有颗粒状、鳞片状蜡质等结构.气孔器外拱盖形态以及蜡质类型是稳定的鉴别特征.研究表明独活属植物叶表皮特征存在较大的种间差异,对独活属的系统分类及进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对叶表皮特征在独活属植物分类处理中的应用及系统进化问题等进行了讨论,并建立了以叶表皮微形态特征为依据的分类检索表.  相似文献   

10.
广州市常见行道树种叶片表面形态与滞尘能力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刘璐  管东生  陈永勤 《生态学报》2013,33(8):2604-2614
以广州市常见的18种行道树为对象,通过扫描电镜观察比较了行道树的叶表面形态结构、应用接触角测定仪测定了绿化树种叶片的接触角对滞尘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树种的滞尘量差异显著,18种植物叶片雨后第26天的最大滞尘量在0.066-1.831 g/m2,物种间相差达27倍以上.叶表面具有网状结构,气孔密度较大(20<气孔密度<60个)且气孔开口较大(如芒果)容易滞留粉尘;叶表面平滑具有蜡质层,气孔排列整齐,无明显起伏(如红花羊蹄甲、桃花心木、大叶紫薇、鹅掌藤),滞尘能力较弱.植物叶片接触角与滞尘量呈负相关(r=-0.614),接触角<90°的表现为亲水性.易润湿的植物叶片雨后第26天最大滞尘量在1.0-1.831 g/m2,叶片表面的形态结构凹凸不平,具有钩状或脊状褶皱、突起等且20<气孔密度<60范围内,测得的接触角较小(芒果、重阳木、高山榕),使得粉尘与植物叶片接触面积较大,粉尘不易从叶面脱落,滞尘能力较强.而接触角较大的盆架树、麻楝、大叶紫薇、鹅掌藤和红花羊蹄甲的滞尘量均<1.0g/m2,其特殊的表面结构和疏水的蜡质使颗粒物不易吸附在植物叶片上,因此滞尘能力较弱.由此可见,植物叶表面蜡质含量和气孔密度及其叶片接触角的大小是影响植物叶片滞尘能力的主要因素,在进行城市绿化时,适当考虑选择叶表面形态有利于滞尘的绿化树种,将可提高城市植被的环境效应.  相似文献   

11.
对生长在荫棚3种不同光照条件下和全自然光下的热带雨林4个冠层种(望天树、绒毛番龙眼、团花、红厚壳)和3个中层种(玉蕊、藤黄、滇南风吹楠)树苗叶片气孔特征以及它们的可塑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这些植物的气孔全部着生在远轴面.7种植物中,玉蕊和绒毛番龙眼的气孔密度较大,滇南红厚壳和团花的保卫细胞最长.随光强的增大,气孔密度和气孔指数增大,单位叶气孔数在低光强下较大.除团花外,其它植物叶片气孔导度在50%光强处最大,而光强对保卫细胞的长度影响不显著.相关分析表明,气孔密度与植物单位叶的面积呈负相关。而与气孔导度的相关性不显著、尽管两种不同生活型植物气孔指数和单位叶气孔数在不同光强下的可塑性差异较小,但冠层树种气孔密度和气孔导度的可塑性显著高于中层树种.  相似文献   

