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动物体是完整统一的有机体,其各系统、各器官的机能活动是矛盾的,对立的,同时又是统一的。心脏的跳动,肺脏的呼吸,肌肉的伸缩,胃肠的蠕动等,都是由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对立统一的活动完成的。在这些活动当中,神经系统起着主要的调节作用。中枢神经系统是支配全身活动的中枢,而内脏器官的活动是由相对自主的植  相似文献   

2.
生理生态学的原则是随着纬度的升高,物种分布的海拔高度将随之降低。但是,云南一些植物特征成分的分布却与之相反,它们的分布与云南残留的古夷平面的分布相似,即随着纬度的升高,其分布的海拔高度也随之升高。二者的区别是云南古夷平面分布的趋势线的仰角大于那些特征成分分布的趋势线的仰角。可能的原因是:相对于剧烈的地质运动,物种的适应能力总是相对滞后的,并且物种的分布也受到其生长特性的制约;根据分布区形成的原则,这些成分的发生应早于夷平面的隆起。  相似文献   

3.
制作学案的过程,就是老师理解通透所传授的知识的前提下,阅读大量的相关的资料,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与知识的积累能力,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以便积极引导和帮助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进行探究思索的方案。高中生物的教学研究问题,通过学案的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是教师在教学理论与学习标准的指导下对高中生物的教学所提高的一个新层次。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进步我国在各个领域的发展上都得到了相应的提升,从农业的发展情况来看,由于我国在科学技术上进步故此在农业的发展上也取得了重大的成效,但是在农业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严重的问题,就是对于化学药品的使用所造成的农产品的污染以及环境的污染。本文主要针对当前的一些植物保护的现状进行阐述,并对植物保护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间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探究,希望能够在此领域的学术发展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双积分球测量系统和Inverse Add ing-Doub ling方法,研究了自然和热凝固的人肝组织对532nm的KTP激光和1 064 nm的Nd:YAG激光的光学特性。结果表明:热凝固的人肝组织对532 nm的KTP激光的吸收系数较自然的肝组织的吸收系数增大了23.5%(P<0.05),热凝固的肝组织对1 064 nm的Nd:YAG激光的吸收系数较自然的肝组织的吸收系数减小了34.3%(P<0.05)。热凝固的人肝组织对532 nm的KTP激光的散射系数较自然的肝组织的散射系数增大了4.50倍(P<0.05),热凝固的肝组织对1 064 nm的Nd:YAG激光的散射系数较自然的肝组织的散射系数增大了6.41倍(P<0.05)。热凝固的人肝组织对532 nm的KTP激光的各向异性因子较自然的肝组织的各向异性因子减小了5.47%,热凝固的肝组织对1 064 nm的Nd:YAG激光的各向异性因子较自然的肝组织的各向异性因子减小了1.95%。  相似文献   

6.
浅谈果树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的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对于果树的病虫害综合防治是农业生产效益的根本保障,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尤其是在我国的北方,果树的栽培更是有着悠久的历史,在近些年中由于技术的进步果树的品种更新的速度也在不断的加快,但是随之而来的就是果树的病虫害的问题,它对于果树的影响非常的大,直接在经济上给果农带来严重的损失,为了能够让果农的经济效益得到保障,对于果树的病虫害防治就显得极为重要。本文主要是对东北地区的果树病虫害的现状进行简要的分析,并对果树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进行研究找出适当的对策,希望能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在当前的形势下,我国的林业建设工作也是需要及时的调整发展方案,以此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的,要由传统的林业建设模式逐渐的向现代化的方向发展。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基层林业站的微观变化也会对林业建设的发展方向的宏观调整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要结合科学发展的建设理念,来指导林业站的工作,以此来促进林业的健康建设。文章主要阐述基层林业站的作用,主要是为更好的发挥基层林业站的效用服务的。  相似文献   

8.
一、植物生理学面临的挑战作为植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的植物生理学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对植物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的了解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也对人类的生产活动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例如化学肥料及生长调节剂与除草剂的大规模应用,细胞全能性的发现及利用等。但与现代自然科学体系日新月异的进步相比植物生理学则象百舸竞渡中的一叶扁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近年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的飞速进步,各种物理化学检测手段的应用及检测精度的提高,使植物生理学的机理的探索必须建立在分子生物学的基础上并相应地使用精确的检测手段,例如植物激素乙烯的发现及其生物合成与作用机理的研究,就是建  相似文献   

9.
环境状况的好与坏通常决定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的强与弱。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方面的问题越来越多,各个国家对于环境问题的解决方法以及管理方式各有千秋,同时各个国家对于环境问题的管理也都十分的重视。而其中,日本环境的管理是开始于20世纪中期的,从20世纪中期到现在,短短的这一段时间中,日本的环境管理出现出人意料的成功,不仅创造了防治产业污染的奇迹,同时也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成的管理体制以及丰富多彩的管理模式。与日本不同的是,我国的环境管理方面尚且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将结合中日环境管理方面存在的差异探讨中国的环境管理存在的问题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0.
正常微生物群是一个新的人体生理学系统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5  
1 前言微生态学的发展 ,现在已把微生物的作用 ,从主要是致病作用的观点转移到主要是生理作用的观点。这种观点的转变是经过 10 0多年的学术研究和科学发展才取得的。在 2 0世纪经过无菌动物的饲养、厌氧培养技术的进步和现代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学的研究终于完成了微生态学向新的更高阶段的转变。这就是微生物的研究以致病性为主的时代转向以生理性为主的时代。要确定一门新学科的诞生日期是很难的。一门新学科的定义也是逐渐形成的 ,要经过科研成果不断积累才能逐渐完善。正常微生物群的生理作用的提出是很早的 ,至少要推衍到 19世纪的…  相似文献   

