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 毫秒
1.
目的:探讨缺血后适应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p38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n=10):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I/R)组和缺血后适应(IP)组。利用TUNEL法观察神经细胞凋亡的变化,应用Westernblot检测大鼠局灶性脑I/R损伤后p38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凋亡细胞数量和p38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而IP组凋亡细胞数量和p38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IR组(P〈0.01)。结论:缺血后适应可抑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细胞凋亡的发生,此作用可能与下调p38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缺血后适应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大脑中动脉线拴法复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n=10):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I/R)组和缺血后适应(IP)组。利用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观察神经细胞凋亡的变化。应用Western blot检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凋亡细胞数量和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而缺血后适应组凋亡细胞数量和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1)。结论:缺血后适应可抑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细胞凋亡的发生,此作用可能与下调caspase-3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Ephrin-B2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中血管新生的调节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及、缺血再灌注组及Ephrin-B2干预组,后两组再分为4天、7天、14天、28天亚组;线栓法制备局灶性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改良神经功能评分(modified neurological severity scores mNSS)评分法对各时间点模型进行评分;Western blot及荧光定量PCR检测缺血脑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的表达;以免疫荧光双标法定位VEGF表达的细胞类型;以CD31+BrdU计数缺血半暗带中新生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结果:Ephrin-B2干预组与缺血再灌注组各时间点亚组比较,新生微血管密度测定计数较缺血再灌注组均显著增加(P0.05),神经功能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VEGF mRNA水平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增加(P0.05),VEGF主要表达于CD31阳性的血管内皮细胞。结论:Ephrin-B2通过上调VEGF的表达促进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半暗带血管新生,从而促进神经功能缺失的修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对于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神经元的影响。方法采用MCAO方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应用免疫荧光技术观察缺血后1d、3d、7d、14d大鼠缺血侧病灶周围神经元中磷酸化细胞周期蛋白CDK2、CDC2及磷酸化Rb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缺血后1d、3d组磷酸化CDK2和磷酸化Rb的表达量明显增加(P〈0.05)。缺血后7d、14d组磷酸化CDK2和磷酸化Rb的表达量无增加。磷酸化CDC2在正常组及缺血组均无明显表达。结论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早期部分神经元再次进入细胞周期,提示细胞周期调控参与了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神经元的凋亡。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Ucf—101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元caspase-3蛋白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影响,研究其对缺血性脑损伤是否具有保护作用。方法将36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缺血组及Ucf—101组,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2h再灌注模型,于再灌注后6h和24h断头取脑,采用TTC法测梗死体积,TUNEL法原位标记DNA片段,检测TUNEL阳性细胞的变化,免疫组化法观察脑皮质神经元caspase-3的表达。结果脑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6h、24h),Ucf-101组与缺血组相比梗死体积明显缩小,有显著性差异(P〈0.05);假手术组未见梗死现象。缺血组TUNEL阳性细胞数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多(P〈0.05),脑皮质caspase-3的表达较假手术组亦显著增强(P〈0.05),给予Ucf-101处理后,TUNEL阳性细胞数较缺血组明显减少(P〈0.05),caspase-3的表达较缺血组亦明显减弱(P〈0.05)。结论Ucf-101能有效地抑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下调脑皮质神经元Caspase-3蛋白的表达,抑制神经元的凋亡,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电针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脑内Bax,Bcl-2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了探讨 bcl- 2基因家族成员 bax,bcl- 2的表达产物 Bax、 Bcl- 2与电针抗缺血脑损伤的关系。本实验采用改良线拴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 (MCA )阻塞 -再灌注模型 ,并用 TTC及 HE染色观察缺血及电针后梗塞灶的变化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组织内 Bax,Bcl- 2免疫阳性细胞的分布及电针对该分布的影响进行观察。发现 :1.行为生理学观察 :电针组大鼠神经缺损 Bederson综合评分明显低于缺血组综合评分 (P<0 .0 5 ) ;2 .TTC染色表明梗塞灶中心位于尾壳核 ,累及大脑皮层 ;HE染色计算缺血组梗塞灶体积为 74.72± 3.6 7m m3,电针组为 5 2 .6 6± 1.81mm3,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 ;3.大鼠 MCA阻塞 30 m in再灌注 48小时后 ,缺血组及电针组梗塞灶中心 (尾壳核 )偶见 Bax及 Bcl- 2免疫阳性细胞 ;缺血组半影区 Bax阳性细胞数量显著增加 (P<0 .0 1)。 Bcl- 2免疫阳性细胞数反应性上调 (P<0 .0 5 ) ;电针组半影区 Bax的表达与缺血组相比下调 (P<0 .0 5 ) ,但仍高于对照组 (P<0 .0 5 ) ;Bcl- 2的表达与缺血组之间无差异显著性。海马 CA1区神经元 Bax,Bcl- 2的表达在各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电针有抗缺血脑损伤的效应 ,其分子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下调半影区 Bax的表达而相对降低 Bax/Bcl- 2比  相似文献   