12.
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下,对栒子属(Cotoneaster Medikus)2组15种植物的叶表皮特征进行了观察,发现疏花组(Sect. Cotoneaster)植物叶表皮细胞多为多边形,垂周壁一般为平直—弓形,气孔均为无规则型;单花组(Sect. Uniflos)植物叶表皮细胞常不规则型,垂周壁多浅波状,气孔除无规则型(anomocytic)外还兼有十字型(staurocytic)、四分体型(tetracytic)和等三体型(isotricytic)。依据气孔周围角质膜特征等叶表皮性状,把15种植物分为W型、S型和I型,其中W型是S型的特化类型,疏花组的种类为W型或S型,单花组的种类为I型。叶表皮微形态特征可以为栒子属植物组及种的分类学处理提供解剖学资料。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生境对卷柏属(Selaginella)植物微观形态的影响,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海南七仙岭采集的7种卷柏属植物的侧叶、中叶、孢子叶的叶表皮形态以及小孢子形态进行全面观察分析,并计算气孔器大小、气孔密度、孢子大小等,比较分析其微观形态的区别及微形态与生境间的关系,为卷柏属植物的分类提供依据。结果显示:(1)同种卷柏属植物的侧叶、中叶与孢子叶在叶表皮形态上具明显差异,尤其是孢子叶上的气孔与营养叶相对较小且稀疏,与孢子叶的繁殖功能相符合。(2)不同种卷柏属植物的叶表皮特征也明显不同,主要表现在叶缘刺、气孔和瘤状突起上,表明这些特征可以作为卷柏属植物种间区分的依据。(3)卷柏属植物的小孢子形态稳定,纹饰多样;部分种间的小孢子形态相似,但可通过纹饰类型、裂缝的曲直进行区分。(4)琼海卷柏的小孢子具有独特的网状纹饰,暗示其具有独特的演化途径。(5)卷柏属植物叶表皮的气孔特征、瘤状突起特征,小孢子的颜色、纹饰,与海拔、生境的湿度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其形成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6种松科植物叶表皮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12  
邵邻相  张凤娟 《植物研究》2005,25(3):281-285
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松科(Pinaceae)3个属6种植物叶表皮特征。金钱松气孔带位下表面,气孔区与非气孔区表皮细胞形态差异很大,气孔细缝状;雪松针叶四面都具气孔线,气孔下陷,孔口光滑,针叶表面具较厚的角质层,表皮细胞形状观察不清;五针松针叶仅两腹面有气孔线,气孔有隆起的圆环围绕,表面角质层呈条纹状排列,形成一种沟槽;黑松、湿地松、马尾松针叶腹背面都有气孔线,气孔呈蜂窝状排列成行,气孔下陷,孔口角质化强烈。结果表明松科3个属植物叶表皮的形态结构及气孔器差异显著,一定程度上证实了3属是自然的分类群。  相似文献   

15.
应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新疆14种青兰属(DracocephalumL.)植物叶片的微形态特征进行观察,结果表明:该属植物只有宽齿青兰(Dracocephalum paulsenii Briq.)叶的下表皮细胞为多边形,其余种植物叶的上、下表皮均为不规则形;垂周壁式样有深波状、波状、浅波状、平直-弓形;气孔器均为横列型;气孔形状有椭圆形、长椭圆形、宽椭圆形、近圆形;表皮毛的类型为小刺毛、短柔毛、长柔毛、头状腺毛和盾状腺毛。在不同种间甚至是同种植物叶的上、下表皮上,气孔器的大小、气孔密度、气孔指数、气孔外拱盖内缘、表皮毛、角质层纹饰等的微形态特征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可为探讨本属种间的分类、亲缘关系和演化趋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气孔是植物控制气体交换和调节水分散失的门户.大部分高等植物气孔的分布格局是相邻气孔之间被一至多个表皮细胞所间隔.而在有限分布的几个科属的植物种中发现气孔成簇分布的现象,即由2至多个紧密相邻的气孔器组成相对独立的单元,称为气孔簇(stoma tal cluster).以中国原产的盾叶秋海棠(Begonia peltatifolia Li)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叶表皮气孔簇的发育机制及其分布格局.结果表明:气孔发育初期,气孔拟分生组织的成簇(相邻紧密)排列可能是气孔簇形成的主要机制;气孔副卫细胞恢复分裂形成的卫星拟分生组织也对气孔簇的形成起一定的作用.把气孔簇和单个气孔视为一个气孔单元发现,盾叶秋海棠气孔单元密度(单位面积中气孔单元数)和气孔单元大小(气孔单元所包含气孔数)在叶片上呈有规律的分布:前者由叶片中部向叶尖、叶缘逐圈增多,而后者逐圈减少.对这种分布格局的成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中国北方鸢尾属植物叶片解剖结构特征及分类学价值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王宏  申晓辉  郭瑛 《植物研究》2008,28(1):30-37
以中国北方生长的鸢尾属9种植物为研究对象,利用光学显微镜对叶表皮细胞形状及大小、气孔大小、气孔分布及气孔密度、气孔指数等叶表皮构造特征进行观察,并探讨了叶表皮特征在鸢尾属内各个亚属、亚组间的分类学价值,结果表明:表皮细胞的形状和大小显示了同亚属或同亚组植物之间较为明显的亲缘关系,在区分鸢尾属下不同亚属或亚组植物上也有一定的分类学价值。气孔密度和气孔指数在鸢尾属内分类学价值不大,但却能很好地反映不同鸢尾属植物与生境之间的密切关系。并从表皮构造特征上证实了野鸢尾与射干有很强的亲缘关系,且近于鸢尾属内的其他植物的结论;此外,通过对鸢尾属植物叶横切解剖结构的观察:从维管束、横切面形状、表皮细胞与角质层、乳突、气孔、气室大小、叶肉细胞的分化这7个较为明显的特征上的相关性和差异性,探讨了由于生境的不同而产生的植物形态结构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气孔是SO_2等有毒气体进入植物的主要入口,马场等指出:植物叶伤害面积(%)与气孔开度有高度正相关;谷山等则认为与气孔开度无关,而是由气孔数量所制约。气孔接触SO_2后是关闭或者开放反应也各有报告。控制气孔开张是提高SO_2抗  相似文献   