11.
西南地区生态重要性格局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林子雁  肖燚  史雪威  饶恩明  张平  王莉雁 《生态学报》2018,38(24):8667-8675
生态保护重要性是表征区域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重要性程度的综合指标。在明确西南地区自然环境特征和关键生态问题的基础上,综合分析生态敏感性和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构建西南生态重要性评估指标体系,并运用GIS技术识别具有重要保护意义的地区,为优化生态保护策略、划定生态红线和主体功能区划提供技术支持。研究表明:西南地区生态保护极重要区为75.7万km2,主要分布于雅鲁藏布江流域、横断山区、川西高原等地区。该区占西南地区总面积的32.5%,提供了59.4%的土壤保持总量和54.5%的水源涵养总量,保护了69.7%的重要物种。研究建议,划定极重要区为生态红线进行强制性严格保护,以保障和维护生态安全,促进西南地区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苔藓结皮在我国喀斯特石漠化治理中的应用潜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面临着极为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是石漠化,迫切需要高效、可持续的石漠化治理方式.本文综述了喀斯特石漠化生态系统中苔藓植物的抗逆性和苔藓结皮在提高土层稳定性、增强土壤抗蚀性、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养分状况、影响水分下渗及蒸发、改变降水的再分配格局、促进土壤生物的繁衍生存和植被演替以及增加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作用,表明其在石漠化地区土壤过程、水文过程及生物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人工培育苔藓结皮成本较低,与环境契合程度高,可作为现行石漠化综合治理手段的重要补充,有望在喀斯特石漠化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我国水资源生态足迹分析与预测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谭秀娟  郑钦玉 《生态学报》2009,29(7):3559-3568
生态足迹模型的提出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定量评价提供了新思路.通过构建水资源生态足迹和水资源生态承载力的计算模型,对我国1949~2007年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状况作出了客观的评价,并运用ARIMA模型对我国水资源生态足迹变动趋势作出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1949~2007年,我国人均水资源生态承载力总体上呈下降态势,而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则逐年上升,从而造成人均水资源生态赤字逐渐增大,我国水资源处于一种不安全状态.运用ARIMA(2,1,3)模型的预测结果表明,2008~2012年,我国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将继续呈上升态势,水危机形势将日益严峻.在此基础上,针对我国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问题提出了一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中国西南喀斯特石漠化时空演变特征、发生机制与调控对策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宋同清  彭晚霞  杜虎  王克林  曾馥平 《生态学报》2014,34(18):5328-5341
中国西南喀斯特石漠化及发展态势的遏制与综合治理是长江、珠江流域的生态安全需要。通过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采集中国科学院环江喀斯特生态试验站部分收集整理和试验数据,尝试性地提出了新的石漠化概念和分类标准,探讨了西南喀斯特石漠化的空间分布及动态变化规律,阐明了不同石漠化程度生态系统的植被和土壤物理、化学、微生物等属性的表现特征,从自然和人为两个方面揭示了西南喀斯特石漠化的发生机制,提出了不同石漠化程度的治理对策,以促进喀斯特区域生态、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基于生态水文学原理的湖泊最小生态需水量计算   总被引:24,自引:4,他引:24  
崔保山  赵翔  杨志峰 《生态学报》2005,25(7):1788-1795
近几十年来,由于人类活动的加剧以及全球气候的变化,湖泊普遍出现了萎缩、水位下降、水量锐减、湖水盐化、水质污染、富营养化、甚至干涸消亡等状况。确保湖泊生态系统必需的最小水量是解决可能出现的湖泊严重水资源和生态系统危机的区域问题之一。从生态水文学原理出发,对湖泊最小生态需水量的概念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计算最小生态需水量的3种方法:1曲线相关法;2功能法;3最低生态水位法。在最低生态水位法中,其方法有最低年平均水位法和年保证率设定法。一旦湖泊最小生态需水量得以确定,将为水资源管理部门的水资源合理配置和湖泊管理提供综合性、权威性及可操作性决策依据,为退化湖泊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提供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16.