7.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的有效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三种不同手术方法制作大鼠永久性脑缺血模型的效果,包括死亡率、神经功能评分、脑梗死体积、手术效率。方法将采用不同手术方法制备脑缺血模型的大鼠随机分为三组。1组在术中分别结扎颈总动脉(CCA)、颈外动脉(ECA)、枕动脉、翼腭动脉,并且用动脉夹对颈内动脉(ICA)进行临时夹闭;2组在术中分别结扎颈总动脉、颈外动脉,暴露枕动脉和翼腭动脉但不结扎,用丝线悬挂颈内动脉而不是用动脉夹夹闭,线栓在显微镜直视下插入颈内动脉越过翼腭动脉起始点至大脑中动脉分叉处;3组只暴露颈总动脉、颈外动脉和颈内动脉,结扎颈总动脉、颈外动脉,丝线悬挂颈内动脉,显微镜下将线栓盲插至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分叉处。分别检测三组模型的死亡率、神经功能评分、梗死体积、手术时间。结果第3组制作动物模型的方法所花费时间平均为17.5 min,死亡率较低,神经功能评分及梗死体积稳定。结论采用第3组手术方法可以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效率,能够高效地制作出更加稳定的可用于临床实验的大鼠脑缺血模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观察选择性细胞周期抑制剂olomoucine对局灶性脑缺血边缘区神经元凋亡的影响,以探讨细胞周期调控与神经元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建立光化学法诱导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随机分为脑缺血组(对照组和干预组)和假手术组,采用HE染色显示梗死灶并测定其面积;应用免疫荧光化学法检测梗死灶周围神经元核心抗原(NeuN)的表达及通过TUNEL方法检测神经元凋亡;免疫印迹(Western blot)观察损伤侧皮层NeuN、周期素蛋白A(cyclin A)和周期素蛋白B1(cyclin B1)蛋白的表达。结果缺血后3d对照组梗死灶面积占脑片面积百分比值的平均值明显大于干预组(P<0.05);缺血后缺血边缘区NeuN表达减弱,对照组NeuN表达明显弱于干预组(P<0.05);缺血后梗死灶周围可见大量TUNEL阳性染色细胞,而且对照组数量明显多于干预组(P<0.05);干预组大鼠NeuN(TUNAL双标阳性表达明显弱于对照组大鼠(P<0.05);NeuN的蛋白量的表达,干预组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而对照组cyclin A和cyclin B1蛋白量的表达明显高于干预组(P<0.05)。结论通过对细胞周期的调控,可减少神经元凋亡和脑梗死体积,从而为缺血性脑损伤后的神经元提供一个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高压氧对局灶性脑缺血后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不同时间点高压氧(HBO)治疗对短暂性脑缺血的作用,并探讨其对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在客观监测局部脑血流的条件下,大鼠经历短暂脑缺血后3h,6h,12h应用HBO治疗,24h后行神经功能评分和梗死体积测定,免疫组化染色各组Bcl-2、Bax、活性Caspase-3、活性Caspase-9以及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缺血后3h HBO治疗减少70%梗死体积,缺血后6hHBO治疗则减少梗死体积约44%,早期应用HBO治疗增加半暗带区细胞内Bcl-2的表达,减少活性Caspase-9和活性Caspase-3以及TUNEL阳性细胞数;缺血后12h应用HBO治疗却恶化神经功能,扩大梗死范围,而对上述凋亡各指标无影响。结论:HBO治疗短暂性局灶脑缺血具有时间窗,应争取在缺血后6h内应用HB0治疗,其早期治疗的神经保护作用与抑制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全脑缺血再灌流后纹状体边缘区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谷氨酸脱羧酶(GAD)等神经递质的表达变化。在两侧颈总动脉和椎动脉结扎造成的大鼠全脑缺血模型上,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纹状体边缘区内CGRP和GAD等免疫阳性反应的分布,结果显示正常大鼠脑纹状体内有CGRP和GAD阳性神经纤维的分布,全脑缺血再灌流1天后,边缘区中的CGRP免疫阳性反应逐渐增强,在第5天时达到最高峰,全脑缺血再灌流后1天,可见边缘区部位的GAD免疫阳性反应增强,但以后边缘区内的GAD免疫反应阳性物质逐渐减少,缺血再灌流5天后,边缘区中GAD免疫阳性反应的表达基本消失。研究结果表明全脑缺血后边缘区中的CGRP反应逐渐增强,这种变化可能和脑缺血后动物的学习记忆能力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11.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间粘附分子—1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本文用暂时性脑缺血的大鼠模型对血管内皮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的表达进行了研究。免疫组化显示,ICAM1的表达于缺血1h再灌6h后明显升高;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定量检测说明再灌后其表达量比单纯缺血增加了47%。脑组织过氧化物酶MPO(μ/g)含量检测及光镜观察均证实再灌后白细胞在缺血区聚集增多。局部脑组织IL1含量(OD值/g)在灌流3h后明显升高。结果说明: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血管内皮细胞ICAM1的表达为时间依赖性增加;②ICAM1的调节表达与脑损伤时局部细胞因子IL1的分泌有关;③再灌注后脑缺血区有白细胞的大量聚集;④ICAM1表达量的增加是白细胞在缺血区粘附到血管壁、游出血管损伤周围脑组织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脑缺血再灌注皮质神经元生存素表达的影响。方法大鼠60只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川芎嗪治疗1组(小剂量)和治疗2组(大剂量)。采用Bannister s颈动脉血引流法复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并用腹腔注射川芎嗪治疗。缺血90min后,再灌注2h、24h和72h分别处死大鼠。脑组织4%多聚甲醛固定,石蜡切片;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正常对照组survivin阴性,假手术组偶见阳性细胞,模型组大脑皮质出现较多的survivin阳性神经元,治疗1、2组在2h、24h、72h组survivin阳性细胞数密度增高,着色深(灰度值低);明显高于模型组。结论川芎嗪对脑缺血再灌注神经元中生存素表达有上调作用,并有量效关系和时相变化。  相似文献   

13.