19.
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下,对鄂尔多斯高原上从东到西分布的8种锦鸡儿属(Caragana)植物的叶表皮特征进行了观察,发现该属植物的叶表皮细胞形状有多边形和不规则形两种类型;气孔轴式类型主要是不定式。旱中生的秦晋锦鸡儿(C. purdomii)的气孔密度及气孔指数最高,其它7种旱生种类(甘蒙锦鸡儿(C. opulens)、中间锦鸡儿(C. intermedia)、柠条锦鸡儿(C. korshinskii)、荒漠锦鸡儿(C. roborovskyi)、狭叶锦鸡儿(C. stenophylla)、藏锦鸡儿(C. tibetica)和短脚锦鸡儿(C. brachypoda))的偏低。在同种锦鸡儿中,中间锦鸡儿、狭叶锦鸡儿、藏锦鸡儿的气孔密度随环境干旱程度的增加而增加,柠条锦鸡儿的气孔密度则减少;狭叶锦鸡儿、藏锦鸡儿的气孔指数随环境干旱程度的增加表现为上升,中间锦鸡儿、柠条锦鸡儿的气孔指数表现为下降。中间锦鸡儿、柠条锦鸡儿、藏锦鸡儿和荒漠锦鸡儿的表皮均密被表皮毛,是对干旱环境的适应特征。旱生种类比中生种类的表皮特性具有更高的可塑性,在半荒漠地带能够成为建群种的狭叶锦鸡儿和藏锦鸡儿的可塑性指数最高。在扫描电镜下,气孔位置有两类:气孔与表皮细胞齐平、气孔陷于表皮细胞之下。表皮上有角质层和蜡质;表皮毛为单细胞非腺毛。  相似文献   

20.
以中国北方生长的鸢尾属9种植物为研究对象,利用光学显微镜对叶表皮细胞形状及大小、气孔大小、气孔分布及气孔密度、气孔指数等叶表皮构造特征进行观察,并探讨了叶表皮特征在鸢尾属内各个亚属、亚组间的分类学价值,结果表明:表皮细胞的形状和大小显示了同亚属或同亚组植物之间较为明显的亲缘关系,在区分鸢尾属下不同亚属或亚组植物上也有一定的分类学价值。气孔密度和气孔指数在鸢尾属内分类学价值不大,但却能很好地反映不同鸢尾属植物与生境之间的密切关系。并从表皮构造特征上证实了野鸢尾与射干有很强的亲缘关系,且近于鸢尾属内的其他植物的结论;此外,通过对鸢尾属植物叶横切解剖结构的观察:从维管束、横切面形状、表皮细胞与角质层、乳突、气孔、气室大小、叶肉细胞的分化这7个较为明显的特征上的相关性和差异性,探讨了由于生境的不同而产生的植物形态结构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