西南喀斯特地区退化生态系统整治模式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王荣  蔡运龙 《应用生态学报》2010,21(4):1070-1080
喀斯特脆弱生态区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地区.由于其脆弱的自然地质环境加之强烈的人为活动影响,导致该生态系统呈退化态势.本文以中国西南典型喀斯特脆弱区生态系统退化机理和生态环境脆弱性程度为依据,参考已进行的生态系统恢复和石漠化治理经验,综合考虑各种加剧喀斯特脆弱区生态环境退化的因素,并基于不同喀斯特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模式和技术体系以及因地制宜原则,综述了3套喀斯特脆弱生态区退化生态系统整治模式(生态移民-封山育林-恢复自然植被模式、退耕还林-蓄水保土-人工造林恢复植被模式、可持续生态农业-庭园经济-资源产业模式),详细论述了各模式的适宜地区和成本效益情况,并指出了其推广应用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解析资源生态效率演变特征和分异格局,可为我国实现资源再生利用区域均衡发展和提高生态利用效率水平提供参考。本研究以26个省(市、区)的资源再生利用面板为对象,采用超效率DEA模型测算了2004—2017年其产业生态效率水平,并基于地理区划,分析该产业生态效率演变特征和空间分异格局。结果表明: 2004—2017年,研究区的资源再生利用产业生态效率逐年提高,约有年均1.5%的增长势能,整体表现为由内陆逐渐向沿海递增的演变态势。该产业生态效率全局空间相关性显著,且省(市、区)之间存在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随着年份推移,区域差异性减弱,高水平省(市、区)辐射带动力较强。研究期间,我国资源再生利用的生态效率空间分异趋于缓和,主要因为华北、东北、华东、华南、华中和西北地区的空间分异减弱,而西南地区的分异不断增强,从而弱化了整体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18.
西北干旱荒漠区生态系统可持续管理理念与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亚宁  陈亚鹏  朱成刚  李卫红 《生态学报》2019,39(20):7410-7417
结合对西北干旱区水资源短缺、资源开发中的生态与经济矛盾突出、气候变暖可能加剧干旱区荒漠化以及生态水权与长效保障机制缺失等问题的分析诊断,探讨了荒漠区生态系统可持续管理面临的问题与难点,分析提出了荒漠生态系统植被保育的生态水位与生态阈值,阐述了荒漠-绿洲过渡带生态融合以及绿洲生态系统安全的生态防护梯度等干旱区生态系统管理理念;结合干旱区极端环境自然条件,在多年现场试验基础上,研发集成了退化群落改造与生态多样性构建技术、植物群落结构优化配置、组装与生态融合技术、生态系统恢复水分利用与生态自维持技术以及胡杨萌蘖更新技术等多种适宜荒漠植被恢复与重建的技术模式,并进行了成功实践和试验示范,为干旱荒漠区生态系统可持续管理提供了重要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9.
乌梁素海保护的生态需水量评估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结合乌梁素海湿地生态系统特征 ,基于保证水量、保证水质和改善水质 (对于污染湖泊 ) 3个层次的湖泊湿地保护目标 ,给出了不同环境保护目标下湖泊湿地的生态需水量估算方法 ,并在系统分析乌梁素海水文水循环特征的基础上 ,选择适合的计算方法 ,对乌梁素海不同保护目标下的生态需水量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 ,从保证水量平衡角度看 ,乌梁素海排干系统排入湖泊水量为 6 .18× 10 8m3/ a,可以保证乌梁素海的水量平衡 ;从保证水质角度看 ,由于作为生态用水的黄河水总 N浓度超过国家地表水水质标准中湖泊水质 V类水标准限值的 1.6倍 ,比乌梁素海湖水总 N含量还要高 ,因此 ,完全达标的生态需水量是不存在的 ,但如果只考虑盐分和总 P,在现有排干水量为 6 .18× 10 8m3/ a条件下 ,则维持乌梁素海的盐分和 P浓度不变的生态需水量分别为 1.82× 10 8m3/ a和 12 .3× 10 8m3/ a;从保证湖水水质达标角度看 ,现有污染物排放情况下 ,1a盐分和总 P达标的生态需水量分别为 4 .91× 10 8m3/ a和 16 .3× 10 8m3/ a,10 a盐分和总 P达标的生态需水量应分别为 4 .2 8× 10 8m3/ a和 14 .3× 10 8m3/ a  相似文献   

20.
岩溶山区水分时空异质性及植物适应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西南岩溶地区虽然降水充沛,但因具有二元水文结构,地表水大量渗漏、地下水深埋,加上土层浅薄且分布不连续、土壤储水能力低,岩溶干旱严重,水分亏缺仍然是植被恢复重建的关键限制因子。如何有效地进行植被的恢复重建和实现水土资源的协调利用,是该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面临的主要难题。由于地质背景的特殊性、地形地貌的复杂性和生境的高度异质性,岩溶山区水分运移过程与其他类型区显著不同,亟需综合考虑岩性、地形地貌、土壤与岩石分布、植被等因素的影响。在简要介绍岩溶山区土壤-岩石环境特征的基础上,综述了降雨入渗产流规律、水分时空异质性、植物水分来源及适应机理等几个方面的研究进展,探讨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今后应以大气-植被-土壤-岩石系统为研究对象,将水分运移过程与植物的水分利用方式有机结合,综合运用土壤物理学、生态水文学、植物生理学、岩溶地质学等多学科研究手段,探讨表层岩溶带的水文调节功能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揭示坡面、小流域尺度植被与水文过程的相互作用机理,为西南岩溶山区水源涵养型植物群落的优化配置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