采用TUNEL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光化学法脑缺血后细胞凋亡及其相关基因bcl-2表达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缺血后12h,损伤侧皮层缺血区内凋亡细胞数及bcl-2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加,一直持续至缺血后72h;并呈现下列时程变化:在缺血后3h每张切片上几乎无凋亡细胞出现,以后逐渐增加,缺血后12h达到峰值,缺血后24h和缺血后72h逐渐减少,但仍高于假手术组水平。凋亡相关基因bcl-2的表达在缺血后3h以前不明显,缺血后12h逐渐增加,缺血后24h最多,以后逐渐下降。上述结果提示,缺血后凋亡细胞的时程变化可能与缺血后梗塞灶的发生和发展有关,而bcl-2表达的变化可能与抑制细胞凋亡、发挥内源性细胞保护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4.
电针对脑缺血神经元凋亡影响的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为了探讨针刺治疗“脑卒中”的机制,本研究以大鼠一侧大脑中动脉栓塞后再灌注为动物模型,分别以TUNEL法和PI染色法观察电针改善脑缺血性神经元凋亡的情况。结果显示:①局灶性脑缺血能诱导神经元凋亡:缺血侧凋亡神经元数目明显多于对照侧,差异非常显著;②电针能明显抑制神经元凋亡:电针治疗组缺血侧梗塞区凋亡神经元数目明显减少。本文表明电针能抑制脑缺血性神经元凋亡。  相似文献   

15.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血管壁NOS和ICAM-1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氧化氮(NO)和一氧化氮合酶(NOS)与脑血管功能有重要关系,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可由脑缺血/再灌注诱导产生并与脑组织损伤密切相关,本实验用免疫组织化学和NADPH-d酶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SD大鼠实验性脑缺血再灌注内皮细胞ICAM-1和NOS的表达,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大鼠脑血管ICAM-1免疫组织化学显色为阴性或弱阳性反应,再灌注2h,ICAM-1阳性反应明显增强,与对照组相比,P<0.01。随再灌注至16h,ICAM-1表达增加近一倍。脑缺血1h缺血侧侧脑血管壁开始出现NOS的阳性表达,与对照组相比,P<0.01,再灌注2h,NOS表达最多,随后逐渐下降,结果提示脑缺血再灌注与ICAM-1和NOS表达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g1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半胱氨酸天冬氨酸酶3(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人参皂苷Rg110、20、40mg/kg组、尼莫地平组,每组10只。采用线栓法栓塞大脑中动脉2h制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再灌注22h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应用免疫组化、免疫印迹法检测大脑皮层缺血半暗带Caspase-3的表达。结果(1)假手术组、模型组、人参皂苷Rg110、20、40mg/kg组和尼莫地平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为0、2.8±0.9、2.1±0.9、1.5±0.7、1.3±1.1、1.5±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参皂苷Rg120、40mg/kg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参皂苷Rg110mg/kg组与尼莫地平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参皂苷Rg120、40mg/kg组与尼莫地平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免疫组化和免疫印迹结果显示各组大鼠皮层缺血半暗带均有Caspase-3的表达,其中假手术组仅有少量表达,模型组表达最多。与模型组比较,人参皂苷Rg1各剂量组及尼莫地平组Caspase-3表达量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尼莫地平组比较,人参皂苷Rg110mg/kg组的Caspase-3表达量显著增高,40mg/kg组显著降低(P0.05),而20mg/kg组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参皂苷Rg1防治脑缺血再灌注的机制与抑制脑组织Caspase-3表达有关,且以高剂量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电针对短暂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区神经元谷氨酸受体-2(GluR-2)表达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手术制作中动脉栓塞(MCAO)大鼠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海马CA1区GluR-2的定位表达,并应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方法对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正常组、假手术组大鼠海马CA1区GluR-2的阳性反应强度无明显差别(P>0.05);MCAO模型组大鼠海马CA1区GluR-2的阳性反应比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明显减弱(P<0.05);电针 MCAO模型组海马CA1区GluR-2的阳性反应比手术组明显增强,但比正常组和假手术组仍显偏弱(P<0.05)。Western blot结果与免疫组化结果一致。结论本试验的结果提示电针针刺可上调GluR-2的表达,从而对神经元起到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